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展开18 慈母情深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碌”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压抑”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4.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课时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过程
请大家和我一起读一读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我们要关注这两个方面:
1.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游子吟》。
师:首先让我们静静地欣赏歌曲《游子吟》。
师:从这首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梁晓声写的一篇表现母子情深的文章——《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
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梁晓声是中国文坛的长青树,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的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中篇小说《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母亲》以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均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师:《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母亲》。诗人惠特曼曾说过:“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请同学打开书76页,走进《母亲》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重点字词的认识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看这些生字词,你都会读吗?先自由地读一读吧。
落魄 辞退 压抑 颓败 缝纫机
忙碌 吊挂 噪声 脊背 褐色
疲惫 耽误 衣兜 龟裂 哇
忍心 酸甜 攥着 权利 酷暑
师:你们读准了吗?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把每个词语读一遍。(边读边出示拼音)
师:“魄”易错读成“bò”,“抑”的读音是“yì”,不是“nì”,“颓”易错读成“tū”跟老师读两遍。
师:“龟”是多音字,“龟裂”是“皮肤因干燥而开裂”的意思,在这个词语中读“jūn”。当“龟”表示“乌龟”的意思时,读“ɡuī”。请跟老师读两遍。你会运用吗?
运用:久未下雨,大地龟(jūn)裂,那裂痕就好似乌龟(ɡuī)背上的纹路。(学生读)
(2)教师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辞、抑、碌、脊、酸”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这一课中含有几个难写的字,老师要提醒大家:书写“辞”要注意左窄右宽。左部稍偏上;右部竖为悬针竖。我们如何记住它呢?可以编谜语:甜一半(舌),辣一半(辛)
书写“抑”要注意左边窄;右部短撇与提画平行,竖为悬针竖。巧记:仰头无人(卬),手(扌)来扶。
书写“碌”要注意“石”小而靠上;“录”下部均匀舒展。巧记:匆匆忙忙,半砍(石)半剥(bō)(录)。
书写“脊”要注意上部长撇和捺舒展;“”撇变竖,写得直。巧记:此“人”本领强,肩扛四颗星,骑在月亮上。
书写“酸”要注意左右基本等宽。右部笔画繁多,布局要紧凑。巧记:酒无水,俊无人。
师:同学们,你都会写了吗?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理解了吗?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扫视:目光迅速地向周围看。
疲惫:非常疲乏。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数落:列举过失而指责,泛指责备。
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忙碌:事情多,不得闲。
小结:这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学们在学习生字时要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思考:你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生:课文分成三部分。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但因家境贫寒难以实现。
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写“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写“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师:为什么会这样给课文划分层次?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是根据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的。
师:对,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部分。划分了层次之后,再概括课文内容就很容易了。请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生: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师:概括得非常全面。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运用。
五、学习第1—5自然段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5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元五角钱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师:读完了吗?一元五角钱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足挂齿。但对于当时的作者来说,却是很艰难。请看原文片段: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一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师:当你了解了时代背景,你就应该知道作者买一本一元五角钱的书,要钱时怎么会那么犹豫、不忍心!除此之外,你还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1:我从“从来没有”“一次给过”“一次要过”这些地方看出,这一元多钱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巨款”。一元多钱在当时是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没有问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生2: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一句中看出,“我”家竟然把收音机都卖了换食物,而且还是个“破”收音机,可见“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
生3: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第29自然段中还写到母亲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一卷皱皱的毛票”,也可以看出母亲挣钱、攒钱的不易。
生4: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我”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所以“我”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
师:是啊,“我” 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你能联系上下文告诉我“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形容“我”想拥有《青年近卫军》,想得心神不定,行动失常。
师:理解得很正确。结合生活经验、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默读课文,梳理场景,品读“初到厂房”。
1.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感悟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师:读完了吗?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梳理课文中的场景。
生:我是这样梳理课文中的场景的: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2.师:梳理得非常棒!接下来请同学默读第6—9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读了这几段,你又有怎样的体会?
生:“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闷热。联系生活实际,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那个年代更别提空调了,还有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怪不得“我”觉得“犹如身在蒸笼”。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是多么差啊!
