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析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析版)第1页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析版)第2页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后复习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单选题
    1.福州某机械厂加工车间有35名工人,平均每名工人每天加工大齿轮5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刚好配套?若设加工大齿轮的工人有x名,则可列方程为(  )
    A.3×5x=2×10(35﹣x) B.2×5x=3×10(35﹣x)
    C.3×10x=2×5(35﹣x) D.2×10x=3×5(35﹣x)
    【答案】A
    【分析】
    设加工大齿轮的工人有x名,则加工小齿轮的工人有(35-x)名,根据2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且加工的大、小齿轮正好配套,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
    解:设加工大齿轮的工人有x名,则加工小齿轮的工人有(35﹣x)名,
    依题意得:,
    即3×5x=3×10(35﹣x).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商场销售某品牌冰箱,若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每件可获利200元,其利润率为10%,若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每件可获利(  )
    A.475元 B.875元 C.562.5元 D.750元
    【答案】A
    【分析】
    利用进价=利润÷利润率可求出该品牌冰箱的进价,设该品牌冰箱的标价为x元,根据“若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每件可获利200元”,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x的值,再将其代入(90%x﹣2000)中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
    解:该品牌冰箱的进价为200÷10%=2000(元).
    设该品牌冰箱的标价为x元,
    依题意得:80%x﹣2000=200,
    解得:x=2750,
    ∴90%x﹣2000=90%×2750﹣2000=475(元).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3.一辆快车和一慢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快车的行驶速度是120km/h,慢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快车比慢车早2h经过B地.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km,由题意可得方程(  )
    A.120x﹣80x=2 B.﹣=2 C.80x﹣120x=2 D.﹣=2
    【答案】D
    【分析】
    设A、B两地间的路程为x km,根据题意分别求出快车所用时间和慢车所用时间,根据两车时间差为2h即可列出方程.
    【详解】
    解:设A、B两地间的路程为x km,
    根据题意得:;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两车所用时间之差为2小时列出方程,此题难度不大.
    4.将连续的奇数1,3,5,7,9,…排成如图所示的数表,平移十字方框,方框内的5个数字之和可能是( )

    A.405 B.545 C.2015 D.2020
    【答案】C
    【分析】
    设十字方框中间的数为x,得到其余4个数的代数式,把这5个数相加,可得和为5x,再逐一分析各选项中的数即可.
    【详解】
    解:设方框中间的数为x,则方框中的5个数字之和为:,
    ∵平移十字方框时,方框中间的数x只能在第2或3或4列.
    ∴可判断:
    A、405÷5=81,在第一列,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545÷5=109,在第五列,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2015÷5=403,在第二列,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2020÷5=404,数表中都是奇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根据所给数据得到十字方框中的五个数字之和是5的倍数.
    5.一个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装有部分水,液体部分的截面恰好是一个正方形(如图1),液面到容器顶端的距离是.若把该容器横放(如图2),液面到容器顶端的距离是.则这个容器的截面面积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
    设长方体的长、宽、分别是a、b,则高是(b+6),根据液体的体积相等列方程,解方程求得b的值,b(b+6)即可得这个容器的截面面积.
    【详解】
    解:设长方体的长、宽、分别是a、b,则高是(b+6),根据题意得






    这个容器的截面面积是b(b+6)= 12×(12+6)=.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体的体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液体的体积相等列出方程.
    6.一件衣服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7折出售,结果获利5元,则这件衣服的成本是( )元.
    A.120 B.110 C.100 D.90
    【答案】C
    【分析】
    设这件衣服的成本是x元,利用利润=售价-进价,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设这件衣服的成本是x元,根据题意得,
    70%×(1+50%)x-x=5
    解得x=100
    故这件衣服的成本是100元,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是重要考点,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是解题关键.
    7.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下列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其意思为:今有一女子很会织布,每日加倍增长,5日共织布5尺,问每日各织多少布?设她第一天织布尺,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直接根据题意表示出5天每天织布的尺数,进而得出方程求出答案.
    【详解】
    解:第一天织布尺,则第二天织布尺,第三天织布尺,第四天织布尺,第五天织布尺,根据题意可得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正确表示出5天每天织布的尺数是解题关键.
    8.如图所示,甲、乙两人沿着边长为70米的正方形,按的方向行走.甲从点以65米/分的速度行走,乙从点以72米/分的速度行走,甲、乙两人同时出发,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所在正方形的边为 ( )


