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学制)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725525/0-16923533429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五四学制)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725525/0-169235334299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五四学制)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725525/0-16923533430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鲁科版(五四制)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生物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精品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七年级上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共18题) 一、选择题(共15题)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祖先不同 B.运动方式不同 C.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程度不同 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现代人类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森林逐渐减少,食物来源逐渐困难 B.森林茂密,食物来源逐渐增多 C.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突然变化 D.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固定不变 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①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②”东非人”生活在距今 万年前③“露西”脑颅小,脑容量与古猿类似④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事实是对事物客观的描述,观点是根据事实作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下列关于“北京猿人”起源和进化的陈述,属于事实的是 A.“北京猿人”已具有了制造一些复杂工具的能力 B.“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大约距今
万
万年前的直立人 C.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使用的石器、骨器 D.“北京猿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示意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工具的使用和制造不利于促进脑的发达 B.直立行走使前肢获得解放,能够使用工具 C.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直立行走 D.语言的产生能够促进人类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哺乳动物中,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A.狒狒 B.猕猴 C.金丝猴 D.黑猩猩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运动方式不同 B.祖先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程度不同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的是 A.智人 B.能人 C.南方古猿 D.直立人 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对它们的研究,为解开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进化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类的进化过程与环境变化无关 C.人类的进化已经停止 D.类人猿现阶段也能进化成人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黑猩猩 B.森林古猿(古猿) C.北京猿人 D.长臂猿 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人类起源于 A.黑猩猩 B.大猩猩 C.古代类人猿 D.森林古猿 下列哪一项不是现代类人猿的特征 A.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 B.能下地,能直立行走 C.手不如人类的手灵巧 D.大脑和智力不如人类发达 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世界各国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做出了种种推测和论证,下列陈述属于观点的是 A.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 B.露西大约生活在
万年前 C.在东非大裂谷发现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 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A.地面食物丰富 B.扩大生活范围 C.树上天敌增加 D.森林大量消失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类的进化特征 A.脊柱变成弓形弯曲 B.身体重心下移 C.下肢骨增长 D.骨盆变短增宽 二、综合题(共3题)如图是人与黑猩猩的骨骼特征比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属于人的骨骼的有 ,属于黑猩猩的骨骼的有 ,人的 骨更发达,利于直立行走。(2) 黑猩猩的“手”与人的手形状相似,且与人的手一样都能使拇指与其他四指对握,但人手比黑猩猩的“手”更 。(3) 黑猩猩的头骨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黑猩猩的颌骨 ,人的脑容量比黑猩猩的要 。(4) 类人猿与人类的形态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 。 结合所学,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
(1)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猿进化到人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 ;由此开始前肢获得了解放,能够使用工具,获取食物和御敌, 逐渐变得灵巧。(3)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猿进化到人的发展过程中,后来的古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比较 ,如石器;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使用和制造,以及用火,又促进了 的发达,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4) 人类的祖先在群体生活中还产生了 ,使得人类个体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同大自然的斗争能力。 如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表示的动物名称是 。(2) 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是 。(3) 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 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 。(4) 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 。由此推测,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内部结构中的 变得越来越发达。
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1. 【答案】A【解析】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错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B正确;现代类人猿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C正确;现代类人猿脑不发达,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育,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D正确。故选择A选项。 2. 【答案】A 3. 【答案】D【解析】①亚洲人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只是一个推测的观点,没有确凿证据,故①错误;②“东非人”生活在距今 万年前,属于事实,故②正确;③“露西”脑颅小,脑容量与古猿类似,属于事实,故③正确;④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是对问题的看法,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属于事实,故D正确。 4. 【答案】C【解析】“北京猿人”已具有了制造一些复杂工具的能力,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大约距今
万
万年前的直立人,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使用的石器、骨器,属于客观事实;“北京猿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 5. 【答案】A【解析】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利于促进脑的发达。 6. 【答案】D 7. 【答案】B 8. 【答案】D 9. 【答案】A【解析】AB选项: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在距今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正确,故B错误;C选项:人类的一直都在进化,故C错误;D选项:森林古猿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但是现代类人猿和在距今
多万年前的那支能变成人的森林古猿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而且生活环境也不同了,所以类人猿现阶段不能进化成人,故D错误;故选A。 10. 【答案】B【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1. 【答案】D 12. 【答案】B【解析】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A是现代类人猿特征;现代类人猿能下地,但不能直立行走,B不是现代类人猿特征;现代类人猿的手不如人类的手灵巧,C是现代类人猿特征;现代类人猿的大脑和智力不如人类发达,D是现代类人猿特征。 13. 【答案】D 14. 【答案】D【解析】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 15. 【答案】A 二、综合题(共3题)16. 【答案】(1)
;
;下肢(2) 灵巧(3) 突出(或更大);大(4) 人类与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17. 【答案】(1) 森林古猿(2) 直立行走;臂和手(3) 复杂;脑(4) 语言 18. 【答案】(1) 森林古猿(2) 森林大量消失(3)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用工具)(4) 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产生了语言);大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优秀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精品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精品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