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猜想 (解析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猜想:专题10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猜想:专题10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稳态的生理意义,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向解读】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Ⅰ)
高频考点: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
中频考点:免疫调节
低频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命题热点突破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1)如果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则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载体、呼吸氧化酶、糖蛋白等。
(2)如果不仅存在于细胞内,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或只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则属于内环境成分,如水分、无机盐、抗体、激素、氧气、血浆蛋白等。
(3)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消化酶)、汗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例1.(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变式探究】(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 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学&科网
【答案】 A
【变式探究】
(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 C
【命题热点突破二】血糖平衡调节
例2.(2017年新课标Ⅲ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变式探究】(2016·高考江苏卷)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推知该种病是由自身的胰岛B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导致的,D选项错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后分泌进入血液,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液无法排出,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选项错误;在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能降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A选项错误。
【变式探究】
体内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或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抑制胰岛A细胞及肾上腺细胞的分泌,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及转化为非糖物质等途径降低血糖浓度。关于血糖调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效应不同,可能与靶细胞的受体不同有关
B.相同刺激可引起不同的效应器分别产生兴奋或抑制的效应
C.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无关
D.不同激素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可引起相同的效应
【答案】 C
【命题热点突破三】体温调节
1.注意环境温度影响体温调节方式
(1)环境温度低于体温:神经—体液调节。
(2)环境温度高于体温:主要是神经调节。
2.发烧时“产热>散热”是错误的:
实际上,发烧时“产热=散热”
例3.(2016·高考上海卷)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
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解析】选C。由图中曲线可知,ab段体温下降,原因可能为吹电风扇或处在寒冷环境中,非自主颤栗和骨骼肌收缩都会增加产热而造成体温上升;de段体温上升,原因可能为发热或剧烈运动,排尿和汗液分泌都会散失热量而造成体温下降。
【变式探究】(2015·海南高考)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答案】 A
【变式探究】
大鼠的皮肤、粘膜和内脏都分布着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图示不同皮肤温度条件下,大鼠温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频率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抑制机体产热
B.38℃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相等
C.43℃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D.28℃或43℃时,机体在下丘脑产生冷觉或温觉
【答案】 B
【命题热点突破四】血糖平衡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综合考查
1.难于理解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①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②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2.易于误解的产生渴觉的部位: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而不是下丘脑。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产生兴奋→下丘脑中的传入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3.容易忽略神经分泌细胞的双重功能:如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4.易混淆的神经分泌细胞和垂体分泌的激素:①神经分泌细胞除分泌抗利尿激素外,还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②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腺体,并使该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
例4.(2017年新课标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B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学&科网
【变式探究】(2015·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答案】 B
【变式探究】
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
(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引起相关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甲,最终促进乙分泌a激素,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寒冷环境下,人体内血糖消耗量也会增加,血糖浓度下降,下丘脑相关区域产生兴奋并传导至M处,此时M膜内电位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传至胰岛细胞,会促进其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丙____________________(填靶器官名称),使血糖升鸂。
(2)某人一次饮用较多的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下丘脑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答案】 (1)体温调节中枢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由负变正 胰高血糖素 肝脏 (2)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
【命题热点突破五】从参与免疫的细胞及免疫类型的角度来查
1.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
(1)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
(2)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
(3)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2.效应T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
(1)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
(2)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效应T细胞。
(3)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
(1)据“参战”对象:由物质(抗体)参战的是体液免疫;由细胞(效应T细胞)参战的是细胞免疫。
(2)据作用对象:作用于抗原的是体液免疫;作用于靶细胞的是细胞免疫。
4.免疫细胞中的三个“唯一”:
(1)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2)唯一没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浆细胞。
(3)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
例5.(2016·高考全国乙卷)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变式探究】(2015·高考全国卷Ⅱ)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析】选D。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是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寄生在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依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后将结核杆菌释放出来,与抗体结合后被消灭;B项,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杀灭细菌是利用酶将细菌细胞结构破坏而实现杀灭细菌;C项,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诱发细胞癌变;D项,人感染HIV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因为HIV有一定的潜伏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即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和HIV的浓度以及T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
【变式探究】(2015·北京高考)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 D
【命题热点突破六】考查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
例6.(2017年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
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C
