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3 集合的基本运算(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 【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4_1.5 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5.1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5.2 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4.2 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第2课时:充要条件
5.1教学内容
充要条件的意义,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5.2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2)初步使用常用逻辑用语进行数学表达、论证和交流,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5.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充要条件的意义;
教学难点: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5.4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阅读教科书第20页“思考”、判断其中所举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
(一)概念的引入
师生活动:学生判断命题(1)——(4)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以选择以下问题进行追问。
追问:(1)每个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
(2)哪些命题中,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订正,并给出充要条件的定义。
设计通图,从学生熟悉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引入充要条件
(二)概念的形成
问题2:(1)在教科书20页的“思考”所举出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p与q互为充要条件。
条件?
(2)如何判断p是q的充要条件?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出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将判断p是否为q充要条件的问题转化为判断
命题“若p,则q”及其逆命题“若q,则p”的真假的问题。
例1 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3)p:xy>0,q:x>0,y>0;
(4)p: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q:a+b+c=0
师生活动:学生判断,教师给出解答示范。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数学命题,说明p对于g的充分性和p对于q的必要性之间的关
系。理解p为q的充要条件就是“若p,则q”和“若q,则p”都为真命题,而这也是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
(三)概念的深化
问题3:(1)若pq,则p为q的充要条件,p唯一吗?请举例说明。
(2)我们已经知道判定定理和充分条件的关系,性质定理和必要条件的关系,那么,充要条
和什么有关系呢?结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一说。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例,讨论交流。
教师选取学生的举例板书,引导学生梳理、完善讨论交流的结果,指明数学定义和充要条件
系-数学定义是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向刻画数学对象的,不同的充要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一个数学对象。
设计意图: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体会充要条件不唯一;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数学的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充要条件”。
四)概念的巩固应用
例2:已知:Θ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求证:d=r是直线l与0O相切的充要条件。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给出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追问。
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板书示范
追问:(1)如何证明充要条件?
(2)证明充分性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证明必要性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推理之前,明确证明思路、分清条件和结论很重要;这个题目的推理过程略有
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书写规范的证明过程、
(五)单元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用结构框图表示本节所学的知识.
(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什么是充要条件?如何判断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3)请举例说明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充要条件与数学
定义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归纳提炼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4第2,3,4,5题.
【缺少 目标检测设计】
(六)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了教材安排的授课顺序,教材安排第一课时学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第二课时学习充要条件.如果把课时设计将为第一课时完成定义的学习以及初步运用,第二课时进行拓展应用训练,这样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好和掌握本节内容的知识?
(2) 教师的本意是想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具体实践过程中能否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将知识“外化”)?
【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4.4.3 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4.4.3 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 对数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 对数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 对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 对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及其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课时分配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