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 血浆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干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的现象称为( )
A. 细胞增殖 B. 细胞分化 C. 细胞的全能性 D. 基因选择性表达
2.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核酸、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糖核酸是细胞的遗传物质 B. 核酸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
C. 核酸的合成需要蛋白质参与 D. 核酸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3. 北方的冬小麦在冬天来临之前,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会发生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淀粉、蛋白质等物质与水结合形成结合水 B. 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降低使该比值增大
C. 降低了细胞液结冰造成质膜损害的可能性 D. 细胞的代谢速率降低,营养物质消耗减少
4. 生物学研究常借助特殊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核和线粒体,研究其化学组成成分
B. 构建DNA分子结构物理模型,分析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
C. 卡尔文用14CO2和H218O追踪暗反应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D. 摩尔根设计测交实验验证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5. 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细胞的失水和吸水、黑藻叶绿体和细胞质环流、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叶片保卫细胞四个活动所拍摄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活动一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B. 活动二视野中叶绿体实际上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C. 活动三视野左下角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D. 活动四观察细胞需要使用大光圈和提高视野亮度
6. 科学家将L-myc和eRbB基因分别转入正常小鼠细胞内,并诱导这些基因在小鼠体内过量表达,结果发现小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肿瘤,而对照组小鼠未出现肿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L-myc和eRbB属于原癌基因,促进细胞增殖
B. L-myc和eRbB诱导小鼠的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C. L-myc和eRbB经过转录和翻译产生功能蛋白
D. 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
7. 动物细胞内存在不同成熟阶段的溶酶体。高尔基体出芽的囊泡可发育成溶酶体,细胞胞吞的小泡可与成熟溶酶体融合成为晚期内体。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高尔基体中合成、加工
B. 未成熟溶酶体与晚期内体融合后进一步成熟
C. 胞吞小泡膜与溶酶体膜的组成成分完全相同
D. 晚期内体中的水解酶是细胞从外界摄取的
8. 表是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和人的肝细胞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时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细胞类型
分裂间期(h)
分裂期(h)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15.3
2.0
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T1
T2
人的肝细胞
21.0
1.0
A.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的时长为17.3h
B. 三种细胞在分裂期均会发生着丝粒分裂
C. T1时细胞需进行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T1远大于T2
D. 适宜条件下,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速度比人肝细胞快
9. 洛岛红鸡大部分雏鸡的羽毛生长速度慢,属于慢羽型;部分雏鸡属于快羽型。该相对性状由Z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慢羽为显性。某养殖场需要在雏鸡中保留养殖雌鸡用于产蛋,下列选项的杂交组合中,可根据子代羽毛的表型鉴定雏鸡性别的是( )
A. 杂合慢羽雄鸡×快羽雌鸡 B. 快羽雄鸡×杂合慢羽雌鸡
C. 慢羽雄鸡×快羽雌鸡 D. 快羽雄鸡×慢羽雌鸡
10.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的染色体模型分析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⑦表示卵细胞,则细胞③的体积大于细胞②
B. 细胞①发生的变异类型包括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
C. 细胞③含有两个或四个染色体组,其基因型为Hhrr
D. 若细胞⑤表示精细胞,则细胞②和③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11. 甲型血友病是一种单基因伴性遗传病,该病是由于AHG基因内插入一段DNA序列所导致的。如图是某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家系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重复产生了致病AHG基因
B. 普通人群中男患者数量少于女患者
C. Ⅱ-2、Ⅱ-3、Ⅲ-4和Ⅲ-2的基因型相同
D. Ⅱ-1和Ⅱ-2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12. 低氧是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世代居住在高原的牦牛、藏猪、藏羊等土著动物,其生理和遗传适应了青藏高原极端自然环境。这些动物体内的ALB、GLDC、ECE1等基因产生突变且表达量也发生变化,促进了血红蛋白的合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低氧环境会诱导ALB、GLDC、ECE1等基因发生适应性突变
B. 血红蛋白合成增多,有利于提高高原土著动物产生氧气的能力
C. ALB、GLDC、ECE1基因突变为高原土著动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LB、GLDC、ECEI等基因的频率不断增大
13. 如图是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代谢途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丙酮酸羧化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B. 酵母菌含有乙醇脱氢酶不含乳酸脱氢酶
C. 丙酮酸转化成乳酸或乙醇的过程不产生ATP
D. 检测O2和CO2变化量可判断细胞的呼吸类型
14. 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活动中,某实验小组按照下表的方案开展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步骤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戊组
1
3%淀粉/mL
2
2
2
2
2
2
唾液/mL
1
1
1
1
1
3
在相应温度条件下预保温5min后混合
2-4℃水浴
2-4℃水浴
37℃水浴
