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2数据的表示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712866/0-16922637913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2数据的表示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712866/0-16922637913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2数据的表示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712866/0-16922637914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 数据的表示精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 数据的表示精品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节目形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3.2 数据的表示一、教学目标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四、教学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学生发表看法。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二)讲授新课:1、条形统计图师:我们可将所得的数据制成统计表,请同学们编写:节目形式记录人数百分率歌曲(A) 器乐(B) 舞蹈(C) 戏曲(D) 相声小品(E) 注意: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学生发表看法。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发表看法。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学生举手回答。将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评论。2、折线统计图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
成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同学这学期的数学成绩发表看法。学生回答。师:请同学们分别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举手回答。师: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例题讲解【例1】根据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人口依次约为1961万人,2302万人,1294万人,2885万人。请绘制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人口的条形统计图。解:列出统计表如下表所示。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人口数(万人)1961230212942885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
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写上统计图的名称【例2】某摩托车厂去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如下表所示。月份789101112月产量(辆)300350450540700600请根据上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相邻的两个月中,哪两个月的产量增长最快?这两个月之间月产量增长率是多少(精确到0.1%)?(2)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解:所求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1)如图,折线的各条线段中,10月至11月间的线段最陡,也就是说,从10月到11月的月产量增长最快,这两个月月产量的增长率为≈29.6%; (2)≈67.3%。想一想: 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三)重难点精讲数据整理的方法(四)归纳小结数据整理的方法(五)随堂检测1、下表是某中学对本校初二年级女生身高情况进行抽测后得到的部分资料(身高单位:cm,测量时精确到1cm),已知身高在170cm以上(不含170cm)的被测女生只有1人.(1)求所有被测女生的人数;(2)求身高在160cm(含160cm)以下的被测女生数;(3)估算全体被测女生的平均身高.2、青少年视力水平的下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校为了了解初中毕业年级3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查了一部分学生视力状况,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表:
请你根据给出的图表回答:(1)埴写频数分布表中末完成部分的数据.(2) 数据分组时,组距是多少?(3) 视力水平在4.55以下的同学为近视.根据上表,请你用样本估计总体,我校初中毕业生中,近视的同学大约有多少人?六、板书设计6.3 数据的表示概念 例题 练习七、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作业:完成导学案6。3《数据的表示(2)》探究案八、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6.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 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共8页。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