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
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顶级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蚕 妇来鹄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①!蚕 妇杜荀鹤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②浑身着苎麻?【注】①黄金屋里人: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②底事:为什么。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诗“晓夕”和“不闲身”都点明了采桑叶的时间之长,突出了蚕妇劳动的艰苦。B. 杜诗写蚕妇美貌不因贫穷而减色,表达了对她们在美好年华却远离美好的惋惜。C. 杜诗与北宋诗人张俞名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在构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D. 两首诗对于造成蚕妇悲苦命运的原因,都未直接说出,因而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15. 两诗的后两句主旨相近,写法却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河南省新未来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①。暑退九霄②净,秋澄③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④。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⑤。【注】①寰瀛:天下;全世界。②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③秋澄:秋日天空清澈明亮。④晶英:耀人的光芒。⑤翛(xiāo)然:无拘无束貌;玉京:原指天外仙境,这里指月亮。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题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点明其内容主要是描绘八月十五日欣赏中秋夜月的美景。B.首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上天用中秋的皎洁月光浣洗整个尘世,形象而生动。C.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意象独特,意境非常开阔。D.颈联以星辰反衬月光,“让”字如神来之笔,点出明月光彩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让。15.本诗尾联与苏轼《题西林壁》诗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均蕴含哲理,但蕴含的哲理及表现手法并不相同。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河南省驻马店市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送崔珏往西川①李商隐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浣花②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注】①大中元年李商隐途经荆州时,送崔珏前往西川任节度使幕府。②浣花:西川浣花溪。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诗歌开篇发问,紧扣题目,直言“旅愁” ,点明了友人西行宦游的情状。B.颔联用词精当,“吼”“烧”两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所见景象的壮阔之美。C.颈联运用典故,以 卜肆卖 卜人和当垆卖酒人的境况劝慰友人,寓意丰富。D.尾联通过联想“浣花笺”“玉钩” ,劝友人到西川任职后赏美景,尽雅兴。15.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河南省宋基信阳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韩 愈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诗题可以明确,这首诗诗韩愈在傍晚时分写给自己的两个好朋友的。B.首联紧扣标题中的“晚”字,第一句交代时间,第二句交代人物行为。C.擘絮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传神,苏轼写的“岭上晴云披絮帽”与之相似。D.颈联中“田野”指田园,“衣冠”代指官场,“兴偶动”、“情久厌”直抒胸臆。15.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芙蓉二绝(其二)刘克庄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的倦懒可爱之态。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却能见出季节景致。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15.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6分)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开封清华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15.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顶级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蚕 妇来鹄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①!蚕 妇杜荀鹤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②浑身着苎麻?【注】①黄金屋里人: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②底事:为什么。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诗“晓夕”和“不闲身”都点明了采桑叶的时间之长,突出了蚕妇劳动的艰苦。B. 杜诗写蚕妇美貌不因贫穷而减色,表达了对她们在美好年华却远离美好的惋惜。C. 杜诗与北宋诗人张俞名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在构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D. 两首诗对于造成蚕妇悲苦命运的原因,都未直接说出,因而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15. 两诗的后两句主旨相近,写法却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主旨之近;均揭示了贫富悬殊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写法之异;来诗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教蚕妇们也学会享受奢华的生活,那么富贵人家女子就会因没有华美衣裳穿而冻死,用感叹语气对剥削者予以警示;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陈述自己织蚕丝却只能穿芒麻,用疑问语气表达了蚕妇们对不平等现象的困惑。【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美貌不因贫穷而减色,表达了对她们在美好年华却远离美好的惋惜”错,“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意思是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写脸色蜡黄,贫穷而饥饿,因饥饿而减色,为下文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控告做铺垫,深刻表现了养蚕妇人穷困处境,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劳动农民的同情。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可先确定大的答题角度,然后细析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差异。根据分值,一般应答出三点。这三点可以根据两个文本的具体表述形式来确定,比较典型且有明确差异的主要是表述口吻、句式运用、手法三大方面。考生可从中梳理对应性的差异,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当然,也要适当结合原文中的词句。“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用反问句,这首诗是以养蚕妇的口吻,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控告。杜诗以蚕妇自身付出与收获的反差比,直接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剥夺蚕妇劳动果实的强烈不满和怨恨。