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4.1.1 圆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圆》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圆》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过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教学过程将是我阐述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圆》第1课时。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是圆形的,而且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圆。第一节是在小学学过的一些圆的知识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圆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圆的概念又是进一步研究圆和其他图形的位置,数量关系的依据,是全章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弧,半圆,弦,直径,等圆,等弧,优弧,劣弧等有关概念的理解。难点:弧,半圆,弦,直径,等圆,等弧,优弧,劣弧等有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
(2)结合图形理解弧,半圆,弦,直径,等圆,等弧,优弧,劣弧等有关概念。
能力目标:(1)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圆的例子,经历观察画圆的过程,多角度体会和认识圆。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圆的有关定义,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结合本课的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愿望。
三、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按照以上的方法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主动尝试,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学法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并且对于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也应特别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
1.问题牵引 提出问题:情境1:“明月几时有”,“欲上青天揽明月”中的“明月”给了我们圆的印象,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品吗?
情境2:生活中的实物(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福建土楼、北京天坛、奥运五环、桌子、一石激起千层浪等等由于圆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因此多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受圆的无处不在。圆中蕴含着数学的美,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 归纳结论:
学习一个新知识首先要研究它的定义,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根电线,不规定具体尺寸,一端固定在纸上,另一端绕上铅笔,在纸上画圆,让学生体会一条线段在平面内绕着一个固定的端点旋转一周,笔尖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圆,引导学生说出圆的描述性定义。学生应该不能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说出这一定义,这时我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说,或者用小组交流讨论地方式来阐述这一定义,最后给出:把线段绕着一个固定的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同时强调几点:一是在一个平面内,二是另一个端点运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并不是指线段的运动所留下的痕迹,三是圆心和半径是圆的两要素,圆的读法和写法。每位学生画出的圆可能都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因为圆心和半径不同,同时指出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而半径则决定了圆的大小。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意识,它较好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索数学问题,并使他们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这一设计是学生对旋转这一旧知的巩固,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以此将生活现象抽象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的建模意识。
3.巩固新知,综合应用:
练一练:判断正误:是培养学生学习了圆的相关概念后能熟练的运用。
用一用:利用树木年轮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此题。
想一想: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设计的。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师加以引导,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画一画: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观察来自现实生活中含有圆的图形,激发学生画图的欲望,让学生真正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4.回顾反思 升华提高:小结时我将同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脑中一定会浮现课堂中每次活动的情境,回忆起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学生自己就能概括出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圆的两种定义,至此圆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再创造,实现了内化而成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5.课外新知:
圆的历史: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那么是什么人做出第一个圆的呢?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用一种尖状的石器来钻孔,一面钻不透,再从另一面钻。石器的尖是圆心,它的宽度的一半就是半径,这样以同一个半径和圆心一圈圈地转就可以钻出一个圆的孔。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6000年前,半坡人就已经会造圆形的房顶了。
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轮。约在4000年前,人们将圆的木轮固定在木架上,这样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做圆并且真正了解圆的性质,却是在2000多年前,是由我国的墨子给出圆的概念的:“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的定义要早100年。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五、教学评价
这是一堂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一体的课,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情感,教学中有力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发散思维的训练贯穿其中。另外,利用教具生动演示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深入浅出地把生活中现象抽象为数学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增加其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这节课我将用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感受数学中图形之美,生活中数学之妙,趣味数学之乐,让学生上有个性的数学课,上充实的数学课,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
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4.1 放缩与相似形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4.1 放缩与相似形精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相似图形,比例线段,比例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1.2 概率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1.2 概率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结构体系分析,课程内容创新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24.1 测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24.1 测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组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