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章末检测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章末检测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第1页
    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章末检测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第2页
    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章末检测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章末检测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章末检测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共22页。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章末检测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的无机氮源不可能提供能量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酵母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酵母菌等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2.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培养是一项基础技术。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中,错误的是(  )
    A.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和氮源的是葡萄糖
    B.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
    C.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
    D.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灭菌处理,可以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3.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用到两种培养基,下列关于它们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常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B.选择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
    C.鉴别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细菌可在培养基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D.鉴别培养基是用于快速分类鉴定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特殊培养基
    4.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下列消毒、灭菌方法中,常用于玻璃器皿灭菌的是(  )
    A.70%酒精浸泡 B.紫外线照射
    C.干热灭菌 D.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5.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制备土壤悬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6.下图为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碳源
    B.挑取单菌落后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C.鉴别培养基中可加入酚红作指示剂
    D.培养皿在接种微生物后需倒置培养
    7.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在“养殖池底泥中硝化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铵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
    B.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和计数时,还需与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同时培养
    D.若接种无菌水的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需要在实验组数据的基础上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
    8.最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二者的比较正确的是(  )
    项目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不需无菌操作

    培养基中不加琼脂
    培养基中加有琼脂

    不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需要接种环
    需要涂布器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影响,试分析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  )

    A.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
    C.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
    D.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10.酿酒和酿醋过程的主要区别是(  )
    A.酿醋需要酵母菌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B.酿酒需要醋酸菌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酿醋需要醋酸菌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酿酒需要醋酸菌并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11.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其原因是(  )
    A.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B.抗生素呈碱性,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
    C.抗生素能够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D.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
    12.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B.果酒制成后需要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进行果醋制作
    C.果酒和果醋发酵时装置上的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交换使用
    D.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
    13.下图甲、乙分别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②过程发酵所用的酵母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C.②过程中为保证无氧环境,应将果汁装满发酵瓶
    D.③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打开
    1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15.发酵工程应用于农牧业,除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外,还可产生哪类物质作为饲料(  )
    A.啤酒 B.抗生素
    C.维生素 D.单细胞蛋白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关于酸奶制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抗生素的牛奶更容易发酵
    B.温度越高,制作酸奶需要的时间越长
    C牛奶变酸的同时,其中的糖类发生了变化
    D.所有物质都装瓶后再加热灭菌,酸奶凝固的会更好
    17.下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B.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
    C.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
    D.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②
    18.下列有关纯化大肠杆菌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B.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C.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19.研究表明,存在于菊花、忍冬花等天然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具有广泛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在测试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存在的抑制功效时获得了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细胞数量的多寡影响抑菌圈的大小
    B.圆纸片的直径与抑菌圈的大小呈正相关
    C.木犀草素的浓度与抑菌效果有明显相关性
    D.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影响木犀草素的抑菌效果
    20.为检测外卖糕点中的微生物指标,食品监管人员通过无菌操作,将25 g样品以及225 mL磷酸盐缓冲液一起置于均质器中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 min,获得均匀稀释液待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灭菌后调节pH
    B.利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灭菌,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压力杀死微生物
    C.该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若培养基上平均有40个菌落,则1 g样品中大致的活菌数量是4×106个
    D.每种细菌需求的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不同,培养时需满足其营养、温度、pH、需氧性等条件,因而该培养基上实际只能获得糕点样品细菌中的一部分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21.(12分)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过程①②均发生在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中。
    (2)过程④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___。
    (4)制作果酒的条件是先通气后密封。先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密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则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2021·江苏泰州中学高二月考)马丁氏培养基是一种用来分离土壤真菌的培养基。分析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马丁氏培养基配方表如下:
    KH2PO4
    MgSO4·7H2O
    蛋白胨
    葡萄糖
    琼脂

