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获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战争过程,提高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3.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难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适当补充史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给人以沧桑壮烈的感觉。那么,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品味三国吧。放视频。
新课讲授:
【官渡之战】
(一)东汉末年的形势
史料研读
材料一 地图资料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问题探究1
东汉末年形势如何? 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势力最强?
答案提示:东汉末年,由于黄巾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军阀为争夺人口和地盘混战不休。经过兼并战争,在全国逐渐形成了几个重要的军事集团。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最强。
问题探究2
军阀混战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当时北方人民的这个愿望是由谁来完成的? 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 哪场战争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答案提示:曹操。武力(战争)。官渡之战。
(二)官渡之战
史料研读
材料一 “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毛玠传》
材料二
材料三
问题探究1
材料一中的“太祖”是谁? 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祖”为什么能建立霸王之业。
答案提示:曹操。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军事上: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大败袁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问题探究2
材料三中的战役结果如何? 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提示:曹操以少胜多,获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赤壁之战】
(一)概况
史料研读
材料一 曹操亲率20多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南北。
材料二 刘备从樊城败走夏口,接受诸葛亮联孙抗曹建议,并派诸葛亮东下柴桑说服孙权共抗曹操。
材料三 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
问题探究
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二中刘备采取了什么措施大败曹操? 结合材料三,说出其中蕴含的典故。
答案提示:208年。联孙抗曹。火烧赤壁。
(二)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比较
表格归纳
战役 | 时间 | 双方 | 兵力 | 结果 | 作用 | 启示 |
官渡 之战 | 200年 | 袁绍 | 10万 | 曹操以 少胜多 | 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骄 兵 必 败 |
曹操 | 3万-4万 | |||||
赤壁 之战 | 208年 | 曹操 | 20多万 | 孙刘联 军以少 胜多 |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
孙权 刘备 | 约5万 |
问题探究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曹操为何会被孙刘联军打败?
答案提示: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疾疫困扰;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当;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曹操统一南北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三国鼎立】
(一)魏蜀吴形势图
(二)三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图片资料
具体解读
图一:魏国在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所以特别重视农耕、兴修水利。
图二:吴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曾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图三: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课堂练习:
1.《三国志》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遣将军卫温……浮海求夷洲”的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司马炎
2.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这些故事的核心人物是( )
A.张飞 B.赵云 C.关羽 D.诸葛亮
3.“曹操所统军队约25万人,而刘备、周瑜的兵力总共不过5万……既而瑜军以火攻烧操军战船,延及岸上营落,操军大溃;加以饥疫,土卒损失大半。”以上史料记录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璧之战 D.淝水之战
4.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
1.C 解析:根据材料“(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C项正确;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排除A项;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排除B项;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三顾茅庐指的是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指用奇谋孔明借箭。借东风指诸葛亮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风,助周瑜火攻破曹操大军。诸葛亮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综上所述这些故事的核心人物是诸葛亮,D项正确;题干故事的核心人物不是张飞、 赵云 、关羽,排除ABC项。故选D项。
3.C 解析:公元 208 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C项正确;巨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的战役,排除A项;官渡之战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战役,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解析:根据题干“武侯祠”“三顾”可知是指指诸葛亮,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发生在赤壁之战中。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役,最后秦国打败赵国,排除A项;楚汉之争、巨鹿之战与项羽有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群雄逐鹿中原。在北方,曹操通过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一心统一全国,带军南下,遭到了南方孙权与刘备两家的联合抵抗,双方在赤壁展开激战,曹操失败,退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来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于220年建立魏政权;刘备于221年建立蜀政权;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自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作业布置:
三国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位?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个局势百姓苦,两场战役定格局,三国鼎立孕统一,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情景导入,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小结提升,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堂演练,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