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16 散文二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展开16 散文二篇
基础过关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位名家在感悟人生时说,生活就是两个字:苦熬。身处逆境,苦熬能够越过逆境;适逢险阻,苦熬能够战胜险阻。人生不能怕熬,要熬出精cuì( )和境界。
熬,是一种炙热的历炼□是一种能量的积蓄。犹如小火慢煨,__________。没有经受炙烤的钢骨铁身,难免会随时散架,乃至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消弭。可一旦经受住了这种炙烤,便会积蓄起炙热中饱蕴的那股能量,将执着、刚强、勇敢、大度等品质融入血脉、骨髓和胸膛,从此一辈子坚强挺立、无所畏惧。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找出并改正文中一个错词。
骨髓:_______ 精cuì:________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文中方框处的标点是“________”。
(3)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即使火焰微小、火势温和,也炙热长久
B.不但火焰微小、火势温和,而且炙热长久
C.虽然火焰微小、火势温和,但是炙热长久
D.因为火焰微小、火势温和,所以炙热长久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到怏怏不乐,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大煞风景,个别的还得罪许多人,__________他们到处和人格格不入。
A.以致 B.以至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②那么,他的人生不会美好
③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
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为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
⑤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A.②⑤①④③ B.④①③②⑤ C.④②⑤③① D.⑤④②③①
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乐观。给我以风雨,我就是一道旖旎绚丽的彩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
能力提升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3分)
读书的用处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老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老农夫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旁读书。有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
老农夫指着角落里一个放过煤炭的篮子说:“你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农夫把小孙子再一次带到了河边。这一次小孙子跑得飞快,但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试了好多次后,小孙子终于说:“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用!”
老农夫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子,阅读好书也是如此。”老农夫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反复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
(1)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了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3分)
(2)优秀的作品能给人有益的启示。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10分)
写作提示 ①根据文本提炼观点;②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6分)
水稻的谦卑
①贴紧土地,是一种让灵魂匍匐前进的方式。水稻始终以谦卑的姿态呈现在土地上,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却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滋养着人们平静的生活。年复一年,光阴流逝,乡村的容颜已改,只有谦卑的水稻,依旧在土地上淡淡地飘香。
②红土高原上的乡村是谦卑的。它用贫瘠而朴实的土地接纳了水稻,接纳了这种庄稼的生长。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的品性,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在阳光下显露出真切的面容。
③盛夏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走向稻田,坐在田埂边,听遍野的蛙鸣协奏,是一件惬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静谧的。而水稻就像是一个淡雅的女子,穿着一袭绿裙,躺在沉寂的田野里想着自己的心事。金秋的清晨,微曦初露,轻轻地走进稻田,漫步阡陌间,看灵巧的蚂蚱蹿跳,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丰盈的。而水稻就像一个朴实的农妇,穿着一身布衣,站在广袤的田野里守着自己的家园。
④水稻的谦卑是一种宿命,人的谦卑则需要一种顿悟。人们总是期待着向人生的高处行走,而水稻却憧憬着向土地的深处挤压。它的生命力,只有和土地完美结合才能萌发,这让水稻贴紧土地的心思,有了最为生动的注解。
⑤稻田是一张铺开的大网,网住了农人大把大把的时间和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大片的稻田,是乡村的希望。炊烟袅袅,是因为水稻的滋养;睡梦沉沉,是缘于水稻的馈赠。水稻仰起面庞,是为了盼望风调雨顺;水稻俯下身子,是为了谋求成熟圆满。乡村和水稻紧紧拥抱在一起,让人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⑥谦卑,并不是自甘低贱。谦卑是一种宽阔的胸襟,是一种内敛的气韵,是水稻面对乡村的最深依恋。谦卑的事物,往往能够展示单纯和美好。如蚂蚁,用团结体现力量;如小草,用起伏对抗风暴;如游鱼,用慵懒诠释自由。谦卑的土地,心甘情愿接受犁铧的穿透;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犁铧和镰刀丙烁着冰冷的光芒,让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种锐利的痛楚。春种秋收的过程,就是土地、水稻与金属碰撞的过程。人们总是会漠视脚下谦卑的泥土,而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土地和水稻的隐忍与厚重,在金属的熠熠光芒面前黯然失色。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土地,忘记了水稻,去注视金属散发出的光芒。然而,正是谦卑的土地和水稻,不断地养育着我们,并且,从不向我们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
