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展开13 唐诗五首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皋(gāo) 燕然(yān) 征蓬(péng) B.徙倚(xǐ) 汉塞(sài) 白沙堤(tī)
C.驱犊(dú) 萧关(xiāo) 贾亭西(jiǎ) D.萋萋(qī) 采薇(wēi) 啄春泥(zhuó)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人( )
A.东皋薄暮望(接近) 牧人驱犊返(小牛,诗中指牛群)
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 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C.长河落日圆(黄河) 萧关逢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D.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荒原) 几处早莺争暖树(温暖的树)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黄鹤楼》
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D.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6下面各项中对本课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的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B.《黄鹤楼》的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的情感,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C.《使至塞上》中“直”“圆”二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D.《钱塘湖春行》表达了诗人对暮春的喜爱,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用得好,请作赏析。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野 望
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2.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题盘石
王 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4.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 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17.“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18“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素养升华
19综合性学习。
学校组织经典古诗诵读大赛,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大赛拟写一则宣传语。
(2)李华想诵读一首表现友情的古诗。下面备选篇目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备选篇目: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杞人忧天》 ③《渡荆门送别》 ④《次北固山下》 ⑤《陋室铭》 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网名为“青春花季”的某同学看了学校论坛上的大赛启事后,留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登录论坛并反驳他的观点。(不少于80字)
青春花季:我们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够重了,班里还组织这种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比赛!我的语文成绩又不好,我是绝对不会报名参加的。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B 解析:B项,“堤”应读dī。
2.D 解析:“暖树”指的是向阳的树。
3.C 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C 解析:C项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D项为对偶;B项为设问。
5.B 解析:“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
6.D 解析:从“早莺、新燕、春泥、暖树、乱花、浅草”等词可以看出,《钱塘湖春行》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而不是对“暮春”的喜爱。
7.(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5)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阅读理解】
8.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表现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荒原,气势磅礴。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结合这两句话描绘的画面来赏析“随”和“入”即可。
9.抒发了诗人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是:依然怜爱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漂送我的行舟。我们可知,这首诗表达思乡之情。
10.本联描绘了诗人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在黄鹤楼所看到的树木葱翠、芳草繁茂的自然景象描绘出来。
11.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能力。“此地空余黄鹤楼”重在写景。句中的“空余”是“只剩下、只留下”的意思,而“空”是“只有”之意。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白云千载空悠悠”重在抒情。句中的“空”是“空荡荡”之意,也有“徒然”的意思。表达的是诗人无人陪伴的寂寞和惆怅之情。答此题除了答出文字的表面意思外,还要答出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12.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廓、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首先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其次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此题一定要把满天秋色、峰峦叠峰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13.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解析: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感悟。读懂诗句的内容或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诗人的情感要从其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来分析,有的还可以抓住诗句中诗人表达感慨的关键字词来直接体会。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注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心境。
14.在清澈的泉水边上,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着。春风习习,碧绿的垂柳飞舞在岸边的巨石之旁,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要注意调动想象,结合诗歌内容来描写。注意诗中的盘石、泉水、垂杨、春风这些景物不能落下,要发挥想象,把画面描绘出来即可。
15.三、四两句诗歌运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自得意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诗人反问若春风不善解人意,怎么会送来落花呢?实际上就是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就综合运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16.庭院 紫蒲
17.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理解。解答此类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找到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并结合诗歌,体会表达技巧。“桥响犬遥吠”一句采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方法,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庭空人散眠”表现了月下村舍宁静的氛围。
18.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悦;④想归隐。
解析:本题考查感悟诗人感情。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常用景中含情手法隐晦地表示内心情感。诗人在本诗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表现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身处官场的无奈和厌恶。
【素养升华】
19.(1)示例:诵古诗文,抒中华情。
(2)①⑥
(3)示例:这位同学,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参加古诗文诵读比赛,看似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但诵读古诗文是我们亲近传统文化的宝贵机会,也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的绝佳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成绩,不信你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