    A. B. C. D.
    【答案】D
    【分析】
    设乙x分钟后追上甲,根据乙追上甲时,比甲多走了70×3=210米,可得出方程,求出时间后,计算乙所走的路程,继而可判断在哪一条边上相遇.
    【详解】
    解:设乙第一次追上甲用了x分钟,
    由题意得:72x−65x=70×3,
    解得:x=30,
    而72×30=2160=70×30+60,
    30÷4=7…2,
    所以乙走到D点,再走60米即可追上甲,即在AD边上.
    答:乙第一次追上甲是在AD边上.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行程问题中追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甲、乙两人沿着边长为10m的正方形,按A→B→C→D→A...的方向行走,甲从A点以5m/分钟的速度,乙从B点以8m/分钟的速度行走,两人同时出发,当甲、乙第15次相遇时,它们在______边上.

    【答案】BC
    【分析】
    先分别算出第一次、第二次相遇所用时间.第三次开始,相遇所用时间都与第二次相同,从而求出第15次相遇时所用时间,然后计算出乙的路程,根据一圈40m判断第15次相遇所在的边.
    【详解】
    解:设第一次相遇用时分钟,,解得,
    设又过了分钟第二次相遇,,解得,
    ∴从第二次相遇开始每隔分钟甲、乙相遇一次,
    ∴第15次相遇用时为:(分钟),
    ∴乙的路程为:(圈),故相遇在BC边.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追及问题的做法,准确找出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其大意是;有人要去某关口,路程为378里,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由于脚痛,每天走的路程都为前一天的一半,一共走了六天才到关口,则此人第一和第六这两天共走了_______.
    【答案】198里
    【分析】
    设第六天走的路程为里,则第五天走的路程为里,依此往前推,第一天走的路程为里,根据前六天的路程之和为378里,即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设第六天走的路程为里,则第五天走的路程为里,依此往前推,第一天走的路程为里,
    依题意,得:,
    解得:.


    此人第一和第六这两天共走了198里,
    故答案是:198里.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1.我国明代数学读本《算法统宗》有一道题,其题意为:客人一起分银子,若每人7两,还剩4两;若每人9两,则差8两,银子共有_______两.(注:明代时1斤=16两)
    【答案】46
    【分析】
    题目中分银子的人数和银子的总数不变,有两种分法,根据银子的总数一样建立等式,进行求解.
    【详解】
    解:设有人一起分银子,根据题意建立等式得,

    解得:,
    银子共有:(两)
    故答案是:46.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意思,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建立等量关系.
    12.在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有一动点从点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个单位;然后在新位置做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个单位;在此位置做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个单位,……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左右运动.
    (1)当做第次运动后,点对应的数为__________;
    (2)如果点在某次运动后到达某一位置,使点到点的距离是点到点的距离的倍,此时点的运动次数为__________.
    【答案】-1014 7次
    【分析】
    (1)根据题意得到点P每一次运动后所在的位置,然后由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即可;
    (2)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x,分情况进行解答:点P在点A的左侧,点P在点A、B之间、点P在点B的右侧三种情况.
    【详解】
    解:(1)由题意可得:
    -4-1+2-3+4-5+6-7+…+2020-2021,
    =-4+1010-2021,
    =-1014.
    答: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1014;
    (2)点P会在某次运动时恰好到达某一位置,使点P到点B的距离是点P到点A的距离的4倍,
    设点P表示的为x,
    当点P在点A的左边时,8-x=4(-4-x),得x=-8,
    当点P在点A和点B之间时,8-x=4[x-(-4)],解得,x=-(舍去),
    当点P在点B的右边时,x-8=4[x-(-4)],解得,x=-8(舍去),
    故此时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8.
    所以点的运动次数为7次.
    【点睛】
    本题考查数轴和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数轴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3.如图,某花园护栏是用直径为80厘米的半圆形条钢组制而成,且每增加一个半圆形条钢,护栏长度就增加厘米(相邻两个条钢之同都有交叉,为正整数),设半圈形条钢的总个数为(为正整数).

