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寿区2022年秋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年级生物学试题(A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6750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比多细胞生物,衣藻生活的液体环境较稳定
B. 人体淋巴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淋巴液
C. 细胞内液、唾液、消化液等人体内的液体共同组成体液
D. 衣藻等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从水中获取所需的养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
【详解】A、多细胞生物具有内环境,其生活的液体环境较衣藻生活的液体环境更稳定,A错误;
B、人体淋巴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可来自淋巴液、组织液、血浆等处,B错误;
C、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唾液、消化液不属于体液,C错误;
D、衣藻等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通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可直接从水中获取所需的养料并排出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D。
2.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血流方向:右端到左端。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左端比右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氧气较多
B.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C. ②与①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②中蛋白质含量多,且②可进入①和③
D. 该图若为肝脏,血浆的氧被肝细胞利用,至少穿过6层生物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淋巴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
【详解】A、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左端静脉端比右端动脉端血浆中的葡萄糖因不断消耗而降低,氧气因不断进入血浆而增多,A正确;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液④,B错误;
C、②为血浆,与①淋巴液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②血浆可进入③组织液,③组织液可进入①淋巴,①淋巴液可进入②血浆,C错误;
D、血浆中的氧进入肝细胞消耗,至少穿过5层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肝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D错误。
故选A。
3. 在北京冬奥会的单板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雪道中通过跳台、凹槽等各种障碍到达终点。对比赛中运动员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难度动作的完成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B.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C. 比赛中运动员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
D. 支配肢体运动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控制,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高难度动作的完成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A正确;
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细胞,B正确;
C、比赛过程中,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C正确;
D、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肢体运动的传出神经不受自主神经支配,D错误。
故选D。
4. 将青蛙的离体坐骨神经培养在一定浓度的海水中,给予适宜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的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B. 若提高细胞内Na+浓度,C点会上升
C. AC段中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导致的
D. 如图所示的电位变化是将两个电极分别放在膜外与膜内测出来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由K+外流形成,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由Na+内流形成,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A、A点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K+外流,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
B、C点是动作电位峰值,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形成的,若提高细胞内的Na+浓度,Na+内流减少,C点会下降,B错误;
C、神经细胞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AC段中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导致的,C正确;
D、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定都需要把一个电极置于膜内,另一个电极置于膜外,D正确。
故选B。
5. 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膜释放和回收多巴胺的方式都是胞吐
B. “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位于下丘脑的言语中枢S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C. “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
D. 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后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答案】C
【解析】
【分析】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速率;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若为兴奋性递质,则该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打开离子通道,钠离子大量内流,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方式为胞吐;突触前膜回收多巴胺依靠多巴胺转运载体,该方式不是胞吐,A错误;
B、言语中枢S区位于大脑皮层,不在下丘脑,B错误;
C、“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减弱,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弱,C正确;
D、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回收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D错误。
故选C。
6. 2022年8月,重庆酷暑难耐,山火频发,“山火骑士”成为重庆这座英雄城市的另一个标签。救火过程中,“山火骑士”可能患上“热射病”。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的体温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热射病”患者体温维持在40℃,则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热射病”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严重损伤
C. 炎热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加快,散热量超过寒冷环境
D. 远离高温环境,多喝淡盐水可以预防“热射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详解】A、当患者体温维持在某一温度时,机体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A正确;
B、由题干可知,“热射病”患者伴有意识障碍,推知其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严重损伤,B正确;
C、炎热时虽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加快,可以增加散热,但是散热量仍小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C错误;
D、由于“热射病”是长期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的,可能伴随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丢失,因此远离高温环境,多喝淡盐水可以预防“热射病”,D正确。
故选C。
7.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一种通常在生命早期开始,导致儿童身材矮小以及其他与生长相关的健康并发症的罕见疾病。最新研究表明,GHD儿童每周注射一次长效生长激素类似物可以达到良好的生长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呆小症
B. 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补充长效生长激素类似物
C. 长效生长激素类似物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
D. 长效生长激素类似物通过催化骨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激素是有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因而能促进增高。
【详解】A、儿童生长激素缺乏可导致侏儒症,儿童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呆小症,A错误;
B、长效生长激素类似物作用效果与生长激素类似,其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类,不能通过口服的方式补充,B错误;
C、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且侧重生长,因而长效生长激素类似物的靶细胞为几乎全身细胞,C正确;
D、长效生长激素类似物起调节作用,没有催化功能,D错误。
故选C。
8. 小明在考试的时候想上厕所,但他觉得他可以坚持到考试结束,最终,小明在考试结束后立即冲向厕所,完成排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控制脊髓低级神经中枢,使排尿得以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 在此过程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C. 下丘脑不仅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还能产生尿意
D. 在小明坚持到考试结束的过程中,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1、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2、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食物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浆,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收加强,最终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平衡。
【详解】A、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即大脑皮层控制脊髓低级神经中枢,使排尿得以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
B、在小明坚持到考试结束的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以减少尿量的产生,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过程,B错误;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是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尿意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D、在小明坚持到考试结束的过程中,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以减少尿量的产生,D错误。