    pH
    1 g
    0.5 g
    5 g
    10 g
    15~20 g
    1 000 mL
    自然

    从培养基成分上分析,配方表中提供碳源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
    (2)培养基制备:
    ①按配方计算配制培养基时的各成分用量,准确称取。称取蛋白胨时,动作要迅速,称完后要及时盖上瓶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将各成分依次放入到少量水中,加热,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到所需体积。再向培养液中加入1%的孟加拉红溶液0.3 mL,混匀后加入琼脂,须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________________。
    ③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棉塞,包上牛皮纸,放入________________中灭菌。
    ④临用时,每100 mL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液0.3 mL,链霉素须在培养基灭菌后待温度降至__________再加入,然后再倒平板。链霉素不能在灭菌前加入培养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链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制成的平板最好室温下放置2~3天,或37 ℃下培养24小时,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_且皿盖无冷凝水后方可使用。
    (3)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分离并计数土壤样液中的真菌菌落。从功能来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下列特征中最能说明菌落是真菌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 B.菌落粉白色
    C.有菌丝,白色致密 D.有成形的细胞核
    23.(10分)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厌氧菌,它是引发胃炎的主要原因。胃总是在不停地蠕动,里面还有胃酸(pH为1.5左右),绝大部分的细菌都适应不了,幽门螺杆菌能产生脲酶,它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可以中和胃酸保护幽门螺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胃可以为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无机盐、________等营养物质,按功能分类,人体胃中的内容物相当于__________培养基。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若要在体外培养幽门螺杆菌,培养温度的要求是____________,氧气条件是__________。
    (3)中国人饮食习惯中的不分餐也不常使用公筷很可能会导致胃幽门螺杆菌交叉传播,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有人提取了某胃炎患者家庭的100 g剩菜,加入无菌水稀释至1 000 mL。取0.1 mL上述稀释液分别接种到3个适宜的培养基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三个平板上胃幽门螺杆菌菌落数均介于30~300之间且相差不大,求平均值得到菌落数为A个。实验过程中,接种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可知每克剩菜中胃幽门螺杆菌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个。
    24.(13分)经人工诱变后,部分细菌由于某种酶被破坏,其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就形成了营养缺陷型菌株,这在工业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________________等,除此之外,制备如图所示的培养基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过程①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用途分类,图中基本培养基属于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4)进行过程②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__________(填“基本”或“完全”)培养基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不同培养基中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为了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应挑取__________(填“菌落A”或“菌落B”)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
    (6)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目的菌获得两个突变株C和D,然后对突变株C和D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接种的菌种
    一般培养基
    实验处理及结果
    C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D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C+D
    能生长
    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都能生长

    突变株C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突变株C和D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都能生长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应该选用__________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制作果酒的酵母菌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生产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__。
    (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_,生产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章末检测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的无机氮源不可能提供能量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酵母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酵母菌等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答案 C
    解析 无机氮源如氨的氧化释放的能量可以被硝化细菌利用,A错误;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实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消毒处理,B错误;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D错误。
    2.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培养是一项基础技术。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中,错误的是(  )
    A.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和氮源的是葡萄糖
    B.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
    C.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
    D.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灭菌处理,可以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答案 A
    解析 葡萄糖不含氮元素,不能为细菌提供氮源,只能为细菌提供碳源,A错误。
    3.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用到两种培养基,下列关于它们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常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B.选择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
    C.鉴别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细菌可在培养基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D.鉴别培养基是用于快速分类鉴定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特殊培养基
    答案 D
    解析 培养基灭菌要用湿热灭菌法,A错误;选择培养基可以是固体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B错误;鉴别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细菌可在培养基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C错误。
    4.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下列消毒、灭菌方法中,常用于玻璃器皿灭菌的是(  )
    A.70%酒精浸泡 B.紫外线照射
    C.干热灭菌 D.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答案 C
    5.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制备土壤悬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求无菌操作,因此在实验室中暴露在空气中的操作均需要在火焰旁进行;土壤的取样是在室外进行的。
    6.下图为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碳源
    B.挑取单菌落后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C.鉴别培养基中可加入酚红作指示剂
    D.培养皿在接种微生物后需倒置培养
    答案 A
    解析 筛选产脲酶细菌需要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A错误;挑取单菌落后需在酒精灯火焰旁,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B正确;可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来鉴定菌种是否为尿素分解菌,C正确;培养皿在接种微生物后需倒置培养,以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D正确。
    7.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在“养殖池底泥中硝化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铵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
    B.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和计数时,还需与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同时培养
    D.若接种无菌水的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需要在实验组数据的基础上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
    答案 B
    解析 要分离硝化细菌,应该用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A错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因此,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正确;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应该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若接种无菌水的对照组长出了菌落,说明培养基受到污染,所得数据应舍弃,D错误。
    8.最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二者的比较正确的是(  )
    项目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不需无菌操作