    (1)当,时,护栏总长度为_____厘米;
    (2)当时,护栏总长度为___________厘米(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结果要求化简);
    (3)若护栏的总长度为15米,为尽量减少条钢用量,的值应为__________.
    【答案】130 79
    【分析】
    (1)根据题意列出代数式,求出值即可;
    (2)同(1)根据题意列出代数式,可以得出结论;
    (3)由题意列出代数式,求出值即可.
    【详解】
    解:(1)由题意,得:
    护栏总长度为:80+50×(2-1)=130.
    故答案为:130;
    (2)由题意,得:
    护栏总长度为:80+60(x-1)=60x+20.
    故答案为:(60x+20);
    (3)为了尽量减少条钢用量,而相邻两个条钢之同都有交叉,
    极限下,恰好无交叉,此时,
    则(个),
    但半圆形个数为正整数,所以至少要用19个才能符合要求,
    则80+a(19-1)=15100,
    解得,,
    又因为为正整数,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表示数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关系式是关键.
    14.如果多项式2a2﹣8ab与a2﹣2mab+b2的差不含ab项,则m的值为___.
    【答案】4
    【分析】
    先根据整式加减法则进行化简,再根据“差不含项”可得一个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
    【详解】
    解:,


    因为与的差不含项,
    所以,
    解得,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以及无关型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5.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_____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2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______小时两车相遇;
    (3)若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_______小时后,两相距720千米.
    【答案】3 15或45
    【分析】
    (1)设x小时后,两车相遇,根据两车一共行驶了360千米列出方程,即可解题;
    (2)设x小时后,两车相遇,根据快车先走25分钟,即可计算快车行驶距离,根据共行驶了360千米列出方程,即可解题;
    (3)设x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720千米,分慢车在快车的后面,快车在慢车的后面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
    【详解】
    解:(1)设x小时后,两车相遇,由题意得:
    72x+48x=360,
    解得x=3,
    ∴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故答案为:3;
    (2)设慢车行驶了x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
    72(x+)+48x=360,
    解得x=,
    ∴慢车行驶了小时两车相遇,
    故答案为:;
    (3)设x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720千米,
    若慢车在快车的后面,
    72x-48x=720-360,
    解得x=15,
    若快车在慢车的后面,
    72x-48x=720+360,
    解得x=45,
    ∴15小时或45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720千米,
    故答案为:15或45.
    【点睛】
    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6.小王是丹尼斯百货负责A品牌羊毛衫的销售经理,一件A品牌羊毛衫的进价为600元,加价50%后进行销售,临近年末,小王发现还有积货,所以决定打折出售,结果每件仍获利120元,则A品牌羊毛衫应按_________折销售.
    【答案】八
    【分析】
    设销售折扣为:;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设销售折扣为:
    根据题意得:

    ∴A品牌羊毛衫应按八折销售
    故答案为:八.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三、解答题
    17.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点A表示数﹣5,将点A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    ,A、B两点间的距离是    ;
    (2)如果点A表示数a,将A点向左移动10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70个单位长度,终点B表示的数是50,那么a=   ,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为    ;
    (3)在(2)的条件下,若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请问:当它们运动多少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10个单位长度?
    【答案】(1)1,6;(2)-10,20;(3)25秒或35秒或5秒或7秒
    【分析】
    (1)根据“左减右加”的规律即可求出点B表示的数,利用“大数减小数”即可求出两数间的距离;
    (2)根据“左减右加”的规律a-10+70=50,即可求出a的值,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为A、B两点中间的点,利用规律“两数相加除以2”即可求出;
    (3)设当运动x秒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10个单位长度,分析电子蚂蚁Q的运动方向:向左运动时两只蚂蚁的位置分别为-10-4t和50-6t;向右运动时两只蚂蚁的位置分别为-10+4t和50-6t,再利用“大数减小数”求出两数间的距离为10即可;
    【详解】
    (1)终点B表示的数是-5+6=1,A、B两点间的距离是1-(-5)=6;
    (2)依题意有a-10+70=50,解得a=-10; A、B两点中间的点表示的数为(-10+50)÷2=20;
    (3)设当它们运动x秒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10个单位长度,
    电子蚂蚁Q向左运动,依题意有(-10-4t)-(50-6t)=10,解得t=35;或(50-6t)-(-10-4t)=10,解得t=25;
    电子蚂蚁Q向右运动, 依题意有(-10+4t)-(50-6t)= 10,解得t=7; 或(50-6t)-(-10+4t)=10,解得t=5.
    故当它们运动25秒或35秒或5秒或7秒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10个单位长度25秒或35秒或5秒或7秒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正确的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是解题的关键.
    18.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且|a+2|+(b-5)2=0,规定A、B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作AB=|a-b|.
    (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
    (2)设点P在A、B之间,且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通过计算说明是否存在x的值使PA+PB=10;
    (3)设点P不在A、B之间,且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此时是否又存在x的值使PA+PB=10呢?
    【答案】(1)7;(2) 不存在;(3)存在,6.5或-3.5
    【分析】
    (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与b的值,确定出AB即可;
    (2)根据P在A、B之间确定出x的范围,根据PA+PB=10列方程求解,判断即可;
    (3)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P不在A、B之间确定出x的范围,分别根据PA+PB=10列方程求解,判断即可.
    【详解】
    解:(1)∵|a+2|+(b-5)2=0,
    ∴a+2=0,b-5=0,
    解得:a=-2,b=5,
    则AB=|a-b|=|-2-5|=7;
    (2)若点P在A、B之间时,PA=|x-(-2)|=x+2,|PB|=|x-5|=5-x,
    ∴PA+PB=x+2+5-x=7<10,
    ∴点P在A、B之间不合题意,
    则不存在x的值使PA+PB=10;
    (3)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时,PA=|x-(-2)|=x+2,PB=|x-5|=x-5,
    由PA+PB=10,得到x+2+x-5=10,
    解得:x=6.5;
    若点P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时,PA=|x-(-2)|=-2-x,PB=|x-5|=5-x,
    由PA+PB=10,得到-2-x+5-x=10,
    解得:x=-3.5,
    综上,存在使PA+PB=10的x值,分别为6.5或-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正确运用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同时注意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19.某店卖出甲、乙两套服装,每套均售得元,其中甲服装亏本,乙服装盈利.
    (1)用代数式表示甲、乙服装的成本价;
    (2)设此店在这两笔交易中的总盈亏为元,请求出用表示的代数式,并说明时的盈亏情况.
    【答案】(1)甲服装的成本为元,乙服装的成本为元;(2),亏4元
    【分析】
    (1)设甲服装的成本为元,乙服装的成本为元,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即可求得服装甲、乙的成本价;
    (2)根据题意计算出总盈亏,再将代入求解即可.
    【详解】
    (1)设甲服装的成本为元,乙服装的成本为元,根据题意,得


    甲服装的成本为元,乙服装的成本为元.
    (2)依题意,
    当时,
    即当时,亏4元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列代数式,整式的加减,代数式求值,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点A、C、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3、1、5.动点P、Q同时出发,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匀速运动回到点A停止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向终点B匀速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
    (1)当点P到达点B时,点Q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_.
    (2)当时,求点P、Q之间的距离.
    (3)当点P在上运动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Q之间的距离.
    (4)当点P、Q到点C的距离相等时,直接写出t的值.


