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地地平式日晷(晷面水平,晷针与地轴平行),其中L为晷针,α为晷针与晷面夹角,L′为某日某时刻晷针影子,L′位于L正下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地平式日晷(   )A.晷面时间刻度均匀 B.α与当地纬度互余C.晷影呈顺时针运动 D.该日晷影长度不变2若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14:00,则该地最可能位于(   )A.拉萨 B.成都 C.武汉 D.上海3年内晷针影子较短时,(   )①尼罗河处于汛期②阿尔卑斯山雪线年内较低③长江处于枯水期④天山牧民转场到高山牧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当地时间2022311日凌晨230,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贡贝”登陆莫桑比克,登陆时甲乙两地风暴潮强度差异较大。下图示意“贡贝”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贡贝登陆时(   )A.受偏东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小 B.受偏北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大C.受偏南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大 D.受偏西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小5M运动到N,台风势力(   )A.先增强再减弱 B.先减弱再增强 C.持续增强 D.持续减弱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为1951~2020年东亚副热带季风强度指数逐年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年份中,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最短的是(   )A.1956 B.2001 C.2018 D.20207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季风强度存在规律性的周期变化 B.陆表与海表温度之差存在年际变化C.海洋与陆地比热容年际变化显著 D.海陆热力差异具有规律性周期变化下图为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 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9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A.10°~10° B.40°~60° C.20°~30° D.70°~90°10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C.下垫面性质  D.大气环流条件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山高寒草地退化日趋严重,土地生产力逐渐降低。下图示意我国西部某高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山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被群落多样性的分布情况。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株高度相对较高的莎草科比例逐渐降低,相对低矮的杂草类比例逐渐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无关的是(   )A.枯落物减少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12中度退化区,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原因(   )A.莎草竞争力强,成为优势物种 B.优势物种衰退,各类杂草丛生C.土壤退化严重,适合杂草生长 D.降水适中,适宜多种草本生长13推测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变化情况为(   )A.增大 B.减小 C.先增后减 D.保持不变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下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风向 C.热量 D.光照15末次冰盛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扩大,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B.陆地降温,冬季风更强C.三地位置邻近,无高大山脉阻隔 D.此期间,动物迁徙活跃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地下水盐度高,土壤盐渍化严重。柽柳作为黄河三角洲优势植物,耐盐能力强,枝叶中含有大量盐分。土壤氯离子含量是盐度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20208月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某一柽柳附近不同深度的氯离子含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盐渍化严重的原因不包括(   )A.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B.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C.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D.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17图中雨季柽柳附近土壤呈现盐谷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柽柳灌丛截留降水,淋溶作用强②植物附近土壤盐分被快速吸收③柽柳冠层遮雨,阻止地下水位上升④柽柳冠层遮阴,抑制土壤水分蒸发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18柽柳对维护黄河三角洲的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体现不明显的是(   )A.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B.调节局地气候,增加区域降水C.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D.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肥力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多发育“U”型岩溶槽谷地貌,地势高差大。