故选A。
9. 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某兴趣小组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后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通过导管进入体液进行运输
B. 乙组注射甲状腺激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C. 一定时间后,三组家兔新陈代谢的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乙、甲、丙
D. 一定时间后,三组家兔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乙、甲、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生理盐水的一组为对照组;注射甲状腺激素溶液会使家兔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从而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会促进甲状腺的活动,使其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加快。
【详解】A、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种动物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发挥作用,没有导管,A错误;
B、乙组注射甲状腺激素后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影响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影响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的速率,丙组注射了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组注射生理盐水,所以丙组代谢速率大于甲组,C错误;
D、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了甲状腺激素,会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三组家兔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丙、甲、乙,D错误。
故选B。
10. 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时,球迷们喝着啤酒,看着自己喜欢的球员们奔跑、抢断、射门、相互配合,兴奋异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赛的球员们机体产热大幅增多,产热量和散热量无法维持平衡
B. 比赛的球员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C. 球迷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面色潮红
D. 球迷饮用啤酒导致体内抗利尿激素和尿量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详解】A、比赛的球员们机体产热和散热都大幅增多,产热量和散热量仍然可以维持平衡,A错误;
B、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因此比赛的球员们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B错误;
C、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毛细血管扩张,面色潮红,C正确;
D、球迷饮用啤酒导致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实验及其结果或与该激素相关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狗的胰腺组织研碎制成提取液,并注射给患糖尿病的狗,能有效降低其血糖浓度
B. 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研磨,制成的提取液能促进小肠黏膜分泌胰液
C. 给阉割的公鸡补充雄激素可研究性激素对性征的影响
D. 食用碘盐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侏儒症等病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雌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详解】A、狗的胰腺组织研碎,在研磨过程中,胰蛋白酶会分解胰岛素,胰岛素被分解,所以提取液中不存在胰岛素,不具有降血糖功能,A错误;
B、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研磨,制成的提取液中存在促胰液素,所以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
C、雄激素能促进并维持公鸡第二性特征和求偶行为,公鸡阉割后,雄激素分泌不足,故可以进一步补充雄激素研究性激素对性征的影响,C正确;
D、碘可以合成甲状腺激素,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都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有关,侏儒症与生长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有关,D错误。
故选C。
12. 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机体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在攻击病菌的同时,也会攻击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肌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肌炎是由免疫系统缺陷引起的疾病 B. 心肌细胞上的某些成分可能与病菌成分相似
C. 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炎的发生 D. 注射药物增强免疫力能有效治疗该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心肌炎是由于免疫系统敌我不分的将自身成分当成外来物质进行攻击导致的疾病,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心肌细胞上的某些成分可能与病菌成分相似,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才会攻击心肌细胞,B正确;
C、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而心肌炎不是传染病,C错误;
D、心肌炎是由于免疫系统“敌我不分”,攻击自身的心肌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故注射药物增强免疫力可能对自身免疫病有加重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13.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的重要手段。新冠病毒疫苗有:①灭活疫苗和②腺病毒载体疫苗等类型。可使人体高效表达出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能长时间反复刺激免疫系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接种疫苗后可使人体不感染新冠病毒
B. 已接种的儿童及时接种第二剂疫苗是为了防止记忆细胞凋亡和抗体消失
C. 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后,人体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D. 灭活疫苗是指病毒失去感染性,但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的制剂。接种后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与记忆细胞。
【详解】A、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使人体感染新冠病毒,A错误;
B、及时接种相当于二次免疫,即当同种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即已接种的儿童及时接种第二剂疫苗是为了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B错误;
C、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后,人体内保有少量的新冠病毒抗体,此时的抗体检测仍为阳性,C错误;
D、灭活疫苗是指病毒失去感染性,但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活性,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D正确,
故选D。
14.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下列有关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的方式是主动免疫,属于免疫预防
B. 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属于免疫诊断
C.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艾滋病患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属于免疫治疗
D. 环孢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该药物可用于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①自身免疫病:只要是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的类型,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例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③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疫苗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防患于未然,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预防,A正确;
B、根据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诊断,B正确;
C、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使用免疫抑制疗法,C错误;
D、环孢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说明环孢素是免疫抑制剂,因此该药物可降低特异性免疫能力,可用于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B. 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D. B细胞和T细胞都来源于脊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错误;
C、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C正确;
D、造血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但造血干细胞位于骨髓中,而不是脊髓,D错误。
故选C。
16. “天宫课堂”第三课上,刘洋打开生命生态实验柜,取出了正在生长的水稻植株。我们发现,这些水稻的株型不是很整齐:有的长歪了,有的躺平了,不能完全整齐朝一个方向生长。下列哪项所述对水稻这种特殊株型的形成影响最小( )
A. 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B. 植物激素的调控
C. 基因表达的调控 D. 光信号刺激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
【详解】A、由于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对水稻的影响较小,A符合题意;
B、太空中仍会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B不符合题意;
C、太空水稻生长过程中光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细胞内光敏色素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表达,C不符合题意;
D、太空水稻生长过程中光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细胞内光敏色素结构的变化,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株型的形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浓度Z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好于Y
B. 该图应为正式实验前的预实验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C. 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为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区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区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区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