    培养基中不加琼脂
    培养基中加有琼脂

    不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

    需要接种环
    需要涂布器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以避免杂菌污染,①错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都加有琼脂,②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平板划线法不能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③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环进行接种,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接种,④正确。
    9.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影响,试分析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  )

    A.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
    C.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
    D.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答案 A
    解析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分别为兼性厌氧菌、好氧菌和厌氧菌。随氧气浓度增大,兼性厌氧菌的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导致总的呼吸速率先下降后上升;好氧菌随氧气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厌氧菌随氧气浓度的增大,无氧呼吸速率逐渐被抑制。
    10.酿酒和酿醋过程的主要区别是(  )
    A.酿醋需要酵母菌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B.酿酒需要醋酸菌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酿醋需要醋酸菌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酿酒需要醋酸菌并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答案 C
    解析 酿醋需要醋酸菌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A错误,C正确;酿酒需要酵母菌并在无氧条件下进行,B、D错误。
    11.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其原因是(  )
    A.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B.抗生素呈碱性,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
    C.抗生素能够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D.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
    答案 A
    解析 乳酸菌属于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所以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A正确;抗生素多是一些带有环状碳链的化学物质,不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B错误;细菌对抗生素敏感,真菌对抗生素不敏感,且酸奶的制作与酵母菌无关,C错误;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不是因为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D错误。
    12.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B.果酒制成后需要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进行果醋制作
    C.果酒和果醋发酵时装置上的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交换使用
    D.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
    答案 C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果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中期通入氮气,由于没有氧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A正确;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醋酸发酵的温度是30~35 ℃,因此果酒制成后需要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进行果醋制作,B正确;果酒和果醋发酵时装置上的气体入口(进O2)与气体出口(出CO2)不可交换使用,C错误;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产生,D正确。
    13.下图甲、乙分别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②过程发酵所用的酵母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C.②过程中为保证无氧环境,应将果汁装满发酵瓶
    D.③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打开
    答案 D
    解析 ①过程要先清洗苹果后切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A错误;②过程为果酒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线粒体、内质网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苹果汁装瓶过程中,瓶中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发酵初期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同时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C错误;③过程为果醋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故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应开启,D正确。
    1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 B
    解析 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液也呈酸性,C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
    15.发酵工程应用于农牧业,除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外,还可产生哪类物质作为饲料(  )
    A.啤酒 B.抗生素
    C.维生素 D.单细胞蛋白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关于酸奶制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抗生素的牛奶更容易发酵
