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隐性性状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 棉花的粗纤维与长纤维是一对相对性状
C.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就是相对性状
D. 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假说—演绎法
C.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模型构建法
D. 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技术——差速离心法
3. 自然条件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的主要原因是( )
A. 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 B.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C. 豌豆的性状大多数是隐性性状 D. 豌豆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4. 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果蝇为杂合雌果蝇
B. 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
C. 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生殖细胞
D. 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
5. 如图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系谱图,其中Ⅲ4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Ⅲ1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
C. Ⅱ1与Ⅱ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D. Ⅲ5与男性携带者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38
6. 白羽鹅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雏鹅羽毛颜色为浅褐色或黄色。以若干只雏鹅期浅褐色雄鹅与雏鹅期黄色雌鹅为亲本进行杂交,F1雏鹅中雄鹅都为黄色,雌鹅都为浅褐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雏鹅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B. 雏鹅羽毛颜色中浅褐色对黄色为显性
C. 用特定亲本杂交,可通过雏鹅羽毛颜色鉴定性别
D. 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雌、雄个体均为浅褐色:黄色=1:1
7. 某兴趣小组用扭扭棒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选择4个黄色(2个缠绕缩短、2个原长度不变)和4个红色(2个缠绕缩短和黄色短相同,2个原长度不变)的扭扭棒。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两个黄色短扭扭棒扭在一起,模拟1条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 将两个黄色长和两个红色长扭扭棒分别扭在一起再放在一起,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C. 模拟减数分裂Ⅰ中期时,成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同侧的颜色一定不同
D. 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扭扭棒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8. BrDU是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可被细胞吸收并用作DNA复制的原料,过程中与腺嘌呤配对。基于上述信息合理的推测是( )
A. BrDU的结构中包括五碳糖、含氮的碱基和磷酸
B. BrDU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时被嵌入DNA
C. BrDU在细胞DNA复制时取代尿嘧啶与腺嘌呤配对
D. 完成某次分裂后给予BrDU,则再完成一次分裂后,所有DNA双链均含BrDU
9. 能发出绿色荧光的水母DNA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实验发现,转入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样发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在小鼠细胞内表达
B.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复制过程中只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C. 水母和小鼠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水母和小鼠的DNA中A+CG+T的值相同
10. 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b中需要RNA聚合酶,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②链
B. 过程c中多个结构⑤沿着②链移动,可迅速合成大量不同的蛋白质
C. a过程需要两条链做模板,两条子链延伸方向均为3′→5′
D. 人体内造血干细胞能发生上述a、b和c三个过程
11. 某种小鼠的黄体毛受显性基因Avy控制,黑体毛受隐性基因a控制。纯合的黄体毛小鼠与纯合的黑体毛小鼠杂交,F1出现了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Avy基因的前端有一段特殊的核苷酸序列(简称P序列),P序列中的碱基甲基化程度越高,小鼠体毛颜色就越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vy基因复制时,甲基化的胞嘧啶不能与鸟嘌呤配对
B. 碱基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但会影响生物表型
C. P序列中碱基甲基化程度与Avy基因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D. F1小鼠的体毛颜色虽然不同,但相关的基因型相同
12. 如图表示人体内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的三种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的卵细胞和精子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 途径一中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C. 途径二中基因种类未变化,没改变人的遗传物质
D. 途径三说明基因位置的改变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3. 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相关实验,即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经过处理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的细胞提取液需要提前去除全部DNA和RNA
B.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试管中加入氨基酸的种类,各组试管之间相互对照
C. 多聚苯丙氨酸肽链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提取液经同样处理后也可以完成上述实验过程
14. 马和驴均由草原古马进化而来,家养的驴和马分别由野驴和野马驯化而来,野驴包括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两种,科学家研究发现家驴是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马和驴杂交可产生骡,但骡通常不能繁育后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养的马和驴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为它们有共同祖先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B. 通过DNA分子碱基序列的对比能为家驴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提供证据
C. 马和驴可以相互杂交产生后代,相互间没有生殖隔离
D. 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的差异仅仅是生活地点不同
15. 箭毒蛙能分泌毒性很强的毒素,以自身醒目的颜巴作为警戒色,吓退许多捕食者。自然界存在一种蛇,能抵抗箭毒蛙的毒素将其捕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箭毒蛙以自身醒目的颜色作为警戒色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 蛇与箭毒蛙经历了漫长的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 若蛙的毒性越来越强,会使蛇的抗毒性越来越弱而被吓退
D. 由于存在该种蛇对蛙的捕食,客观上促进了蛙种群的发展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共15分)
16. 如图为某二倍体昆虫精巢中一个异常精原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若该细胞可以正常分裂,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出现( )
