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单元检测】【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单元巩固练习(共2套,含解析)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精品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精品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卷doc、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基础夯实单元测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基础夯实—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2.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其中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C.血浆中Cl-的含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3.如图①~④为人体内的体液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直接和②进行物质交换 B.②中含有血浆蛋白、乳酸、糖原等物质C.②中的某些白细胞会进入损伤部位③处 D.若④为脑细胞,则①处氧气浓度高于③处4.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甲~丁代表相应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丁B.抗体、血红蛋白等属于丁的成分C.丙、丁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若毛细淋巴管堵塞,则会引起乙增多,导致水肿5.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晕、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细胞呼吸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6.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饭后胰岛A细胞的活动加强B.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肌糖原分解C.血糖调节为体液调节,不存在神经调节D.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7.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会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胰岛素主要通过抑制①②③过程来使血糖降低C.一般情况下,X主要为肝糖原,Y主要为肌糖原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主要通过促进④⑤⑥过程来增加产热8.在应激状态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明显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原的合成加快
B.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胰高血糖素直接参与肝脏葡萄糖代谢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9.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失水过多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水盐平衡调节涉及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C.食盐过多使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产生渴觉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浆量增加,渗透压不变10.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 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11.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汗液的蒸发是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B.人体缺水时,下丘脑会产生渴觉,促进饮水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尿量増加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12.下列与人的体温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始终处于37 ℃B.直肠测量的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C.正常人的体温在神经一体液的共同调节下维持相对稳定D.皮肤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直接散热13.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14.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5.“5.12”汶川大地震时,许多不幸的人被长时间困在了废墟中。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需进行多项生理调节活动。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在饥饿状态下,肝糖原会分解为葡萄糖 D.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6.下列各项中,不能看成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B.O2进入肺泡腔C.肌肉注射胰岛素D.牛奶被喝进胃中17.下图为人体体液中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C.人的脚掌上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的主要成分是③D.①的pH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其含有的、等离子有关18.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参与调节血糖平衡的仅有的两种激素C.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血糖过高D.胰岛素能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而降低血糖浓度19.人体水盐平衡调节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图示为部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甲、乙、丙为人体中的结构,A表示激素,B表示某种刺激,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分别表示下丘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A表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C.B可表示饮水不足、吃的食物过咸,会引起A的释放量减少D.水盐调节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均位于下丘脑20.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21.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小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_________(用箭头、图中字母表示)→肝细胞。(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唾液中的有些物质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该物质能使毛细血管______(填“收缩”或“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增加,这样,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__________。(3)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__________。请简述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__________。22.如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两个人饭后血糖变化情况,分析该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血糖值为________;饭后1小时两人血糖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此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的________。(3)饭后4小时,A曲线又上升,此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和________。(4)曲线________代表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变化,判断理由是________。23.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调节内环境渗透压平衡过程中:①垂体储存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该激素主要的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______。②血钠含量降低时,______(部位)分泌______(激素)增加,促进______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平衡。(2)图中①→②→③→c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调节;①~⑤过程中属于负反馈的是______。(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______(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增加。如果用c饲喂小白鼠,再将其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______。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为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A错误;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内环境,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B错误;淋巴细胞生存的环境是内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包括淋巴细胞,C错误;组织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2.答案:B解析:A、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等,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与渗透压大小有关,A错误;
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存在于血浆中,因此与血浆渗透压无关,B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C错误;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D错误。
故选:B。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体液组成和内环境中的物质交换。①为淋巴,②为血浆,血浆中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淋巴,A错误;②为血浆,其中含有血浆蛋白、乳酸等物质,不含糖原,糖原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细胞中,B错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可以经过血管壁转移到损伤部位③组织液处,C正确;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③组织液处氧气浓度高于④细胞内液,D错误。4.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题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为淋巴,乙为细胞内液,丙为组织液,丁为血浆。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乙(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A错误。丁为血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丁的成分,B错误。丙(组织液)、丁(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正确。若毛细淋巴管堵塞,则会引起丙(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D错误。5.答案:C解析: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由于空调房与其他房间之间温差大导致体温平衡失调,A不符合题意;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晕、乏力、血压升高是由于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B不符合题意;人屏息一段时间后,细胞呼吸明显加强是由于机体缺氧而进行厌氧呼吸,这时需加大呼吸强度才能提供足够能量,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平衡失调引起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7.答案:A解析:题图为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示意图,其中①为消化吸收,②为肝糖原分解,③为非糖物质转化形成葡萄糖,④为氧化分解,⑤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⑥为转化形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X为肝糖原, Y为肝糖原和肌糖原。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是使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会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下降,A正确;胰岛素可通过促进④⑤⑥过程、抑制②③过程使血糖降低,不能抑制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B错误;一般情况下,X为肝糖原,Y为肝糖原和肌糖原,C错误;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主要通过促进④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来增加产热,D错误。8.答案:B解析:A、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分泌减少对肝糖原的合成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
