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营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某同学设计和烹制了一顿午餐:米饭、红烧肉、清蒸鱼、豆腐汤。为使这顿午餐符合合理营养原则,应添加()
A. 馒头 B. 酱牛肉 C. 鸡蛋羹 D. 凉拌菠菜
2. 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 )
A. 夜盲症 B. 佝偻病 C. 坏血病 D. 脚气病
3. 人体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会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分泌的胆汁能直接分解脂肪
B. ③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 ④分泌的消化液可以初步消化淀粉
D. ⑤分泌的胰液不含消化酶
4. 在做“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时,观察到许多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结构,这些结构是( )
A. 毛细血管 B. 静脉 C. 动脉 D. 鳞片
5.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于( )
A. 组织细胞 B. 血液 C. 肺 D. 气管
6.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大部分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 )
A. 水 B. 葡萄糖 C. 大分子蛋白质 D. 无机盐
7. 下列代谢废物中,不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是( )
A. 水 B. 无机盐 C. 二氧化碳 D. 尿素
8. 如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发生重吸收作用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10. 儿童、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如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1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神经元 B. 细胞体 C. 神经组织 D. 突起
12.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
A. 大脑、小脑和脑干 B. 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C. 脑、脊髓 D. 脑神经、脊神经
13. 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下列选项不属于这类简单的反射的是( )
A. 眨眼反射 B. 缩手反射 C. 排尿反射 D. 望梅止渴
14. 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A. 语言中枢 B. 视觉中枢 C. 运动中枢 D. 嗅觉中枢
15. 小李看到消防员从火场救出伤员的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结合如图,分析有关这一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看到此场景的感受器是③ B. 泪腺是此反射的效应器
C. 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D.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④的表面
16. 调节人体呼吸、心跳等重要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 )
A. 大脑 B. 小脑 C. 脊髓 D. 脑干
17. 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小学生要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A. 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
18. 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护第二性征的激素是( )
A. 性激素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 维生素
19. 饭后一段时间,许多营养物质被吸收,这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量( )
A. 增多,随后血糖上升 B. 增多,随后血糖下降
C. 减少,随后血糖上升 D. 减少,随后血糖下降
20.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可通过注射水痘疫苗进行预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是引发水痘的病原体 B. 水痘疫苗起到抗原的作用
C. 水痘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 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21. 劳动课上,李萌同学缝制香囊时,不小心被针刺到了手指,她的手迅速缩回。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李萌同学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为 ______ ,其中感受器是图中的 ______ ,图中的③是 ______ ,图中的①是 ______ 。
(2)若某患者的结构②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则缩手反射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正常进行。
(3)缩手反射属于 ______ (选填“简单”或“复杂”)反射,该同学被针刺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 ______ 。
22. 甲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乙图是人的血液分层现象图。请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甲图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①______(请填写图中的器官名称)。①形成的尿液经过②输入到 ______(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膀胱内,并暂时贮存。
(2)乙图中,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功能的是⑤______(请填写血液的组成成分名称);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是 ______(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血细胞名称)。
23. 血液、尿检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如下表为甲、乙、丙三人的体检时血检的结果。(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表示“没有”,“+”表示“有”。)如图则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白细胞
血红蛋白
尿液
血细胞
蛋白质
甲
4.8×109
140
-
-
乙
5.2×109
70
-
-
丙
30×109
150
++
+++
(1)参照表中数据,三人中有炎症的是 ______ 。患贫血症的是 ______ 。
(2)丙的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是图中① ______ 发生病变的缘故。
(3)图中 ______ 是肾小囊,其中的液体叫原尿。
24. 在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是扣人心弦的项目。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维持运动员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是图甲中的② ______ 。
(2)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接受声波刺激的结构是图乙中的⑥ ______ 。
(3)在丙图A、B、C、D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腔和肺循环的起点分别是 ______ 。
25. 为了探究被废电池污染过的水对金鱼的生长是否有影响,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②在2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
③在A鱼缸中放入清洁无污染的水500mL;在B鱼缸中放入废电池浸泡液500mL;
④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并且金鱼是同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定时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表:
观察天数
金鱼生长状态
A鱼缸
15天
正常生长
B鱼缸
15天
死亡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______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A鱼缸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______ 。
(4)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26. 新型冠状(简称“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人们通过呼吸、说话、咳嗽、排泄等过程产生气溶胶,气溶胶是比飞沫更小的液滴(直径100微米以下),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可传播的距离更远,在气溶胶中新冠病毒可存活3小时,被人吸入后发生感染。因此,无症状感染者的气溶胶传播容易引发聚集性疫情。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和 ______。
(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属于 ______,新冠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属于 ______。防疫人员对车站、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定期消毒,这属于 ______的预防措施。
