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精品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农业》教学方案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通过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了突出现代化农业状况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四个部分的内容。本课时为第3课时,重点介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强农。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案例作为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因地制宜的道理。继而通过选择职业的活动题,来学习农业布局具体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后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现状来理解科技兴农的必要性。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情境引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从事农业生产时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因地制宜 | 1.观看图片,理解古文含义 2.思考其蕴含的道理 | 1.通过日常地理事物引出农业生产需要遵循的原则 2.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
环节二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 【思考】从渔夫、农民、守林人、牧民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职业,并在下图中选择工作地点。说明理由。 提示:A林业,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B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C牧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牧草生长良好 D 渔业,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 | 思考、讨论 | 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布局的场景 |
【概括归纳】农业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时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有利的地区。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小结】农业部分与自然条件的对应关系 | |||
【练习】请解释以下现象的原因。 01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02 我国海南岛上香蕉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 03 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提示:01 土壤差异、气候差异 02 热量条件的差异 03 水源条件的差异 | 思考、回答 | 通过练习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 |
转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阅读教材,你能说说要考虑哪些社会经济条件吗? | |||
【活动】1.A、B、C、D四地中, A为城市郊区, 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 C为山地,D为海洋。请你为居住在四地的居民合理布局农业。 提示: A地:蔬菜、花卉,肉蛋奶等,原因是位于城市近郊,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最高 B地:粮食作物为主,原因是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地:适合发展林业,原因是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D地: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原因是位于海洋,水域辽阔 1.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可行。A地距离城市近,市场对花卉、蔬菜、肉、乳、禽、蛋的需求量大,而且价格比水稻高,所以由水稻改种花卉、蔬菜,发展肉、蛋、奶、禽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 1.观看图片 2.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 用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 |
【小结】农业布局需要考虑的因素 | |||
环节三 走科技强农之路
| 转折:中国是一个奇迹,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如何实现的?科技强农之路。 | ||
1.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 |||
讲解中国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提高 ②耕地紧张 ③产量不稳定 ④国际市场变化大 | 理解 | 通过目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 |
2.走科技强农之路的途径 | |||
【图文解析】杂交水稻、温室大棚、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灌溉技术 | 1. 阅读图文 2. 理解识记 | 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科技强农之路的具体实现方式 | |
小结:我国正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 |||
【活动二】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的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整理的结论,从A、B、C中任选一项,帮助他们补充些鲜活的例子。 |
五、当堂练习
1.农业大棚主要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限制因素是( )
A.土地 B.水源 C.温度 D.光照
2.珠江三角洲把粮田改种蔬菜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 B.气候条件 C.国家政策 D.市场需求量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
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
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
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
4.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以大蒜种植取代小麦,大蒜成为主导产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市场 D.技术
5.下图是宜昌丘陵地区示意图,图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水库区北侧的丘陵低山。根据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将这些地区与合适的生产方案对应连接。(提示:每个地区分别对应一项方案)
【参考答案】CDCC
六、课程小结
七、板书设计
农业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定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2.考虑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
3.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政策、交通等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必要性:①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提高 ②耕地紧张 ③产量不稳定 ④国际市场变化大
途径:培育高产品种、温室大棚、农业机械化、现代灌溉技术等
未来: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八、课后作业
1.家住乡村的同学调查了解家乡的农业科技带来的变化,并填写表格。
2.家住城市的同学去农贸市场或生鲜超市,调查了解农业科技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并填写表格。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农业精品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农业精品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