⑦每一束稻穗里孕育的果实,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水稻,就这样以隐忍和含蓄的品格,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自然的精华,彰显生命的本质。它奉献出的粮食,是土地给予人们的厚赠。为此,乡村始终珍视着土地,珍视着水稻,珍视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珍视着平平淡淡的每一个日子。
⑧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株水稻,在土地的怀抱里生根,长叶,开花,结实。到成熟的时候,低下头颅,就能看到生养我们的土地,依旧是那样的谦卑、宽厚、隐忍和真实。
(有删改)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借助水稻的谦卑,推而广之,延伸到人生,告诉我们,人也要像水稻一样,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
B.贫瘠而朴实的红土地接纳了水稻,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不事张扬、沉静的品性,可见,红土地是最适宜种植水稻的。
C.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将水稻的谦卑写得真实生动,形象具体,让读者油然而生对水稻的怜惜和敬佩之情。
D.作者认为,谦卑的事物,往往能够展示出其单纯和美好,很少甚至不会向我们索取什么。所以,我们在面对谦卑的事物时,要怀有一颗感恩、尊敬之心。
(2)阅读全文,说说“水稻的谦卑”有哪些内涵。(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⑥段中“金属”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段话都谈到了生命,其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在何处?(6分)
[甲]
水稻,就这样以隐忍和含蓄的品格,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自然的精华,彰显生命
的本质。
(《水稻的谦卑》)
[乙]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
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答案 (1)suǐ 粹 历炼 历练 (2),或逗号 (3)C
解析 (1)“髓”不要误读为“suí”或“suì”。“精粹”是精练纯粹的意思,“粹”易误写为“萃”。文中的“历炼”不正确,应改为“历练”。
(2)文中方框处的标点在一个句子中,且前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此处应填写逗号。
(3)填入的衔接句应紧承上文中的“熬,是一种炙热的历练”,画线部分填入的句子要突出“熬”的过程、“历练”的艰辛。故选C项。
2.A “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分析可知,此处应用“以致”。
3.D 这是一个议论语段,从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入手排列句序。“沿途中……春花秋月”与“旅行”联系紧密,故⑤为第一句;“如果”常与“就”“那么”连用,所以④②相连;“即使”常常与“也”连用,所以③①连用。据此,可判断排序为:⑤④②③①。
4.答案 (示例)给我以严寒 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
解析 画线句的句式为“给我以⋯⋯,我就是⋯⋯”。仿写的内容和画线句句式相同,与前后句构成排比。
能力提升
5.答案 (1)(示例)原来黑乎乎的煤炭篮子,已经从里到外变得非常干净了
(2)(示例)阅读能激励人前进。阅读《名人传》,我不能记全贝多芬光辉一生的诸多细节,但是贝多芬超越自身痛苦创作出许多交响曲让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解析 (1)补写必须考虑上下文,根据“老农夫指着角落里一个放过煤炭的篮子说”“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来思考篮子的变化,应该是变干净了。
(2)阐述观点时要结合生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以达到有理有据的说理效果。可按照“明确观点+列举事例(引用名言)+道理阐述+总结强调观点(发出呼吁号召)”的格式阐述观点。
6.答案 (1)B
(2)贴紧土地,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不事张扬,沉静;淡雅、朴实;宽阔的胸襟,内敛的气韵,单纯、美好;从不向人索取;谦卑、宽厚、隐忍、真实。(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运用对比,从侧面烘托出水稻的谦卑、隐忍与厚重;同时插入人们“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揭示世俗的物质社会中本末倒置的物质追求。
(4)[甲]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乙]应该积极面对未来,坚强、乐观地生活。
解析 (1)根据“红土高原上的乡村是谦卑的⋯⋯在阳光下显露出真切的面容”可知,水稻秉承了红土地“不事张扬、沉静”的品性,展现了水稻的精神。“红土地是最适宜种植水稻的”理解有误。
(2)根据第①段可知水稻“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根据第②段可知水稻“不事张扬”“沉静”。根据第③段可知水稻“淡雅”“朴实”。根据第⑥段可知水稻有“宽阔的胸襟”“内敛的气韵”“单纯”“美好”“从不向人索取”。根据第⑧段可知水稻“谦卑”“宽厚”“隐忍”“真实”。
(3)第⑥段通过金属与土地、水稻的对比,表现水稻谦卑的品格。“土地和水稻的隐忍与厚重,在金属的熠熠光芒面前黯然失色”表现了人们对“金属(金钱、物质)”的向往与追求。根据“犁铧和镰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让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种锐利的痛楚”可知,本文借写“金属”,揭示了人们追求物质生活而失去对谦卑精神的坚守。
(4)[甲]强调应重视生命的本质;[乙]从小草历经寒冬仍欢乐地迎着春天,传达出“积极面对未来,坚强、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