96℃水浴
96℃水浴
4
在37℃恒温水浴保温/min
15
0
0
0
15
5
加入1mL斐林试剂后在96℃水浴中保温数分钟
浅砖红色
蓝色
深砖红色
蓝色
蓝色
A. 低温和高温抑制了淀粉酶为水解反应提供活化能
B. 步骤3避免了无关变量对淀粉酶活性产生影响
C. 斐林试剂和高温使淀粉酶变性失活,不影响乙组的检测
D. 延长步骤4的处理时间,甲组和戊组的检测结果为砖红色
15. 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别按如表不同实验组的方案进行标记,将T2噬菌体侵染对应的大肠杆菌,适宜条件下能在子代噬菌体检测到放射性的实验组是( )
实验组
T2噬菌体
大肠杆菌
①
32P标记
未标记
②
35S标记
未标记
③
未标记
35S标记
④
35S标记
32P标记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6. 圣女果的果皮颜色有红色和橙色等,圣女果果皮颜色与色素的积累量有关,番茄红素由无色前体物基因A基因B质1和橙色前体物质2转化而成。已知基因A、B、H编码分别编码三种酶参与上述色素的合成,酶A与酶H属于同工酶(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三种基因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b、h,且不能编码正常酶。下列选项中不同基因型的植株分别对应红色果和橙色果的是( )
A. aaHHBB、aahhBB B. AAHHBB、AAhhbb
C. aaHHbb、AAhhbb D. AAhhBB、aaHHBB
二、非选择题(52分)
17.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运输常见由ATP直接提供能量(ATP驱动泵)、间接提供能量(协同转运)两种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质膜上的ATP驱动泵在核糖体合成,经 ______ 加工后,通过 ______ 转移到质膜上。ATP驱动泵直接水解ATP释放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使ATP驱动泵磷酸化并伴随着能量的转移,驱动离子或小分子以 ______ (填“顺”或“逆”)浓度梯度的方式跨膜运输。
(2)小肠上皮细胞质膜上的Na+-K+-ATP泵将Na+运输到肠腔,维持肠腔中高浓度的Na+。细胞吸收葡萄糖或氨基酸时,转运蛋白同时将Na+和葡萄糖(或氨基酸)运输到细胞内,Na+浓度梯度为该过程提供了能量。若抑制Na+-K+-ATP泵的活动,则小肠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3)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与主动运输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18. 西洋参的根部是一种传统名贵药材。为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某同学以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作为对照,在不同光照强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其叶片净光合速率,结果如表所示。西洋参盆栽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第0天)、57.1%(第4天)、38.9%(第8天)、34.6%(第12天)。
光照强度(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第0天
第4天
第8天
第12天
900
4.85
3.52
2.08
1.13
700
5.20
3.52
2.23
1.10
500
5.32
3.63
2.30
1.23
300
4.65
2.67
2.72
1.58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西洋参植株的生长速率 ______ 。
(2)为进一步探明西洋参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该同学拟检测上述不同条件下西洋参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这两个指标分别初步反映光合作用 ______ 阶段反应速率的变化。叶绿素吸收光能进行能量转化,能量暂时储存于 ______ 中。在光照强度为500μmol•m-2•s-1的条件下,分别检测不同时间西洋参叶片的气孔导度为42.5、18.3、6.9、7.4mmol•H2O•m-2•s-1,气孔的变化有利于 ______ ,响应干旱胁迫。
(3)西洋参为喜阴植物,根部为肉质直根,生长发育期间大水漫灌极易引起根部病害,导致减产。为了优化西洋参的种植条件,可进一步探究西洋参生长的最适 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比例。
19. 人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由6个碱基重复序列(TTAGGG)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可保持染色体的结构稳定,即不黏合、不被降解。端粒酶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伸,以端粒酶中的RNA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至染色体末端,其结构和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端粒学说认为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其端粒长度 ______ 。细胞内 ______ 降低,从而使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这也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2)端粒酶中作为合成端粒模板的碱基序列为 ______ 的6个重复序列,延伸端粒DNA的过程称为 ______ ,再通过 ______ 酶的作用合成互补链,该过程消耗的原料是 ______ 。
(3)细胞的某条染色体因端粒断裂而姐妹染色单体融合,着丝粒断裂后融合的染色体会随机断裂,如下图所示。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比,其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可能是 ______ 。
20. 果蝇触角长芒和短芒受到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灰体和黑檀体受到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同学用α、β、γ三种果蝇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如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和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
组别
亲代
F1的表型及比例
①
②
③
α×α
α×β
β×γ
长芒灰体:长芒黑檀体:短芒灰体:短芒黑檀体=9:3:3:1
长芒黑檀体:长芒灰体:短芒黑檀体:短芒灰体=1:3:1:3
长芒黑檀体:长芒灰体:短芒黑檀体:短芒灰体=1:1:1:1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 ______ 属于显性性状。杂交组合①的结果推测A/a、B/b的位置符合上图的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2)根据杂交实验,可以确定α、β、γ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γ的表型为 ______ 。
(3)若选择α品系与γ品系进行杂交,则F1长芒黑檀体:长芒灰体:短芒黑檀体:短芒灰体的比例为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产生的血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红细胞具有运输功能、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具有止血凝血功能,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B正确。
故选:B。
细胞分化应该掌握的几点内容: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分化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2.【答案】A
