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同步练习全套
湘教版2019 高中地理 选修一第二章检测5+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2019 高中地理 选修一第二章检测5+答案,共9页。
选必一第二章检测5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①②发生了岩浆活动,⑥表示地质构造。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大理岩成因相同的岩石是( )A.① B.③ C.④ D.⑤2.①~⑥地理事项按照形成由新到老顺序依次排序可能正确的是( )A.①⑥③②⑤④ B.②③④⑤⑥① C.②③①④⑤⑥ D.①⑥⑤④③②九嶷山地区位于湘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成矿区之一。区内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不同走向断裂不仅反映了断裂构造的时空演化关系,而且还体现了断裂构造的成矿作用。出露地层依次为海相沉积的Z地层和E地层及浅海台地相沉积的D地层,后期在一些断陷盆地中发育陆相沉积的K地层。区内花岗质岩体出露广泛,自西向东由金鸡岭、砂子岭、西山等岩体组成。下图示意九嶷山地区断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锡矿带易出露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4.a、b、c、d四处断裂构造,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a B.b C.c D.d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5.与大陆边缘类型a相比,大陆边缘类型b( )A.位于板块激烈碰撞处 B.地壳比较稳定 C.处于板块张裂处 D.多火山、地震6.示意图中的大陆最可能是(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北美大陆南岭由五条山岭组成,故又称“五岭”,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显得支离破碎,总体呈东西走向。下图示意南岭的地理位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南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南北板块挤压,地壳隆起成山 B.东西板块碰撞,地壳褶皱成山C.地壳岩层断裂,岩块相对上升 D.地壳水平位移,岩浆上涌成山8.南岭被分成五条互不连属的山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地壳沉降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江河谷,造型多样,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该区域早期岩浆活动和断裂运动显著,经长期内外力作用和气候环境演化,形成了独特的高寒丹霞地貌,下图示意其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10.与广东丹霞山丹霞地貌相比,新龙红山丹霞地貌( )A.岩体主要为花岗岩 B.地貌形态相对单一C.冻融风化作用明显 D.雨水淋溶作用强烈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和白头山天池浮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长白山地的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其周边“浮石”属于( )A.①岩 B.②岩 C.③岩 D.④岩12.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随着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现象,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除环北极圈外,可能存在热融湖塘的地区是( )A.加拿大北部 B.巴西高原 C.青藏高原 D.大分水岭14.热融湖塘形成过程是( )A.气候变暖→多年冻结层厚度变薄→地面凹陷→积水成湖B.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塌陷,积水成湖C.气候变暖→活动层厚度变厚→地面凹陷→积水成湖D.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体积增大使地面凹陷→积水成湖下图示意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滨的三根大理石柱在不同历史时期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升降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大理石柱在不同历史时期升降的原因是( )A.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B.地壳运动,使海陆发生变迁C.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海平面下降 D.全球变冷,使海平面下降16.公元79年前后,那不勒斯湾海滨所受到的地质作用及其判断依据对应正确的是( )A.岩浆活动--火山灰覆盖 B.风化作用--火山灰覆盖C.海水的堆积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 D.海水的侵蚀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下图示意某海域油气矿藏地质结构,图中白垩系和第三系皆为致密岩层,而烃源岩产生的油气会沿断层上升到地层间的封闭区域集聚成油气矿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图示海域地质环境( )A.以向斜地质构造为主 B.断层均发生在第三系前C.a区域以上升为主 D.c区域相对下沉最明显18.若在图示海域开采石油,则克服地层障碍最小的区域是( )A.a区域 B.b区域 C.c区域 D.d区域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20.图中丙地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塔里木盆地曾经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隆升,海水逐渐退去,内陆湖泊发育。中新世时期(距今2330~530万年),昆仑山抬升,北侧山麓形成洪积扇,地表裸露。上新世时期(距今530~260万年),昆仑山进一步抬升,塔里木盆地气候变干,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伴随着沙漠的形成,昆仑山前出现了草本植物带。如图示意不同时期昆仑山至塔里木盆地的典型剖面。(1)推测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的主要来源。(2)结合图示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后,昆仑山前出现草本植被带的原因。(3)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昆仑山前植被的生长习性。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材料二:牛轭湖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一般为淡水湖,湖形多呈弯月形,湖面水域开阔,湖周经济发达,文化历史遗迹丰厚,旅游价值较高。