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3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3 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主预习,朗读指导,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 乡 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2.发挥联想和想象,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诗人以具体形象来表达“乡愁”这种抽象情思的写法。教学难点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中蕴含的思乡愁绪,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出示课题) 二、自主预习作者介绍余光中(1928—2017),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诗作《乡愁》《等你,在雨中》,诗集《白玉苦瓜》,散文集《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三、朗读指导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停顿与重音指导]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诗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答案示例: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思考: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答案示例: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找出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来表现乡愁,然后简析诗人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答案示例: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诗人巧妙地将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把“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对应物上,分别抒发了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家国之思。这样一来,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而能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激荡起读者的情感共鸣。2.这些承载着“乡愁”的形象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邮票:把“乡愁”比喻成“邮票”,具体形象。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船票:把“乡愁”比喻成“船票”,写出了与爱人的分割与离别。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隔开了。真是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海峡: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的乡愁之泪!真是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致,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3.诗人为什么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答案示例:因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我”与母亲天人永隔;而现在,一湾海峡将“我”与故土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表达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简要概括本诗的中心主旨。答案示例: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使之变成形象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所有的文学创作都要讲究形式美,诗歌尤其如此。请简析《乡愁》一诗在结构上的特点。答案示例:《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本诗前三节为最后一节做铺垫。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地表达了本诗的中心。2.在这首诗中,“乡愁是”与“在这(外)头”“在那(里)头”前后四次运用,以及叠词、数量词的运用分别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乡愁》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运用,加之四节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在同一位置上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满月下余光中在没有雀斑的满月下/一池的莲花睡着/蛙声嚷得暑意更浓/这是最悦耳的聒噪/坐池边的石凳,想起/这时你也该睡了/想起你的长睫该正缝起/缝起一串梦寐——/梦见你来赴我的约会/来分这白石的沁凉/或者化为一只蜻蜓/憩在一角荷叶上/啜一口露水,掬一捧月光/或者让我揽你的腰/揽你古典的窈窕/恰使楚王嫉妒的那样/楚王?楚王?巡夜的萤/说夜深了,说雾/自池面升起空蒙/多纤维的月色有点蓬松/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五、课堂小结乡愁是一杯陈年的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香醇。当游子徘徊在异乡的十字路口时,母亲的叮咛会穿过千山万水,回荡在游子的耳边;当游子饱经异乡的凄风苦雨后,他们会发现故乡那低矮的草房是多么温馨……血浓于水,那湾浅浅的海峡不会掩盖两岸是同一个中国的事实,不会割断两岸之间浓浓的中华情。我们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六、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乡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2018)第一单元任务二 诗歌朗诵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活动指导,活动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4 故乡优秀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任务三 尝试创作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文题展示,写作指导,范文评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