【解析】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而非核糖核酸,A错误;
BD、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仅储存遗传信息,还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核酸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BD正确;
C、核酸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本质多数是蛋白质,故核酸的合成需要蛋白质参与,C正确。
故选:A。
核酸的功能:
(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淀粉、蛋白质等物质与水结合形成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A正确;
B、冬天来临时,植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下降,结合水含量上升,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降低,B错误;
C、冬天来临,细胞内自由水含量下降,细胞液浓度上升,可以防止细胞液结冰造成质膜损害的可能性,C正确;
D、冬天来临时,植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下降,细胞的代谢速率降低,营养物质消耗减少,D正确。
故选:B。
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⑤维持细胞形态。
本题的知识点是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由于各种细胞结构的密度不同,可用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核和线粒体,研究其化学组成成分,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借助了化学知识重新整理碱基之间的配对关系,借助DNA的衍射图谱并利用化学知识建构了DNA物理模型,分析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B正确;
C、卡尔文用14CO2追踪到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碳的转移途径,C错误;
D、摩尔根等人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设计了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D正确。
故选:C。
科学的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本题考查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答案】D
【解析】解:A、活动一视野中大部分细胞由于失水作用导致原生质体收缩,发生细胞壁分离,A正确;
B、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实际上也是顺时针方向运动,B正确;
C、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因此活动三视野左下角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正确;
D、大光圈是能让更多的光透过显微镜,在光线比较暗的时候用,小光圈是在看细胞中深色细胞器时用的,目的是减少光线。活动四视野光亮度过高,可使用小光圈来适当降低视野亮度,D错误。
故选:D。
1、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我们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6.【答案】B
【解析】解:A、科学家将L-myc和eRbB基因分别转入正常小鼠细胞内,并诱导这些基因在小鼠体内过量表达,结果发现小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肿瘤,而对照组小鼠未出现肿瘤,这表明L-myc和eRbB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促进了小鼠细胞的增殖,导致肿瘤的形成,故L-myc和eRbB属于原癌基因,促进细胞增殖,A正确;
B、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L-myc和eRbB是否诱导小鼠的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原癌基因的突变通常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自身发生的,B错误;
C、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故L-myc和eRbB经过转录和翻译产生功能蛋白,C正确;
D、由图可知,转入L-myc+eRbB实验组中的肿瘤小鼠的比例远高于转入L-myc实验组和转入eRbB实验组,说明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D正确。
故选:B。
转录: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A错误;
B、细胞胞吞的小泡可与成熟溶酶体融合成为晚期内体,未成熟溶酶体与可能与晚期内体融合后进一步成熟,而后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发挥作用,B正确;
C、细胞胞吞的小泡可与成熟溶酶体融合成为晚期内体,该现象不能说明胞吞小泡膜与溶酶体膜的组成成分完全相同,C错误;
D、晚期内体中的水解酶是细胞中合成的,D错误。
故选:B。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答案】C
【解析】解:A、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的时长为15.3+2.0=17.3h,A正确;
B、三种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均会发生着丝粒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属于分裂期,B正确;
C、T1时是分裂间期,细胞需进行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分裂间期远大于分裂期,即T1远大于T2,C错误;
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的时长小于人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的时长,故适宜条件下,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速度比人肝细胞快,D正确。
故选:C。
1、细胞周期: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部分。细胞间期较长,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而细胞分裂期较短。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为细胞分裂做好物质准备。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阶段,能正确分析表格数据,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
9.【答案】D
【解析】解:A、设相关基因为A/a,杂合慢羽雄鸡×快羽雌鸡,即ZAZa×ZaW→ZAZa(慢羽)、ZaZa(快羽)、ZaW(快羽)、ZAW(慢羽),故该杂交组合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表型鉴定雏鸡性别,A错误;
B、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不存在杂合慢羽雌鸡,B错误;
C、设相关基因为A/a,慢羽雄鸡×快羽雌鸡,即ZAZA×ZaW或ZAZa×ZaW,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该杂交组合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表型鉴定雏鸡性别,C错误;
D、设相关基因为A/a,快羽雄鸡×慢羽雌鸡,即ZaZa×ZAW→ZAZa(慢羽)、ZaW(快羽),即子代慢羽都是雄鸡,子代快羽都是雌鸡,故该杂交组合可根据子代羽毛的表型鉴定雏鸡性别,D正确。
