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 高中化学 必修一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单元检测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19469/0-1692327073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2019 高中化学 必修一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单元检测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19469/0-1692327073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2019 高中化学 必修一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单元检测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19469/0-16923270739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与单元检测(含答案)
苏教版2019 高中化学 必修一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单元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2019 高中化学 必修一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单元检测题,共13页。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100 mL 0.1 mol·L-1 BaCl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BaCl2、Ba2+、Cl-、H2O
B.若取该溶液10 mL,其中c(Ba2+)=0.01 mol·L-1
C.若取该溶液10 mL,恰好能与10 mL 0.1 mol·L-1 Na2SO4溶液完全反应
D.该溶液与0.1 mol·L-1 NaCl溶液中的c(Cl-)相等
2.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再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使氨气完全逸出,收集到,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
A. B. C. D.
3.某溶液中仅含有Na+、Mg2+、SO42-、Cl-四种离子(不考虑水电离出的H+和OH-),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Na+)∶c(Mg2+)∶c(Cl-)=5∶7∶7。若c(Na+)为5 mol/L,则c(SO42-)为( )。
A.5 mol/L B.6mol/L C.7mol/L D.8mol/L
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①制CaCO3 B.用装置②熔融Na2CO3
C.用装置③制取乙酸乙酯 D.用装置④滴定未知浓度的硫酸
5.“要想做好实验,就要敏于观察。”——波义耳。体弱多病的波义耳为给自己治病自修医 学,到处寻方问药。自己配制药物,所以研究医学必须研制药物和做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 选项正确的是( )
A. 配制 0.10 mol/L NaOH 溶液 B. 除去 CO 中的 CO2
C.用来分离乙醇和水 D. 稀释浓硫酸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操作1”需将溶解的溶液及烧杯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B.“操作2”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C.“操作4”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D.所配制的溶液中为
7.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相对原子质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值。则下列关于In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 B.In原子核内有49个中子
C.In原子的质量数为115 D.In是In元素的一种核素
8.从酸性蚀刻废液(含Fe3+、Cu2+、Fe2+、H+及Cl-)中回收Cu并制取FeCl3·6H2O,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从废液中还原出Cu
B.用装置乙进行固液分离
C.用装置丙将Fe2+氧化为Fe3+
D.用装置丁将丙中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制取FeCl3·6H2O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能被创造,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B.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C.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电子的存在
D.20世纪初,科学家揭示了微观世界波粒二象性的规律,认识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
10.用10mL0.1mol·L-1的BaCl2溶液恰好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ZnSO4和FeSO4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3:2:2 B.1:2:3 C.1:3:3 D.3:1:1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他(她)把液体倒出一些,重新加水至刻度线。这样做会造成什么结果?___________
12.如图是某种饮用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请阅读这种矿泉水的标签并计算:
xxx
(饮用矿泉水)
净含量:350mL
配料表:纯净水、硫酸镁、氯化钾
保质期:12个月
主要成分:水
钾离子(K+):1.0~27.3mg/L
镁离子(Mg2+):0.1~4.8mg/L
氯离子(Cl-):10~27.3mg/L
硫酸根离子(SO42-):0.4~19.5mg/L
(1)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是多少?___________
(2)SO的物质的量最大是多少?___________
13.回答下列问题
(1)0.5mol水中含有___________个水分子;9g水与___________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2)100mL0.2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和2molNH3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CH4的体积为___________。
(4)从1LAl2(SO4)3溶液中取出100mL,向其中加入200mL0.9mol·L-1的BaCl2溶液恰好使SO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5)12.4gNa2R含0.4molNa+,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6)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____。
14.葡萄糖氧化反应(C6H12O6+6O26CO2+6H2O)放出的热量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医学上葡萄糖溶液可作为药物的溶媒,同时能给病人补充体液和能量。
(1)葡萄糖是_______(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2)一袋500 mL规格的医用葡萄糖注射液含葡萄糖50 g,在实验室准确配制一份这样的葡萄糖溶液,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细口瓶。
