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习作:______即景
教学目标
1.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及时捕捉、记录景物。
2.关注景色的动态变化,利用修辞手法,让画面更加鲜活。
3.按照适当的顺序,有序描写景物,并能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
4.能根据习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
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
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帮助理清思路。根据学生提出的习作目的与问题,通过罗列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架构习作框架,梳理习作内容。
例文引路取长补短。通过多篇、多段文字示范,更加直观清晰展示本科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及时捕捉、记录景物。
2.关注景色的动态变化,利用修辞手法,让画面更加鲜活。
3.按照适当的顺序,有序描写景物,并能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美图欣赏,铺垫要点
1.出示大自然景色图片,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习作要点
(1)这两幅图各是什么季节景色?明确可以写的景色很多样。
(2)水中的鱼在不停地游动,天上的云一直在飘动,它有没有变化?
(3)这三幅荷花图你能排出它们的顺序吗?
2.揭示习作主题:____________即景。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本次习作的各项要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渗透习作重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二、梳理要求,明确内容
1.出示习作主题,审清写作内容。
2.通过组词法明确。
即——立即、当下;
景——景物、情景、动景。
_________即景:把你当下眼前看到的景象立刻记录下来,写下来。举例说明:看日出日落等。
3.出示课文,读一读,圈划要求。
4.学生圈划并汇报,师生共同梳理习作要点。
你想写什么景物?
写景要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有哪些顺序?
什么是景物的动态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审题,更清晰指导本次习作的主题,为学生习作指明方向,同时通过共同梳理习作要点,通过提问的方式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为后续逐步解决习作问题做好铺垫。
三、围绕要点,逐项击破
你想写什么景物?(确定内容)
1.出示思维导图,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2.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明确可写方向。
3.教师引导学生说明写作方向后,要更进一步关注写作内容。
写景要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有哪些顺序?(观察顺序)
1.链接课文《长相思》,先梳理景物。
2.关注“行”,理解作者写诗是在行走——移步换景。
3.你了解到哪些观察顺序?学生同桌讨论,汇总。
4.明确写景文章一般用到定点观察,并举例说明观察点与观察顺序。
(1)固定你的观察位置与观察点。如窗口前、楼顶、高山之巅等。
(2)定点观察顺序有:远景、中景、近景;可以鸟瞰、俯视、仰视;还可原地转动观察:前后左右。
什么是景物的动态变化?(描写变化)
1.链接课文《四季之美》,通过“雨”“萤火虫”“乌鸦”“月亮”的动态描写,直观感受文中景物动态变化。
2.质疑:写作时,我们该如何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呢?引入“观察雷达”。
3.学生观察“雷达”图,了解要抓住景物特点,借调动全身感官六觉。教师举例帮助理解:用眼睛观察发现景物的色彩、形状、姿态以及变化等特点;用耳朵倾听声音大小、银色等不同……
设计意图:
确定内容、观察顺序、描写变化,通过以上三步有梯度的教学逻辑,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更好地学习记录即刻景色的方法。同时,教学过程中强调动态变化,更好地帮助学生围绕中心“即景”做文章。
四、归纳要点,例文引路
1.教师出示表格,帮助学生归纳本次习作要点。
______即景 | 习作要点 | 对应方法 |
你想写什么景物? | 雨中、日落、田野、窗外、……凡是自然景物或景观都可以写。 | |
写景要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有哪些顺序? |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分总…… | |
什么是景物的动态变化? | 景物在不同时段的形状、颜色所发生的变化就是动态变化。 |
2.出示范文,学生先自读,根据表格与板书所示的写作要点,进行评价。
窗外即景
坐在书桌前写了半小时的作业了,我悄悄地站起来,走到窗台 向窗外望去。
突然有一只小鸟从我眼前飞过,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我向下一看,几棵树木郁郁葱葱,树冠快长到我的窗下了,树枝上挂了一只“大蝴蝶”风筝,哈哈。不知道 哪家的调皮孩子,放风筝的时候,不小心挂到了树枝上,那只“大蝴蝶”就那么悠闲地在树枝上“休憩”,一阵风吹来,它就摇摇摆摆晃动几下,好像要展翅飞翔,但怎么也飞不起来,甚是可笑。微风徐徐,吹动了枝头的嫩叶,也牵动了我的心。
天阴沉沉的,好像下雨了。我打开窗户,伸出手去,果然接住了几点水滴,清新的空气扑面吹来,感觉心情立即好了起来。我伸出脑袋尽量往外看,对面楼下的叔叔阿姨们纷纷下楼来推电动车了,地面上渐渐地湿了。楼下玩闹的几个小孩子好像更高兴了,呼朋叫友的,滑着轮滑一边喊一边快速地滑动。
望着窗外绿意盎然的树枝,雀跃的小鸟,欢快的小孩,我的心也似乎飞到了窗外,我仰起头,闭上双眼,尽情地呼吸着窗外新鲜的氧气,立即感觉轻松、清醒、敏捷。心房内憋闷的委屈一扫而光。“啊,好清新,好舒服啊!”