A. B. C. D.
17. 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某拟南芥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早花:晚花=3:1,种皮深褐色:种皮黄色=3:1,叶片卷曲:叶片正常=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三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
B. 该拟南芥表型为早花种皮深褐色叶片卷曲
C. 子代表型为早花种皮黄色叶片卷曲的个体占964
D. 子代个体中可能不存在表型为晚花叶片卷曲的个体
18. 一个用15N标记的细菌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腺嘌呤有40个,其中一条链上含胞嘧啶30个,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3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子代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6个 B. 第3次复制需游离的胞嘧啶160个
C. 子代DNA分子两条链中的鸟嘌呤含量相等 D. 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1:1
19. 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是( )
A. 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
B. 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
C. 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西瓜萌发的幼苗芽尖,可获得四倍体西瓜
D. 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小黑麦
20. 金鱼是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不同物种
B. 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 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 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三、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
21. 如图甲是某种二倍体生物(图示为该生物部分染色体)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乙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______ (填字母),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 ______ 。
(2)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 ______ 段,此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______ 。
(3)图乙中LM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______ 。
22. 为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多肽类激素,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某科研机构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过程如图。
(1)请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______ 。
(2)Klenow酶是一种 ______ 酶,补平过程还需要 ______ 个脱氧核苷酸分子。
(3)补平过程遵循 ______ 原则,在翻译过程中也涉及到该原则,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______ 。
(4)经测定一条DNA单链中,碱基A:C:T:G的比例为1:2:3:4,则在双链DNA中上述碱基比例为 ______ 。
23. 果蝇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红眼雄果蝇(XBY)和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所产生的大量子一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有分析认为,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以及染色体数目异常(注:B和b基因都缺失时,胚胎致死;各类型配子活力相同。XXY的个体为雌果蝇,XO的个体为雄果蝇)。
(1)如果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出现白眼雌果蝇,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______ ,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2)如果已经排除染色体数目异常,请设计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
①实验思路:让 ______ 交配,观察并记录子代的性别及比例。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Ⅰ.如果 ______ ,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 ______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24. 广西、广东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研究发现,由于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患者的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如图所示,AUG、UAG分别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所需的酶是 ______ ,过程②在细胞质的 ______ 内进行。
(2)分析图可知,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是由于 ______ 而导致的。
(3)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则该异常β-珠蛋白比正常珠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要 ______ 。
(4)事实上,基因型aa患者体内并没有发现上述异常蛋白,这是因为细胞里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并发生了降解。除SURF复合物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复合物,他们被统称为“mRNA监视系统”。这种“mRNA监视系统”既可以阻止 ______ (填生理过程)产生一些具有潜在危害的蛋白质,从而保护自身机体,又可以减少 ______ 。
四、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25. 女娄菜(2N=46)为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叶片有毛和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植株颜色呈绿色,少数呈黄色且只在雄株中出现,由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选择亲本有毛黄色雄株与有毛绿色雌株杂交,F1中只有雄株且表现为有毛绿色:有毛黄色:无毛绿色:无毛黄色=3:3:1:1。回答下列问题。
(1)黄色与绿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______ 。
(2)亲本雌株的基因型是 ______ 。
(3)黄色只在雄株中出现的原因是 ______ 致死。
(4)现有一雌株表型为有毛绿色,请从上述杂交获得的F1中选择合适的个体与其杂交以判断其基因型。你选择的个体的表型是 ______ ,与该雌性个体杂交后表型及比例为 ______ ,则可判断该雌株基因型是AAXBXb。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隐性性状是指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A错误;
B、棉花纤维的粗纤维与长纤维不是同一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若为两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如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个体,D正确。
故选:D。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答案】D