故选:D。
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若细胞⑦表示卵细胞,则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②为第一极体,细胞③的体积大于细胞②,A正确;
B、细胞①发生的变异类型包括基因重组(H与h基因发生互换)、基因突变(R与r之间发生了基因突变),B错误;
C、细胞②基因型为HhRr,则细胞③的基因型为Hhrr,细胞③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或二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若细胞⑤表示精细胞,则细胞②和③称为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A。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答案】D
【解析】解:A、根据题干“该病是由于AHG基因内插入一段DNA序列所导致的”可知,该病属于基因突变,而染色体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结合题干和系谱图可知,甲型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普通人群中男患者数量多于女患者,B错误;
C、设相关基因为A/a,因为Ⅰ-1患病,Ⅱ-2和Ⅱ-3都正常,故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为XAXa,因为Ⅱ-1正常,故Ⅲ-2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Ⅲ-4的基因型无法确定,C错误;
D、Ⅱ-1(基因型为XAY)和Ⅱ-2(基因型为XAXa)再生患病男孩XaY的概率是14,D正确。
故选:D。
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包括4种: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②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③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低氧环境不能诱导基因突变,其只能对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进行选择,即低氧环境会选择并保存适应性强的个体,A错误;
B、血红蛋白合成增多,有利于提高高原土著动物运输氧气而非产生氧气的能力,B错误;
C、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ALB、GLDC、ECE1基因突变为高原土著动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这些动物体内的ALB、GLDC、ECE1等基因产生突变且表达量也发生变化,促进了血红蛋白的合成,该过程中上述基因不一定都是增加趋势,ALB、GLDC、ECEI等基因的频率不一定增加,D错误。
故选:C。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正确分析题干内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答案】D
【解析】解:A、该图为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代谢途径示意图,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植物的丙酮酸羧化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乳酸,故酵母菌含有乙醇脱氢酶不含乳酸脱氢酶,B正确;
C、丙酮酸转化成乳酸或乙醇的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C正确;
D、如果没有CO2的释放量和O2的消耗量,则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如果有CO2的释放量和没有O2的消耗量,则只进行酒精的无氧呼吸;如果CO2的释放量和O2的消耗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如果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消耗量,则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因此不能仅根据CO2的释放量和O2的消耗量来判断细胞呼吸类型,D错误。
故选:D。
无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酶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4[H]→酶2酒精+2CO2 (细胞质基质)
或2丙酮酸+4[H]→酶2乳酸 (细胞质基质)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解:A、淀粉酶降低了水解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活化能,A错误;
B、分别保温再混合,可以保证反应从一开始就是预设的温度,而温度是自变量,B错误;
C、斐林试剂是在淀粉酶和淀粉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的,斐林试剂实际上是Cu(OH)2,会使蛋白质变性,但是斐林试剂检测的是还原性糖,结果不受影响,C正确;
D、延长步骤4的处理时间,戊组的检测结果仍未蓝色,在96℃高温下淀粉酶变性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D错误。
故选: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是否被分解,淀粉被分解会生成还原糖,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①组32P标记噬菌体的DNA,32P标记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子代部分噬菌体的DNA能检测到放射性,子代能够检测到放射性。
②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不侵染大肠杆菌,不进入子代噬菌体,子代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③35S标记大肠杆菌,亲代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材料来生产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会出现放射性。
④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不侵染大肠杆菌,32P标记大肠杆菌,亲代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材料来生产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会出现放射性,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原理: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地作用。实验原因: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2)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或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用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③短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④检测和记录结果:含32P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 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含35S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结合题图可知,由于酶A与酶H属于同工酶,即无论有A还是有H均可使番茄出现橙色前体物质,则橙色果的基因型有A_hhbb、aaH_bb、A_H_bb,红色果实应含有番茄红素,则应具有的基因是A_H_B_,A_hhB_、aaH_B_。
