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教案】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同步教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2.3 城镇化 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2.3 城镇化 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新知探究,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城镇化【教学目标】1.通过区域图辨认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识两类区域城镇化的差异。2.运用城镇化过程规律,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利弊,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举措。【教学重难点】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这个城市》,思考:歌词反映了城市中的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新知探究】读“安徽省合肥市及周边地区不同你那份卫星遥感形象”图资料,提出问题:合肥市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何在?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学生代表回答问题。一、城镇化及其过程教师在导入环节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引出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课件展示图2-3-3)指导学生读图城镇化过程,掌握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教师小结:三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城镇化率低于30%超过30%达到70%速度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趋于缓慢甚至停滞产业结构特点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上升城乡差距缩小,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激疑】根据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请说出以下国家分别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哪个阶段?中国、英国、日本、埃及。指导提示:中国、埃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英国和日本处于成熟阶段。(课件展示图2-3-4)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城镇化的意义。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总结:城镇化的意义(1)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3)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4)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分组探究)分组展示课前“以本市为例,探究城镇化过程伴随的问题”的小组成果。教师点评与归纳:城镇化的问题(1)资源问题: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减少;用水量激增,造成水资源短缺等。(2)污染问题。(3)交通拥堵问题。(4)社会问题: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增加、住房紧张、房价过高、管理粗放、应急设施滞后、犯罪率上升等。【激疑】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哪些措施?教师归纳: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课件展示图2-3-6和表2-3-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与比较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1.发达国家城镇化(1)主要特点:起步早、总体水平高,城镇化率一般达70%以上,处于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2)主要表现:①城市在地域上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形成了大城市带。②发展“生态城市”“紧凑型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等新理念。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1)主要特点:起步晚、总体水平低、地区差异大。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多在50%以下。(2)主要表现:城镇化率及城镇化发展质量差异显著。有些国家存在过度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能力提升】城镇化动力及其过程分析(1)时间差异发展阶段特点问题发展新趋势成熟阶段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缓慢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2)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三、案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学生自读,布置自读任务:了解我国城镇化现状、了解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含义和意义教师归纳:1.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率低。2.新型城镇化:(1)含义: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2)典型模式:珠三角模式在突出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3)意义:①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②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农产品和工业品消费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缓解投资需求扩大而内需不足的矛盾;③有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优质表格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的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1.1 人口分布 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分组探究,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的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