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章末培优练习+(含答案)
【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培优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培优练习(含答案),共10页。
第一单元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培优练习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1.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对蛙卵孵化影响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的变量是 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蝌蚪数A组河水500毫升22℃30粒28只B组蒸馏水500毫升22℃30粒9只 A.水质 B.水量 C.水温 D.蛙卵数2.某班学生在学习使用显微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捂住右眼,用左眼观察,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B.若想把左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C.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用凹面镜反光使视野变亮D.换高倍物镜后,若想使视野更清晰,可调节粗准焦螺旋3.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B.物像模糊时,应调节④使物像更清晰C.光线明亮时,应选择②的凹面镜对光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⑤的放大倍数4.图是显微镜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B.转动④使镜简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①与②的放大倍数之和D.若将视野中左边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将玻片向左移动5.利用显微镜(如图)观察根尖永久切片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时物像不清晰,需大幅度转动① B.观察到根尖不同部位细胞都是一样的C.镜头污染时,用手直接擦拭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倍6.如图所示,要使视野由甲变成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②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④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⑥转动粗准焦螺旋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⑤①④③ D.②①④⑥7.古人把有翅的蚁和无翅的蚁划分为两类不同的生物。而亚 里士多德经过仔细的观察,指出它们属于同一类生物都是蚂蚁。那么亚里士多德揭示蚂蚁的秘密用了( )方法。A.实验 B.对比C.观察 D.想象8.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你的眼应注视着( ),避免压碎盖玻片。A.反光镜 B.目镜镜头 C.通光孔 D.物镜镜头9.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换高倍镜时用转换器转换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C.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光圈或反光镜10.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步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③如果外界的光线过强,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显微镜使用的规范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C.②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伤镜头D.④上升镜筒时,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寻找物像11.将写有字母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载玻片上写的是“d”B.物像不清晰时可调大光圈C.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2.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在观察方位上,下列哪项一般不作要求 ( )A.先整体后局部 B.先宏观后微观C.从外到内、从左到右 D.从多到少13.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闭上或用手遮挡B.若将左上方的物像移向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标本C.下降镜筒时,眼睛注视目镜内的物像D.转换高倍镜时,为使物像更清晰,需转动粗准焦螺旋14.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B.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目镜C.上升镜筒寻找物像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物镜 D.使用完毕后,用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15.图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B.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C.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D.由②到⑤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移动载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对光等16.如图所示,甲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甲图转换成乙图,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大小变化分别是 A.向左移动,物像变大 B.向左移动,物像变小C.向右移动,物像变大 D.向右移动,物像变小 二、填空题17.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字的透明纸,看到物像“ ”位于视野上方,这是因为从目镜内看到是物像是________像,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透明纸向________方移动。18.生命使地球奇异而美妙,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19.使用显微镜时,光线通过的路径是:反光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镜。20.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______,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如果______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______。 三、综合题21.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用具,下图为光学显微镜,请据图回答。(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大幅度升降【2】镜筒,应转动【11】______。(2)观察时,如果视野较暗,除了利用光圈调节光线的强弱外,还可以通过【9】______来调节。(3)将写有字母“e”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_。(4)下图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要得到最大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的组合应为______,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若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尽可能的多,目镜与物镜的组合应为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22.在许多地区的城乡结合部,白色垃圾泛滥,严重威胁土壤安全。我国多地实行了限塑令,为宣传限塑令,凉山州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针对白色污染问题,探究了“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4粒饱满的四季豆种子、2个栽种盆、普通土壤、塑料袋、直尺。 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碎块的普通土壤。 ②将4粒相同的饱满的四季豆种子平分栽种在A、B盆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定时浇水,培养一段时间。 ③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如图1),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A、B两组植株根系(如图2)。 请你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3)本实验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不能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4)你生活中产生的白色垃圾应该投放到下列______(选填“甲”“乙”“丙”“丁”)垃圾箱中。 (5)假如你是一名学校“垃圾分类指导员”,你会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同学们进行垃圾分类?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五、资料分析题23.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是由于人为排放二氧化硫进入大气造成的。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从下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请据图回答:(1)为探究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该小组同学应该选择______两个装置(2)种子的种类、数量、放置温度等条件一样是为了______。(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4)实验的每个装置都用较多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______。(5)如果______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1.A2.C3.B4.C5.D6.B7.C8.D9.BC10.A11.B12.D13.B14.A15.C16.A17. 倒 上18. 观察法##实验法 观察法##实验法19. 光圈 通光孔 物镜 镜筒20. 重复组 重复组 平均值21.(1)粗准焦螺旋(2)反光镜(3)(4) ②③##③② ①④##④① 22.(1)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2)土壤中有无塑料(3)4粒种子太少(4)乙(5)散发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讲座活动等合理描述即可) 23.(1)A、C(2)控制单一变量(3)酸雨(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5)A装置中种子不萌发,C装置中的种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