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展开欲配制100 mL 1.0 ml·L-1Na2SO4溶液,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 mL水中 ②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将20 mL 5.0 ml·L-1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⑥
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在容量瓶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C.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以防止水解
D.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所需全部玻璃仪器有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a中含有少量b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用NaOH固体配制1.0 ml·L-1的NaOH溶液22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称取NaOH固体8.8 g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C.定容后将溶液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少量水至刻度线
D.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没有影响
下表各组物质中,可以实现Xeq \(――→,\s\up7(M))Yeq \(――→,\s\up7(M))Z(每步只发生一个反应)所示转化的是( )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1L庚烷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7NA /22.4
B.1 m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A
C.0.5 ml 1,3 -丁二烯分子中含有碳氢键数为3 NA
D.28g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NA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l·L-1的是( )
A.10 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将0.5 m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标况下,将22.4 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l-1
B.20 ℃、1.0×105Pa时,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当1 ml气态物质的体积为22.4 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D.2 m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14N16O和13C16O气体,下列对两容器中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相同
B.分子数不同
C.质子数相同
D.气体质量相同
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
B.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C.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 ml
D.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入2 g Y气体和1 g Z气体,则其压强比为2∶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NA
B.1 ml N2与4 m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
C.1 m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H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100mL1m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密闭容器中,2mlSO2和1m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在密闭容器中将2 ml NaHCO3(s)和一定量Na2O2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让其充分反应,150 ℃下所得气体仅含两种组分,反应后固体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是( )
A.n≥1 B.1
①用稀醋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数值;
②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体积;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在用标准液(已知浓度)滴定未知溶液时,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H2Cl2分子中含氯原子数目为NA
B.14 g Li投入100 mL 1 ml·L-1盐酸中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
C.1 L 0.1 ml·L-1H2S溶液中H+数目为0.2NA
D.2.0 g含D2O和H218O的混合物中含中子数目为NA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33.6 L SO3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22.4 L氧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D.117 g氯化钠固体中含有2NA个氯化钠分子
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金属铜
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过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
(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________组,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23个电子转移,则有________g该物质参与反应。
(6)Ⅱ组另有一种物质滴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常用于某些盐的脱水以制取无水盐,写出该物质与AlCl3·6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m g NH4HCO3完全分解生成NH3、CO2、H2O(g),按要求填空。
(1)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d,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H4HCO3的摩尔质量为 (用含m、d的代数式表示)。
(2)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ρ g·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
(3)在该条件下,所得NH3、CO2、H2O(g)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c%,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 。
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①,铜绿②,A③,Cu(OH)2④,Beq \(――→,\s\up7(⑤),\s\d5(H2))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3+3H2Oeq \(=====,\s\up7(△),\s\d5( ))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
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插参考答案
\s 1 答案为:B;
解析:A项,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NaHCO3,属于盐;B项,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C项,淀粉属于糖类;D项,“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答案为:A;
解析:100 mL应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另外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 ml。
答案为:D;
解析: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纯碱是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因此②⑤错误。
答案为:C;
解析:A项,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B项,应用烧杯、玻璃棒配制该盐酸;D项,少定量仪器量筒。
答案为:D
解析:A.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程度大,A错误;
B.t℃时,a的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多,B错误;
C.没有指明是否是a和b的饱和溶液,所以没法比较二者浓度的大小,C错误;
D.先配制热饱和溶液,得到浓度比较大的两种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结晶析出,D正确。
答案为:D;
解析:依题意,配制1.0 ml·L-1的NaOH溶液220 mL,要用250 mL容量瓶来配制,则需要NaOH固体10.0 g,A项错误;B、C项中的操作都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B、C错误。
答案为:B;
解析:A项,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错误;C项,Na2CO3与NaOH不反应,错误;D项,Al(OH)3与CO2不反应,错误。
答案为:C;
解析:①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不能充当干燥剂;②中三种物质均是合金;③中三种物质均具有腐蚀性;④中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同时,还生成O2,所以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⑤中三种物质均属于弱电解质。
答案为:A;
解析:A、标况下庚烷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燃烧产生的分子个数,故A错误;
