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 高中地理 选修三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展开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读五大湖区冰原覆盖范围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示时段,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是( )
A.气候趋向干燥 B.干湿交替变化
C.变暖速度趋缓 D.比近现代寒冷
5.近现代,图示区域主要自然带是( )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图是一种设想中的“云彩制造船”。这种船依靠风力驱动,会从海里抽取一些海水并以喷雾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这种水雾比一般水雾密度更大、颜色更白。这是人们试图通过地球工程对抗某环境问题的一个创意。据此完成6~7题。
6.材料中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 )
A.全球气候变暖 B.酸雨危害
C.物种减少 D.臭氧层破坏
7.“云彩制造船”能够对抗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形成的水雾呈碱性,能中和酸性气体 B.形成的水雾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
C.形成的水雾能改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存 D.形成的水雾可以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8.我国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 )
A.为人类保护珍奇的动物 B.保护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D.为发展旅游业提供观赏内容
读下面漫画,完成9~10题。
9.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必将退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应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可防止沙漠面积进一步扩大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在夜间活动,大部分分布在亚洲的高山雪线附近陡峻的山地,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中外学者考察发现,我国的雪豹活动区域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重合概率只有25%。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雪豹分布区域。读图,完成11~12题。
11.雪豹在我国西部能够广泛分布和生存的自然原因是该区域( )
A.气候干燥 B.人类活动少
C.天敌极少 D.草类茂盛
12.针对青藏高原雪豹活动的区域,分析保护雪豹的有效措施有( )
①猎捕后人工喂养 ②建立青藏高原雪豹自然保护区
③禁止在雪豹分布区放牧 ④动员当地群众参与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发达国家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其目的有( )
①本国不允许生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
②将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降低废弃物的处置成本
③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 ④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法机关或地方政府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综合性或单行环境保护法规是( )
A.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B.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标准 D.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15.《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是( )
①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②环境保护标准
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④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现象。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二、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克兰河(图1)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研究人员一般把阿勒泰市以上的河流流域(即阿勒泰水文站以上流域)作为克兰河的上游。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气候和水文特征产生了较大影响。图2示意阿勒泰站1958—2005年降水(实线)和气温(虚线)变化,图3示意克兰河1958—2005年月升温速率(虚线)和月降水变化速率(实线),图4示意克兰河阿勒泰水文站1958—2005年年代际径流过程变化(年代际变化就是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是一个年代)。
图1 图2 图3
图4
(1)根据图2和图3,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流域降水特征的影响。
(2)根据图4,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克兰河上游水文特征的变化,并推测其变化对下游的阿勒泰市生产生活的影响。
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短尾猴,也称红面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短尾猴主要栖息于原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竹林地带;食性较杂,取食野果、嫩叶、花芽、竹笋。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栖息地的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黄山地区人们种植茶园、道路建设等活动对短尾猴的栖息地产生较大影响。图1虚线内为我国短尾猴主要栖息地分布范围(阴影部分为黄山短尾猴分布区),图2为黄山短尾猴各季节(其中1、2、3、4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
图1 图2
(1)根据材料,推测短尾猴除喜食食物外的主要生活习性。
(2)结合图2,说明与冬季相比,春季黄山短尾猴活动范围更大的原因。
(3)说明协调黄山地区人类活动与短尾猴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某机构发布报告称,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到2100年,德国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 ℃。
材料二:下图为全球变暖的影响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简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20.(12分)环保事业重在行动。就国际层面而言,落实相关国际协定和公约,真诚开展国际环保合作,是国际社会成员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领域仍需得到技术和资金支持。发达国家不仅应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负起责任,更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环保资金和技术帮助。
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国际环保合作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D 5.B
解析:第4题,在图示时间段,五大湖区域有冰原覆盖,说明温度较低,当时的气候特点比近现代寒冷。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大湖区域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6.A 7.D
8.C 解析: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场所;它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实验的场所;能够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此题要注重区别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与它所产生的作用。
9.C 10.A 11.C 12.D
解析:第11题,雪豹抗寒且攀岩能力极强,我国西部地形陡峭,气候严寒,有广阔的雪域高原;饮水条件优越,冰川广布;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几乎没有天敌;人类活动少不属于自然条件。第12题,保护雪豹首先要保护其生存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再通过宣传教育鼓励当地群众参与保护,但不能禁止雪豹分布区居民的正常经济活动,猎捕后喂养更不可取。
13.C 解析:发达国家将污染类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既转移了污染,又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发达国家不是不允许生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而是尽可能减轻污染,所以通过产业转移的形式进行污染物跨境转移。
14.D 解析:题干描述的环境保护法规是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15.D 解析:该管理条例是保护森林资源的,属于环境保护单行法律;该条例由广东省制定,属于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16.A
二、综合题
17.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使克兰河流域降水波动上升;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至次年的4月),增加了冬春的积雪量;夏季(5—7月)降水减少。
(2)变化:气温增加使得汛期提前(河流径流量最大月从6月提前到5月),汛期水量变大。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春旱。
弊:加剧初夏缺水程度;影响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渔业用水;春季融雪引发山洪灾害。
解析:第(1)题,从图中分析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克兰河1958—2005年月降水变化速率(实线)呈现波动上升,再表述降水增加和减少的时间不同。第(2)题,依据河流的补给类型判断降水对汛期的影响。水文特征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答案:(1)生活习性:喜温暖、不耐热、不耐寒;喜生活在山地森林中。
(2)原因:春季时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气温逐渐回升,嫩叶、花芽等自低海拔至高海拔依次出现,但嫩叶、花芽生物量比较小,致使短尾猴活动的范围更大了。
(3)合理规划各项人类活动,尽可能避开短尾猴栖息地;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天然气、沼气等能源,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或对栖息地的破坏);道路建设应避开栖息地区域,无法避开时,要建设动物穿越的生态廊道;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等等。
解析:第(1)题,可从图中短尾猴的分布区来判断,从其分布的纬度和海拔可判断其生活在山区森林环境,喜温暖、不耐热、不耐寒。第(2)题,可从春季气温和植物生长状态来分析。第(3)题,可重点从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入手分析,如宣传教育、立法、开展活动时避开短尾猴生存活动区等。
19.答案:
(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
(2)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蒸发加剧,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3)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可采取的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站建设,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减少能源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0.答案:(1)发达国家从产业革命到现在,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及其制品,使地球环境受到巨大破坏和污染;从发展中国家掠夺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又将许多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所面对的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
(2)发达国家已从工业化中获益,且继续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其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是造成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刚刚起步,资金和技术能力不足,应该十分注意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协调,治理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