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精品解析)-【同步精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部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708711/0-16921777725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精品解析)-【同步精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部编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708711/0-16921777726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精品解析)-【同步精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部编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708711/0-16921777726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精品同步练习题
展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精练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选择题
1.睡虎地秦竹简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如图,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节选
A.秦末农民战争 B.秦国统一战争 C.秦朝南征百越 D.秦朝北击匈奴
2.下图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商鞅方升”,其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有铭文。它体现出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左壁刻:“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齐 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 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升。” | |
底部刻:“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 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 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 者,皆明壹之。” |
A.经济不断发展 B.兼并战争频繁 C.国家走向统一 D.文化百家争鸣
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4.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这说明( )
A.嬴政善于用人 B.嬴政善于谋划 C.嬴政独断专行 D.赢政重视纳谏
5.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由此开创的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7.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 )
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8.该表内容说明秦朝( )
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
郡名 | 辖区 |
陇西郡 | 上封县、冀县、故道县…… |
辽东郡 | 新昌县、房县、文县…… |
南海郡 | 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 |
A.设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实行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D.消除了地域差异
9.秦国灭六国实现统一后,能够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决定推行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大臣建议推行 D.人民要求实行
10.下图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中①、②分别是 ( )
A.大学土、州长 B.大学士、郡守 C.相、州长 D.丞相、郡守
1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图示意的是( )
A.统一度量衡制度 B.统一使用半两钱
C.统一文字为小篆 D.统一车轨的宽窄
12.秦始皇“书同文字”对汉字结构进行规范,使汉字形体走向定型。后来的隶书和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承袭秦篆。这说明汉字发展具有( )
A.普及性 B.连续性 C.实用性 D.艺术性
13.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
14.《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材料体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统一车轨
15.观察下图四方秦朝印文,联系我们讲过的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皇帝信玺 | 右丞相印 | 御史丞印 | 南郡侯印 |
①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②秦朝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中央官制
③秦朝在地方设置郡县 ④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6.如图所示的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灵渠流将海洋河和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2018年灵渠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该遗产( )
A.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 B.连通边疆的海洋河与大溶江
C.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D.是中国劳动人民建造的工程
17.秦朝重视法制建设,颁布了名目繁多的法律条文,其中“岳麓秦简”中出现的一些律名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律名相当,内容相关,首次出现的律令令文,在“里耶秦简”中也能得到印证,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朝已经实现了依法治国 B.出土的不同秦简可以互证
C.岳麓秦简的律文完全可信 D.里耶秦简记载的更加权威
18.“历史人物评价辩论赛”中,刘铭同学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最能为他的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
A.刑罚残酷、修筑长城 B.自称始皇、巩固统一
C.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D.北击匈奴、统一岭南
19.下图是学生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西周
20.图2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 )
兵马俑一号坑中气势宏大的军阵 | 神态各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部分) |
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 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
C.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 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
二、填空题
21.(1)公元前______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前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__。
(2)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由 、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_________、_________事务。
(3)西周的行政制度是 ;秦朝开创的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是 。
(4)战国时期 主持修建了都江堰;秦始皇派 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5)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秦长城西起 ,东到 。
三、综合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的一次廷议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
(2)据材料二,判断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据材料三,说说“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据材料四,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精析】根据题干信息“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攻韩、攻越”可知与秦国统一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 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因此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秦国统一战争,故选B项;秦末农民战争,发生在秦朝末年,与秦始皇不符,排除A项;秦朝南征百越,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发动南征的战争,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秦朝北击匈奴发生在秦朝时期,是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D项。
2.【答案】C
【精析】“商鞅方升”是战国时期秦国制造的量器。商鞅主持变法时,为推动经济,统一了度量衡,方升就是秦国计量标准统一的代表。根据材料中方升底部铭文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度量衡沿用了商鞅变法时所制定的标准,方升从一国的标准转变为天下的标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故选C项;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项。
3.【答案】C
【精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理全国军务。故选B。