【解析】解:A、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和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即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
B、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解释了DNA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
D、科学家探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D错误。
故选:D。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本题考查科学史中所用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识记课本中相关实验结果利用的研究方法。
3.【答案】B
【解析】解:A、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说明豌豆可以进行自花传粉,但不能说明豌豆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A错误;
B、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正确;
C、豌豆的性状大多数是隐性性状,不能说明豌豆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C错误;
D、豌豆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说明豌豆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D错误。
故选:B。
豌豆花是两性花,在未开放时,它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这种传粉方式叫作自花传粉,也叫自交。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的优点;识记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C
【解析】解:A、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故该果蝇是雄果蝇,A错误;
B、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2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D和d,B错误;
C、该果蝇为雄性果蝇,其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C正确;
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产生2种配子,D错误。
故选:C。
题图分析:图示细胞中A、a和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Yd。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答案】C
【解析】解:A、Ⅱ1和Ⅱ2均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病,又知Ⅲ4为该遗传病的携带者,因而可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C、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Ⅲ1的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的比例为1:2,可见该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Ⅱ1和Ⅱ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aa)的概率是14×12=18,B正确,C错误;
D、Ⅲ5的父亲为患者,而该个体表现正常,因而其基因型为Aa,与男性携带者(Aa)婚配,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为34×12=38,D正确。
故选:C。
题图分析,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Ⅲ4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而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运用,及人类遗传病,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Ⅲ4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其次根据表现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分析解题。
6.【答案】B
【解析】解:A、若干只雏鹅期浅褐色雄鹅与雏鹅期黄色雌鹅为亲本进行杂交,由于F1黄色全为雄性,浅褐色全为雌性体现了绒羽颜色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控制雏鹅绒羽颜色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
B、F1中黄色全为雄性,浅褐色全为雌性,说明控制雏鹅绒羽颜色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设相关基因为A/a,以此推测,亲本中浅褐色的雄鹅基因型为ZaZa,黄色的雌鹅的基因型为ZAW,故黄色为显性性状,B错误;
C、选用浅褐色雄鹅ZaZa与黄色雌鹅ZAW为亲本杂交,子代黄色ZAZa都为雄鹅,浅褐色ZaW都为雌鹅,可通过雏鹅羽毛颜色鉴定性别,C正确;
D、亲本中浅褐色的雄鹅基因型为ZaZa,黄色的雌鹅的基因型为ZAW,F1基因型为ZAZa、ZaW,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雌性基因型及比例为ZAW:ZaW=1:1,雄性基因型及比例为ZAZa:ZaZa=1:1即雌、雄个体均为浅褐色:黄色=1:1,D正确。
故选:B。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2、由于F1黄色全为雄性,浅褐色全为雌性体现了绒羽颜色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控制雏鹅绒羽颜色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答案】C
【解析】解:A、经过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是由两条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的,因此将两个黄色短扭扭棒扭在一起,可以模拟1条已经复制的染色体,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可见,两个黄色长和两个红色长扭扭棒分别扭在一起再放在一起,模拟的是1对同源染色体的联会,B正确;
C、模拟减数分裂Ⅰ中期时,成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同侧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错误;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扭扭棒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D正确。
故选:C。
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答案】A
【解析】解:A、BrDU是一种核苷酸,是其结构中包括五碳糖、含氮的碱基和磷酸,A正确;
B、BrDU用于DNA复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故BrDU应在间期被吸收,而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是分裂中期的特征,B错误;
C、BrDU在细胞DNA复制时取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C错误;
D、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完成某次分裂后给予BrDU,则再完成一次分裂后,只有子链含BrDU,D错误。
故选:A。
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9.【答案】B
【解析】解:A、将能发出绿色荧光的水母DNA转入小鼠体内,转基因小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样发光,说明小鼠体内合成了绿色荧光蛋白,因此,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在小鼠细胞内表达,A正确;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复制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等参与,B错误;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因此,水母和小鼠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D、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C=G+T,因此,水母和小鼠的DNA中(A+C)/(G+T)的值相同,都等于1,D正确。