近年来,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下图示意该山区“U”型岩溶槽谷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不属于该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的原因是(   )A.发展经济作物 B.撂荒 C.生态修复 D.城镇化占用耕地20为保障粮食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力成本 B.谷坡开垦梯田,保障耕地种植面积C.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 D.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当地农民收入雅砻江流域中下游正进行大规模一体化电能开发,该区域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互补性。下图示意雅砻江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雅砻江中下游流域在季节上具有互补性的两类能源是(   )A.夏季:水能冬季:太阳能 B.夏季:风能冬季:太阳能C.夏季:太阳能冬季:水能 D.夏季:太阳能冬季:风能22雅砻江流域中下游一体化电能开发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是(   )①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②减少对资源的依赖,维护国家资源安全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维护国家环境安全④减少森林资源破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林芝,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坐落于林芝的中心。林芝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是南迦巴瓦峰南坡拥有十分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图1示意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带谱。林芝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均相当突出,且夏季活动尤为强烈。材料二:色东普沟位于西藏林芝东部,沟内冰川发育。易发生冰崩、岩崩,形成碎屑流冲入雅鲁藏布江,堆积后形成堰塞体堵塞河道。近些年来,色东普沟堰塞体堵江事件频发带来严重危害。图2为色东普沟的位置示意图。(1)试解释林芝冰川为何夏季活动尤为强烈。(2)推测近些年来,该地区堰塞体堵江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3)判断南迦巴瓦峰南坡基带类型,并给出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理由。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暑期姜老师去西北环游,某日清晨考察位于甘肃兰州的树屏彩丘(如图所示),沿途被露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脚。并了解到相关信息:①彩丘所在盆地内,发育了厚度超过5公里的白垩系沉积。从沉积岩层的剖面看,上部为砂岩夹泥岩,中部为杂色泥岩,底部是砾岩。②一般地貌的侵蚀速率非常小,而树屏彩丘侵蚀速度很快。目前我们看到的树屏彩丘,出露的大多是中部偏上的杂色(紫红、青灰色为主)泥岩,上部的砂岩夹泥岩已基本被侵蚀殆尽。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XWork\1688851833706682\Cache\Image\2023-08\b2db9a80-ec14-4496-b758-a0a55460c5ca.jpg(1)推测考察当日的天气状况。(2)运用地质作用原理,简述树屏彩丘形成过程。(3)分析树屏彩丘能经常保持鲜艳色彩的原因。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红土型镍矿多位于基岩上部的地表红土风化壳中,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经过淋溶过滤富集形成矿床。新喀里多尼亚岛是世界上重要的镍矿产区。图1为新喀里多尼亚岛示意图。材料二: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图2示意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变化。(1)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新喀里多尼亚岛红土镍矿区的形成条件。(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3)针对中国镍矿产消特点,为保障镍资源安全,提出你的建议。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地平式日晷的特点:地平式日晷的晷针与晷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纬度,B错误;安放时,应保持晷面水平。晷针指向北极。晷面刻度不均匀,需要使用其他计时工具进行精确计时,再结合表影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况来刻画晷面的刻度,A错误;太阳东升西落。影子转动是自西向北,再向东,为顺时针转动,C正确;日晷影长度当地正午最短,日出、日落最长,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且L′位于L正下方说明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南方向,当地的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1400,120°E1400,当地为1200,时间相差两小时,经度相差30°。依据东早西迟,当地为90°E,与东经90°E吻合的大致是拉萨。排除BCD,故选A3答案:B解析:年内晷针影子L′较短时,说明,当地的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622日左右,节气夏至。北半球夏季,①尼罗河处于汛期,北半球夏季,正确;夏季气温高,阿尔卑斯山积雪下限较高,②错误;③长江处于丰水期,北半球夏季;④天山牧民夏季转场到高山牧场,正确;故①④正确。故选B4、答案:C解析:读图中的纬度可知,图中纬度为南纬,因此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运动方向为顺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台风贡贝在登陆时,北部的甲港吹偏北风,为离岸风,风将海水吹离岸边;而南部的乙港盛行偏南风,为迎岸风,风将海水向岸吹送,受到陆地的阻挡,潮位高;因此乙港比甲港的风暴潮更强、更猛烈。排除ABD。故选C5、答案:B解析: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贡贝M运动到N,是由陆地到海洋的过程,在陆地上由于没有水汽提供,热带气旋贡贝的实力减弱,但到达海洋后,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水汽提供,热带气旋贡贝的势力会越来越强,故从M运动到N,台风势力先减弱再增强,排除ACD。