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五湘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五湘教版,共5页。
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2021·海南卷]图1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3~5题。
3.图1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是( )
①土地 ②水 ③光照 ④热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目前,制约图2模式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劳动力 B.环境、资金
C.原料、运行管理 D.降水、技术
5.与图2模式相比,图1模式的环境效益凸显在( )
A.减少土壤污染 B.减少水污染
C.减少大气污染 D.减少温室气体
6.[2020·北京卷]为缓解塑料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产业逐渐兴起。2018年全球生物塑料的产量约200万吨,原料种植占用耕地约80万公顷。生物塑料( )
A.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少占耕地
B.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
C.生产区位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
D.有效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
7.[2020·江苏卷]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分)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2分)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1分)
8.[2021·福建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数百年来,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图),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6分)
(2)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6分)
(3)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6分)
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五
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第2题,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1.A 2.C
3~5.解析:第3题,读图1“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可知,分层经济林,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植物趋光性的原理,将弱光性的喜阴的植被种在高大乔木下面,充分利用光照资源,①③正确;分层经济林模式不是考虑水和热量的因素,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猪-沼-果”模式,制约条件不是政策、劳动力,因为生态农业模式是政策提倡的,南方农村劳动力不是短缺的,A错误;也不是环境、资金,因为生态农业模式只会让环境变好,南方不是欠发达地区,资金来源不是问题,B错误;南方农村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如果资金来源不是问题,那么技术也不应该成为制约因素,D错误;“猪-沼-果”模式如果大面积推广,南方农村至少要具备大面积种植果树的自然条件,显然,从地理环境上看,南方农村有平原地区的水田农业,有山地丘陵的林果业,但南方丘陵山地多以酸性红壤为主,也并非都能种植果树,也不能广泛种植粮食作物,所以制作沼气的原料并不充足。而且大面积推广“猪-沼-果”模式,必将带来模式化、标准化综合性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在产业运行管理方面,南方农村在农业现代化条件并不发达的今天,只能慢慢推广,逐步实施。因此原料和运行管理是制约推广的因素,C正确。故选C。第5题,与图2模式相比,图1模式中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效益凸出表现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D正确;图1模式比图2模式,可能用到的化肥农药较多,图2为生态农业模式,化肥农药少,因此图1模式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可能要较大,A、B错误;二者中大气污染都较少,C错误。故选D。
答案:3.B 4.C 5.D
6.解析:玉米的种植需要占用耕地,用木材废料代替玉米为原料,可以尽量少地占用耕地,A正确;虽然相比于传统塑料而言,生物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低,但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不可能实现零污染,也不能消除二氧化碳排放,不能削弱温室效应,B、D错;生物塑料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因此生产区位并不会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属于传统塑料),C错。
答案:A
7.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
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8.解析:第(1)题,梯田田埂高度升高,有利于提高蓄水量,为“稻—鱼—鸭”系统提供充足水源,有利于养殖更多的鱼鸭;鱼鸭增多,可以有效减少稻田的病虫害,并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材料信息“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可知,糯稻植株高度较高,适宜在深水中生长。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贵州,11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光照条件不足,气温较低不利于晾晒,平地晾晒所需时间较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平地面积较少,可供晾晒稻谷的面积较小;禾架晾晒可以增大稻谷之间的间隙,促进通风,有利于缩短晾晒时间;禾架晾晒可以减少晾晒稻谷占用的土地面积。第(3)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知名度;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当地居民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减少森林砍伐等,减少水土流失;延长产业链,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游客人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答案:(1)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
(2)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旅游人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湘教版,共6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三湘教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七湘教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