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 (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08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08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图乙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高考生物复习 课后作业本08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 、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D.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2.下列关于淀粉酶参与催化的实验中,可采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淀粉水解情况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探究酶是否具有专一性D.探究Cu2+对酶活性的影响 3.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时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时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4.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打孔器获取新鲜的厚度为5 mm的三片土豆,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鲜土豆组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土豆片的厚度大小是该实验的因变量C.温度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D.该实验可以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5.下列有关酶的曲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酶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温度过低和过高酶都会失活B.探究pH对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可得到乙图曲线C.在丙图中的P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丁图中若在P点增加酶的量,则最终产物的量也会随之增加 6.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给B.防止胃液的消化作用C.经唾液的消化作用后即可迅速起作用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地释放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D.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8.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9.如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可被完全分解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10.如图实线表示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后,还原糖的产生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某同学现取三支试管,均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后,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适量的蛋白酶和适量的唾液淀粉酶,三支试管中的反应曲线依次为(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②① 11. (多选)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所用各种溶液的量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H2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乙的多B.量筒Ⅰ、Ⅱ收集到水的体积代表了O2的产生量C.可以用装置乙来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D.将装置甲中的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12. (多选)图甲是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促反应速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相同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时,d点右移B.H2O2量增加时,d点不移C.pH=a时,e点不移 D.pH>c时,e点为0 二 、填空题13.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实验探究的问题:(1)为证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同学甲做了如下实验:上述实验设计中有两处不妥之处,请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情况下,不能用H2O2酶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H2O2酶为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设置实验来证明温度会影响H2O2酶的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写出设计思路,也可用示意图表示)。查阅资料发现:H2O2受热和受日光照射时分解速率加快,在温度为30 ℃以下时比较稳定,在70 ℃以上时,分解速率更快。你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 14.鱼被宰杀后,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经过降解生成对鱼肉鲜味贡献最大的物质——肌苷酸(IMP),但是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该物质会被进一步降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风味变差。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常见淡水鱼(草鱼、鱼和鳝鱼)的肌肉中分离纯化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分析回答问题: (1)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一定措施有效________ACP的活性。据图1可知,草鱼肌肉中的ACP活性的最适pH为________左右。(2)据图2可知,3种鱼的ACP的最适反应温度最低的是______;反应温度超过60 ℃与pH低于3.8,对鳝鱼肌肉中的ACP活性影响的机理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其中pH低于3.8会破坏ACP的________。(3)由表可知,对ACP活性有激活作用的是________,可以通过在鱼肉中添加微量的________来抑制鱼肉鲜味的下降。 15.为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以2%的酵母菌液作为酶源,进行如下探究实验:①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实验组注射器A内吸入1%的H2O2溶液 5 mL,注射器B内吸入2%的酵母菌液2 mL。对照组注射器A内吸入1%的H2O2溶液 5 mL,注射器B内吸入蒸馏水2 mL。用乳胶管连接注射器A和B,在乳胶管上夹上止水夹。②设置温度梯度:0 ℃、10 ℃、20 ℃、30 ℃、40 ℃、50 ℃、60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装置在相应温度下保温10 min。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匀速推至注射器B中,立即关闭止水夹,记录注射器B中活塞的刻度。5 min后再次记录刻度,计算刻度变化量,重复3次。④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温度下获得的3次实验数据作相应处理,绘制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装置在相应温度下先保温10 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中的“相应处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本实验不宜采用H2O2溶液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材料。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反复尝试,步骤③中选择体积分数为1%的H2O2溶液较合理。若浓度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以酵母菌液作为过氧化氢酶源不是很严谨,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为:B;解析:题图反映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仅包括温度和pH,还有酶的浓度等。在底物充足的条件下,增大酶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7,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2.