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各地区2022-2023上学期九年级期末科学试题高频考点分类汇编-06酶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2023上学期九年级期末科学试题高频考点分类汇编-06酶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燃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各地区2022-2023上学期九年级期末科学试题高频考点分类汇编-06酶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一.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1.(2022秋•滨江区期末)小滨在学习酶的相关知识后,得知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液体的温度、酸碱度有关,查阅资料后得知还与液体中所含离子的种类有关。资料显示:氯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滨进行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格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甲
2mL
0
1mL
2滴
乙
2mL
lmL
0
2滴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 ,观察并记录现象。
(1)请你帮助小滨补充完整实验步骤第3步 。
(2)小江认为小滨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滨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
(3)改进实验后,小滨再次进行了上述实验,若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022秋•滨江区期末)小滨在学习酶的相关知识后,得知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液体的温度、酸碱度有关,查阅资料后得知还与液体中所含离子的种类有关。资料显示:氯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滨进行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格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甲
2mL
0
1mL
2滴
乙
2mL
lmL
0
2滴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 ,观察并记录现象。
(1)请你帮助小滨补充完整实验步骤第3步 ;
(2)小江认为小滨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滨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
(3)改进实验后,小滨再次进行了上述实验,若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3.(2022秋•上城区期末)2022杭州亚运会的火炬设计思想源自良渚文化,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火炬以丙烷(C3H8)为燃料。为探究其燃烧后的产物,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如图装置对丙烷燃烧后的气体进行了检测。
(1)请猜想丙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可能含有CO、 和H2O;
(2)燃烧后的气体应依次通过装置 (选填“A→C”或“C→A”)→B→D;
(3)实验过程中能观察的现象: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丙烷燃烧后的气体与猜想 (选填“吻合”或“不吻合”);
(4)有同学认为只看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就可以作为检测丙烷生成气体中有CO的证据,对此你的看法是 。
4.(2022秋•西湖区期末)胰酶肠溶片为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为了不影响疗效,该药品应在避光、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小金以胰酶肠溶片(制成胰酶液)和蛋白块(成分为蛋白质)为原材料,进行胰酶液对蛋白质消化作用的系列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所示:
试管
1号
2号
3号
加入蛋白块
0.3立方厘米
0.3立方厘米
0.3立方厘米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
5毫升胰酶液
5毫升煮沸的胰酶液
水浴静置60分钟
37℃
37℃
37℃
实验结果
不变
蛋白块消失
不变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表格中“?”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
(2)比较 两支试管,可得出胰酶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
(3)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4)胰酶肠溶片放在相对低温的环境中保存,是为了 酶的活性。(选填“抑制”或“促进”)
5.(2022秋•西湖区期末)氢氧化钙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为了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取一份质量为m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均反应完全)
(1)实验前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 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填现象)
(2)装置D的作用是 。
(3)实验完成后,测得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n,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用字母表示)
(4)小金通过测定装置A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完成上述实验,实验结果比兴趣小组的数值偏大,引起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6.(2022秋•西湖区期末)已知除H2、CO能还原氧化铜外,加热时,CH4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某气体X可能由H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小金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其组成进行探究。
(1)将气体X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规范实验,可观察到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2)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 。
(3)根据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的现象,得出气体X中含有H2的结论,请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7.(2022秋•杭州期末)酶的催化效率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没有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航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号
2毫升
0
1毫升
2滴
2号
2毫升
1毫升
0
2滴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
③将两支试管放入_____℃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最适宜的温度为 ℃。
(2)小航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
答: 。
(3)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航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该是 。
(4)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 (填一点)有关。
8.(2022秋•杭州期末)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某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分液漏斗中的最佳溶液 。
A.浓盐酸
B.稀硫酸
C.澄清石灰水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3)装置C的作用是 。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2022秋•滨江区期末)小滨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编号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蒸馏水
1mL
盐酸
1mL
NaOH溶液
1mL
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7℃水浴
10min
10 min
10 min
体积分数0.4%的碘酒溶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1)小滨做本实验的目的是 。
(2)观察实验现象:2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原因是 。
(3)出乎小滨预料的是:3号试管不变蓝。小滨查阅资料后,做了如下补充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1mL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橙黄色的碘溶液褪去颜色,由此实验结果,小滨猜想3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可能是: 。
10.(2022秋•滨江区期末)小金利用如图装置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按图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块状大理石置于B装置的有孔塑料板上。
②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此时在A装置处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观察现象。请回答:
请回答:
(1)若将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则按②实验操作时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因为 。