【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变式探究】(2015·浙江高考)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解析】 HIV为RNA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进入人体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细胞染色体DNA上,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所以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A项正确。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一般不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B项错误。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不可能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C项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由于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的参与,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所以患者全部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丧失,D项错误。学&科网
【答案】 A
【变式探究】(2015·福建高考)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 A
【高考真题解读】
1.(2017年新课标Ⅰ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而后再注射少量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是过敏反应,而不胰岛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而不是神经递质的作用,B错误,发生过敏反应,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C正确;呼吸抑制剂是作用于细胞呼吸,而不是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D错误。
2.(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3.(2017年新课标Ⅲ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学@科网
4.(2017年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
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C
【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5.(2017年新课标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B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
4.(2017年新课标Ⅰ卷,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
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
【答案】(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2017年江苏卷,28)图1、图2分别表示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二醇属于_____________类化合物。
(2)1000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_____________。
(3)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4)1000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
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5)1000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_____________,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6)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GLUT4。
①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②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____________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③结合图3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
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答案】(1)脂质(固醇)
(2)升高
(3)生理期、运动
(4)a、b
(5)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①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②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 ③a、b、c
6.(2017年北京卷,3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________________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_____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
(2)识别
(3)体温调节
(4)特异 生存与繁衍
(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1.(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B
【解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地流向细胞外,A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是组织液中的水过多引起的,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反而会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含量下降,C错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错误。学*科网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的作用
2.(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项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压
3.(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解析】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HIV,B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考点定位】HIV,体液免疫,抗体
4.(2016新课标2卷.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5.(2016江苏卷.15)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史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时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答案】C
【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腺、血糖平衡调节
6.(2016江苏卷.16)右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尿激素减少
【答案】B
【考点定位】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
7.(2016新课标Ⅲ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故A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故B项错误;摄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项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学科&网
【考点定位】动物水盐平衡调节
31.(2016江苏卷.26)(8分)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
【答案】(1)NaHCO3和NaH2PO4组织液(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1.(2015课标I卷)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相互转换,由此可推知输入的液体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叙述正确。若该浓度是兔的等渗溶液,则输入溶液后,细胞内外液扔保持动态平衡,且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时不会平均分配;B叙述错误。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D叙述错误。
2.(2015·江苏卷.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
【答案】B
【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所以B项正确。
3.(2015·海南卷.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C
【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正确。学#科网
4.(2015·上海卷.1)当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散热方式是()
A.蒸发 B.传导 C.辐射 D.对流
【答案】A
5.(2015·上海卷.8)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
B.HDV的感染会促进HBV的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HDV抗原不一定能测出HBV抗原
D.血清中检测出HBV抗原则一定能测出HDV抗原
【答案】A
【解析】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可看出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A正确。但依据题中信息,看不出来HDV的感染对HBV感染的影响;B错误。血清总能否检测出HBV、HDV的抗原,看有没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且题干中的信息仅仅看到的是对复制的影响;C、D错误。
6.(2015·上海卷.17)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B
7.(2015·上海卷.29)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
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D.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细菌自身的基因组DNA躲避自身的限制酶的原因是经预先修饰。巨噬细胞内溶酶体的酶之所以不能降解自身,是由于膜的包括不能与自身蛋白接触,但病原体被细胞吞噬后形成的吞噬泡可用于溶酶体融合从而接触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进而被消灭。由此可见两者的行为类似;A正确。
8.(2015·课标II卷.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 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 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D
【解析】抗体在内环境中起作用;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溶菌酶杀灭细菌是利用酶将细菌细胞结构破坏而实现杀灭细菌;B错误。致癌因子的种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与人体细胞癌变有关;C错误。
9.(2015·海南卷.1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答案】A
10.(2015·浙江卷.1)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答案】A
【解析】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需要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潜伏起来,所以可用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来治疗艾滋病;A正确。艾滋病病毒是通过体液接触传播,不是通过唾液、食物或昆虫传播;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必需通过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潜伏起来;C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寄生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即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D错误。学&科网
