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解的秘密1 不一样的溶解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1.不一样的溶解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一课,这一课通过对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化的观察,激发学生对溶解的探究兴趣,在延续前两单元对“提出问题”能力目标训练应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从中筛选,聚焦本单元对溶解度、溶解快慢等系列问题的探究。
在这一课中主要是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过程有所不同,但最终都会均匀地分布到水中。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历过由“提出问题”到“猜想假设”,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对“猜想假设”能力目标进行高阶训练,一年级只要求学生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在这一单元中,则要求学生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教学目标】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描述物质在水中的现象;能通过比较、整理研究结果,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
(3) 激发对溶解相关问题的探究兴趣,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装有水的烧杯6个、高锰酸钾、白糖、小苏打、洗衣粉和食用色素
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观赏“水中烟花”。制作“水中烟花”就是这个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种物质。
出示高锰酸钾资料,学生阅读。
师:在使用高锰酸钾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生:要用药匙取放,高锰酸钾溶液也不能直接接触。因为它具有腐蚀性。
师:因为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时会形成紫色,如果放得太多,颜色太浓就不方便观察了,所以我们制作“水中烟花”时只取少量几小粒就可以了。
接下来请各小组取出材料,先仔细观察高锰酸钾颗粒,再取几粒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它在水中的变化。
生分组实验
师:时间到,整理实验材料。请同学们来说说你观察到哪些现象?
生1:我发现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颗粒,有光泽。
生2: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马上下沉,而且一边下沉一会形成紫色的线条,非常漂亮,真的像烟花似的。
生3:高锰酸钾在水中形成紫色的线条就是被水溶解了,有的没溶解完的沉到杯底会继续扩散紫色,一直到整一杯水都成了紫色的了,这时就看不到高锰酸钾的颗粒了。说明高锰酸钾已经完全溶解在水里了。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也很具体。
二、提出问题
师:通过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我们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想探究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讨论,将问题填写进“问题银行存折”里。(生讨论填写)
师:大家都想探究溶解的哪些问题?有哪些是我们现在可以进行探究的?来说说看?
生1:我想探究其他物质与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一样吗?都能看到吗?
生2:如果我放更多的高锰酸钾都能溶解吗?
生3:高锰酸钾溶解像是放了慢镜头,有没有能加快溶解的方法?
……
师:大家都有好多问题想探究,今天我们先选个简单的,一起来观察更多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能制作“水中烟花”的。
三、实验
师:今天给每个实验组准备了白糖、小苏打、洗衣粉、食用色素、4杯200毫升水。小组内每位同学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物质进行溶解实验。要注意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可以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观察信息。注意听老师的时间提示,每2分钟记录一次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实验,老师播放时间提示:请将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物质刚入水时的变化,2分钟后请再次记录此时物质在水中的变化,4分钟后……)
师:时间到,整理实验材料和观察记录。我们来交流一起观察到的信息。
生1:我们看到白糖放入水中也是先下沉,但和沙子下沉不一样。能看到许多不太容易分辨的水流,应该是白糖在下沉的同时也在溶解,颗粒变小。2分钟后,下沉在杯底的白糖慢慢变少……
……
(生描述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老师指引学生描述物质刚入水时、2分钟、4分钟、6分钟时的变化。)
师:现在请大家再看看溶液,杯里还能看到溶解物的颗粒吗?
生:看不到了
师:这些颗粒都到哪儿去了?
生1:溶解到水里了
生2:均匀分布到水中了。
师: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溶解物刚入水时都是一边下沉一边向水的各个部分扩散,直到均匀分布到水中。
四、处理信息
师:我们把观察记录整理一下,比较几种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写在四叶草维恩图上。
学生整理观察记录
展示几位学生的维恩图。
师:通过整理,我们发现不同物质溶解各有特点,但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点,也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判断标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物质均匀分布到水中。
师:对,虽然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物质溶解得慢,但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会均匀分布到水中。
那怎么样才能溶解得快呢?我们将在下一课继续探究溶解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的特征和溶解的特征之后,指导学生由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提出可探究的系列科学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交流,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学生会发现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会有些不同,但最终都以颗粒不断扩散,均匀分布到水中,在扩散的同时,颗粒变小直至肉眼看不到。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在比较中也会发现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物质溶解得慢,很自然地为下一课的学习作了一个方向指引。
【总结点评】
概括能力是小学生重要的科学素养,没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就不能使准备表达和传递信息。对于三年级的儿童来说,概括能力正处在从形象向抽象水平过度的状态,本课实验教学中没有每个小组进行单一的物质溶解实验,而是在一组中就安排了四种不同的物质(如果小组人数多于4人还可以安排更多不同的物质),每隔2分钟提示记录一次,这就有利于学生基于大量的事实(从形象)进行概括归纳(到抽象),最终认识理解不同的物质溶解各不相同这一概念。经常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科学三年级上册4 溶解的多与少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上册4 溶解的多与少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总结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象版 (2017)3 溶解与加热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3 溶解与加热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总结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象版 (2017)三年级上册2 溶解与搅拌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三年级上册2 溶解与搅拌优秀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总结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