    B.温度越高,制作酸奶需要的时间越长
    C牛奶变酸的同时,其中的糖类发生了变化
    D.所有物质都装瓶后再加热灭菌,酸奶凝固的会更好
    答案 ABD
    解析 制作酸奶时常用乳酸菌,抗生素可以抑制乳酸菌的代谢活动,A错误;参与乳酸菌发酵过程的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温度时,制作酸奶需要的时间更短,B错误;酸奶制作过程中,乳糖变为乳酸,故牛奶变酸,C正确;消毒灭菌工作应在装瓶前进行,确保乳酸菌活性不受影响,D错误。
    17.下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
    B.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
    C.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
    D.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②
    答案 BD
    解析 发酵初期不通气,酵母菌先利用发酵装置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然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溶液中会产生酒精和CO2,因而有气泡产生,A错误;后期接种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由于醋酸菌是好氧菌,因而要适当通气,但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高于酵母菌,因而后期要适当升高温度,酒香会逐渐变成醋香,C错误;发酵开始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pH会稍下降,接种醋酸菌后产生醋酸,pH会下降更快,因而曲线②可以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的变化,D正确。
    18.下列有关纯化大肠杆菌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B.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C.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答案 BCD
    解析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第一区域的划线末端,A错误;为避免杂菌的污染,第一步操作时需要灼烧接种环,B正确;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从而保证第一次划线后的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C正确;为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D正确。
    19.研究表明,存在于菊花、忍冬花等天然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具有广泛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在测试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存在的抑制功效时获得了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细胞数量的多寡影响抑菌圈的大小
    B.圆纸片的直径与抑菌圈的大小呈正相关
    C.木犀草素的浓度与抑菌效果有明显相关性
    D.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影响木犀草素的抑菌效果
    答案 AC
    解析 由图可知,培养的天数影响清晰区的大小,培养天数越长,细菌细胞数量越多,清晰区越小,所以细菌细胞数量的多寡影响抑菌圈的大小,A正确;该实验中圆纸片的直径相同,属于无关变量,因此无法判断圆纸片的直径与抑菌圈的大小关系,B错误;由图可知,浸有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的大小不同,因此木犀草素的浓度与抑菌效果有相关性,C正确;琼脂的含量不影响木犀草素的抑菌效果,D错误。
    20.为检测外卖糕点中的微生物指标,食品监管人员通过无菌操作,将25 g样品以及225 mL磷酸盐缓冲液一起置于均质器中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 min,获得均匀稀释液待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灭菌后调节pH
    B.利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灭菌,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压力杀死微生物
    C.该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若培养基上平均有40个菌落,则1 g样品中大致的活菌数量是4×106个
    D.每种细菌需求的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不同,培养时需满足其营养、温度、pH、需氧性等条件,因而该培养基上实际只能获得糕点样品细菌中的一部分
    答案 CD
    解析 培养基在灭菌前调pH,A错误;湿热灭菌法的原理是通过高温杀死微生物,B错误;该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若培养基上平均有40个菌落,则1 g样品中大致的活菌数量是×104=4×106,C正确;每种细菌需求的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不同,培养时需满足其营养、温度、pH、需氧性等条件,该培养条件不能满足所有微生物的需求,因而该培养基上实际只能获得糕点样品细菌中的一部分,D正确。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21.(12分)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过程①②均发生在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中。
    (2)过程④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菌种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___。
    (4)制作果酒的条件是先通气后密封。先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密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则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2)C2H5OH+O2CH3COOH+H2O+能量 (3)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18~25 ℃ (4)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5)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等 (6)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7)不能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会抑制醋酸菌生长
    22.(10分)(2021·江苏泰州中学高二月考)马丁氏培养基是一种用来分离土壤真菌的培养基。分析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马丁氏培养基配方表如下:
    KH2PO4
    MgSO4·7H2O
    蛋白胨
    葡萄糖
    琼脂