答案为:C;解析:斐林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新制的Cu(OH)2溶液能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酸性条件下的H+能够与Cu(OH)2反应,使斐林试剂失去检测作用,故不能用来检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温度,干扰实验结果;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选择淀粉和蔗糖作为反应物,淀粉、蔗糖均不具有还原性,但水解产物中存在还原糖,所以可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斐林试剂含Cu2+,故不能用来检验Cu2+对酶活性的影响。 3.答案为:B;解析: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强;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酶活性减弱,温度超过一定水平,酶会逐渐变性失活,低温会使酶活性受抑制,但不会使酶失活,因而酶适宜在低温下保存。 4.答案为:A;解析:该实验的因变量是产生的气泡数目的多少,土豆片的厚度大小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由表中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该实验没有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不能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5.答案为:C;解析: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左右,甲图所示的酶的最适温度是50 ℃,故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且温度过低,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不会失活;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都约为7.0,图乙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1.5;丁图中若在P点增加酶的量,但由于反应物没有增加,所以最终产物的量不会随之增加。 6.答案为:B;解析: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7.答案为:A;解析: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在所有活细胞中都存在;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有活细胞都可以产生酶,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是因为酶的活性受抑制,而酶的空间结构未被破坏。 8.答案为:C;解析: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需要保证pH和温度均相同且适宜,故缓冲液应在加入底物和酶之前加入,只有C项符合要求。 9.答案为:C;解析:由图1看出,物质a被水解为2个c,可能是麦芽糖水解为2个葡萄糖,蔗糖水解为1个果糖和1个葡萄糖,所以不可能是蔗糖。由图2看出,2 min后物质a完全被分解。由曲线①②③看出,①的反应速率快于②③,可能是酶的浓度大,也可能是温度较②③更适宜,但不一定比②③低。 10.答案为:B;解析:再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由于反应物淀粉浓度增大,则产生还原糖的速率增大,同时由于增大了反应物的量,反应完成后还原糖的量会增加,故可用曲线②表示;再加入适量的蛋白酶,蛋白酶会水解唾液淀粉酶,使唾液淀粉酶的量减少,从而使反应速率下降,但由于反应物淀粉的量没有变化,反应完成后还原糖的量不变,故可用曲线①表示;再加入适量的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的浓度增大,则起初反应速率增大,但由于反应物的量没有变化,反应完成后还原糖的量不变,故可用曲线③表示。 11.答案为:AB;解析: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装置乙中H2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甲的少;装置中水起到密闭系统的作用,量筒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代表了O2的产生量;H2O2在高温下会分解,不能用过氧化氢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应该用同种底物不同酶或不同底物同种酶,所以可将装置甲中的FeCl3溶液换为等量的其他酶溶液。 12.答案为:AC;解析: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数据,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下降,反应时间延长,d点右移;H2O2量增加时,反应时间延长,d点右移;不同pH下,酶活性不同,但相同H2O2分解产生的O2量相同,e点不移动;pH>c时,酶可能失活,但H2O2在自然条件下也可分解,e点不为0。 13.答案为:(1)①缺少pH=7的对照组;②加入NaOH和HCl的时间顺序不合理,应在加入H2O2酶前改变溶液的pH(2)H2O2不稳定易分解,温度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 将盛有H2O2酶的试管保温于一系列不同温度下一段时间,然后与同温度的H2O2溶液混合,观察同温度下加H2O2酶与不加H2O2酶的两组试管中气泡的产生速率 将温度控制在70 ℃以下解析:本题以酶的相关实验为素材考查酶的特性,侧重于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验证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时,除了设置酸性条件、碱性条件的实验组外,还需要设置pH=7的对照组。探究pH、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在未达到预设条件前,避免将酶与底物混合。一般情况下,不用H2O2酶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由于在不同温度下,H2O2的分解速率不同,因此没法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对比。若用H2O2酶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取每一温度下设置两支试管的方法,一支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酶,另一支不加,比较同一温度下这两支试管中气泡的产生速率。但是要注意温度不宜太高,因为在较高温度下保温时,H2O2的分解速率较快,可能会出现不加酶而H2O2已全部分解的情况。 14.答案为:(1)抑制 5.0 (2) 鮰鱼 相同 分子结构(3)Zn2+ Ca2+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酸性磷酸酶能导致鱼肉鲜味下降、风味变差可推知,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有效措施抑制ACP的活性。由图1可以直接看出草鱼肌肉中的ACP的最适pH为5.0左右。由表可知,Na+对ACP的活性基本不产生影响,Zn2+可以使ACP的活性增强,Ca2+可以使ACP的活性降低。 15.答案为:(1)排除温度等对H2O2自身分解的影响 保证酵母菌液和H2O2溶液在混合前达到需控制的温度 求3次数据的平均值;(2)不同意,实验结果表明H2O2溶液在0~60 ℃之间未发生明显的分解;(3)产生气体速度太快(或量太多),不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4)酵母菌体内的其他物质也可能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解析:(1)本实验中的对照实验中没有酵母菌,目的是排除温度等对H2O2自身分解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在实验中,H2O2和酵母菌液混合之前要在实验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先保温10 min,可以保证酵母菌液和H2O2溶液都达到实验需要的温度,然后在实验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反应。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每个温度条件下要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所以相应的数据处理就是指计算3次数据的平均值。(2)从实验结果曲线图看,0~60 ℃条件下,对照组的注射器刻度变化量为0,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对H2O2的分解没有影响,因此,本实验中选用H2O2作为实验材料是合适的。(3)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如果H2O2的浓度过高,将会使反应速度很快,产生的氧气很多,可能来不及记录,或者超过了注射器的刻度,甚至造成活塞从注射器中冲出来,从而无法记录到准确的数据。(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但是实验材料选用的是酵母菌,酵母菌中的成分相当复杂,无法确定是过氧化氢酶还是其他物质催化了H2O2的分解,所以本实验以酵母菌液作为过氧化氢酶源是不严谨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43 生态工程(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41 细胞工程(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2可知,上述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本40 基因工程(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Sx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