(3)90 g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供能,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2_______L。
(4)人体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3.9~6.1 mmol/L。某人体检报告血糖值为0.92 g/L,的血糖_______(填“偏高”“正常”或“偏低”)。
(5)生化法处理污水需添加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污水中葡萄糖浓度达到0.04 mol/L,另一份300 L的污水样本需要添加0.54 mol/L葡萄糖溶液____mL(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的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存在、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向溶液中滴加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继续滴加过量的该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继续滴加过量的该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③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
三、计算题
16.已知NH3气体34.0g,求:
(1)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2)NH3所含分子总数为_______个;
(3)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4)NH3溶于水后形成2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17.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溶于水,制成500mL盐酸,所得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18.设NA为阿伏伽德罗的值, 已知HCl气体的质量为3.65g
(1)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
(2)HCl的分子个数为_______________
(3)原子总数为 _______________
(4)在标准状况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
(5)所含电子数为 _________________
(6)如把 HCl完全溶于水配置成1L 溶液,该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实验室制配0.5 mol/L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1000 mL容量瓶 ④500 mL容量瓶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⑦铁架台。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
(2)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
(4)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填序号)。
A.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时候仰视 B.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砝码上沾有杂质 E.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20.(1)下列溶液中,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2)在标准状况下,充满HCl的烧瓶做完喷泉实验后,得到稀盐酸,用标准碳酸钠溶液进行滴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i.用标准Na2CO3溶液滴定盐酸时,Na2CO3溶液应装在_______式滴定管中,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
ⅱ.现配制三种浓度的标准Na2CO3溶液,你认为最合适的是________。
①
②
③
ⅲ.若采用上述合适浓度的标准Na2CO3溶液滴定,其浓度用c(Na2CO3)表示,滴定时实验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编号
待测盐酸体积/
滴入碳酸钠溶液体积
1
20.00
18.80
2
20.00
16.95
3
20.00
17.05
则待测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____(用数据和符号表示)。
iv.下列实验中,由于错误操作导致所测出的盐酸浓度一定偏低的是______(填序号)。
A.滴定时,左手控制碱式滴定管的小球,右手握持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变化
B.酸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C.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
D.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参考答案:
1.C
【解析】A.BaCl2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为Ba2+、Cl-,不存在BaCl2,同时该溶液中还含有溶剂H2O分子,A错误;
B.溶液的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所以从该溶液中取该溶液10 mL,物质的浓度不变,其中c(Ba2+)=0.1 mol·L-1,B错误;
C.BaCl2、Na2SO4发生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二者恰好反应时物质的量相等,由于两种溶液浓度相同、体积相等,因此10 mL0.1 mol/L BaCl2溶液恰好能与10 mL 0.1 mol·L-1 Na2SO4溶液完全反应,C正确;
D.该溶液中c(Cl-)=2c(BaCl2)=0.2 mol/L,0.1 mol·L-1 NaCl溶液中的c(Cl-)=0.1 mol·L-1,可见两种溶液中c(Cl-)不相等,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A
【解析】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有bmol,再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使氨气完全逸出,收集到,说明原溶液中有cmol,根据电荷守恒,的物质的量为(2b-c)mol,原溶液中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选A。
3.B
【解析】c(Na+)为5 mol/L,c(Na+)∶c(Mg2+)∶c(Cl-)=5∶7∶7,则c(Mg2+)=c(Cl-)=7mol/L;利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规律,可得出下列等量关系式:c(Na+)+2c(Mg2+)= c(Cl-)+ 2c(SO42-),代入数据,可得出c(SO42-)=6 mol/L;
故选B。
4.A
【解析】A.用装置①制CaCO3,发生反应为CO2+CaCl2+H2O+2NH3=CaCO3↓+2NH4Cl,故A符合题意;
B.不能用坩埚熔融Na2CO3,坩埚含有SiO2,因此坩埚与碳酸钠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故B不符合题意;
C.用装置③制取乙酸乙酯,右侧收集装置不能伸入到溶液液面以下,易发生倒吸,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装置④滴定未知浓度的硫酸,NaOH溶液应该装在碱式滴定管里,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B