故选: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文和题图,明确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17.【答案】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囊泡 逆 降低 葡萄糖运输需要借助Na+浓度梯度,抑制小肠上皮细胞质膜上的Na+-K+-ATP泵会抑制Na+运输,进而导致葡萄糖运输速率降低 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而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解析】解:(1)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属于膜蛋白,质膜上的ATP驱动泵在核糖体合成,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质膜上。ATP驱动泵直接水解ATP释放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使ATP驱动泵磷酸化并伴随着能量的转移,驱动离子或小分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运输,该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2)转运蛋白同时将Na+和葡萄糖(或氨基酸)运输到细胞内,Na+浓度梯度为该过程提供了能量,若抑制 Na+-K+-ATP泵的活动,则Na+运输受抑制,进而导致葡萄糖的运输速率降低。
(3)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不同,主要表现为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而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且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故答案为:
(1)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囊泡 逆
(2)降低 葡萄糖运输需要借助Na+ 浓度梯度,抑制小肠上皮细胞质膜上的 Na+-K+-ATP泵会抑制 Na+ 运输,进而导致葡萄糖运输速率降低
(3)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而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1)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2)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3)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8.【答案】光照强度和土壤的含水量 减弱 暗反应和光反应 ATP和NADPH 减少水分的蒸发 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
【解析】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光照强度和土壤相对含水量是人为控制的,对西洋参进行处理的因素,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土壤相对含水量;根据表格信息: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净光合速率不断减弱,那么西洋参植株的生长速率也会减弱。
(2)气孔导度影响CO2的吸收,从而影响暗反应阶段反应速率;叶绿素可以吸收转化光能,影响光反应阶段反应速率的变化。光反应阶段能量的转化: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所以叶绿素吸收光能进行能量转化,能量暂时储存于ATP和NADPH中。在光照强度为500 μmol⋅m−2⋅s−1 的条件下,分别检测不同时间西洋参叶片的气孔导度,发现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变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响应干旱胁迫。
(3)西洋参为喜阴植物,需要的光照不能太强,否则会造成损伤,可以进一步探究西洋参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根部为肉质直根,生长发育期间大水漫灌极易引起根部病害,导致减产,可以进一步探究西洋参生长的最适土壤含水量。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和土壤的含水量 减弱
(2)暗反应和光反应 ATP和NADPH 减少水分的蒸发
(3)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人为划分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ATP的合成,将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9.【答案】不断缩短 水分 AAUCCC 逆转录 DNA聚合 脱氧核苷酸 易位
【解析】解:(1)端粒学说认为端粒的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端粒长度不断缩短。细胞内水分降低,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端粒中DNA的6个碱基重复序列为TTAGG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故端粒酶中作为合成端粒模板(RNA)的碱基序列为AAUCCC的6个重复序列,该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故延伸端粒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逆转录得到的DNA为单链,需要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合成互补链,该过程消耗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3)结合题干“某条染色体因端粒断裂而姐妹染色单体融合,着丝粒断裂后融合的染色体会随机断裂”,故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比,其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可能是易位。
故答案为:
(1)不断缩短 水分
(2)AAUCCC 逆转录 DNA聚合 脱氧核苷酸
(3)易位
端粒学说:每条染色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的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衰老、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0.【答案】灰体、长芒 乙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AaBb aaBb Aabb 长芒黑檀体 3:3:1:1
【解析】解:(1)分析题意,杂交组合①灰体:黑檀体=3:1,黑檀体为隐性,长芒:短芒=3:1,说明灰体和长芒是显性性状;组合①中出现9:3:3:1的分离比,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故符合图中的乙。
(2)根据杂交实验,组合①中出现9:3:3:1的分离比,说明α的基因型是AaBb,组合②α×β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3:1:3,即(1:1)(3:1),说明β基因型是aaBb,组合③β×γ子代中比例是1:1:1:1,说明是(1:1)(1:1),由于β是aaBb,则γ是Aabb,表现型是长芒黑檀体。
(3)若选择α品系(AaBb)与γ品系(Aabb)进行杂交,F1中长芒:短芒=3:1,灰体:黑檀体=1:1,因此F1长芒黑檀体:长芒灰体:短芒黑檀体:短芒灰体=3:3:1:1。
故答案为:
(1)灰体、长芒 乙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2)AaBb aaBb Aabb 长芒黑檀体
(3)3:3:1:1
分析题意:由杂交组合①可知,灰体:黑檀体=3:1,可知灰体为显性,黑檀体为隐性,长芒:短芒=3:1,说明长芒是显性性状;②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3:1:3,即(1:1)(3:1);杂交组合③子代中比例是1:1:1:1,属于测交实验。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