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知识2文言虚词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知识2文言虚词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助词、叹词等,高考全国卷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将其融入断句题和翻译题中,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不能忽视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关键技法推断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5个技巧” 1.语境推断法。要理解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即联系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
赋》)中,后句没有紧承前句对“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故“而”用作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 2.交换理解法。高考卷有时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考查文言虚词,即给出两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选自课内文章,让考生判断两句中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考生可以将其中一句能确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说明两个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反之,则不同。 3.对称分析法。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
往往相同或相似。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并序》),“以”“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应该和“而”的用法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4.句位分析法。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还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与前后句的关系、搭配习惯及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其”,在句首,一般作语气副词;在句中,处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在名(代)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 5.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理解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和用法。如“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史记·田单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第一句的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的主语是“相如”,“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知,两者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意思是“于是,就”。例10[2018天津,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 ”,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
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官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选自《白居易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 本题每项中的第二个句子,都来自教材,依次出自《苏武传》《过秦论》《兰亭集序》《鸿门宴》。准确识记教材中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助于快速解题。A项,上句中的“因”,“连词,于是,就”,这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中的“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下句中的“因”,“介词,通过”。B 项,两句中的“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这与“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过秦论》)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项,上句中的“之”,“助词,的”,这与“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下句中的“之”,“助
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上句中的“若”,“动词,像,如同”,这与“崤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下句中的“若”,“代词,你”,与“属”连用,可译为“你们”。综上,答案是B。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2)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译文:两者都具备的(人),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
译文:不知道这里是世外,还是人间?又不知道蓬莱、瀛洲、昆仑、阆苑,还能够怎样?
解析 正确翻译这两句话,应准确理解虚词的意思。(1)中的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构成选择疑问句,可不译。“复”,“副词,再,又”。(2)中的“者”,“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兼而有者”可以翻译成“两者都具备的(人)”。“其”,“副词,大概,或许”。
【参考译文】 从湖州城往东南走二百步,到达霅溪,霅溪与汀洲相连,汀洲又名白洲。梁朝吴兴太守柳恽在这里写诗说“汀洲采白”,于是人们就以白作为汀洲的名字。往前不知道几十万年,往后又几百年,此处有白洲之名,但没有亭子,全是荒泽。到了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做刺史,才剪除丛生的树木,疏导河流,建造八角亭来游玩歇息。到了开成三年,弘农人杨君为刺史,于是疏通四条水渠,深挖两个池子,建造三个园子,构筑五个亭子,花木荷竹,船桥廊室,以及游览集宴歇息住宿的设施,没有不齐备的了。游览的人相互对视,都说:不知道这里是世外,还是人间?又不知道蓬莱、瀛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阅读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知识1文言实词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帮,“食”通“饲”喂,必备知识,四数词的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考点2正确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帮,常见官职变动词语简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