【解析】A.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
B.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而CO不能;
C. 乙醇和水互溶,不分层;
D.根据浓硫酸稀释操作要求进行分析。
【解析】A.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而C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图中导管长进短出可洗气除杂,故B正确;
C.乙醇和水互溶,不分层,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散发出去,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6.C
【解析】A.溶解得到的溶液及洗涤烧杯2~3次的洗涤液均需转移到容量瓶中,保证溶质完全转移,A项正确;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B项正确;
C.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水的量不足,溶液体积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C项错误;
D.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容量瓶规格为10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D项正确;
答案选C。
7.B
【解析】A.核内质子数为49,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49,A正确;
B.中子数等于质量数−质子数=115−49=66,B错误;
C.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其质量数,为115,C正确;
D.是In元素的一种核素,D正确。
答案选B。
8.D
【解析】A.从废液中还原出Cu,要加入铁粉,可以用装置甲实现,故A正确;
B.固液分离用过滤装置,装置乙为过滤装置,故B正确;
C.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所以用装置丙将Fe2+氧化为Fe3+,故C正确;
D.FeCl3·6H2O应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式制得,故D错误;
故选D。
9.D
【解析】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能被创造,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故A正确;
B.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提出的,故B正确;
C.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故C正确;
D.微观世界波粒二象性的规律,即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0.C
【解析】用10mL0.1mol·L-1的BaCl2溶液恰好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ZnSO4和FeSO4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n(BaCl2)= 0.01L×0.1mol·L-1=0.001mol,则三种溶液中n()=0.001mol,n[Fe2(SO4)3]=、n(ZnSO4)= 0.001mol、n(FeSO4)= 0.001mol,溶液体积相等,所以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0.001:0.001=1:3:3,选C。
11.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
【解析】因为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再重新加水至刻度线,溶液的总体积没有变化,但容量瓶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了,故所得溶液的浓度就会偏低。
12.(1)2×10-4mol/L
(2)7.1×10-5mol
【解析】(1)
1L矿泉水中镁离子的最大物质的量为n(Mg2+)==2×10-4mol;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g2+)==2×10-4mol/L;
(2)
1L矿泉水中硫酸根离子离子的最大质量为19.5mg,则350mL矿泉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最大质量为19.5mg/L×0.35L=6.825mg=6.825×10-3g,其物质的量最大值为:=7.1×10-5mol。
13.(1) 0.5NA 49g
(2)0.4mol/L
(3)33.6L
(4)1.2mol/L
(5) 62g/mol 16
(6)1:4
【解析】(1)
0.5mol水中含有水分子数为0.5mol×NAmol-1=0.5NA;9g水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分子数为0.5NA,0.5mol硫酸的质量为0.5mol×98g/mol=49g。
(2)
100mL0.2mol/L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是硫酸钠浓度的2倍,故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
(3)
2molNH3的氢原子为6mol,故CH4的物质的量为1.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5mol×22.4L/mol=33.6L。
(4)
n(SO)=n(Ba2+)=0.2L×0.9mol/L=0.18mol,所以n(Al3+)=0.18mol×=0.12mol,则100mL溶液中c(Al3+)==1.2mol/L,原溶液中c(AI+)浓度为1.2mol/L。
(5)
Na2R的物质的量为0.2mol,Na2R的摩尔质量为=62g/mol,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2-23×2=16。
(6)
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4.8g,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x+y=0.5mol,32x+4y=4.8g解得x=0.1mol,y=0.4mol,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1:4。
14.(1)非电解质
(2) 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3)67.2
(4)正常
(5)24
【解析】(1)
葡萄糖分子式是C6H12O6,该物质属于混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葡萄糖是非电解质;
(2)
一袋500 mL规格的医用葡萄糖注射液含葡萄糖50 g,在实验室准确配制一份这样的葡萄糖溶液,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细口瓶,可见缺少是仪器有500 mL容量瓶及胶头滴管;
(3)
90 g葡萄糖物质的量n(C6H12O6)=,根据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供能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可知:1 mol葡萄糖完全氧化需消耗6 mol O2,则0.5 mol葡萄糖完全氧化需消耗3 mol O2,因此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2的体积V(O2)=3 mol×22.4 L/mol=67.2 L;
(4)
某人体检报告血糖值为0.92 g/L,可知他的血糖浓度c=,而人体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3.9~6.1 mmol/L,由此说明他的血糖正常;
(5)
污水中葡萄糖浓度达到0.04 mol/L时处理效果较好,设处理一份300 mL污水样本需要添加0.54 mol/L葡萄糖溶液的体积为V mL,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0.04 mol/L×(V+300) mL=0.54 mol/L×V mL,解得V=24 mL。