(3)针对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的特点,我们更应该做好个人的防护。请你写出一条具体的个人防护措施: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米饭含丰富的糖类,红烧肉、清蒸鱼、豆腐汤主要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食物中缺乏维生素;所以要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凉拌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合理摄入营养物质,均衡人体营养结构,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
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可知,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病。
故选:C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症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可结合上面表格中的内容比较记忆。
3.【答案】B
【解析】解:A、②胆囊储存胆汁。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分泌的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A错误。
B、③是小肠,长度长、含有多种消化液、具有皱襞和绒毛等特点,使小肠成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正确。
C、④是胃,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C错误。
D、⑤是胰腺,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的消化酶,D错误。
故选:B。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肝脏,②是胆囊,③是小肠、④是胃、⑤是胰腺。
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4.【答案】A
【解析】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特点: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如果小李在做“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观察到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故选:A。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所用的是低倍镜,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三种血管的特点。
5.【答案】A
【解析】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
故选:A。
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在氧气参与下,在线粒体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
6.【答案】C
【解析】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原尿和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故选:C。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熟记尿液的形成过程即可解答。
7.【答案】C
【解析】解: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所以不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是二氧化碳。
故选:C。
排泄有三条途径:
(1)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2)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3)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熟记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腔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其中重吸收作用发生在③肾小管。
故选:C。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9.【答案】B
【解析】解:当你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②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使①病人仰卧,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④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③口对口的吹气。所以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采取科学的自救办法,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图中甲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图乙光线在视网膜上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表示正常眼;图丙表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图丁表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所以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甲和丙。
故选:A。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11.【答案】A
【解析】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理解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2.【答案】B
【解析】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
故选:B。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据此回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
13.【答案】D
【解析】解:ABC、眨眼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因此都属于简单反射;
D、望梅止渴,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属于复杂反射。
故选:D。
(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14.【答案】A
【解析】解: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动物没有语言中枢,因此动物只能对各种具体的刺激做出发射,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外,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发射,这类发射的建立与人类的大脑皮层中具有语言中枢有关,BCD错误。
故选:A。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据此解答。
掌握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看到此场景的感受器是③视网膜,A正确。
B、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泪腺是效应器,正确。
C、小李看到消防员从火场救出伤员的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C错误。
D、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④大脑的表面,D正确。
故选:C。
图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大脑、⑤小脑、⑥脑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的类型以及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6.【答案】D
【解析】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可见D正确。
故选:D。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脑干的功能。
17.【答案】B
【解析】解: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生长激素.
故选:B。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
熟记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A、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护第二性征的激素,故符合题意.
B、生长激素是促进身体生长的,是激发其他激素分泌的激素,产生于脑垂体.故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液中的糖与身体中的糖原互相转化的.故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主要来源于食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性激素的作用,可以从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维生素作用方面来切入.
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性激素,从而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和维持相应的第二性征出现.
19.【答案】B
【解析】解: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由胰腺的胰岛分泌的.因为饭后,胰腺吸收到了营养物质,分泌的胰岛素先使逐渐增加;健康的成年人饭后一段时间,由于人体消化道的吸收作用,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的吸收慢慢进入了血液循环系统,因而人体血糖浓度会逐渐升高.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液的中的葡萄糖会逐渐被分解、利用和转化,因而血糖浓度又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故选:B.