故选:B。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3、目的基因能插入宿主DNA,原因是它们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目的基因可以在宿主细胞表达产生相应的蛋白质,说明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D
【解析】解:A、②为mRNA,过程b表示转录,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催化,可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形成mRNA链,A错误;
B、过程c表示翻译,结构⑤为tRNA,②为mRNA。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B错误;
C、a过程表示DNA复制,需要两条链做模板,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模板链的3′开始延伸DNA单链,所以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均为5′→3′,C错误;
D、a、b、c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翻译,人体内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能发生上述a、b和c三个过程,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①为DNA,②为mRNA,③表示核糖体,④表示正在合成的肽链,⑤为tRNA。
本题结合转录、翻译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场所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11.【答案】A
【解析】解:A、碱基的甲基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表达,主要抑制转录,但不干扰基因的复制,复制时甲基化的胞嘧啶能与鸟嘌呤正常配对,A错误;
B、碱基的甲基化是引起表观遗传的修饰之一,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即不会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但会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的表型,B正确;
C、P序列中的碱基甲基化程度越高,小鼠体毛颜色就越深,说明P序列中碱基甲基化程度与Avy基因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C正确;
D、纯合的黄体毛小鼠(AvyAvy)与黑体毛小鼠(aa)杂交,F1小鼠的基因型均为Avya,因此,F1小鼠的体毛颜色虽然不同,但相关的基因型相同,D正确。
故选:A。
据题干可知:纯合的黄体毛小鼠(AvyAvy)与黑体毛小鼠(aa)杂交,F1小鼠的基因型为Avya,但是F1出现了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这是由于不同子代小鼠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影响了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出现不同体色。
表观遗传类题目需要把握关键点: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性状和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生可遗传变化。
12.【答案】C
【解析】解:A、人的卵细胞和精子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正确;
B、途径一发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B正确;
C、途径二中,基因多拷贝后,基因数量增多,改变了人的遗传物质,C错误;
D、途径三基因移到新的位置,而过量表达,从而导致癌变,说明基因位置的改变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C。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2、由图可知,基因突变、基因数量和位置改变均可能引起癌变。
本题结合图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引起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的途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13.【答案】B
【解析】解:A、细胞提取液需要去除DNA和mRNA,tRNA需要保留,A错误;
B、每个试管中加入一种氨基酸,各个试管都是实验组,对照原则为相互对照,实验自变量是各个试管中加入氨基酸的种类,B正确;
C、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脱水缩合后形成的-NH-CO-中,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核糖体,利用其细胞提取液无法完成蛋白质体外合成,D错误。
故选:B。
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14.【答案】B
【解析】解: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家养的马和驴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为它们有共同祖先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A错误;
B、DNA分子具有特异性,通过DNA分子碱基序列的对比能为家驴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B正确;
C、马和驴可以相互杂交产生后代,但产生的后代骡子不可育,说明马和驴相互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的差异不仅仅是生活地点的不同,而是因为生活地点的选择作用保留了两种野驴不同的变异,因而二者表现出某些性状的差异,D错误。
故选:B。
①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答案】C
【解析】解:A、箭毒蛙以自身醒目的颜色作为警戒色,以应付一些捕食者,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正确;
B、蛇与箭毒蛙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是协同进化的方式,丰富了基因库,从而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正确;
C、若蛙的毒性越来越强,蛇的抗毒性也会越来越强,从而抵抗蛙的毒素作用,C错误;
D、由于该种蛇会捕食蛙种群中的老弱病残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蛙种群的发展,D正确。
故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BC
【解析】解:A、若该细胞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则后期会出现如图A所示的情况,A正确;
B、该图为异常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B正确;
C、该图为异常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C正确;
D、正常分裂时,形态较小的那对同源染色体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该图所示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出现其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BC。
分析题图:二倍体昆虫的体细胞中各种形态的同源染色体应为两条,该异常精原细胞中某种形态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以及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
17.【答案】ABD
【解析】解:AB、某拟南芥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早花:晚花=3:1,说明早花为显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表型为早花;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种皮深褐色:种皮黄色=3:1,说明种皮深褐色为显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表型为种皮深褐色;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叶片卷曲:叶片正常=3:1,说明叶片卷曲为显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表型为叶片卷曲,上述三对性状都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上述三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该拟南芥表型为早花种皮深褐色叶片卷曲,AB正确;
