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获奖第3课时教案
展开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3课时 较复杂的解直角三角形应用
教学目标
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选用恰当的直角三角形,解题思路分析.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
什么是仰角和俯角?
答:在进行高度测量时,由视线与水平线所夹的角中,当视线在水平线上方时叫做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下方时叫做俯角.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 m)?
(请一名同学讲解思路,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解:如图,∠α=30°,∠β=60°,AD=120 m.
∵ tan α=,tan β=,
∴ BD=AD·tan α=120×tan 30°=120×=40(m),
CD=AD·tan β=120×tan 60°=120×=120(m),
∴ BC=BD+CD=40+120=160≈277.1 m.
答:这栋楼高约为277.1 m.
例2 如图,为了测量山的高度AC,在水平面B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AC⊥BC,自B沿着BC方向向前走1 000 m,到达D处,又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高.(结果保留根号)
(老师找两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
解:在Rt△ABC中,=tan B=tan 30°=,∴ BC=AC.
在Rt△ACD中,=tan ∠ADC=tan 45°=1,∴ DC=AC.
∴ BD=BC-DC=AC-AC=(-1)AC=1 000,
∴ AC= =500(+1)(m).
学生归纳解题思路,教师完善: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若仰角、俯角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内角时,应利用已知条件将它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列方程求解.
课堂练习
1.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一棵树CD的高度,他们先在点A处测得树顶C的仰角为30°,然后沿AD方向前行10 m,到达B点,在B处测得树顶C的仰角为60°(A,B,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你根据他们测量的数据计算这棵树CD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1.414,≈1.732)
2.(核心素养题)某铁塔由塔身和塔座两部分组成(如图①所示). 为了测得铁塔的高度,小莹利用自制的测角仪,在C 点测得塔顶E 的仰角为45°,在D 点测得塔顶E 的仰角为60°,已知测角仪AC 的高为1.6 m,CD 的长为6 m,CD 所在的水平线CG ⊥ EF 于点G(如图②所示),求铁塔EF 的高(结果精确到0.1 m).
① ②
参考答案
1.解:由题意得∠ACB=60°-30°=30°,
∴ ∠A=∠ACB,∴ BC=AB=10 m.
在Rt△CBD中,∵ sin 60°=,
∴ CD=BC·sin 60°=10×=5≈8.7(m).
2.解:设EG=x m.
在Rt△CEG中,∵ ∠ECG=45°,∴ ∠CEG=45°,
∴ ∠ECG=∠CEG,∴ CG=EG=x m.
在Rt△DEG中,∠EDG=60°,tan∠EDG=,∴ DG= .
∵ CG-DG=CD=6 m,∴ x -=6,解得x=9+,
∴ EF=EG+FG=9++1.6≈15.8(m).
答:铁塔EF的高约为15.8 m.
学生归纳解题思路,教师完善:解此类问题,要作好辅助线,将问题分为仰角和俯角两个问题来解直角三角形.
课堂小结
一、仰角与俯角的定义
二、较为复杂的仰角与俯角的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第128页练习 T1,T2.
板书设计
例1
例2
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精品第4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精品第4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单的坡度坡角问题,复杂的坡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直角三角形类型与解法,通过构造作图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仰角与俯角的定义,方位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