故选B6、答案:C解析:东亚副热带季风是指在东亚大陆-日本一带,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读图可知2018年的夏季风指数最高,说明夏季风势力最强,导致雨带北移速度快,且长期在北方停留,因此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最短的是2018年。故选:C7、答案:B解析: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由图可知东亚副热带季风强度指数波动较大,有正有负,即夏季风强度有强有弱,存在年际变化,这说明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无固定的周期,B正确,AD错误;图中只能推测出陆表温度与海表温度之差,无法判断比热容的年际变化,C错误。故选B8、答案:D解析: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和月份,左纵坐标表示高度,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C;根据图中温度计算,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故选D9、答案:B解析:北半球1月表示冬季,由图中可看出平流层低部40°~60°处气温最高,超过了-40℃,而其它纬度皆低于-40℃,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答案:B解析:对流层热量来源于近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海拔越高,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越弱,气温下降的越快,B正确;由图可知,纬度位置、下垫面状况等对流层上部的气温影响不大,AC与题意不符;大气的升降运动可以调节近地面大气与对流层上部的热量差异,但不是造成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原因,D与题意不符。故选B11、答案:D解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可能是有机质来源减少,即枯落物减少,A不符合题意;也可能是缺乏植被的保护而使土壤遭受侵蚀。由图示可知草地为退化时有机质含量高,随着草地的退化,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草地退化植被覆盖率低,会导致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盐碱、内涝、土地生产力下降等危害,使地表裸露,而裸露的地表受雨水淋洗或者风力侵蚀,会使土壤表层营养物质易流失,土壤条件变差进一步导致植被退化的恶性循环。BC不符合题意;与冰川侵蚀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B解析:高寒草地退化至一定程度后,植株高度相对较高的莎草科比例逐渐降低,杂草丛生,从而增加了植被多样性。B正确,A错误;土壤退化后,有机质含量减少,不适合杂草生长,C错误;中度退化区降水的淋洗作用强烈,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流速快,使土壤表层营养物质易流失,D错误;故选B13、答案:A解析: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要注意看二者的变化情况,地上生物的变化速度显然快于地下的根系等生物量,但地上生物量减少也会逐渐造成地下生物量的减少,据此得出二者之间的比值变化情况。随着草地的退化,地上生物量快速减少,而地下的生物量减少慢于地上的生物量,这是因为地上生物是植株高大的莎草,且莎草对水、养分敏感,残存的莎草需要更发达的地下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因此地下生物量大,导致地下生物量变得高于地上生物量,所以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答案:C解析:依据图中信息可知,末次冰盛期时气温的不断降低,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扩散路线表现为由西西伯利亚向小兴安岭长白山华北地区(燕山以南)、山东半岛、朝鲜半岛等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所以影响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扩散的主要因素是热量,C正确,ABD错。故选C15、答案:C解析:末次冰盛期,由于大量的水形成陆冰,导致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再加上三地本身相距较近,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导致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顺利扩散,C正确;末次冰盛海面缩小,A;陆地降温,冬季风更强,但区域冬季风盛行西北风,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扩散方向不一致,B;与此期间动物迁徙活跃关系不大,D错。故选C16、答案:D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高;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盐分随水分蒸发向地表集聚,易形成盐渍化,ABC不符合题意;自然保护区内,没有农业,D符合题意;题目要求选择不是盐渍化严重的原因,故选D17、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雨季柽柳附近土壤离柽柳越近土壤盐度逐渐减小,且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盐度变化小,土壤盐度较低,形成了“盐谷”,原因可能是:柽柳灌丛截留降水,地表径流在地面停留时间更长,盐分被溶解,随地下水下渗,淋溶作用强;柽柳冠层遮阴,地表温度相对较低,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返盐作用不明显,①④正确;植物吸收盐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②错误;柽柳冠层遮雨不明显,且不能阻止地下水位上升,③错误;故选B18、答案:B解析:柽柳对维护黄河三角洲的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柽柳可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肥力。ACD不符合题意;调节局地气候,与环境安全关系不大,B符合题意,故选B19、答案:D解析:我国西南某岩溶山区应该是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耕地破碎且坡度大,不适宜耕种;种植非粮作物如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高,经济收入高,A不符合题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撂荒;B不符合题意;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转为生态修复用地,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农民种植理念转变,为恢复土壤肥力休耕土地增加,C不符合题意;但当地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两侧平地少,交通不便,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不突出,当地自然条件不利于城镇建设,故无关的是城镇化占用耕地,D符合题意。