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712565/0-16922630395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712565/0-16922630396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712565/0-16922630396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角精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角精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结合具体的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注重挖掘角在在生活中的“原型”,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角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将学习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不相同,因为角不是封闭图形,它的大小是由两条边张口的大小决定的, 而且两条边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不容易在某个具体的面上抽象出来,所以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说相对要困难一些。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生认识规律,本单元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一、结合具体的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了解角的特征。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折叠、拼摆、制作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角的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在认识角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层面的活动,活动一,用小棒拼图形,教材设计了用4根小棒、3根小棒和2根小棒分别拼成一个图形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得出“用两根小棒拼成的这些图形都是角”的认识。活动二,做角。让学生用两根硬纸板和1个图钉,做出一个活动的角,进一步感知动态的角,利用这些动态的角帮助学生理解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变化,体会到角的大小与所折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形成对角全面而系统、正确的认识。活动三,画角。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画大小不同的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二、注重挖掘角在在生活中的“原型”。通过观察生活中实物图,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和了解。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时,教材首先让学生借助三角板来观察、交流,认识直角,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角,进而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给学生呈现了数学课本、黑板和国旗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直角。三角板以及生活中熟悉的这些图形,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不同大小的角的特点。教学目标1. 在动手操作、找角、折角、画角等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2. 知道一个角有2条边和1个顶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角。3.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4. 在从物体表面找角、描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角的特征,感受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几何图形。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画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各角。教学难点: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建议二年级的小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为主,虽然学生已经认识过立体图形,也认识多种平面图形,但是要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角,还是不容易的,所以角的认识对他们来说略有困难,为了关注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折角、画角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身操作、观察,了解角的特征,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的方法。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将动手操作与有效的观察比较结合起来,在操作和观察中培养分析能力。三、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通过比较,抽象出锐角和钝角,并让学生通过分作合作讨论,巩固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渗透三角形角的特点。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课题课时认识角1课时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1课时总计2课时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角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0~32页,认识角。教学提示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拼图形,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到,用两根小棒不能拼成封闭图形,所拼出的图形叫做角,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特征。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并逐步加深对角的特征和大小不同角的含义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过程与方法:在用小棒拼角、做活动角、用纸折角、画角等活动中经历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动手做角 、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教学难点: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体会角的本质特征。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直尺、活动角材料学具准备:小棒、活动角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来看大家了,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课件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 )生1:正方形……生2:三角形……师:正是它们呢,小朋友们手中都有小棒,你能用小棒摆出正方形和三角形吗?和同桌一起试一试吧!(学生同桌结对子一起摆图形)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都摆出来了,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摆这些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生1:我用了4根小棒摆出了正方形……生2:我用了3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师:刚才小朋友们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出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用2根小棒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在拼的过程中悄悄的讨论着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出现了什么问题吗?生1:老师,我们发现用两根小棒拼不出图形,两根小棒只能有一头连接在一起,另一头拼不到一块……生2:是啊,拼出这个图形叫什么呢?师:小朋友们,2根小棒可以拼成图形,但是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这个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导入新课,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而且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性。】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1. 拼出大小不同的角。师: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每人用两根小棒拼一个角,再观察一下,能发现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拼角并讨论)生:我们拼出的角大小不一样,有的开口大些,有的开口小一些……2.做角。师:小朋友们请拿出我们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学生拿出活动角材料,小组内制作活动角,教师巡回指导)师:观察你们做出的角,你发现了什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1:角由两条线组成……生2:这两条线是在同一个点上的……师:(课件演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小朋友们观察的很正确,从同一个点引出的两条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这个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师:请小朋友们转动活动角,看看有什么变化,然后根据活动角的变化,画出大小不同的角。
(学生在纸上画角,老师选出几个大小不同的角投影展示)师:观察这几位同学画的角,同桌讨论一下,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是怎样判断的?生1:角1最小,角3最大……师:角1和角2比较起来,哪个比较大呢?生2:角2大……师:你是怎么判断的呢?生3: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师: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有关系吗?生4:没有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观察,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学生可以直观的形成对角的认识,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刚才我们用活动角画出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吗?在小组内试一试吧!(学生小组内用纸折角。)师:哪位小朋友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折的角?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生:这是我折的角,这是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它的另一条边……3.画角。师:刚才我们利用活动角画了许多角,现在,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用直尺画出角吗?同桌讨论一下,应该怎么画?试着画一画吧!(学生同桌合作,画角)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角的?生:先确定一个点,然后用直尺从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啦!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用直尺在课本第31页上试着画出3个大小不同的角吧!(学生试着画角)师: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角?(指名学生投影展示)师:你能说一说你画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吗?生:这个最大,这个最小……4. 找角师:(投影出示红领巾和钟面)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的红领巾,还有一个时钟,你从图中找出角吗?(学生指出红领巾和钟面上的角)师:你还能在哪里找到角?生1:黑板有4个角……生2:窗户上有很多个角……【设计意图:通过找生活用品上的角,让学生体验角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1.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教材“练一练”第3题。3.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①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②任意两条线都能组成一个角。( )③用纸折角,纸越大,折出的角越大。( )④一块正方形木板,锯掉1个角,还剩3个角。( )⑤正方形有4个角,三角形有3个角。( )4.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 ( ) ( ) ( )答案:1. ×√×√√ 3. ××××√ 4. 4 5 8 5四、达标反馈1. 教材“练一练”第2题。2. “问题讨论”师:小朋友们观察课本第32页“问题讨论”中的图形各有几个角?你能标出来吗?生1: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它有3个角……生2:第二个图形是长方形,有4个角……生3:第三个图形只有一个角……3. 仔细思考,认真填写。①在一个角内画三条线,现在总共有( )个角。②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③一把三角板有( )个角,课桌桌面有( )个角。4. 以下面的三个点为顶点,分别画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 . . 答案:3. ①10 ②1 2 ③3 4 五、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又认识了角这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生1:我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生2:我发现了生活中有很多的角……生3:我会画角了……六、布置作业。1.教材“练一练”第1题。2.教材“练一练”第3题。3.标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称。
4.分别以下面的两条线为一条边,各画一个大小不同的角。
5.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为了让学生形成角的认知表象,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一、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用童化语言“欢迎老朋友”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呈现出来,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这两个图形,然后在用两根小棒试着摆图形,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两根小棒无法摆成封闭图形,引出角,为后续学习做准备。二、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角的“原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实世界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他们“自己”的数学。认识了图形中的角后,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用品中找角,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体会到角的现实存在,原来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三、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学生认知。 “体验、经历”这些用语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在画角环节中,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画角的方法,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然后汇报讨论各自的方法,最后统一意见: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两边角的方法比较好控制。这种建立在学生亲身体验基础上的教学,学生印象深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角_冀教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结合具体的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注重挖掘角在在生活中的“原型”,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角 说课稿_冀教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角获奖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