(2)步骤③中C装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结束后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11.(2022秋•滨江区期末)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乐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和方案(B、C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提出问题】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
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实验时,若A处黑色粉末变红,则说明碳具有 (填写性质);
(2)若观察到 (填写现象),则可排除猜想①。
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试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溶液)
m3
m4
(3)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4﹣m3) (m1﹣m2)(选填“<”“>”或“=”),此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浙江省各地区2022-2023上学期九年级期末科学试题高频考点分类汇编-06酶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1.(2022秋•滨江区期末)小滨在学习酶的相关知识后,得知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液体的温度、酸碱度有关,查阅资料后得知还与液体中所含离子的种类有关。资料显示:氯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滨进行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格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甲
2mL
0
1mL
2滴
乙
2mL
lmL
0
2滴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 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观察并记录现象。
(1)请你帮助小滨补充完整实验步骤第3步 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
(2)小江认为小滨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滨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是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不确定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无影响 。
(3)改进实验后,小滨再次进行了上述实验,若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试管蓝色首先褪去 。
【答案】(1)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2)是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不确定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无影响;
(3)乙试管蓝色首先褪去。
【解答】解:(1)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2)设计对比试验时不能存在其它干扰离子,小江同学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离子同时也带入了氢离子,所以在不知道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无影响的前提下,不可以加入稀硫酸,结合题干中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无影响,所以此处应该为1mL1%硫酸钠溶液加入到乙试管。
(3)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根据淀粉遇碘会变蓝色,只要淀粉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那么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乙试管蓝色首先褪去。
故答案为:
(1)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2)是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不确定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无影响;
(3)乙试管蓝色首先褪去。
2.(2022秋•滨江区期末)小滨在学习酶的相关知识后,得知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液体的温度、酸碱度有关,查阅资料后得知还与液体中所含离子的种类有关。资料显示:氯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滨进行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格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甲
2mL
0
1mL
2滴
乙
2mL
lmL
0
2滴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 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观察并记录现象。
(1)请你帮助小滨补充完整实验步骤第3步 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
(2)小江认为小滨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滨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不确定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无影响 。
(3)改进实验后,小滨再次进行了上述实验,若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试管蓝色首先褪去 。
【答案】(1)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2)不合理的原因是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不确定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无影响;
(3)乙试管蓝色首先褪去。
【解答】解:(1)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2)设计对比试验时不能存在其它干扰离子,小江同学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离子同时也带入了氢离子,所以在不知道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无影响的前提下,不可以加入稀硫酸,结合题干中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无影响,所以此处应该为1mL1%硫酸钠溶液加入到乙试管。
(3)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根据淀粉遇碘会变蓝色,只要淀粉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那么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乙试管蓝色首先褪去。
故答案为:
(1)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2)不合理的原因是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不确定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无影响;
(3)乙试管蓝色首先褪去。
3.(2022秋•上城区期末)2022杭州亚运会的火炬设计思想源自良渚文化,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火炬以丙烷(C3H8)为燃料。为探究其燃烧后的产物,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如图装置对丙烷燃烧后的气体进行了检测。
(1)请猜想丙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可能含有CO、 CO2 和H2O;
(2)燃烧后的气体应依次通过装置 C→A (选填“A→C”或“C→A”)→B→D;
(3)实验过程中能观察的现象: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丙烷燃烧后的气体与猜想 吻合 (选填“吻合”或“不吻合”);
(4)有同学认为只看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就可以作为检测丙烷生成气体中有CO的证据,对此你的看法是 A中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除去,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说明已经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说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只看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可以作为检测丙烷生成气体中有CO的证据 。
【答案】(1)CO2;
(2)C→A;
(3)吻合;
(4)A中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除去,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说明已经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说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只看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可以作为检测丙烷生成气体中有CO的证据。
【解答】解:(1)丙烷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燃烧时可能产生CO、CO2和H2O;
(2)丙烷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检验一氧化碳可以用氧化铜,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水常用无水硫酸铜,考虑到一氧化碳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应该先检验二氧化碳,然后鉴别一氧化碳,而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故应该最先检验水,然后是二氧化碳,最后检验一氧化碳;因此顺序为:燃烧后的气体→C→A→B→D;
