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含精品解析)-【同步精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含精品解析)-【同步精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部编版)第1页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含精品解析)-【同步精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部编版)第2页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含精品解析)-【同步精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部编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精练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2课 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河姆渡骨耜河姆渡猪纹陶钵半坡彩陶盆河姆渡遗址稻谷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2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能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3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A懂得人工取火  B人工栽培水稻   C饲养多种家畜  D使用铁制农具4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6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  7粟成熟后,半坡的原始居民可能用以下什么工具收割(  )A简单打制的粗糙石刀               B磨光后的石刀C装有木柄的骨耜                   D木制的耒耜8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半坡·鱼纹彩陶盆仰韶·人头型彩陶瓶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A开始农业种植  B从事渔业生产   C初具审美意识  D出现阶级分化9原始居民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物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说明(  )A手工业发达                       B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C社会财富丰富                     D阶级社会出现10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11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栗粒       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12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古为今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材料一:距今(2019)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8b028a1ec56244769bbf13be0b84f7e5@@@7b0007bf9f894f2096ec5746f8116428请回答:1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2从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这种房屋样式有何作用?  3从材料三及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这种房屋样式有何作用?  4由材料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结合材料,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参考答案及精析】一、选择题1【答案】B析】据题干河姆渡骨耜、河姆渡猪纹陶钵、半坡彩陶盆和姆渡遗址稻谷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遗址的社会生活信息,他们已经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活动,故选B项;早期人类起源和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相关,排除A项;远古炎黄联盟生活距今五六千年,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夏商周时期,排除D项。2【答案】D析】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可知,河姆渡人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能够反映我国远古先民的原始农耕生活,故选D项;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都属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遗址,当时的远古人类还没有发展出原始农业,且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不属于长江流域,排除ABC三项。3【答案】B析】河姆渡遗址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接近现代的栽培稻等信息可知,河姆渡原始遗址出现大量的稻谷说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故选B项;人工取火、家畜饲养与水稻种植无关,排除A两项;铁制农具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4【答案】D析】主要因素可知,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生产工具的改进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可知,推动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演进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故选D项;建筑技术的进步让原始人类的居住条件改善,可以推动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饲养水平的提高让原始人类可以饲养家畜,推动了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转变,农作物的种植影响了原始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由此可知,ABC三项只能反映题干演进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无法成为推动演进的主要因素,排除ABC项。5【答案】D析】最早种植粟可知,距今约6000年前,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这是原始农业发展的体现,故选D项;元谋人是约17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的古人类,无考古证明其种植粟,排除A项;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无考古证明其种植粟,排除B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无考古证明其种植粟,排除C项。6【答案】A析】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可知,距今6000年,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他们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故A项;B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7【答案】B析】据半坡的原始居民”“工具收割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主要是用磨制工具,故选B项;简单打制的粗糙石刀是旧石器时代所使用的的,排除A项;骨耜是一种翻地工具,是河姆渡人使用的代表工具,与半坡人无关,排除C项;耒耜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无法用于收割,排除D项。8【答案】C析】观察图片,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看出,这些彩陶器物的图案装饰精美,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反映出原始居民在经济生活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文化,C选项正确;开始农业种植不太符合这些文物的特点,虽然在这些文物出土的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已经逐渐发展,但这些文物本身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农业生产的特征,排除A项;从事渔业生产也不是这些文物的主要特点,虽然鱼纹和舞蹈纹等图案与渔业生产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能从中得出原始居民主要从事渔业生产的结论,排除B项;出现阶级分化也不符合这些文物的特点这些文物出土的时期距离阶级分化的出现还很早,因此这些文物本身并没有反映出阶级分化的现象,排除D项。9【答案】B析】据有的墓穴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物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可知,墓葬陪葬品的多寡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富裕者私有财产多,陪葬品就多,贫穷者则少,故选B项;墓葬中存在工艺品当陪葬品,的确可以说明原始社会出现了手工业,社会财富得到了积累,但陪葬品的多寡最能反映的还是贫富分化,排除AC项;贫富分化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阶级的分化,材料内容无法绝对证明阶级社会已经出现,排除D项。10【答案】A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证明中国早期已经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而这些都是早期国家形态的表现,故选A;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领先世界和水平高,排除BDC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11【答案】B析】新石器时代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作新石器时代。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①②即排除ACD项。二、综合题12.【答案】1居民: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2样式、作用:半地穴式房屋,防寒保暖,防风沙3样式、作用:干栏式房屋;防潮防虫4原因: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造成的,长江流域气候潮湿多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5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的出现、磨制工具的发展精析1居民:据材料距今(2019年)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可知,居住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半坡居民种植粟。2样式作用:据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半地穴式房屋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防风沙。3样式作用: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的特点是抬高房屋地板,以适应南方地区特殊的生存环境(潮湿,多虫)同时亦可利用下部空间。具有防潮防虫的作用。4原因:材料三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造成的,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因此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旱,因此住半地穴式房屋,所以这是自然环境决定的。5标志:据所学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相关试卷

    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优秀练习题: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优秀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