    【答案】(1)3;(2)1;(3)当时,PQ=4-3t,当时,PQ=3t-4;(4),或,或,或.
    【分析】
    (1)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2)求出时,P、Q点的坐标,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线段PQ的长;
    (3)分两种情况讨论可求线段PQ的长;①当时, ②当时;
    (4)分4种情况讨论可求t的值.①PQ第一次相遇前,②PQ第一次相遇,③PQ第二次相遇,④PQ第一次相遇后.
    【详解】
    (1) ,
    Q点运动距离为,
    Q点表示的数为 ,
    所以点Q表示的数为3;
    (2)当t=1时,P点表示的数为,Q点表示的数为 ,
    ∴P、Q之间的距离为.
    (3)P点表示的数为,Q点表示的数为,

    当时,PQ=4-3t.
    当时,PQ= 3t-4.
    (4) ,
    ①PQ第一次相遇前:
    ,解得:,
    ②PQ第一次相遇:
    ,解得:
    ③PQ第二次相遇:
    ,解得:,
    ④PQ第二次相遇后:
    ,解得:,
    综上,,或,或,或.
    【点睛】
    考查了数轴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掌握分类的思想进行讨论是解题关键
    21.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2、5,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m.
    (1)若点P到A、B两点的距离都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对应的数m的值;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个单位长度?若存在,求出点P所表示的数;
    (3)点A、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点A时,点P以原来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

    【答案】(1);(2)存在; -或;(3)35个单位长度;
    【分析】
    (1)根据题意,PA=m-(-2),PB=5-m,根据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列方程求出m的值即可;
    (2)存在,按点P在点A左侧、点P在点A、点B之间、点P在点B右侧分类讨论,分别列方程求出m的值并且进行检验,即可得到要求的结果;
    (3)设经过a分钟点A与点B重合,求出点A与点B重合时所用的时间,再根据点P的运动速度求出其经过的总路程.
    【详解】
    解:(1)因为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所以m-(-2)=5-m,解得m=,
    所以m的值为;
    (2)存在,
    当点P在点A左侧时,则-2-m+5-m=10,解得m=-;
    当点P在点A、点B之间时,m+2+5-m=10,此方程无解;
    当点P在点B右侧时,则m+2+m-5=10,解得m=;
    所以m的值为-或;
    (3)设经过a分钟点A与点B重合,
    开始运动之前点A与点B的距离为5-(-2)=7,
    所以2a=7+a,
    解得a=7.
    7×5=35(单位长度).
    所以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为35单位长度.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的求解等知识与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用代数式表示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
    22.公司推销某种产品,付给推销员每月的工资有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不论推销多少件,都有200元的底薪,每销售一件产品增加推销费5元;方案二:不付底薪,每销售一件产品给推销费10元.
    (1)推销50件产品时,应选择方案几所得工资合算?
    (2)推销多少件产品市,两种方案所得工资一样多?
    【答案】(1)方案二所得工资合算,理由见解析;(2)推销40件产品市,两种方案所得工资一样多.
    【分析】
    (1)根据题意可得方案一的工资=200+5×推销件数,方案二的工资=10×推销件数,分别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2)设推销x件产品时,两种方案所得的工资一样多,由题意得到等量关系:方案一的工资=方案二的工资,由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方案一:200+5×50=450(元),方案二:50×10=500(元)