C、由于三对基因的位置不确定,故无法计算子代表型为早花种皮黄色叶片卷曲的个体的比例,C错误;
D、若控制晚花(隐性性状)和叶片正常(隐性性状)的基因连锁,正常情况下,子代个体中可能不存在表型为晚花(隐性性状)叶片卷曲(显性性状)的个体,D正确。
故选:ABD。
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某拟南芥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早花:晚花=3:1,种皮深褐色:种皮黄色=3:1,叶片卷曲:叶片正常=3:1,说明早花、种皮深褐色、叶片卷曲为显性性状。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答案】ACD
【解析】解:A、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的细菌DNA分子,3次复制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含有15N/14N的DNA分子为2个,其余只含有14N的DNA分子数为8-2=6个,A正确;
B、DNA分子中A有40个,故T=40个,DNA分子中有200个碱基,故C=G=60个,故第3次复制需游离的胞嘧啶为23−1×60=240个,B错误;
C、因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相同,即G=60个,其中一条链G=30个,则另一条链G=60-30=30个,C正确;
D、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的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故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1:1,D正确。
故选:ACD。
1、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含15N的DNA有2个。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答案】ACD
【解析】解:A、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与染色体变异有关,A正确;
B、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原理为基因重组,子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未改变,与染色体变异无关,B错误;
C、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加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西瓜萌发的幼苗芽尖,可获得四倍体西瓜,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与染色体变异有关,C正确;
D、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经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小黑麦,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原理,D正确。
故选:ACD。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分为非整倍性变异和整倍性变异。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CD
【解析】解:A、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且在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
B、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只对金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不能使金鱼发生变异,B错误;
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人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保留所需要的性状,故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
故选:CD。
1、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本题考查物种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种的概念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难度不大。
21.【答案】ABCE BCDE GH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受精作用
【解析】解:(1)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根据染色体行为特点可知,图甲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故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E;通过统计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颜色可以不同)数目,即表示染色体组的数目。图甲中A细胞~E细胞含有染色体组数目分别为4个、2个、2个、2个、2个,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BCDE。
(2)图乙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中LM表示受精作用,MQ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NA含量已经加倍,对应图乙中的GH段,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图乙中LM段表示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其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故图乙中LM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
故答案为:
(1)ABCE BCDE
(2)GH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受精作用
图甲: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乙: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中LM表示受精作用,MQ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 DNA聚合 108 碱基互补配对 补平过程是A与T配对,翻译过程是A与U配对 2:3:2:3
【解析】解:(1)一个脱氧核苷酸包括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的碱基,其结构模式图如下:
(2)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由此可见,Klenow酶是一种DNA聚合酶。两条单链各自含有72个碱基,其中18个碱基能互补配对,则每条链还需要补充72-18=54,两条链共需要补充108个碱基,即补平过程还需要108个脱氧核苷酸分子。
(3)补平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补平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T、T-A、C-G、G-C。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U-A、C-G、G-C,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涉及到该原则,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补平过程是A与T配对,翻译过程是A与U配对。
(4)一条DNA单链中A:C:T:G的比例为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可知,另一条互补链中T:G:A:C的比例为1:2:3:4,则在双链DNA中A:C:T:G的比例为4:6:4:6=2:3:2:3。
故答案为:
(1)
(2)DNA聚合 108
(3)碱基互补配对 补平过程是A与T配对,翻译过程是A与U配对
(4)2:3:2:3
根据图分析,新型的降钙素是通过蛋白质工程生产的。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改造基因,生产人类需要的蛋白质。在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催化,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获得双链DNA。但合成较长的核苷酸单链时,容易产生缺失碱基的现象,因此获得的DNA分子的序列可能不正确。