15. 二 检测 除尽 检测 除尽 检测
【解析】(1)因与、在溶液中均可发生反应,故第二次检测结果不正确,故本题答案为:二;
(2)检测用,检测用,检测一般用加入强酸的方法,因为能与和反应,能与、、反应,所以应该先检测并除去,然后检测并除去,最后检测,故本题答案为:检测;除尽;;检测;除尽;;检测。
【点睛】因为能与和反应,能与、、反应,所以应该先检测并除去,然后检测并除去,最后检测,这样可排除其他离子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此为易错点。
16.(1)2
(2)1.204×1024(或2NA)
(3)44.8
(4)1
【解析】(1)
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答案为:2;
(2)
NH3所含分子总数为=2mol×6.02×1023=1.204×1024(或2NA)个;答案为:1.204×1024(或2NA);
(3)
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答案为:44.8;
(4)
NH3溶于水后形成2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答案为:1。
17.2mol/L
【解析】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溶于水,制成500mL盐酸,根据c=,所得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18. 0.1mol 0.1NA 0.2NA 2.24L 1.8NA 0.1mol/L
【解析】(1)HCl的物质的量为;
(2)HCl的分子个数为;
(3)每个HCl分子有两个原子,故原子总数为2×0.1NA=0.2NA;
(4)在标准状况的体积为;
(5)每个HCl分子有18个电子,故所含电子数为18×0.1NA=1.8NA;
(6)如把 HCl完全溶于水配置成1L 溶液,盐酸浓度为,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19. ①④⑤⑥ 胶头滴管 搅拌 引流 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D
【解析】(1)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要的仪器解答;
(2)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溶解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
(3)根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解答;
(4)根据c=分析。
【解析】(1)配制0.5mol▪L-1的NaOH溶液500mL,配制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天平称量NaOH(用到药匙),在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给出的仪器必须使用的仪器有①④⑤⑥;还需要药匙、玻璃仪器胶头滴管,故答案为:①④⑤⑥;胶头滴管;
(2)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溶解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3)配制0.5mol▪L-1的NaOH溶液500mL,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天平称量NaOH(用到药匙),在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故答案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4)A. 定容时仰视读刻度,导致定容加水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故A不选;
B. 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溶质没有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浓度偏小,故B不选;
C.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导致定容加水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故C不选;
D. 天平平衡后,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与游码读数之和,沾有一些污垢的砝码质量增加了,但读数没变,可以平衡更多的物体,溶质质量增加,浓度偏大,故选D;
E. 容量瓶在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对实验无影响,故E错误;
正确答案是D。
20. C>D>A>B 碱 由红色变为橙色 ③ 1.7c(Na2CO3) BD
【解析】比较不同溶液中同种离子浓度的大小时,应先不考虑其它离子及水解的影响,直接进行计算,然后再考虑环境的影响;在利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时,选择指示剂应考虑滴定终点的pH;分析误差时可采用公式法。
【解析】(1)A.氯离子对铵根离子的水解无影响;
B.碳酸氢根离子水解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
C.硫酸氢铵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对铵根离子的水解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D.亚铁离子水解产生少量的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故铵根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D>A>B。答案为:C>D>A>B;
(2)ⅰ.Na2CO3溶液呈碱性,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甲基橙遇盐酸显红色,滴加Na2CO3溶液至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橙色。
ⅱ.充满HCl的烧瓶做完喷泉实验后,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为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滴定终点时消耗Na2CO3溶液的体积与待测盐酸体积相近,Na2CO3与HCl反应的关系式为2HCl~Na2CO3,故选③。
ⅲ.实验1中消耗Na2CO3溶液的体积与实验2、3中数据相比明显偏大,应弃去,因此实验2和实验3所用Na2C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根据反应Na2CO3+2HCl(过量)=2NaCl+H2O+CO2↑,可知c(HCl)=
=1.7c(Na2CO3)。
ⅳ.A. 滴定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判断终点,若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测得的盐酸浓度偏高或偏低,A不合题意;
B. 滴定管未用待测盐酸润洗,相当于稀释溶液,导致消耗Na2CO3溶液的体积偏小,c(HCl)偏低,B符合题意;
C. 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不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所以不影响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对滴定结果无影响,C不合题意;
D. 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小,即测得消耗Na2CO3溶液的体积偏小,所以c(HCl)偏低,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答案为:碱;由红色变为橙色;③;1.7c(Na2CO3);BD。
【点睛】在利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前,一定要分析实验数据的有效性,若数据误差过大,应舍去。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