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宜宾市东辰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孤雁【注】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人笔下的孤雁,不饮不啄,飞着叫着,呼唤着同伴。飞鸣声念群可谓一诗之骨。B.颔联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勇敢。C.颈联写孤雁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D.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诗人以孤雁自喻,感情真切,符合沉郁顿挫的风格。15.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问题。怀古绝句
    薛宝琴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休。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注释:黑水,黑河;《清统一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樗栎(chū lì):指两种树名,都是指不材之木。15.下面对诗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两首怀古诗都是为了缅怀汉朝和亲的王昭君所作,朔漠”“青冢写出了昭君的悲剧。
    B.两首诗的首联都用了烘托的手法,薛诗烘托昭君的悲惨命运,杜诗烘托出昭君的气度。
    C.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薛诗用樗栎比喻汉代臣子,杜诗用春风比喻皇帝恩宠。
    D.两首诗都借音乐来抒发主人公的感情,冰弦”“琵琶强烈地表达了昭君内心的愁怨。16.两首诗都就王昭君出塞和亲一事抒发情感,但表达的情感又不尽相同。薛诗和杜诗各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衡岳道中陈与义野客元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避兵径度吾岂忍?欲雨还休神所怜。世乱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觉水潺湲。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注】偃蹇:高耸状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自己的野客身份,本来就是耕田的,如今得有游衡岳的机会,也是前缘。语含自我调侃之意。B. 避兵径度点明自己得游衡岳的原因,是为躲避战乱;吾岂忍抒发了诗人对衡山爱恨交加之情。C. 欲雨还休交代出行的天气状况,神所怜三字写自己当时的心绪,与吾岂忍呼应,构成情绪的起伏。D. 尾联直抒胸臆,感叹自己年华垂老,辜负衡岳名山。终伤老”“四十年饱含人生易老、世事无常的感慨。15.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四川省内江六中 20222023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4 题。 度浮桥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注: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点明出游缘起。 B. 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象,以虚见实。 C. 颈联一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在不断缓缓变迁着。 D. 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的画面,意趣悠远。 14.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五、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暮春陆游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注】开编:打开书。曩(nǎng):以往,从前。曩岁:往年。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数间茅屋可见生活清贫,而万卷藏书不救贫语带夸张中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B.颔联对仗工整,将时序匆匆,浓缩在燕之来去、花之开落中,并点出暮春之意。C.全诗构思很见匠心,后半首紧承前半首,且有照应之妙,如颈联内容上与首联和颔联都有照应。D.体裁上,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风格上,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语言上,诗歌用语质朴,不事雕琢。15.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四川省乐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雨过偶书【注】王安石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自请罢相,出知江宁府。本诗是王安石就任江宁府后所作。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表达了在看见这场雨荡涤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了这是一场好雨。B.颔联说大地的收成取决于外力,此处物外意思相近,均指代朝廷,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给予变革机会的感恩之心。C.颈联情景交融,风雷停歇,浮云消散,雨后凉气进入窗户,房间中的枕席也令人舒适,写出一场及时雨后诗人的悠闲舒畅。D.本诗字面上写自然现象,描摹了雨态、雨势及其影响,实则借此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志向。15.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宜宾市东辰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孤雁【注】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人笔下的孤雁,不饮不啄,飞着叫着,呼唤着同伴。飞鸣声念群可谓一诗之骨。B.颔联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勇敢。C.颈联写孤雁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D.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诗人以孤雁自喻,感情真切,符合沉郁顿挫的风格。15.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14.B  15.(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情感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2分)(2)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2分)对漂泊生涯的感慨,以及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苦痛,表现了他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分)【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一片影衬托万重云’”错误,应该是万重云衬托一片影’”,因为颔联要突出的是一片影,展现孤雁的渺小单薄,更是突出孤雁的执着、勇敢。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到诗中找到直接展现孤雁的内容,再圈出烘托孤雁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来概括孤雁的特点,再结合诗歌注释来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首先分析孤雁的形象,首联即写孤雁,此孤雁非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对同伴的想念,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颔联以万重云来烘托这只孤雁,突出孤雁的孤独和执着;颈联则是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形象,这两句诗饱含血泪,情深意切,哀痛欲绝;尾联用了陪衬的笔法,用野鸦来反衬孤雁。根据这些内容可知,这孤雁离群独飞,思念同伴,执着追寻同伴。然后分析诗人借助这一形象表达的情感。结合注释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可知,诗人身处乱世,羁留旅途,亲人离散,朋友分离,孤雁对同伴的追寻展现出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孤雁的孤独是诗人旅途的孤独,尤其颔联以谁怜将诗人与雁两相交融,浑然一体,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问题。怀古绝句
    薛宝琴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休。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注释:黑水,黑河;《清统一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樗栎(chū lì):指两种树名,都是指不材之木。15.下面对诗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两首怀古诗都是为了缅怀汉朝和亲的王昭君所作,朔漠”“青冢写出了昭君的悲剧。