人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是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人体内胰岛素的功能.
20.【答案】D
【解析】解:A、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该病毒是引发水痘的病原体。A正确。
BCD、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注射水痘疫苗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抵抗带状疱疹病毒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水痘的带状疱疹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1.【答案】反射弧 ⑤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不能 简单 大脑皮层
【解析】解:(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根据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确定④传入神经,所以⑤感受器,③神经中枢,①效应器。
(2)要完成反射,反射弧必须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故患者②传出神经,其他结构正常,反射弧已经不完整,缩手反射不能正常进行。
(3)手被扎后迅速缩回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简单反射。完成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脊髓具有传导作用,能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形成疼痛感觉。
故答案为:
(1)反射弧;⑤;神经中枢;效应器
(2)不能
(3)简单;大脑皮层
据图分析可知:①效应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感受器。
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2.【答案】肾脏 ③ 血浆 ⑦红细胞
【解析】解:(1)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甲图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①肾脏。①形成的尿液经过②输尿管输入到③膀胱内,并暂时贮存。
(2)乙图是人的血液分层现象图,图中⑤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内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⑥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⑦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功能。
故答案为:(1)肾脏;③
(2)血浆;⑦红细胞
(1)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图甲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中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2)乙图是人的血液分层现象图,图中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图中⑤血浆,⑥白细胞和血小板,⑦红细胞。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血液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特点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3.【答案】丙 乙 肾小球 ②
【解析】解:(1)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个/升,由表可知,丙患者测定值为30×109个/升,明显高于正常值。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加,说明此人体内有炎症。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而表中乙患者测定值为70克/升,低于正常值。判断乙患有贫血。
(2)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则说明肾小球病变。
(3)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原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有关,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程中,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故答案为:
(1)丙;乙
(2)肾小球
(3)②
据图分析可知: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据表分析可知:甲的三项检测指标都正常;乙的血红蛋白比正常值偏低,其余指标正常;丙的白细胞比正常值偏高且尿液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血红蛋白指标正常。
掌握肾脏的结构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小脑 耳蜗 D、B
【解析】解:(1)在比赛中,运动员能够动作协调,身体保持平衡的是图甲中的②小脑。
(2)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能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⑥耳蜗内,听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3)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D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肺循环是指血液由B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所以心脏壁最厚的是D左心室,肺循环的起点是B右心室。
故答案为:
(1)小脑
(2)耳蜗
(3)D、B
图甲中: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
图乙中:④外耳道、⑤鼓膜、⑥耳蜗、⑦半规管。
图丙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5.【答案】废电池污染过的水对金鱼的生长有影响或废电池浸泡液对金鱼的生长有影响 废电池污染过的水(或废电池浸泡液) 设置对照 废电池污染过的水会抑制金鱼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解析】解:(1)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废电池含重金属,对生物生长会有影响,故该同学提出的假设应该是废电池浸泡液(废电池污染过的水)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从题干信息可知,A鱼缸中放入清洁无污染的水500ml,B鱼缸中放入废电池浸泡液500ml,除废电池污染过的水(废电池浸泡液)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故该实验的变量是废电池污染过的水(废电池浸泡液)。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A鱼缸没有用废电池污染过的水(废电池浸泡液)处理过,故A鱼缸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起对照。
(4)由表可知:相同观察时间内,金鱼在没有加入废电池污染过的A鱼缸水里正常生长,在加入废电池污染过的B鱼缸水里都死亡了,说明废电池污染过的水(废电池浸泡液)会抑制金鱼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故答案为:
(1)废电池污染过的水对金鱼的生长有影响或废电池浸泡液对金鱼的生长有影响
(2)废电池污染过的水(或废电池浸泡液)
(3)设置对照
(4)废电池污染过的水会抑制金鱼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6.【答案】流行性 病原体 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锻炼身体)
【解析】解:(1)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新冠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防疫人员对车站、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定期消毒,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锻炼身体都能起到预防作用。
故答案为:
(1)流行性。
(2)病原体;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锻炼身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有关知识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