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6《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6《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1
    16《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2
    16《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泰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者  当:处在。

    B.越长城之  :界限。

    C.而半山雾若带然 :停留。

    D.亭东自足下皆云 :随意。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四十五里,皆砌石为

    B.少半,越中岭

    C.古时登山,循东谷,有天门

    D.是日观中石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风雪    :这里是的意思。

    极天一线异色 :天边。

    B.道皆砌石为 :石阶。

     :杂。

    C.晚日照城郭 :朝向。

     :顺着。

    D.苍山 :背。

    多松, :石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在。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在。

    见云中白若蒱数十立者 :稍微。

    皆谓之天门  :助词,无实义。

    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前往。

    不可登  :几乎。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5.下列对文中出现的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清高宗则是爱新觉罗·弘历的庙号。

    B.丁未,干支之一,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纪年法。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文中指的是北京;”“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述结冰后的山道,异常难行的语句是          ,           

    (2)姚鼐登上泰山极顶,极目眺望,看到负雪的苍山和山腰中的云雾,分别用比喻描述的语句是          ,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描写在山顶看海上日出的异常壮观之景的语句是      ,          ,           

    (4)在《登泰山记》中,姚鼐不仅写了日出之景,还写了日观峰以西山峰的色彩,: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给人以明暗交织、色彩驳杂、高低参差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迁五,兼赐。因大脯,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

    ()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止也。乃趋岱,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倚,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

    ()

    戊申,五鼓,与子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皓驳色,而皆若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曾公:曾国藩。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知不可乎骤得(《赤壁赋》)两句中的字含义相同,都是一下子,轻易地

    B.,唐代规定,官服颜色上,四品、五品官员服(朱红)绯服的官阶低于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的级别。

    C.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则是干支纪年。两者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泰山封禅影响不小。按照唐代的惯例,封禅后,参与封禅的官员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将升迁一级。郑镒则凭借张说的关系越级升到了五品官。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姚二文迥别:薛福成文只叙写了登山循道的情况和日出前的景象,姚鼐文则侧重描绘了日出前中后变幻纷呈的景象。

    D.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泰山是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皓驳色,而皆若

     

     

    11.选文()中加点的句子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13题。

    雪中望岱岳

    []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

    碧海:这里指青天。秦碑:秦始皇在泰山上所立之石碑,为山上的著名古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写了大雪初霁后的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雪景的壮观。

    B.首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的意境相似,都指云雾。

    C.“光连句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样,都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D.尾联诗人想象矗立在绝壁之上的秦碑,以问句作结,抒发了想要登山极望之情。

    13.本诗与姚鼐的《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而皆若)都描写了雪后泰山的雄奇壮丽,试分析两者在描写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登泰山记

    1.D 解析 :弥漫。

    2.B 解析 B项中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走路。其余三项中的均为名词,道路。

    3.C 解析 远看的意思。

    4.A 解析 :逐渐。:等到。

    5.C 解析 京师,指国都。单独使用不表示国都。

    6.(1)道中迷雾冰滑 几不可登 (2)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日上 正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4)皓驳色 而皆若

    7.C 解析 以巡阅河防,河防巡阅的宾语,句意完整,河防后面停顿,排除AB两项。后所接宾语为山轿,的宾语是郡北门,此处为两个动宾结构的句子,故应在前停顿,排除D项。

    8.B 解析 绯服的官阶远高于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的级别。

    9.C 解析 薛福成文也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10.(1)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

    (2)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11.不能看到泰山日出无须怨天尤人,心胸应阔达;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

    参考译文 ()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后,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举行盛大宴会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黄幡绰说: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

    ()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宏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都没有去。

    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

    ()

    12.B 解析 B,意境相似错误。烟涛微茫信难求营造了一种虚无缥缈、模糊不清的意境。碧海烟归尽是说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烟云已消散无余。这一句和下一句晴峰雪半残共同描绘了一幅银碧相映、明丽耀眼的画面。

    13.(1)从描写手法上看:施诗主要借助山峰残雪、众壑冰泉、千盘云路、银白雪影等意象进行静态描写。姚文则通过不同意象的色彩变化进行动态描写。施诗虚实结合,前三联为实写之景,突出了泰山的严寒、险峻、巍峨;尾联为想象之景,表达了诗人自己欲登山极望之情。姚文则实写泰山的雄奇壮丽。(2)从修辞手法上看:施诗颈联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泰山之高峻。姚文则以若樗蒱”“若偻等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后泰山雄伟壮丽的意境。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阅读,句子默写,古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时作业,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非选择类,小阅读-课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