    B.两首诗的首联都用了烘托的手法,薛诗烘托昭君的悲惨命运,杜诗烘托出昭君的气度。
    C.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薛诗用樗栎比喻汉代臣子,杜诗用春风比喻皇帝恩宠。
    D.两首诗都借音乐来抒发主人公的感情,冰弦”“琵琶强烈地表达了昭君内心的愁怨。16.两首诗都就王昭君出塞和亲一事抒发情感,但表达的情感又不尽相同。薛诗和杜诗各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15.C 【解析】杜诗用春风比喻皇帝恩宠错误,春风比喻王昭君的花容月貌。
    16.(1)薛诗抒发了昭君远离家乡、亲人悲凉哀怨之情,讽刺了汉元帝昏庸无能、不识美丑、忠奸。(2分)(2)杜诗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貌美入宫被冷落,远离汉宫的遭遇,抒发自己入朝见妒,无辜遭贬的怨恨;(2分)借昭君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漂泊西南,有家难归的怨恨之情。(2分)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衡岳道中陈与义野客元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避兵径度吾岂忍?欲雨还休神所怜。世乱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觉水潺湲。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注】偃蹇:高耸状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自己的野客身份,本来就是耕田的,如今得有游衡岳的机会,也是前缘。语含自我调侃之意。B. 避兵径度点明自己得游衡岳的原因,是为躲避战乱;吾岂忍抒发了诗人对衡山爱恨交加之情。C. 欲雨还休交代出行的天气状况,神所怜三字写自己当时的心绪,与吾岂忍呼应,构成情绪的起伏。D. 尾联直抒胸臆,感叹自己年华垂老,辜负衡岳名山。终伤老”“四十年饱含人生易老、世事无常的感慨。15.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吾岂忍抒发了诗人对衡山爱恨交加之情错误,吾岂忍是用反问来抒发内心的忧愤感伤之情,没有对衡山的爱恨交加之情,而从尾联看,作者是喜欢衡山的。故选B。15. 【答案】时局动乱,百姓流离致使村庄荒凉,然而松树依然茂盛,流水依旧潺潺。(2分)运用对比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美好的自然景观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作对比,更令人黯然神伤。(2分)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患与感伤之意。(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世乱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觉水潺湲写了作者游览衡山途中遇到的景色,松树挺拔,溪水干净清澈,村空更觉得溪水潺潺,景色美丽。然而时局动乱,战争四起,村庄荒凉,百姓流离,松偃蹇”“水潺湲之景于世乱村空中见,风景美则美,但是诗人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患与感伤之意。四川省内江六中 20222023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4 题。 度浮桥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注: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点明出游缘起。 B. 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象,以虚见实。 C. 颈联一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在不断缓缓变迁着。 D. 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的画面,意趣悠远。 14.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3.【答案】D【13题解析】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有误,中间两联语言雄伟瑰丽。14.【答案】(1)本诗乐观奋进(1分):颔联写长桥千船,怒涛大江,气势磅礴;颈联写暮鼓晨钟,村落云烟,开阔辽远;尾联写醉中拈笛,荫下横吹,放旷豪迈。(2 分)(2)杜诗悲慨沉郁(1分):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诗人羁旅漂泊、年老多病的个人感慨:艰难苦恨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悲。(2分)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五、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暮春陆游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注】开编:打开书。曩(nǎng):以往,从前。曩岁:往年。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数间茅屋可见生活清贫,而万卷藏书不救贫语带夸张中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B.颔联对仗工整,将时序匆匆,浓缩在燕之来去、花之开落中,并点出暮春之意。C.全诗构思很见匠心,后半首紧承前半首,且有照应之妙,如颈联内容上与首联和颔联都有照应。D.体裁上,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风格上,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语言上,诗歌用语质朴,不事雕琢。15.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4.D.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说法错误,应该是现实主义诗作。故选D。   15.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懑:万卷藏书不救贫,诗人虽然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可读出诗人有才不得施展的苦闷;年华易逝的悲慨和虚度年华的惆怅心情:颔联和照水一句,感叹时光流逝,深含虚度岁月的惆怅;与古人神交的喜悦和满足:开编句说打开书卷阅读,如遇平生向慕的古人,传达出对古圣先贤的仰慕之情;舍身报国而不可得的感慨:尾联道出诗人当年雄心不改却又无可施展、徒留无奈的自嘲自叹。四川省乐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雨过偶书【注】王安石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自请罢相,出知江宁府。本诗是王安石就任江宁府后所作。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表达了在看见这场雨荡涤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了这是一场好雨。B.颔联说大地的收成取决于外力,此处物外意思相近,均指代朝廷,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给予变革机会的感恩之心。C.颈联情景交融,风雷停歇,浮云消散,雨后凉气进入窗户,房间中的枕席也令人舒适,写出一场及时雨后诗人的悠闲舒畅。D.本诗字面上写自然现象,描摹了雨态、雨势及其影响,实则借此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志向。15.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B.均指代朝廷,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给予变革机会的感恩之心错误,结合诗歌背景来看,此时作者处于被贬谪的状态,这里只是表达了下雨时的喜悦。故选B 15尾联的意思是云懂得进退,当大家需要雨的时候,它便降下;等到下过雨以后,它又立即退到山的那边去了。该联托物言志,诗人希望像雨一样,通过自己的变法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处。表明了诗人功成身退后不居功、不再留恋官场的心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意的把握能力。尾联的意思是:云懂得进退之道。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大家需要雨的时候,它便降下及时雨;当雨水缓解旱情,人们不需要它的时候,它又退走了。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留恋。该联托物言志,据史载,全局性的旱情至少延续到五月以后。一旦旱情解除,就可能影响政局。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场霖雨,不仅能够一破万民愁颜,而且能够慰藉王安石苦心。诗人希望像雨一样,通过自己的变法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处。谁似一问,大有深意。看似问人,实为自比。因为此时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已历六载,一些新法的功效业已呈现,此次退归金陵,虽有遗憾,毕竟不同于从来未试身手。所以,诗中借云情而言己志,表明了诗人功成身退后不居功、不再留恋官场的心志。两相契合,妥帖自然。  

    相关试卷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