故选D20、答案:C解析:该地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使耕地趋粮化发展,可以完善粮食种植政策,出台优惠政策,为种粮提供财政补贴;发展农业科技,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鼓励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轮换种植,增加经济收入;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用途情况监测,保持粮食用地规模等,C正确;当地地形限制了机械化的发展,A错误;谷坡开垦梯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B错误;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种植量减少,不利于粮食安全,D错误。故选C21、答案:A解析:当地在季节尺度上具有互补性的两类能源是太阳能一水能。从当地的气候特征出发,雅砻江处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雅砻江径流量大,同时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此时阴雨天多,太阳能资源较少;而冬季降水少,水能较少,但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水能资源形成互补。故选A22、答案:C解析:“风—光—水”一体化电能开发,增加我国能源来源渠道,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维护国家环境安全。①③正确;“风—光一水”一体化电能开发,主要开发的是清洁能源,对森林资源影响较小,资源包括的很广,②指代不具体,②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答案:(1)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海拔高,温度低,冰川不断形成;温度较高,冰川融化多,坡度陡,冰川移动速度快;冰川融水渗入底部,促进冰体滑动。(2)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冰川融水增多;气温升高,冰川运动性增强,冰崩、岩崩频繁,碎屑物增加;降水增加,易搬运碎屑物质,在沟谷堆积。(3)热带季雨林带;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相对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样。解析:(1)林芝冰川夏季活动强烈的原因的是夏季西南风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以降雪的形式不断在山上累积;夏季温度较高,冰川融化,冰川融水渗入冰川底部;地形陡峭,冰川下滑速度快;最终导致冰川在夏季活动剧烈的情况。(2)该地区堰塞体堵江现象频繁发生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融水增多,对山体沉积物冲刷力度增大;气温升高,冰川下滑,崩塌导致的岩崩频繁,碎屑物增加;降水增多,侵蚀能力增强,将大量碎屑物搬运至勾股形成堰塞体。(3)南迦巴瓦峰南坡基带为热带季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是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海拔高、相对高差大,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明显,自然带较多。24答案:(1)天气晴朗;昼夜温差较大;风力较小。(2)盆地内河湖相碎屑沉积;地壳运动抬升成山地;流水侵蚀,杂色泥岩出露地表,形成彩丘。(3)裸露的岩层表面被风化;流水冲刷侵蚀;侵蚀速度快,新鲜的岩层不断出露。解析:(1)依据题意,沿途被露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脚,说明早晨气温低,大气稳定,风力小,空气中的水汽易于凝结,天空中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差,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2)由材料可知,树屏彩丘位于陇中断陷盆地,内力作用导致岩层断裂。地势较低,发育河湖,接受沉积,形成河湖相沉积泥岩、粉砂岩,后来成为山岭,是因为地壳抬升,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地下岩层出露到地表之上,形成彩丘。(3)经常保持鲜艳色彩一定要使下层的鲜艳色彩的沉积岩要出露,上部的岩层北侵蚀,所以原因为裸露的岩层表面被风化、流水冲刷,风力侵蚀,而且侵蚀速度快,新鲜的岩层不断出露。25答案:(1)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基岩风化;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地形平坦利于镍富集和沉淀。(2)进口总量大(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总量先升后降(2006年开始上升,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3)加强勘探,增加国内产量;寻找替代品;加大国家镍矿储备;拓宽镍矿进口多渠道;提高资源利用率。解析:(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对急眼的侵蚀剧烈;家经过降水和地表径流的淋溶,搬运、堆积等流水作用,矿产资源汇集成矿。(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可以分析图中信息,从该时段中国镍矿进口量总体变化趋势、中国分别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口镍矿占比变化情况及相关性角度分析作答。(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可以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投资镍矿资源海外矿业项目、加大国内镍矿资源开发支持力度、优化镍矿冶炼生产工艺、增加镍矿进口渠道、建立健全镍矿资源储备制度等角度分析作答。
     

    相关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产业比重始终呈反相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PDF版),共9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