B、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B正确;
C、胰高血糖素是激素,是信息分子的一种,只传递信息,不直接参与肝脏葡萄糖代谢,C错误;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因此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B。9.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调节。食物过咸、体内失水过多或饮水不足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正确;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使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进而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C错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浆量增加,由于生理盐水与血浆是等渗溶液,所以血浆渗透压不变,D正确。10.答案:D解析:A. a、b、c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故A正确;
B.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故B正确;
C.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故C正确;
D.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另外在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故D错误。
故选:D。11.答案:D解析: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肾脏排尿,A错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但渴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主动饮水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尿量减少,C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D正确。12.答案:A解析: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恒定不变的,A错误;直肠测量的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B正确;正常人的体温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皮肤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直接散热,D正确。13.答案:A解析:皮肤散热是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A错误。14.答案:A解析: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主要依靠D、E、F和呼吸途径散热,故A错误;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到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析综合之后,通过传出神经到效应器,即内分泌腺分泌相关激素(比如甲状腺激素)来进行调节,故B正确;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产热来完成的,故C正确;D、人体体温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故D正确.15.答案:A解析:A、汶川大地震时,许多不幸的人被长时间困在了废墟中,人体不能摄取水分,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不是下降,A错误;
B、由于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减少尿量;B正确;
C、在饥饿状态下,肝糖原会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是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
D、由于人被长时间困在了废墟中,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D正确.
故选:A.16.答案:ABD解析:内环境是细胞间隙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体内的一些管、腔、囊(如气管、尿道、肾小管、膀胱、子宫、消化道等)中的空间,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是人体内的外界环境;胰岛素注射进肌肉后首先存在于组织液,因此能看成是进入内环境,C项不符合题意。17.答案:A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液,B项错误;无机盐可以存在于[②]组织液中,A项正确;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C项错误;[①]血浆的pH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其含有的、等离子有关,D项正确。18.答案:ABD解析: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合成,A错误;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靠三种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错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血糖过高,C正确;胰岛素不能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其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二是抑制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D错误。19.答案:AC解析:据图可知,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位于甲(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乙是大脑皮层,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A错误;A表示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B正确;图示信息显示“产生渴感”,故B可表示饮水不足、吃的食物过咸,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C错误;水盐调节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均位于下丘脑,D正确。20.答案:ACD解析:该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及时将体内的CO2排出,会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 ℃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尿液中的水分增多,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21.答案:(1)X和Z;Z→Y→Z(2)Y;扩张;Z;组织胺(3)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解析: (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X(淋巴液)和Z(组织液)。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小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Z(组织液)→Y(血浆)→Z(组织液)→肝细胞。(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Y(血浆)。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中的物质更多地流入组织液,使组织液Z増加。在被叮咬的地方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组织胺。(3)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为: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22.答案:(1)0.8~1.2g/L;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2)神经-体液;细胞膜上;摄取、利用、储存(3)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4)B;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剧烈,血糖浓度始终高于正常值解析:(1)一般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0.8~1.2g/L;血糖的来源有三个,一是肝糖原的分解,二是非糖物质的转化,三是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主要来源)。从题干分析,饭后1小时后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2)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神经调节就是指下丘脑中的血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关靶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其作用机理是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3)饭后4小时,A曲线上升,这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4)饭后从开始到第5小时,血糖浓度一直高于正常值,所以B曲线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23.答案:(1)①降低;②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2)分级;④和⑤(3)肾上腺素;提高;神经一体液调节解析: (1)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降低。②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平衡。(2)图中①→②→③→c的调节机制,属于分级调节;血液中的c(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分泌减少,即图中④和⑤属于负反馈调节。(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将增加,促进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使产热量增加,所以此时与c(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是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的耗氧量增加,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所以如果用c(甲状腺激素)饲喂小白鼠,再将其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提高。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其他版本北师大版必修一优秀精练,文件包含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21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21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其他版本必修一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检测学生版docx、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检测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2019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2.1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文件包含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21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21内环境与稳态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