11.(2015·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A
【解析】效应T细胞的免疫方式是直接与靶细胞(胰岛B细胞)的密切接触,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导致患者的胰岛B细胞受损死亡导致胰岛素合成分泌减少,胰岛素水平下降;所以B错误。效应T细胞不具有传递抗原给靶细胞的作用;所以C错误。患者由于T细胞过度激活,免疫功能异常增强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使用免疫增强剂治疗;所以D错误。由于是自身的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攻击自身的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疾病,所以属于自身免疫病;所以A正确。
12.(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C
13.(2015·北京卷.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D
【解析】当外界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中,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特异性免疫中,机体不会直接裂解抗原,只是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而使靶细胞裂解,C错;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14.(2015·江苏卷.28)(9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由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免疫导致的。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细胞膜上(4)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15.(2015·海南卷.27)(8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
【答案】(1)不会(2)HCO3-HPO42-7.35-7.45(3)内流电位变化
16.(2015·上海卷.综合题七)分析有关人体内环境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神经元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X神经元对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图25显示的是小鼠在不同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的饮水(即舔水)行为。对照条件为无光刺激(“-光”),实验条件为有光刺激(“+光”),两种条件下各尝试了6次,阴影部分表示光刺激时间。图中每一个小竖线代表小鼠的一次舔水动作。
1.根据已有知识,X神经元应位于______。
2.结合图25,光刺激10秒后,将导致小鼠的血浆渗透压______,引起脑内_______分泌量减少,从而调节水平衡,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3.图26显示了接受不同处理的三组小鼠15分钟内的饮水量。据此结果,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
4.光刺激15分钟导致肾脏功能障碍的小鼠体内水分向细胞内液转移,引起细胞水肿。这种情况发生在神经细胞时,将会引起嗜睡、烦躁、昏迷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A.神经细胞神经递质合成减少 B.神经细胞内电解质浓度降低
C.神经细胞质膜上递质受体减少 D.神经细胞质膜上离子通道数量减少
【答案】(1)下丘脑
(2)降低抗利尿激素神经-体液调节
(3)光刺激激活X神经元所诱导的过度饮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
(4)B
【解析】(1)由于水平衡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X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部位。
(3)分析图2可以看出,测量前48小时限水后,不给予光刺激,饮水量相比不限水会增加,但是给予光刺激后,即使不限水也会造成小鼠过度饮水,饮水量最高,说明了光刺激激活X神经元所诱导的过度饮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
(4)细胞水肿并不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故A错误;小鼠体内的水分向细胞内液转移后,引起细胞水肿,若发生在神经细胞,此时神经细胞内部电解质溶液浓度降低,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会受到影响,因此引起兴奋传导受到影响,故B正确;细胞中水分增多不会造成神经细胞质膜上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的数量的变化,故CD错误。
1.(2014·课标卷Ⅰ,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答案】D
2.(2014·课标卷Ⅱ,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A
3.(2014·北京卷,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冬泳者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机体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正确;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B、C正确;通过神经调节,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加强,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D错误。学*科网
【答案】D
4.(2014·福建卷,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解析】大量出汗时,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NaCl)的丢失(汗水是低渗溶液),所以一般来说,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A错误;在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当人的体温高时,会加快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产生汗液,这样体温就会下降,而当体温低时,毛细血管会收缩,人体会通过骨骼肌战栗产热,毛孔闭合,防止散热,故出汗是体温调节的正常机制,B错误;汗腺导管重吸收N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消耗ATP为其提供能量,C正确;大量出汗后,失水多于失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同时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答案】C
5.(2014·海南卷,14)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答案】D
6.(2014·山东卷,25)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1)位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可感受到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处理后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细胞代谢加快,机体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根据题意,冷水刺激会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进而使胃黏膜组织液内的H+含量升高,pH降低,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7.(2014·海南卷,27)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________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______。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调节。
【答案】(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 中和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
(2)神经调节和激素
8.(2014·课标全国卷Ⅰ,3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尿量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学&科网
【答案】(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9.(2014·安徽卷,30)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实验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______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________,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________,将其导入________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解析】(1)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具有协同作用,而与胰岛素为拮抗作用。当二者浓度上升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胰岛素分泌,升高血糖浓度。(2)实验是验证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自变量为下丘脑神经元周围的胰岛素,因变量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故实验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因为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在低血糖时分泌较多,故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低的水平。(3)把表格中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即可。血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含量低,随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升高,二者曲线趋势相同。(4)免疫系统会攻击胰岛B细胞,说明胰岛B细胞含有和该病毒相似的抗原。基因工程技术主要步骤:获取目的基因;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微生物细胞要用钙离子处理使之处于感受态);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答案】(1)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具有协同作用,与胰岛素为拮抗作用,通过调节,抑制胰岛素分泌
(2)等量生理盐水 稍低
(3)如图所示
(4)抗原 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 感受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猜想:专题16 现代生物科技(解析版),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因工程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植物的组织培养,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胚胎干细胞的移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猜想:专题15 生物技术实践(解析版),共25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猜想:专题14 实验与探究(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下列问题,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做以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