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测评(原卷版+答案版)
展开章末综合测评(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2.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耕地后备不足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少 D.缺水问题突出
读顺口溜“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据此完成3~4题。
3.顺口溜描述的现象是( )
A.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 B.地表整体下沉
C.耕地分散 D.耕地面积扩大
4.下列措施可以解决顺口溜描述现象的是( )
A.退耕还林 B.退宅还耕
C.土地复垦 D.修筑梯田
5.下列关于滩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B.滩涂本身蕴藏着各种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几乎没有矿产资源
C.滩涂也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
D.滩涂养殖是沿海地区利用滩涂的主要方式
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2 000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目前,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下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各种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到这座“海底古城”考察的科学家面临怎样的环境( )
①狂风 ②巨浪 ③黑暗 ④低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海底古城”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得益于海底( )
①低温 ②温度变化平缓 ③空间开阔 ④水流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8.我国海盐资源十分丰富,盐场南北方均有,关于我国盐场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最大的盐场为台湾布袋盐场
B.海南的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岛的东部
C.盐场全部选择在温度高、盐度高的海区
D.我国的长芦盐场春季产盐量大
据报道,摩洛哥和西班牙表示,直布罗陀海峡海底隧道有望在2025年建成,据此完成9~10题。
9.材料中的海洋空间利用方式是( )
A.人工岛 B.海底仓库
C.海底世界 D.海洋交通运输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布罗陀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B.海底隧道属于海洋空间利用
C.海洋交通运输不包括陆地上的码头
D.海底隧道受气候影响比较大
11.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近年来,黄土高原推动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原来栽种粮食的耕地陆续退耕后,给当地的农业经营带来的影响是( )
A.农业生产结构趋向多元化
B.科技含量减弱
C.趋向机械化
D.趋于自给自足
13.将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会导致该区生态环境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河川淤沙减少
C.蒸发量减少 D.洪水流量增加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利用优势的是 ( )
A.地理位置优越
B.森林资源丰富
C.生物生产力高
D.海岸带人口稠密,具有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15.关于滩涂开发利用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滩涂主要用于开发海滨浴场
B.滩涂主要用于开采矿产资源
C.进行水产养殖是滩涂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D.滩涂主要用来种植粮食
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倡导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石油进口量。据此回答16~17题。
16.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
A.乙醇可以从植物中提炼,具有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B.乙醇可以改变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
C.汽油价格过于昂贵
D.我国的乙醇生产处于过剩状况
17.使用乙醇替代汽油,可产生的影响是( )
A.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B.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C.减轻大气污染
D.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
18.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有( )
①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富矿、丢弃贫矿 ②发展技术、降低利用矿物的品位 ③发挥重点优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 ④增加矿产资源的类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是我国部分年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字母M表示( )
A.净出口量 B.净进口量
C.净储备量 D.净增产量
20.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限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降低油价以刺激石油消费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目前,风电成本和电价与传统的火电相比明显偏高。世界风能理事会曾发表观点认为:“风电制造成本下降,60%依赖于规模化发展,40%依赖于技术进步。”读下图,完成21~22题。
21.与火电相比,风电开发( )
A.不受地域限制 B.技术成熟,规模大
C.成本低,市场大 D.绿色能源,基本无污染
22.火电成本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
①煤炭资源价格上涨 ②劳动力价格不断增加 ③设备价格不断上涨 ④环保成本不断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3.下列有关海洋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气象状况多变、稳定
B.深海是一个缺氧、高压、高温的环境
C.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力大
D.海洋能量密度高,能量转换率大
海洋交通是人类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最早方式之一。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海洋运输要素的是( )
A.码头 B.船舶 C.航道 D.定位系统
25.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近代才出现的海洋交通与通讯方式的是( )
A.海底光缆 B.海底隧道
C.远洋航行 D.海底管道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和巴西50%的甘蔗用于乙醇制造,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全球20%的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用于生物柴油。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 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
(1)评价发展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对环境的影响。(4分)
(2)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__________趋势。试分析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原因。(4分)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发展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
27.读澳门部分地区围海造陆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澳门地区近百年来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多。其围海造陆的自然原因是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要经过充分的________。(6分)
(2)在我国台湾东部沿海模仿澳门那样的大面积围海造陆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围海造陆是缓解________矛盾的重要途径。(2分)
28.近十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来越受世界各国重视。读图并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我国主要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百分比
世界部分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我国单位产值消耗能源量的变化
(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最显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993年后,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________。当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________。(2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________。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4)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2分)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率呈逐渐________趋势。从建设和谐社会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2分)
29.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建成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用地之一,它通常指市区集中连片部分及分散在近郊与城市有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用地。建成区标志着城市不同发展时期建设用地状况的规模和大小。图1表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主体岛屿城区的扩展情况,图中阴影表示建成区范围。
图1 岛屿城区扩展情况及海岸线变化图
图2 建成区占该岛各高程土地面积比例变化图
该岛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km2)
土地利用类型 | 1973年 | 2007年 |
林地 | 51 | 26 |
耕地 | 50 | 11 |
淡水区域 | 6 | 5 |
滩涂 | 5 | 3 |
建设用地 | 11 | 97 |
总面积 | 123 | 142 |
(1)概述该岛1973~2007年建成区的变化特点以及海岸线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城市建设挤占其他类型的土地是城市扩张的结果。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该岛2007年与1973年相比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特点。(2分)
(3)判断甲地区的地形类型,说明判断依据。(4分)
(4)分析该城市计划在岛上建风力发电站的主要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