    pH
    1 g
    0.5 g
    5 g
    10 g
    15~20 g
    1 000 mL
    自然

    从培养基成分上分析,配方表中提供碳源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
    (2)培养基制备:
    ①按配方计算配制培养基时的各成分用量,准确称取。称取蛋白胨时,动作要迅速,称完后要及时盖上瓶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将各成分依次放入到少量水中,加热,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到所需体积。再向培养液中加入1%的孟加拉红溶液0.3 mL,混匀后加入琼脂,须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________________。
    ③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棉塞,包上牛皮纸,放入________________中灭菌。
    ④临用时,每100 mL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液0.3 mL,链霉素须在培养基灭菌后待温度降至__________再加入,然后再倒平板。链霉素不能在灭菌前加入培养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链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制成的平板最好室温下放置2~3天,或37 ℃下培养24小时,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_且皿盖无冷凝水后方可使用。
    (3)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分离并计数土壤样液中的真菌菌落。从功能来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下列特征中最能说明菌落是真菌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 B.菌落粉白色
    C.有菌丝,白色致密 D.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 (1)葡萄糖 (2)①蛋白胨容易吸潮 ②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③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刚刚不烫手(或50 ℃) 链霉素受热易分解 抑制细菌生长但不抑制真菌生长 ⑤无菌落(无污染) (3)选择 D
    23.(10分)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厌氧菌,它是引发胃炎的主要原因。胃总是在不停地蠕动,里面还有胃酸(pH为1.5左右),绝大部分的细菌都适应不了,幽门螺杆菌能产生脲酶,它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可以中和胃酸保护幽门螺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胃可以为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无机盐、________等营养物质,按功能分类,人体胃中的内容物相当于__________培养基。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若要在体外培养幽门螺杆菌,培养温度的要求是____________,氧气条件是__________。
    (3)中国人饮食习惯中的不分餐也不常使用公筷很可能会导致胃幽门螺杆菌交叉传播,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有人提取了某胃炎患者家庭的100 g剩菜,加入无菌水稀释至1 000 mL。取0.1 mL上述稀释液分别接种到3个适宜的培养基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三个平板上胃幽门螺杆菌菌落数均介于30~300之间且相差不大,求平均值得到菌落数为A个。实验过程中,接种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可知每克剩菜中胃幽门螺杆菌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个。
    答案 (1)碳源、氮源 选择 (2)37 ℃ 低氧 (3)稀释涂布平板法 A×102
    解析 (1)人体的胃是幽门螺杆菌生活的环境,可以为幽门螺杆菌提供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绝大部分的细菌都适应不了胃酸的环境,因此人体胃中的内容物相当于选择培养基,幽门螺杆菌可以生长,而其他微生物不能生长。(2)根据题干信息已知,幽门螺杆菌生活在人体的胃部,所需的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且其为厌氧菌,因此若要在体外培养幽门螺杆菌,培养温度的要求是37 ℃,氧气条件是低氧。(3)根据题意分析,该接种方法中先对提取物进行了稀释,后接种到三个培养基,说明该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三个平板的菌落数都符合计数要求,且平均值为A,则每克剩菜中胃幽门螺杆菌数量=A÷0.1×1 000÷100=A×102(个)。
    24.(13分)经人工诱变后,部分细菌由于某种酶被破坏,其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就形成了营养缺陷型菌株,这在工业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________________等,除此之外,制备如图所示的培养基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过程①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用途分类,图中基本培养基属于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4)进行过程②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__________(填“基本”或“完全”)培养基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不同培养基中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为了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应挑取__________(填“菌落A”或“菌落B”)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
    (6)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目的菌获得两个突变株C和D,然后对突变株C和D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接种的菌种
    一般培养基
    实验处理及结果
    C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D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C+D
    能生长
    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都能生长

    突变株C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突变株C和D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都能生长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氮源和无机盐 凝固剂(或琼脂) (2)湿热灭菌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选择 
    (4)基本 防止基本培养基中混入特定氨基酸 (5)菌落A (6)突变株C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所需要的酶 突变株D可以提供突变株C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甲,突变株C可以提供突变株D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乙
    解析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图示培养基上最后都长出了菌落,说明为固体培养基,因此制备培养基时还需要加入凝固剂,常见的凝固剂是琼脂。(2)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湿热灭菌法。过程①导致菌落均匀分布,因此该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3)根据用途分类,图中基本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4)进行过程②培养时,为防止特定氨基酸混入基本培养基中,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5)比较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可知,菌落A为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因此需要挑取菌落A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6)突变株C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甲,突变株D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乙。不添加营养物质甲和乙,二者混合培养时都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株C为突变株D提供了营养物质乙,突变株D为突变株C提供了营养物质甲。
    25.(10分)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应该选用__________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制作果酒的酵母菌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生产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__。
    (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_,生产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纤维素 (2)BE (3)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 (4)酵母菌 无氧(密封、密闭)
    解析 (1)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其经过预处理后应该选用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2)因为纤维素分解酶存在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中,故应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去寻找纤维素分解菌。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和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所以B、E选项是正确的。(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需要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所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利用的碳源为纤维素。(4)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所以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无氧(密闭、密封)。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