(1)简析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演变特点。(2)简述长江中下游中原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选必一第二章检测51.B 2.D【解析】1.大理岩属于变质岩,①为喷出型岩浆岩,④⑤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②表示侵入型岩浆岩,③岩石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了变质,属于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④⑤均属于沉积岩,⑥为断层,使两侧岩层发生了错位,根据岩层上下关系可知,④在⑤之前,且早于⑤;该地先发生岩浆活动②,接着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变质岩③;之后上部接受沉积形成先后形成岩层④和⑤,之后发生断层⑥;岩浆活动①将所有岩层切穿,其形成最晚,所以由新到老的顺序依次为①⑥⑤④③②。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位置越靠下,岩层越老;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3、看岩浆岩: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3.A 4.C【分析】3.岩层断裂处矿产易出露,①②③④四地中只有①③靠近断裂,B、D错误;由材料可推测,锡矿的成矿条件与内力作用有关,而③位于的E地层为海相沉积的沉积岩层,因外力作用而形成,C错误;①位于花岗岩体断裂附近,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易形成锡矿且锡矿易出露,A正确。故选A。4.由材料分析可知,图中Z、E、D、K地层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而a、b断裂穿过E地层,a、b形成晚于E,d断裂穿过K,d形成晚于K,而c断裂穿过b、d,可知c形成晚于b、d,所以形成最晚的应该是c断裂,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内力作用的影响:(一)、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和地震等。(二)影响:1、形成岩石:岩浆岩和变质岩。2、塑造地表形态---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5.B 6.D【分析】5.读图可知,大陆边缘类型a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激烈,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大陆边缘类型b位于大洋与大陆的交界处,不属于板块交界地带,因而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地壳比较稳定,B正确,A、C、D错。故选B。6.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大洋板块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是板块相向运动导致的。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岸板块做相向运动,西岸不处在板块交界处,与图示不符,A错;非洲大陆西岸及澳大利亚大陆西岸不处在板块交界处,均与图示不符合,B、C错;北美大陆西海岸处在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形成海沟和海岸山脉,符合图示信息,D正确。故选D。【点睛】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背向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块消亡边界,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常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如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2、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7.A 8.C【解析】7.南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受到南北方向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形成的,A正确,B错、不是断块山和火山,故C、D错误,本题选A。8.南岭形成后,由于当地降水丰富,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多个互不连属的山岭,C正确;南岭海拔不高,所处地区纬度较低,无冰川发育,A错误;南岭所在地区属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地壳沉降属内力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9.D 10.C【解析】9.根据图中信息,丹霞地貌的形成分为成岩、造山、成景三个阶段。成岩阶段红色碎屑堆积,堆积发生在低地,该时期(或之前)地壳下降;造山阶段地壳上升形成山地(高地);成景阶段主要为外力作用阶段。所以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先下降再上升,故选D。10.该区域发生过岩浆活动,分布有岩浆岩,但丹霞地貌本身主要涉及沉积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A错。成景阶段,图示有“峡谷”、“方山”、“陡崖”等地貌形态,形态并不单一,且文字信息有“造型多样”,B错。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淋溶作用加强,广东地处南方沿海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雨季长,淋溶作用更强,D错。新龙红山丹霞地貌(属于高寒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部,具有高寒山区气候特征,冻融风化作用明显,C正确,故选C。【点睛】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丹霞地貌主要是沉积岩经过流水侵蚀作用形成。11.A 12.D【分析】11.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其周边“浮石”黑色、多气孔,应该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因此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读图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浮石指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后形成的一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质地软,比重小能浮于水面,故称浮石。火山分布区都有浮石矿产分布,以北方地区为多。13.C 14.B【解析】13.根据材料可知,可能存在热融湖塘的地区是有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区,巴西高原地处热带,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地处中低纬度,没有多年冻土,BD错误。加拿大北部位于环北极圈,不符合题意,A错误。