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导学案】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同步导学案】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第2课时《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同步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同步导学案】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第2课时《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同步导学案,共2页。
第2课时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2.进一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对齐数位加、减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猫妈妈带猫宝宝去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猫宝宝到河边去钓鱼,钓了一会儿,猫妈妈就钓了13条鱼,猫宝宝钓了2条鱼。猫妈妈对猫宝宝说:“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想一想怎么解决。”可是猫宝宝怎么也回答不上来,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2.学生间互相讨论,提出了几个数学问题。
(1)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2)猫妈妈比猫宝宝多钓了多少条鱼?
(3)猫宝宝比猫妈妈少钓了多少条鱼?
3.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不错,下面让我们和小猫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探索不进位加法的算法。
首先来解决提出的第1个问题;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共钓了多少条鱼”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3+2。
(1)探讨算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3+2怎样算。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多媒体演示),那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
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代表说说各小组的意见;
把2根和3根合起来是5根(学生边说边做合起来的动作),再加1捆就是15根。
1捆是10根,从10起接着数剩下的几根:11,12,13,14,15,数完后是15根。
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
师:虽然同学们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若用小棒做这种加法题目,要先把什么加起来(单根的),再加上什么?(整捆的)
(2)教师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在算式下面板书:加数、加数、和。
(3)操作练习。
教材第62页例1下面的“试一试”:摆小棒,算一算。
14+3= 13+5=
小组间交流算法。
2.探索不退位减法的算法。
接着来解决提出的第2个问题:猫妈妈比猫宝宝多钓了多少条鱼?
首先引导学生写出算式:13-2。
(1)操作引入。
师:请同学们在桌上先摆13根小棒,再从中拿走2根,现在还剩多少根小棒?(11根)
师:谁会用算式表示?
13-2=11。
(2)探讨算法。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从13往前数2个数:12,11。
师:要不要把××同学说的过程再看一遍?教师演示(先出示1捆,再出示3根,然后慢慢拖走2根)。
(3)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4)操作练习。
教材第62页例2下面的“试一试”:17-5= 13-3=
引导学生摆小棒,算一算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教学教材第62页例3。
(1)教师呈现例3的金鱼图。用小棒代替金鱼,先在桌上摆11根,再摆6根,然后让学生列算式并讨论算法。
(2)11+6表示什么?由这个加法算式,你能列一个减法算式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7-6,并讨论算法。
(3)17-6表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教学教材第63页例4。
(1)教师出示例4主题图。
(2)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学生通过数数,得到左边一共有13只小鸟,右图中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3)谁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个问题?(现在还有多少只小鸟?)
(4)教师引导学生写出算式:13-2+3,并讨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先独立算出结果,再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教材第63页中的“课堂活动”第2、3题,并在班内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这节数学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3 + 2 = 15
⋮ ⋮ ⋮
加数 加数 和
13 - 2 = 11
⋮ ⋮ ⋮
被减数 减数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