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展开1.[2023·潍坊市高三模拟]据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
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2.[2023·辽宁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如图是距今约5000~5500年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辽宁省西部)出土的彩陶盖罐。对其解读恰当的是 ( )
A.红山文化时期手工业已从农业分离
B.红山先民以制陶业为主要产业
C.该彩陶盖罐主要用于国家祭祀活动
D.红山先民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3.[2023·成都市高三三模]考古发现,殷墟青铜器的形制脱胎于山东和长江流域的陶器,中原出土的大部分商代青铜礼器也含有周边文化的元素。这可以说明( )
A.兼收并蓄促进中原文化崛起
B.南方经济文化具有比较优势
C.中央集权推动礼乐制度形成
D.中原文明的辐射力与日俱增
4.[2023·渭南市二模]古代中国受自然资源及生产能力孱弱之限制及早期国家管理与结构功能简单之限,部落族邦共同体的接纳容量有限,往往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会出现部落族邦的分化增殖现象。这一现象( )
A.阻碍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B.构成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C.推动了封建王朝疆域的扩张
D.为分封制的推行奠定基础
5.[2023·宜宾市高三三模]“福”是中国人的祈盼。西周时期,人们求“福”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由“祭祀合礼”到“型效祖德”再到“政治规范”,即神鬼赐予“福”、效仿祖先之德获“福”、实施德政得“福”。此变化( )
A.反映西周时期人文观念取代鬼神观念
B.说明祭祀礼仪更加注重程序的规范有序
C.日益突显宗法制在家国治理中的作用
D.体现求“福”得“福”的个体行为特征
6.[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据西周后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一个名叫矩伯的人向裘卫换取觐见天子的东西,矩伯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土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给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土地国有制受到冲击
C.礼崩乐坏局面形成
D.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二、非选择题(14分)
7.尽管“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但国外和国内仍有相当的历史学者怀疑夏朝的存在,因为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的当时的史实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
——摘自《竹书纪年》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
——摘自《尚书·君奭》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
——摘自《山海经·海经·海内南经》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
(1)你认为夏朝是否存在?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考古史料和历史文献在上古历史研究中的认识。(6分)
课题训练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可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而女性则与手工业有关,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变化反映出生产发展影响到了劳动的具体分工,故选A项;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是“男性与女性”,这属于性别的不同,与“阶级”无关,排除B项;在题干内容中确实述及了男性与女性陪葬品的不同,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性别分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形成”,排除C项;集体劳作指的是由于农具的原始,许多人不得不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即“千耦其耘”“十千维耦”,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该现象,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材料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盖罐,这说明当时红山先民已经开始装饰陶器了,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D项正确;仅一个彩陶盖罐不足以证明手工业已从农业分离、红山先民以制陶业为主要产业,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对彩陶盖罐用途的描述,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由材料可见青铜器的造型受到传统陶器和周边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共同组成了中原地区的商周文化,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南宋以前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都在北方,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并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不存在中央集权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说的是周边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不是中原文明对周边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A
4.解析:由材料“部落族邦共同体的接纳容量有限,往往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会出现部落族邦的分化增殖现象”可知由于生产力的落后,难以形成大规模的集权统治,分土建国等早期分封现象为分封制的形成奠定基础,故选D项。
答案:D
5.解析:据材料“由‘祭祀合礼’到‘型效祖德’再到‘政治规范’,即神鬼赐予‘福’、效仿祖先之德获‘福’、实施德政得‘福’”,可知宗法制中对“福”的祈盼逐渐成为统治者德政的希望,故选C项;西周时期出现敬天保民思想,但鬼神观念还存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祭祀观念的变化,而祭祀程序规范强调祭祀的过程,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强调求“福”得“福”的整体国家行为特征,而个体特征强调个人对福的祈盼,排除D项。
答案:C
6.解析:材料显示“矩伯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 300亩土地”“进行了授田仪式”,这表明当时出现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冲击,B项符合题意;政府鼓励土地买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礼崩乐坏局面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封建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时期还未确立,材料也未涉及,排除D项。
答案:B
7.解析:第(1)问应结合文献资料、考古成果分析存在或不存在的理由。第(2)问应指出考古史料作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反映历史史实,文献史料大都为后人的追述和概括,有史料价值,但要分析考证。
答案:(1)存在。理由:夏的核心区域就在今豫西和晋东南部。在文献资料方面,《竹书纪年》《尚书》和《山海经》里均有记载;在考古成果方面,河南二里头遗址也很有可能被证明是夏文化遗存。(5分)
根本不存在。理由: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的当时的史实史料。(3分)
(2)认识:考古史料作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活动和思想,对于了解上古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通常是散乱和零碎的。历史文献大都是后人的追述和概括,常带有感情色彩,史料价值不免要大打折扣。考古史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才是深入和全面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6分)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3货币与赋税制度: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3货币与赋税制度,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1法律与教化: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1法律与教化,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