青藏高原地区在环北极圈之外,且海拔高,有多年冻土分布,因此可能存在热融湖塘,C正确。故选C。14.结合材料信息推测,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环北极圈夏季气温升高,位于上层的冻土活动层融化;水分顺着裂隙下渗,冻结之后形成冰楔;冰楔体积增大挤压裂隙周边土层,使之松散;随着气候变暖,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在洼地汇集,形成热融湖塘,B正确。根据材料,多年冻结层厚度并未变薄,活动层厚度也并未变厚,AC错误。冰楔体积增大,支撑力会更强,不会导致地面凹陷,D错误。故选B。【点睛】热融湖塘由于自热营力和人为破坏,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造成地表的凹陷。成为热熔沉陷,当凹地有积水时,成为热融湖塘。15.B 16.A【解析】15.图中显示大理石柱在不同历史时期出露海平面的情况不同,说明该地曾多次发生海陆变迁现象,这是由地壳上升和下降运动引起的,B正确。全球变暖主要是近100年表现突出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A错。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地面沉降,并不会导致海平面下降,C错。与全球变冷关系不大,D错。故选B。16.由图可知,公元79年前后那不勒斯湾海滨主要经历了火山灰覆盖,火山灰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与风化作用无关,A项正确,B项错误;海生动物钻孔应属于海生动物的侵蚀,属于外力作用,不会引起大理石柱在不同历史时期升降,C、D项错误。故选A。【点睛】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17.C 18.B【解析】17.分析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上部岩层没有发生明显弯曲,而c区域下部岩层以背斜地质构造为主,A错;断层分布广泛,大多发生在第三系和第三系后,B错;根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a区域整体上相对于其他三区域明显上升,d区域相对下沉最为明显,C对、D错。故选C。18.读图可知,b区域海底地层有两大断层连接地下烃源岩层,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资源会沿断层上升到地层间的封闭区域集聚成油气矿藏,油气矿藏丰富且埋藏浅,开采油气资源时克服的地层障碍最小。故选B。【点睛】第一步,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 :一般情况下,剖面图中底层岩层年龄老,表层岩石年龄新 背斜中新翼老,向斜中老两翼新 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年龄新;第二步,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弯曲或新老关系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判定图示为向斜还是背斜 ,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断层类型。19.B 20.B【解析】19.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情况,可知乙处是背斜,丙处是向斜,甲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即为断层。所以选B。20.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故图中丙地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B正确。所以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褶皱和断层的相关知识。21.(1)干涸、裸露的湖滩提供沉积物;岩石受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影响,形成岩石碎屑;山脉抬升过程中剥蚀的物质进一步被风化、侵蚀。(2)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后,近地面风力侵蚀、搬运细小物质,遇到昆仑山阻挡,在山前地带沉降,形成风成黄土、粉砂;黄土及粉砂粒径较小,改善了地表条件,利于草本植物生存。(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植被耐旱;该区域风沙活动强烈,植被抗风沙能力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植被耐贫瘠。【分析】本题以塔里木盆地地区为背景,考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源、该地植被的生长习性及形成原因,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塔里木盆地曾经为古地中海,随着海水退去,可能演变为内陆湖,所以裸露的湖滩为沙漠提供碎屑物质及沙源。根据材料信息“昆仑山进一步抬升,塔里木盆地气候变干”可知,由于地处干旱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石就地风化提供沙源。由于周边山地隆升,使得地表物质剥蚀加剧,同时剥蚀的物质进一步风化和侵蚀,形成丰富的物质,可以为其提供沙源。(2)从图中可看出,沙漠形成之后,近地面风将沙漠的细小物质向山前地带的冲积扇地区搬运,同时受到昆仑山脉的阻挡作用,在山前冲积扇堆积;结合图例可看出主要堆积的物质为风成粉砂和黄土,物质粒径较小,从而改善了山前洪积扇的土壤条件,加之冲积扇地区有一定的水源条件,所以促进了草本植物的生存。(3)塔里木盆地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使得形成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土壤发育条件较差;所以该地区不利的自然环境主要表现为干旱、风沙肆虐、土壤贫瘠,因此植被需要耐旱、耐贫瘠土壤及能够抗风沙侵袭的特点。【点睛】22.(1)海岸线逐渐向海洋推进;北岸推进速度比南岸快。(2)平原地区的河流,河水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地发展;河曲愈来愈弯,出现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被冲开,河流裁弯取直,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分析】本大题以“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和牛轭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岸线的演变特点、牛轭湖的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通过读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对比图中距今2000—3000年海岸线和现代海岸线可知:海岸线逐渐向海洋推进,北岸为堆积岸导致北岸推进速度比南岸快。(2)平原地区的河流,由于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河流侧蚀作用强,河水冲刷与侵蚀河岸,使得河流弯曲形成河曲;随之河流的不断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曲,出现曲流颈;在洪水期,曲流颈阻挡了水流,由于雨水量增大,河流裁弯取直,使得曲流颈被冲开,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而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