望着窗外的树,窗外的天,窗外的雨,窗外的小孩子。不由得从心底发出感叹:窗外的景色真美。
3.根据写作要点,一一对应,学习例文优点,鼓励学生创新。
设计意图:
范文引路,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明白优秀的范式是如何的,让作文教学指导更具方向性,也为学情较差的学生做好托底。
五、动笔实践,评价跟进
1.出示评价表,明确习作要求。
2.提醒学生写完之后,自己先根据评星表进行修改,并和同学互相评改、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评价表,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继续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依据。
六、作业布置
完成单元习作,并自己修改。
七、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习作评价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
2.指导学生二次习作,激励、表扬学生。
3.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方法回顾,复习巩固
1.出示上节课习作要点的表格,学生回顾方法。
______即景 | 习作要点 | 对应方法 |
你想写什么景物? | 雨中、日落、田野、窗外、……凡是自然景物或景观都可以写。 | |
写景要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有哪些顺序? |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分总…… | |
什么是景物的动态变化? | 景物在不同时段的形状、颜色所发生的变化就是动态变化。 |
2.明确本节课任务:根据习作评改要求,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上节课教学的内容,明确围绕三个问题,突出本次习作要点,为接下来的评改提供依据。
二、例文评改,修正不足
1.出示学生的习作,学生默读。
2.出示评价标准,明确本次习作评改的角度
拟题风暴、观察顺序、怎样写动态变化、为什么写景
设计意图:
以学生习作为修改样本,既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能让学情更好地呈现。在修改过程中,学生能更加专注,更加投入。
三、围绕要点,逐项评价
拟题风暴(主题明确)
1.圈出例文题目——《雨中即景》。明确题目符合要求。
2.出示单元作文篇章页,讲解半命题作文拟题只需填上自己所写的景物名称就可。
3.罗列班级中其他学生题目。
观察顺序(有序表达)
1.学生寻找例文中表示观察顺序的关键词,评价是否有关键顺序词。
2.标出雨前——雨中——雨后,肯定例文在表达顺序方面和有条理。
3.拓展思维:除了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的顺序,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写呢?
4.学生分析自己习作中的观察顺序,教师帮忙梳理,并出示图片排序进一步感知。
5.教师梳理观察顺序,出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清晰掌握顺序内核。
怎么写动态变化(变化动态)
1.再读习作例文,寻找动态变化的语句。
举例:
“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的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成了一条条小溪。”(这是大小、形状的动态变化)
天色暗了下来——太阳照亮了大地(这是周围天色的动态变化)
2.呈现其他同学文章中的动态变化描写。
3.学生朗读,分析两个片段写的分别是景物的色彩、形态的动态变化。
4.质疑:那我们怎么才能把动态描写得更有活力呢?
5.对比两个片段,第一个语段以色彩变化为主,利用排比写色彩变化之快;第二个语段通过想象,将形态进行比喻。
6.教师补充另外学生动态描写片段
7.学生感受其他描写动态变化的修辞,并梳理完善思维导图。
为什么写景?(融情于景)
1.教师采访学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些景色?
2.学生反馈自己写这处景色初衷:
预设:
觉得景色很美,有表达的冲动。
想通过写景色来赞美大自然的美丽。
3.教师点拨:写景,可以单纯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对景色的赞美,更能把自己当时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主题、观察顺序、动态变化等依次修改,同时额外提供优秀习作片段,既能激励学生,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景色的不同写法,拓宽习作视野。同时,特别强调写景为了抒情,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写,要融情于景,让文章充满情感。
四、学生自改,分享习作。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漏补缺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分享习作。请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读给自己的家长听听,甚至可以拍起来传到班级微信群,进行一次景物描写大PK。
3.收集大家的点评,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修改。
设计意图:
修改习作、分享习作能让此次的习作摆脱停留在书面表达的尴尬,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向他人学习,分享习作的欲望,为下一次习作建立感情基础。
五、作业布置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和同学分享你的习作。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交流了通过思维导图清晰、直观地呈现教学重点。同时能关注学生习作的难点,帮助学生共同梳理习作要点,围绕要点逐项击破,让文章水到渠成。
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习作中,可以继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激活学生写作思路, 更加清晰直观罗列框架与习作重点。
七、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方法指导,师生共同讨论,小组交流,练习表达,拟提纲,练习写作,组内评议,练习修改,集体评议,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优秀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