生: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我是从“震耳欲聋”这个词感受到的,同时结合下文说话要“大声嚷”,可见厂房里面噪声特别大。
师:是的,那么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母亲的辛劳,挣钱的不易,为情节的发展营造氛围。
师:是的,这是侧面描写,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师:大家的阅读感受谈得很好。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
六、随堂练习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熟悉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慈母情深,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课文中的场景,了解了环境描写的好处。学会了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最后我们来做一个课堂检测题。
答案:一、B
二、辞退 权利 竟然 忍心 酸味
三、1、D 2、A 3、C
五、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全文。
2.扫码听写本课生字词。
第2课时
一、导入
师:请同学打开书,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作家梁晓声再次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感悟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
二、回顾课文,聚焦“情深”
师: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生读)大屏幕呈现: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 震耳欲聋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 龟裂 )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 忙碌 )。我鼻子一酸,( 攥zuàn )着钱跑了出去。后来,“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师:概括得很好。请你读一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很伤心,很难过。
生2:应该是很想很想哭。
师:想哭,难受,伤心,痛苦,这一切的一切搅在一起,就是“鼻子一酸”。但是,孩子们,不对呀!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少,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按理,我应该感到——高兴!
师:没错!但是,此刻的“我”不但没有丝毫的高兴、丝毫的激动、丝毫的快乐,相反,此刻的“我”只有想哭、只有伤心、只有难受、只有痛苦,只有——(大屏幕凸现:鼻子一酸)(板书)
师小结:为什么?(稍顿)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稍顿)请同学打开课文,细细地默读《慈母情深》这个故事。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文中母亲的哪些表现、哪些细节令“我”鼻子一酸?请在这些地方,用横线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三、自主学习,体悟“情深”的场景和细节
引导学生迁移上一环节中总结的方法,自主学习。
1.“寻找母亲”的场景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先看看这句话: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1)师:作者为什么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呢?
生:因为在阴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
师:是的,所以“我”连喊了两声“妈——”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句话是对母亲外貌的描写。我从“极其瘦弱、弯曲”这些词语感受到母亲很忙碌,很辛苦。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理解文本的内涵,非常棒!母亲的背已经是极其瘦弱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当“我”看在眼里时,是什么感受?
生:这是一个瘦弱的母亲,“我”的心像被万根钢针扎了一样。
(3)这样,“我”又怎能鼻子不酸呢?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令“我”鼻子一酸的,还有哪些场景描写、哪些细节描写?
生: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这段话让“我”鼻子一酸。
(1)师:为什么发现母亲的这副神情,“我”会鼻子一酸呢?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师:这几个句子写得非常特别,谁发现了?
生:“我的母亲”重复出现了三次。
师:是的,“我的母亲”反复出现三次,一模一样。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生:母亲的背直起来了。
师:谁转过身来了?生:母亲转过身来了。
师: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生:母亲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照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我的母亲”应该放在每个句子的最前面才是啊!但是,作者呢?却把应该放在最前面的“我的母亲”放在了最后,这是为什么呢?
(2)请你再读一读这两句。
(3)师:孩子们,这两个句子,意思变了吗?没变。但是,相同的意思,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的表达,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请同学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这两句话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师:孩子们,读第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而这种体会在第二句中却是感受不到的。
生7:我体会到作者不太相信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的母亲,一直到看清母亲的脸才相信。我能感受到作者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
生8: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母亲,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师:我想大家都看过电影,电影中有过的一些慢镜头都记得吧?这样,如果用电影中的慢镜头和快镜头来比喻这两种写法,那么,哪一句带给你的是慢镜头的感觉?
师:第一句,是吗?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慢镜头来描写母亲的神情呢?(稍顿)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随着这个慢镜头的推移,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母亲瘦弱的脊背,疲惫的眼睛。从上文中的“凑”字我仿佛看到母亲疲惫的双眼里布满了血丝,浑浊不清,可见母亲是多么地劳累!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想象场景!非常棒!你还看到了什么呢?(省略号加粗)
生1:我看到了母亲沧桑的脸,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
生2:我看到母亲的手就像老树皮的手,手上是一道又一道深深的沟壑,大拇指的皮肤已经开裂,缠了一层又一层的胶布。
师:这是我的母亲吗?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发现,母亲的背不再坚挺,母亲的脸不再红润,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不再炯炯有神。母亲啊,我的母亲!你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疲惫、如此辛劳?请问,此刻,你的心里又是一番什么滋味儿?