4.【答案】A
【精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不分籍贯和出身”可知,秦始皇嬴政善于用人,不因籍贯和出身而区别对待,唯才是举,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嬴政善于用人的特征,无法看出秦始皇是否善于谋划,是否独断专行,排除B、C两项;秦始皇嬴政重视纳谏的典型史实是采纳李斯的《谏逐客书》,废除自己先前逐客的荒诞诏令,材料无法反映秦始皇嬴政的这一特点,排除D项。
5.【答案】C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由此开创的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实行郡县制,故选C项;世袭制是从夏朝开始,王朝传袭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排除D项。
6.【答案】A
【精析】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对地方官吏的职责具有明确的规定,秦朝通过强化对地方的治理,最终强化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涉及南方土地开发,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体现社会矛盾缓和,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阐释中央机构完善,排除D项。
7.【答案】C
【精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这说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故选C项;秦朝废除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地方服从中央,中央与地方不是政治联盟,排除B项;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8.【答案】C
【精析】根据所学解读“秦朝行政区划表”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地方设郡,郡下设县,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故选C项;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主要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九卿,图表中的行政区划反映的是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不是中央政权机构,排除A项;秦朝的郡县制中,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命,相比分封制是削弱了地方权力,排除B项;陇西、辽东、南海分别位于秦朝的西边、东边和南边,图片无法反映郡县制的设立消除了地域差异,排除D项。
9.【答案】B
【精析】战国时期连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秦统一六国后,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大提高,为郡县制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故选B项;题干强调的是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排除A、C、D项。
10.【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可知,图片中所给信息为,皇帝、太尉、御史大夫、县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精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统一文字,秦朝时期统一文字为小篆,故选C项;秦朝时期统一度量衡制度,图片没有反映,排除A项;秦朝时期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图片没有反映,排除B项;秦朝时期统一车轨,但图片没有反映,排除D项。
12.【答案】B
【精析】材料反映秦朝定型文字,后世文字也受到文字形体的影响,说明汉字的演变有惯性,即连续性,故B符合题意;普及性是指汉字在全国普及适用程度,材料反映的是汉字的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实用性是指汉字的具体应用程度高,材料反映的是汉字的演变是受秦朝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艺术性是指汉字的书法创新,材料没有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C
【精析】据“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统一全国货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故选C项;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图A是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不属于圆形方孔钱,排除A项;图B是战国时期的刀币,排除B项;图D是春秋时期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币,排除D项。
14.【答案】A
【精析】根据材料“一法度衡石丈尺……”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A符合题意。BCD项不是材料体现的措施。故选A项。
15.【答案】D
【精析】观察图片及文字信息可知,四张图片所示文字均为小篆,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①正确;从左至右,图二“右丞相印”表明秦朝设立丞相,图三“御史丞印”表明秦朝设立御史大夫,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在中央设丞相掌管行政,御史大夫管监察,可见,图二、图三表明秦朝建立了完整的中央官制,②正确;图四“南郡侯印”,表明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③正确;图一“皇帝信玺”,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后,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为显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④正确。可见,①②③④表述均与图片和所学知识相符合,故选D项;A项、B项、C项均不能完整包括题干图片所示信息,排除ABC项。
16.【答案】D
【精析】由题干“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表述错误,排除A项;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排除B项;灵渠入选的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而不是自然遗产名录,排除C项。
17.【答案】B
【精析】据“岳麓秦简”中出现的一些律名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律名相当、内容相关。“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首次出现的律令令文在“里耶秦简”中也能得到印证。因此,其说明出土的不同秦简可以互证,故选B项;依法治国是在1997年9月的中共十五大所提出,排除A项;材料涉及两种秦简,并未单方面强调岳麓秦简的律文可信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岳麓秦简和里耶秦简相互联系,互相印证,并未对其进行比较,排除D项。
18.【答案】A
【精析】结合所学可知,“刑罚残酷”失去了民心,“修筑长城”滥用了民力,这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故选A项;“自称始皇、巩固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了统治,顺应了民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自春秋以来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赢得了民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北击匈奴、统一岭南”,打击了外来侵略者,稳定了边疆,顺应了民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19.【答案】A
【精析】结合四至图可知,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故选A项。
20.【答案】C
【精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陵兵马陶俑类型多样,造型生动传神,反映出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故选C项;“全貌”“全程”“完备”的说法都绝对化了,排除ABD项。
二、填空题
21.【答案及精析】
(1)230;221;咸阳
【精析】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皇帝;丞相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3)分封制;郡县制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秦朝统一全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
(4)李冰;蒙恬
【精析】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变成天府之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之一。
(5)临洮;辽东
【精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为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三、综合题
22.【答案】
(1)公元前221年。
(2)制度:分封制。制度:郡县制。
(3)措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4)评价: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精析】
(1)根据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所以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公元前221年。
(2)制度:根据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制度:根据所学,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3)措施:根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的措施。
(4)评价:根据材料四“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可知,翦伯赞评价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根据材料四“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可知依据是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优秀练习题: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优秀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