(3)根据A中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成了二氧化碳,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可知生成了水,B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B处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可得丙烷燃烧后生成了一氧化碳;故可以知道甲醇燃烧后的产物为CO、CO2和H2O;
(4)由于A中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除去,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说明已经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说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只看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可以作为检测丙烷生成气体中有CO的证据。
故答案为:(1)CO2;
(2)C→A;
(3)吻合;
(4)A中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除去,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说明已经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说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只看D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可以作为检测丙烷生成气体中有CO的证据。
4.(2022秋•西湖区期末)胰酶肠溶片为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为了不影响疗效,该药品应在避光、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小金以胰酶肠溶片(制成胰酶液)和蛋白块(成分为蛋白质)为原材料,进行胰酶液对蛋白质消化作用的系列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所示:
试管
1号
2号
3号
加入蛋白块
0.3立方厘米
0.3立方厘米
0.3立方厘米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
5毫升胰酶液
5毫升煮沸的胰酶液
水浴静置60分钟
37℃
37℃
37℃
实验结果
不变
蛋白块消失
不变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表格中“?”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清水 。
(2)比较 1号、2号 两支试管,可得出胰酶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
(3)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高温煮沸会使胰酶液中的酶变性失活 。
(4)胰酶肠溶片放在相对低温的环境中保存,是为了 抑制 酶的活性。(选填“抑制”或“促进”)
【答案】(1)清水
(2)1号、2号
(3)高温煮沸会使胰酶液中的酶变性失活
(4)抑制
【解答】解:(1)本实验探究了“胰酶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变量是胰酶液,所以,表格中“?”处的内容补充是:清水,起到对照作用。
(2)1号(加入5毫升清水)的蛋白块没有变化,2号(加入5毫升胰酶液)蛋白块消失,对比这两支试管,变量是胰酶液,可得出胰酶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实验结论。
(3)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所以,与2号试管比较,3号试管(加入5毫升煮沸的胰酶液)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高温煮沸会使胰酶液中的酶变性失活。
(4)胰酶肠溶片放在相对低温的环境中保存,是为了抑制酶的活性,有利于延长药品的保存时间。
故答案为:
(1)清水
(2)1号、2号
(3)高温煮沸会使胰酶液中的酶变性失活
(4)抑制
5.(2022秋•西湖区期末)氢氧化钙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为了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取一份质量为m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均反应完全)
(1)实验前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 水不能从分液漏斗中流出 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填现象)
(2)装置D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
(3)实验完成后,测得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n,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用字母表示)
(4)小金通过测定装置A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完成上述实验,实验结果比兴趣小组的数值偏大,引起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部分氯化氢气体逸出锥形瓶,导致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 。
【答案】(1)水不能从分液漏斗中流出。
(2)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3)%。
(4)部分氯化氢气体逸出锥形瓶,导致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
【解答】解:(1)实验前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水不能从分液漏斗中流出,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水不能从分液漏斗中流出。
(2)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3)实验完成后,测得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n,说明反应生成了质量为n的二氧化碳。
设碳酸钙质量分数是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mx n
=
x=%
故答案为:%。
(4)小金通过测定装置A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完成上述实验,实验结果比兴趣小组的数值偏大,引起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氯化氢气体逸出锥形瓶,导致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
故答案为:部分氯化氢气体逸出锥形瓶,导致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
6.(2022秋•西湖区期末)已知除H2、CO能还原氧化铜外,加热时,CH4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某气体X可能由H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小金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其组成进行探究。
(1)将气体X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规范实验,可观察到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粉末会变成红色 。
(2)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 CH4 。
(3)根据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的现象,得出气体X中含有H2的结论,请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不正确,因为CH4与氧化铜反应也会生成水,使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
【答案】(1)黑色粉末会变成红色;
(2)CH4;
(3)不正确,因为CH4与氧化铜反应也会生成水,使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解答】解:(1)在加热条件下,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所以将CH4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会变成红色,B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固体由白色变蓝色;二氧化碳会使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故答案为:黑色粉末会变成红色;
(2)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所以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则气体中肯定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所以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CH4;故答案为:CH4;
(3)根据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的现象,得出气体X中一定含有H2的结论,此结论不正确,因为CH4与氧化铜反应也会生成水,使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故答案为:不正确,因为CH4与氧化铜反应也会生成水,使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7.(2022秋•杭州期末)酶的催化效率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没有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航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号
2毫升
0
1毫升
2滴
2号
2毫升
1毫升
0
2滴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
③将两支试管放入_____℃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最适宜的温度为 37 ℃。
(2)小航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
答: 将1毫升1%稀硫酸改为1毫升1%硫酸钠溶液 。
(3)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航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该是 2号试管的蓝色先褪去 。
(4)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 温度(或酸碱度) (填一点)有关。
【答案】(1)37;
(2)将1毫升1%稀硫酸改为1毫升1%硫酸钠溶液;
(3)2号试管的蓝色先褪去;
(4)温度(或酸碱度)。
【解答】解:(1)唾液淀粉酶适应口腔中约37°C的温度,所以为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应模拟人体口腔温度,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加热。