生:很不好受。
生:很难过。
师:是的,此时此刻,作为儿子的“我”,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怀着这种心情,让我们再来动心动情地读一读。
师:好!令我鼻子一酸的,除了刚才读过的这两处文字,还有别的发现吗?(稍顿)比如,描写母亲干活的动作。
生: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师:读完这句话,带给你最深的感觉是什么?
生:母亲太忙碌了!
(2)师:哪个词语给了你这样的感觉?
生:立刻。
师:你能给“立刻”找个近义词吗?生:马上、立即、立时、当即等。
(3 师:既然“立刻”有这么多的近义词,那完全可以把立刻换掉几个,让整个句子变得更丰富一些,更有变化一些呀?你把这些近义词放进去,读读,和我们课文上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同?
生:用四个立刻,母亲工作的节奏很强,很忙碌,一刻也不能停顿。写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这种快镜头的感觉。
2.“向母亲要钱”的场景
师生分角色朗读第20-28自然段。
(1)师: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生: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十分紧张忙碌的状
生: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
(2)让学生谈谈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的体会。
师:是啊,母亲如此辛劳,家境如此贫寒,1元5角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然而,当儿子要钱买书时,母亲怎么做的?
生: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这是对母亲的动作的描写,如果此时你就是作者,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1:“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可以看出家境贫寒。
生2:看着母亲龟裂的手指,我能感受到钱来得不容易以及母亲的过度操劳。“掏”“数”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说明母亲很珍惜这为数不多的钱。
生3:这句话是细节描写,写出了一个贫苦的母亲。
3.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
师:母亲用龟裂的手指数完钱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师:母亲竟然是这样说的,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
(2)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呢?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呀?
生:这段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我觉得这是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虽然母亲的钱赚得很艰难,很辛苦,但孩子是想看书,想学习,母亲认为这应该支持孩子。
(3)师:是啊!你的目光定格在哪个词呢?
生:是“塞”字。
师:请你把“塞”字圈出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母亲是怎样塞的?你说这是怎样的一塞?
生1:毫不犹豫地塞!使劲地塞!
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啊?是什么?
生:是母爱。
师:是的,是爱,是普通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纯真的爱,是望子成龙的希望,这一切都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
师:如此伟大的母爱让“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了。
4.学习结尾部分。
(1)师:ppt16“我”为什么要用这1元5角钱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呢?
生:因为“我”看到母亲这么辛苦地工作,还给我买书的钱,心里既心疼又愧疚,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感恩。
(2)师:是的,母慈子孝啊!(板书:母慈子孝)
(3)师:但是母亲又凑足了一元五角钱给“我”买书,“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生:母亲挣钱那么不容易,家境那么困难,但她仍毫不犹豫地再次给钱让“我”买书,满足“我”强烈的读书愿望。“我”如果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实在是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那浓浓的爱子深情。
师:理解得非常正确。“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文章的结尾与开头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首尾呼应。
师:是的。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课文结尾处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对“我”有了更加深刻丰富的意义。最后的省略号,表示意味深长,难以言尽。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师:梁晓声有着一个辛酸的童年和一份深沉的母爱,正是因为这种美好情感,一直激励着作者,所以产生了这样一本长篇小说,在《母亲》的开篇,作家这样写道——
“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群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当年母亲给我钱买第一本小说的情景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脑海闪现,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师:现在的梁晓声呢?已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请看一段视频。
师:孩子们,你们的努力就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
五、联系自我,真情告白
同学们,母爱的伟大就在这点滴的细节中,就在甘愿牺牲自己成就孩子的无私中。让我们静静回味课文,回忆自己和妈妈的故事。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呢?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也感受到你所要表达的情深。
展示学生作品。
深夜,我从梦中醒来,突然看到客厅有一缕光线透过来,我轻手轻脚推开门,看到妈妈那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双手在不停地打着字。一阵微风吹来,竟撩起了妈妈的头发,曾经乌黑如漆的头发竟发着光,我定睛一看,居然是妈妈的白头发!我鼻子一酸,突然发现妈妈瘦了很多。
师:请看我们班上一位孩子的作品。
师:这位孩子观察细致,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了“我”鼻子一酸的经历。
最后让我们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普天之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亲,献上一首《懂你》的心曲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梁晓声的《母亲》。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题目,聚焦“情深”,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慈母情深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慈母情深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