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间隔排列获奖教学设计
展开第5课时 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发现并理解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2.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得知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3.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和概括规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看谁能猜中答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又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指名学生猜一猜。
师:谜底就是我们的小手,我们的这双手可重要啦,它能帮助我们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在今天的课上,认真学习的同学还能发现我们小手里藏着的数学知识,想不想知道究竟是什么知识?那就让我们的手和脑一起动起来吧!
2.玩摆一摆的游戏。
借助学具袋。
(1)小组合作摆一摆,老师巡视。
(2)点名展示,全班交流。
(3)按要求排列。
①先把圆形排一排,再把桃心插在圆形的中间。
②先把桃心排一排,再把圆形插在桃心的中间。
(4)观察与发现。
引导同学们观察:把桃心插在圆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圆形插在桃心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自由发言,集体点评。
3.揭示课题。
以上同学们发现了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更有价值的规律。
(板书课题:间隔排列)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兔子乐园去看看。(出示主题图)
师:大家一起仔细看看,在这个画面当中,有没有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哪两种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你能够找出几组来?
(生汇报时,师贴上物体图片,学生共找到三组:手帕与夹子、兔子与蘑菇、木桩与篱笆)
师:这三组都属于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咱们先看第一组。
(出示:夹子与手帕图)问:最前与最后的物体是什么? (夹子)我们把它统称“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相同吗?(相同)也就是说“两端相同”(板书:两端相同)。有几个? (10个)谁在中间? (手帕)我们把它叫作:“中间物体”(板书:中间物体),有几个?(9个)
师:那其他两组怎样?两端相同吗?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各是什么? (生汇报,师在物体图片旁边板书数量)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每组的两种物体排列有什么规律?
把下面表格填完整。
小兔( )只 | 木桩( )根 | 夹子( )个 |
蘑菇( )个 | 篱笆( )块 | 手帕( )块 |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1)仔细观察图上的3组物体,看看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剩下的是什么?
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最后剩下的是什么?
(2)先圈一圈,再说一说,并讨论交流。
(3)学生代表发言,归纳整理。
小结: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
三、巩固练习
请应用排列的规律,回答问题。
1.10只小猫站在一排,每两只小猫中间有一条鱼,一共有多少条鱼?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一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3.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四、课堂小结
我们平时看到的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分析,一定能发现许多有趣的规律。
【教后思考】
这节课我先是带学生“做游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简单的游戏中能更轻松地去发现规律,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之后,结合例题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所包含的简单规律。
2021学年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间隔排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串是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揭示课题,“理”,“拓”,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感知规律,创作比较,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运用规律,总结提升,回顾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