(2)设计对照试验时不能存在其他干扰条件,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离子,同时带入了氢离子,所以在不知道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有无影响的前提下,不可以加入稀硫酸,由题干中“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没有影响”可知,应该将1毫升1%稀硫酸改为1毫升1%硫酸钠溶液。
(3)根据淀粉遇碘会变蓝可知,只要淀粉消失,蓝色就会褪去,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2号试管中淀粉消失的速度会加快,所以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该是2号试管的蓝色先褪去。
(4)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其催化效率不仅与离子种类有关,还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故答案为:(1)37;
(2)将1毫升1%稀硫酸改为1毫升1%硫酸钠溶液;
(3)2号试管的蓝色先褪去;
(4)温度(或酸碱度)。
8.(2022秋•杭州期末)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某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分液漏斗中的最佳溶液 B 。
A.浓盐酸
B.稀硫酸
C.澄清石灰水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流速过快不能被D装置完全吸收 。
(3)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B。
(2)防止二氧化碳流速过快不能被D装置完全吸收。
(3)吸收水蒸气。
(4)偏大。
【解答】解:(1)分液漏斗中的最佳溶液稀硫酸。
故答案为:B。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流速过快不能被D装置完全吸收。
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流速过快不能被D装置完全吸收。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水蒸气。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也能被D装置吸收。
故答案为:偏大。
9.(2022秋•滨江区期末)小滨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编号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蒸馏水
1mL
盐酸
1mL
NaOH溶液
1mL
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7℃水浴
10min
10 min
10 min
体积分数0.4%的碘酒溶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1)小滨做本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
(2)观察实验现象:2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原因是 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无法催化分解淀粉 。
(3)出乎小滨预料的是:3号试管不变蓝。小滨查阅资料后,做了如下补充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1mL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橙黄色的碘溶液褪去颜色,由此实验结果,小滨猜想3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可能是: 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 。
【答案】(1)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无法催化分解淀粉;
(3)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
【解答】解:(1)小滨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根据实验步骤分别加盐酸、NaOH溶液,可知小滨在探究酸碱性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因此小滨做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酸碱性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
(2)观察实验现象:1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色,2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无法催化分解淀粉,所以淀粉遇碘液变蓝。
(3)出乎小滨预料的是:③号试管不变蓝。小滨查阅资料后,做了如下补充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1ml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溶液褪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1ml稀HCl中和NaOH溶液,溶液又恢复为橙黄色。由此说明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从中,小滨也明白了③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
故答案为:(1)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无法催化分解淀粉;
(3)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
10.(2022秋•滨江区期末)小金利用如图装置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按图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块状大理石置于B装置的有孔塑料板上。
②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此时在A装置处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观察现象。请回答:
请回答:
(1)若将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则按②实验操作时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因为 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能和氯化钙反应,因此溶液不能变浑浊 。
(2)步骤③中C装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先出现气泡,后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结束后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填化学式)。
【答案】(1)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能和氯化钙反应
(2)先出现气泡,后生成白色沉淀;NaCl。
【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氯化钙不反应,所以将澄清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不会产生浑浊现象。
(2)因关闭K1,打开K2时,B中气体不能导出,会使B中液体进入C中,B中溶液含有盐酸和氯化钙,所以步骤③中C装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先出现气泡,然后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结束后C装置中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钠或氯化钙中的一种。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能和氯化钙反应
(2)先出现气泡,后生成白色沉淀;NaCl。
11.(2022秋•滨江区期末)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乐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和方案(B、C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提出问题】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
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实验时,若A处黑色粉末变红,则说明碳具有 还原性 (填写性质);
(2)若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填写现象),则可排除猜想①。
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试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溶液)
m3
m4
(3)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4﹣m3) = (m1﹣m2)(选填“<”“>”或“=”),此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CuO2Cu+CO2↑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氧化铜为黑色,铜为红色,A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因此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性。
(2)猜想①错误,则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①错误;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碳与氧化铜反应后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A中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B和C增加的质量则是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所以(m4﹣m3)=(m1﹣m2);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故答案为:=;C+2CuO2Cu+C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2023上学期九年级期末科学试题高频考点分类汇编-12电功、电功率、电能,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 机械能同步测试题,共19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2023上学期九年级期末科学试题高频考点分类汇编-10功、功率的计算,共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