本题以生产新型降钙素为素材,综合考查了DNA结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3.【答案】XbXbY 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中X染色体分离发生异常,产生XbXb的异常卵细胞 该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的雄果蝇 雌果蝇:雄果蝇=1:1 雌果蝇:雄果蝇=2:1
【解析】解:(1)红眼雄果蝇(XBY)和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应该为XBXb、XbY,如果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出现白眼雌果蝇,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原因是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中X染色体分离发生异常,产生XbXb的异常卵细胞。
(2)根据题意分析,后代出现了白眼雌果蝇,其原因可能有三种:基因突变(XbXb)、染色体片段缺失(X-Xb)、染色体数目异常(XbXbY),要求通过一次杂交的方法来确定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以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的雄果蝇(红眼)(XBY)交配,观察并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结果预测:
Ⅰ、若为基因突变,说明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则后代基因型应该为XBXb、XbY,后代雌:雄=1:1。
Ⅱ、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说明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b,则后代基因型为XBXb、XBX-、X-Y(胚胎致死)、XbY,表现型比例为雌果蝇:雄果蝇=2:1。
故答案为:
(1)XbXbY 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中X染色体分离发生异常,产生XbXb的异常卵细胞
(2)该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的雄果蝇 雌果蝇:雄果蝇=1:1 雌果蝇:雄果蝇=2:1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红眼雄果蝇(XBY)和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应该为XBXb、XbY,而实际上后代出现白眼雌果蝇,其原因可能有三种:基因突变(XbXb)、染色体片段缺失(X-Xb)、染色体数目异常(XbXbY)。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RNA聚合酶 核糖体 C-G替换为T-A 小 翻译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解析】解:(1)据图可知,甲图中过程①表示转录,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过程②表示翻译,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
(2)图甲中看出,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由 G→A,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
(3)据图可知,替换后的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UAG,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因此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则该异常β-珠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相对分子质量要小。
(4)除SURF复合物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复合物,他们被统称为mRNA监视系统。这种mRNA监视系统可以通过阻止翻译过程从而阻止异常蛋白质的形成,从而保护自身机体,又可以减少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故答案为:
(1)RNA聚合酶 核糖体
(2)C-G替换为T-A
(3)小
(4)翻译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分析图解可知,图甲中,过程①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图中看出,基因突变后,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因此会导致合成的肽链缩短。
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以及基因突变的有关知识,对于基因突变的概念、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点进行推理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5.【答案】绿色 AaXBXb 含Xb的花粉(或雄配子) 无毛绿色雄株(或无毛黄色雄株) 有毛绿色雌株:有毛绿色雄株:有毛黄色雄株=2:1:1(或有毛绿色雄株:有毛黄色雄株=1:1)
【解析】解:(1)女娄菜有XY性染色体,黄色植株只在雄株中出现,雌株不出现,因此植株颜色与性别相关联,可推知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黄色雄株与绿色雌株杂交,F1中只有雄株且出现绿色和黄色,根据伴性遗传交叉遗传特点可知,亲本绿色雌株为杂合子,故绿色为显性性状。
(2)只考虑有毛、无毛这一对相对性状,亲本全为有毛,后代有毛:无毛=3:1,则可推知,无毛为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有毛为显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且已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亲本在这一对基因上的基因型为均为Aa;仅考虑黄色、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F1雄株中黄色:绿色=1:1,说明母本产生XB和Xb两种卵细胞,即母本为杂合子XBXb,综合这两对基因,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
(3)=亲本雌株为有毛绿色AaXBXb,即绿色由XB控制,黄色由Xb控制,由题干“少数呈黄色且只在雄株中出现”可知,雄株中既有绿毛又有黄毛,说明该种群中雌株产生的卵细胞既有XB型、又有Xb型,雌株全为一种表现型即绿毛XBX-,没有XbXb基因型,说明该种群中雄株只能产生XB型花粉,含Xb的花粉致死。
(4)有毛绿色雌株基因型应为A-XBX-,仅考虑有毛、无毛这一对性状时,可以选择无毛个体,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进行测交来判断。当考虑黄色、绿色这一对性状时,可以选择绿色雄株,即基因型为XBY的个体,综合这两对等位基因,可以推测,选择F1中表现型为无毛绿色雄株(基因型为aaXBY)与该雌株进行杂交。当该雌株基因型是AAXBXb时,亲本杂交组合可以写成AAXBXb×aaXBY,其后代中有毛绿色雌株AaXBX-=1×12=12,有毛绿色雄株AaXBY=1×14=14,有毛黄色雄株AaXbY=1×14=14,即有毛绿色雌株:有毛绿色雄株:有毛黄色雄株=2:1:1。当考虑黄色、绿色这一对性状时,还可以选择黄色雄株,即基因型为XbY的个体,综合考虑这两对基因,也可以选择F1中表现型为无毛黄色雄株(基因型为aaXbY)与该雌株进行杂交,这种杂交情况,由于亲本雄株产生的Xb花粉致死,导致后代没有雌性个体,只能根据雄株表现型比例来判断该雌株基因型。当该雌株基因型是AAXBXb时,亲本杂交组合可以写成AAXBXb×aaXbY,杂交后代中有毛绿色雄株AaXBY=1×12=12,有毛黄色雄株AaXbY=1×12=12,即有毛绿色雄株:有毛黄色雄株=1:1。因此要判断雌株表型为有毛绿色的基因型,可以选择个体的表型是无毛绿色雄株(或无毛黄色雄株)与该雌性个体杂交。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有毛绿色雌株:有毛绿色雄株:有毛黄色雄株=2:1:1(或有毛绿色雄株:有毛黄色雄株=1:1),则可判断该雌株基因型是AAXBXb。
故答案为:
(1)绿色
(2)AaXBXb
(3)含Xb的花粉(或雄配子)
(4)无毛绿色雄株(或无毛黄色雄株) 有毛绿色雌株:有毛绿色雄株:有毛黄色雄株=2:1:1(或有毛绿色雄株:有毛黄色雄株=1:1)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所以很多自由组合的题目都可以拆分成分离定律来解题。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重点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重点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