    方案二所得工资合算;
    (2)设推销x件产品时,两种方案所得的工资一样多,由题意得,
    200+5x=10x
    解得:x=40
    答:推销40件产品市,两种方案所得工资一样多.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是解题关键.
    23.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18;点C在点A与点B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
    (1)点B表示的数是   ;点C表示的数是   ;
    (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P运动到C点时,点Q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②当t为何值时,P、Q之间的距离为6?
    ③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 + QB = 5?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5,3;(2)①12;②或;③存在,此时点表示的数是或.
    【分析】
    (1)根据数轴的定义列出运算式子,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即可得;
    (2)①先求出运动时间的值,再根据数轴的定义即可得;
    ②先分别求出点表示的数,再分点与点相遇前和点与点相遇后两种情况,根据数轴的定义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③分点在点的左侧和点在点的右侧两种情况,再分别求出的值,根据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
    【详解】
    解:(1)点表示的数是,
    点到点的距离是,
    则点表示的数是,
    故答案为:15,3;
    (2)①当点运动到点时,运动时间(秒),
    则点运动的距离,
    所以点表示的数是;
    ②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
    点与点相遇前,,
    解得(秒);
    点与点相遇后,,
    解得(秒);
    综上,当或时,之间的距离为6;
    ③存在,求解过程如下:
    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
    则,
    当点在点的左侧时,,
    由得:,解得,
    此时点表示的数是;
    当点在点的右侧时,,
    由得:,解得,
    此时点表示的数是;
    综上,存在某一时刻使得,此时点表示的数是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数轴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24.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a,b,且a,b满足:(2a+b)2+|b﹣12|=0.
    (1)则a=   ,b=   ;
    (2)定义:若点M为数轴上A,B两点之间一点,且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则称M为A,B两点的和谐点.
    ①求A,B两点的和谐点M在数轴上对应的有理数;
    ②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同时P,Q两点的和谐点T从点M出发,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T始终是P,Q两点的和谐点,求点T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答案】(1)﹣6;12;(2)①3;②点T从点M开始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T的运动速度是每秒个单位长度.
    【分析】
    (1)直接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偶次方的非负性即可得出答案;
    (2)①设点M表示的数为m,然后根据和谐点的定义求解即可;
    ②设运动的时间为x秒,P、Q两点的和谐点T表示的数是y,点T运动的速度是每秒v个单位长度,则点P表示的数是-6+2x,点Q表示的数是12-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2a+b)2+|b﹣12|=0,
    ∴,
    ∴,,
    故答案为:﹣6;12;
    (2)①设点M表示的数为m,
    根据题意得m+6=12-m,
    解得m=3,
    所以A、B两点的和谐点M在数轴上对应的有理数是3.
    ②设运动的时间为x秒,P、Q两点的和谐点T表示的数是y,点T运动的速度是每秒v个单位长度,
    则点P表示的数是-6+2x,点Q表示的数是12-x,
    所以y=(-6+2x+12-x)=3+x,
    因为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3+x>3,
    所以点T从点M开始沿数轴正方向运动,
    取x=2,则y=4,
    由题意得2v=4-3,
    解得v=,
    所以点T的运动速度是每秒个单位长度.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以及偶次幂的非负性的应用,熟练掌握数轴上有理数的表示方法,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解本题的关键.
    25.如图,在数轴上A、B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分别是2和4;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__;
    (2)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甲小球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乙小球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①当时,甲小球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____________;当时,乙小球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____________;
    ②试探究:运动过程中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能,请求出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2,4;(2) ①-3,2; ②可能相等, 当t=秒或t=6秒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分析】
    (1)结合A、B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以及在数轴上的位置确定即可;
    (2)①根据运动确定出运动的单位数,即可得出结论.
    ②根据02,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A、B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分别是2和4,并且A、B两点分别在原点O的左右两侧,
    ∴点A表示−2,点B表示4.
    (2)①当t=1时,−2−(1×1)=−3,
    ∴当t=1时,甲小球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3;
    当t=3时, 4−(2×3)=−2,
    又∵碰到挡板后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当t=3时,乙小球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2.
    ②可能相等,
    当02时,
    得t+2=2t−4,
    解得t=6,
    ∴当t=秒或t=6秒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点的运动特点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运动特点确定出结论.
    26.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9,-6
    (1)点A到B的距离为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直接写出结果)
    (2)点P是数轴上一点,点P到A的距离是P到B的距离的2倍(PA=2PB),求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___________
    (3)点M,N分别从点O,A同时出发,沿数轴负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若点M,N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若M、N其中一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另一个点到原点距离的1.5倍,求t的值.
    【答案】(1)15;(2)-1,-21;(3)或或或;
    【分析】
    (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即可;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x,分点P在AB之间和点P在B点左边计算即可;
    (3)分当和当两种情况计算即可;
    【详解】
    (1)∵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9,-6,
    ∴点A到B的距离为;
    故答案是:15.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x,
    当点P在AB之间,依题意有:,
    解得:;
    当点P在B点左边,依题意有:,
    解得:;
    故答案是:或;
    (3)当时,依题意有:,
    解得:;
    或,解得:;
    当时,依题意有:,
    解得:;
    或,解得:;
    故答案是:或或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初中浙教版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时作业,共5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时练习,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