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陈述自己织蚕丝却只能穿芒麻,用疑问语气表达了蚕妇们对不平等现象的困惑。“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妞们。用感叹句。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蚕妇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上层阶级依赖劳动人民养活的不满。来诗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教蚕妇们也学会享受奢华的生活,那么富贵人家女子就会因没有华美衣裳穿而冻死,用感叹语气对剥削者予以警示;这两首诗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表述方式同中有异,主旨之近;均揭示了贫富悬殊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河南省新未来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①。暑退九霄②净,秋澄③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④。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⑤。【注】①寰瀛:天下;全世界。②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③秋澄:秋日天空清澈明亮。④晶英:耀人的光芒。⑤翛(xiāo)然:无拘无束貌;玉京:原指天外仙境,这里指月亮。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题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点明其内容主要是描绘八月十五日欣赏中秋夜月的美景。B.首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上天用中秋的皎洁月光浣洗整个尘世,形象而生动。C.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意象独特,意境非常开阔。D.颈联以星辰反衬月光,“让”字如神来之笔,点出明月光彩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让。15.本诗尾联与苏轼《题西林壁》诗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均蕴含哲理,但蕴含的哲理及表现手法并不相同。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14.【答案】D【解析】D项中“颈联以星辰反衬月光”的表述不够准确,正确的表述是“颈联以星辰衬托月光”。星辰并非没有光彩,只是与月光的光彩相比,要逊色得多,这种衬托是正面衬托而非反衬。15.【答案】本诗尾联二句:字面意思是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永远悠闲从容!作者从对月光的描写与感受生发开去,通过对比手法,阐发了宇宙、自然永恒存在,而人类的社会生活变化不息的道理。《题西林壁》后二句:表面是说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反向切入,即景说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评分说明】每点3分:说明有关诗句的字面意思、蕴含的哲理、表现手法,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赋分。【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作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有关诗句的字面意思及其全诗中的地位;其次,正确分析有关诗句包含的哲理;最后,对有关诗句阐发哲理的手法(技巧)作出概括。试题中还包含对《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考查要求。 河南省驻马店市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送崔珏往西川①李商隐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浣花②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注】①大中元年李商隐途经荆州时,送崔珏前往西川任节度使幕府。②浣花:西川浣花溪。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诗歌开篇发问,紧扣题目,直言“旅愁” ,点明了友人西行宦游的情状。B.颔联用词精当,“吼”“烧”两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所见景象的壮阔之美。C.颈联运用典故,以 卜肆卖 卜人和当垆卖酒人的境况劝慰友人,寓意丰富。D.尾联通过联想“浣花笺”“玉钩” ,劝友人到西川任职后赏美景,尽雅兴。15.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 分)14.(3 分)B(颔联是写诗人想象友人途中所见之景,并非眼前所见,是虚写。)15.(6 分)①送别时的释然。诗歌开篇问“旅愁”,虽有离情别绪,但全诗语气轻松,不显悲苦。②畅想中的豁达。诗中畅想友人将要遇见的一路景观和蜀地风情,达观开朗。③劝慰友人的乐观。劝慰友人赴任后赏景题诗,恬然自得。(每点 2 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河南省宋基信阳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韩 愈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诗题可以明确,这首诗诗韩愈在傍晚时分写给自己的两个好朋友的。B.首联紧扣标题中的“晚”字,第一句交代时间,第二句交代人物行为。C.擘絮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传神,苏轼写的“岭上晴云披絮帽”与之相似。D.颈联中“田野”指田园,“衣冠”代指官场,“兴偶动”、“情久厌”直抒胸臆。15.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4 .C修辞手法判断错误,“晴云如擘絮”意为晴空中的浮云如同撕碎的棉絮,诗人把浮云比作棉絮,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非拟人。15.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写天气晴朗,视野开阔,诗人日暮归来,躺在屋檐下,生活惬意,心情十分愉悦。②颈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仕宦生活的厌倦。③尾联写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无奈一年又将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飞逝的慨叹。 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芙蓉二绝(其二)刘克庄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的倦懒可爱之态。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却能见出季节景致。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15.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6分)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错,“春光懒困倚微风”,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是写人在春景中的慵懒状态,而非写春景的倦懒之态。故选B。15.【答案】①杜诗认为无论桃花深红还是浅红,都惹人喜爱,表现爱花、赏花的喜悦之情;②刘诗在两种花色中偏爱浅红,表现了平和淡然、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每点3分)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开封清华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15.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4.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虚写”分析错误。15.答案:(1)意境营造: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②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2)章法结构:①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②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建议:诗歌答案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正常给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届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