B、羟基中含9个电子,故1ml羟基中含9ml电子即9NA个,故B正确;
C、1,3 -丁二烯的分子数为C4H6,0.5 ml 1,3 -丁二烯中含碳氢键数为3 NA2条碳碳双键,故0.5ml丁二烯中含1ml碳碳双键即NA个,故C正确;
D、28g丙烯的物质的量为=ml,
所含共用电子对的物质的量ml××(3×4+6×1)=6ml。数目为6NA,故D正确。
答案为:C;
解析:A项,c(NaOH)=eq \f(\f(10 g,40 g·ml-1),0.25 L)=1 ml·L-1;B项,c(H2SO4)=eq \f(\f(80 g,80 g·ml-1),1 L)=1 ml·L-1;
C项,蒸发掉50 g水后,溶液的体积并不是50 mL,NaNO3的浓度也不是1 ml·L-1;D项,c(HCl)=eq \f(\f(22.4 L,22.4 L·ml-1),1 L)=1 ml·L-1。
答案为:B;
解析:A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l-1,A项错误;B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项正确;C项,1 ml气态物质在非标准状况时,体积也有可能等于22.4 L,C项错误;D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D项错误。
答案为:A;
解析:14N原子中有7个质子、7个中子,16O原子中有8个质子、8个中子,13C原子中有6个质子、7个中子,同温、同压、同体积的这两种气体,分子数相同,故两容器中的中子数相同。
答案为:B;
解析:由于各分子中的原子数未知,当原子数目相等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质量最大的不一定为Z,故A项错误;根据pM=ρRT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则密度越小,所以密度最小的是X,故B项正确;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物质的量为0.1 ml,而在其他条件下不一定为0.1 ml,故C项错误;同温同体积下,因为2 g Y气体和1 g Z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根据pV=nRT可知,压强比为4∶1,故D项错误。
答案为:A;
解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则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A错误;
B.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则1 ml N2与4 m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B错误;
C.1 ml 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A,C正确;
D.标准状况下,2.24 L CH4的物质的量是0.1ml,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D正确。
答案为:C;
解析: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m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
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mL 1m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A,B错误;
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
D. 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l SO2和1 m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
答案为:C;
解析:加热后,发生反应如下:
2NaHCO3 Na2CO3+ H2O+ CO2↑
2 ml 1 ml 1 ml 1 ml
2Na2O2+2CO22Na2CO3+O2
1 ml 1 ml
2Na2O2+2H2O4NaOH+O2↑
1 ml1 ml 2 ml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150 ℃时所得气体中仅含有两种组分,则气体为氧气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全部反应,2 ml NaHCO3分解生成1 ml Na2CO3;若2 ml NaHCO3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则1 ml CO2与Na2O2反应生成1 ml Na2CO3,所以固体的物质的量最少为 2 ml Na2CO3;若2 ml NaHCO3分解生成的H2O和CO2被足量的Na2O2吸收时,还可生成1 ml Na2CO3和 2 ml NaOH,所以固体最多不超过4 ml。
答案为:A;
解析:
①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需要吸收热量,导致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低,故①选;
②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大,故②不选;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依据c=eq \f(n,V)分析可知溶液的浓度偏低,故③选;
④在用标准液(已知浓度)滴定未知溶液时,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偏低,滴加标准液体积偏大,因此使测得的未知液的浓度偏大,故④不选;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依据c=eq \f(n,V)分析可知溶液的浓度偏低,故⑤选;所以选A。
答案为:D;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CH2Cl2呈液态,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或原子数目,A错误;Li先与HCl反应,后与水反应,故Li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NA,B错误;H2S部分电离,H+数目远小于0.2NA,C错误;D2O、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0,它们都含10个中子,故2.0 g该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 ml,含中子数目为NA,D正确。
答案为:B;
解析: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A项错误;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eq \f(28,14)NA,即2NA,B项正确;常温常压下,22.4 L氧气的物质的量不是1 ml,C项错误;氯化钠为离子晶体,不存在氯化钠分子,D项错误。
答案为:A;
解析:A项,若X是Cu,Y是Cl2,Cu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电解CuCl2溶液生成Cu和Cl2,符合图中转化关系,正确;B项,若X是Cl2,Y是H2,H2在Cl2燃烧生成HCl,HCl溶于水生成盐酸,电解盐酸则生成H2和Cl2,也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C项,若Z是氯化钠,则X、Y分别是Na和Cl2中的一种;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生成的是H2、Cl2、NaOH,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D项,若Z是SO3,而X、Y 可能是O2和SO2中的一种,SO3溶于水生成硫酸,电解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产生H2和O2,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
答案为:
(1)树状分类法;
(2)Ⅰ
(3)3CO+Fe2O3eq \(=====,\s\up7(高温))2Fe+3CO2;
(4)2∶1;
(5)168
(6)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
解析:
(1)从图形看,为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
A组为F2;B组为Fe、Na;C组为CO、NO;Ⅰ组为NH3、Na2O2;Ⅱ组为NO2、SO2、SOCl2。
(2)淡黄色固体是Na2O2,其电子式。
(3)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可还原Fe2O3:3CO+Fe2O3eq \(=====,\s\up7(高温))2Fe+3CO2。
(4)3NO2+H2O===2HNO3+NO,NO2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质量比为2∶1。
(5)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 eq \(=====,\s\up7(高温)) Fe3O4+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8 ml电子,有3 ml Fe 参加反应,质量为168 g。
(6)SO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可以起到除去水的作用,AlCl3·6H2O与S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
答案为:
(1) ml 6d g·ml-1
(2)22.4ρ g·ml-1
(3)17a%+44b%+18c%
解析:
(1)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d,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d,混合气体总质量为m g,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l。由分解方程式:
NH4HCO3NH3↑+CO2↑+H2O↑
1 1 1 1
NH4HCO3与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则n(NH4HCO3)= ml,M(NH4HCO3)= g·ml-1=6d g·ml-1。
(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22.4ρ g·ml-1。
(3)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气体的摩尔质量乘以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之和,(混合气体)=M(NH3)×a%+M(CO2)×b%+M(H2O)×c%=17a%+44b%+18c%。
答案为:
(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④Cu(OH)2eq \(=====,\s\up7(△))CuO+H2O
⑤CuO+H2eq \(=====,\s\up7(△))Cu+H2O
(4)① ②③ ④
答案为:
(1)丁达尔效应
(2)①透明的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
②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8 pm,c=468,02×10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