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展开12.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2.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两边一角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每种情况下的两边及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边 角 边 2.边 边 角
探究3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C′=AC,∠A′=∠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定理应用格式:
在△ABC和△A′B′C′中,
∴ △ABC≌△A′B′C′(SAS)
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 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 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 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证明:在△ABC和△DEC中,
∴ △ABC≌△DEC (SAS)
∴ AB=DE
思考
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 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ABC与△ABD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即AB=AB,AC=AD,∠B=∠B,但△ABC与△ABD不全等. 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练习
1.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A端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 此时C,D到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解:BC=BD. 理由如下:
在△ABC和△ABD中,
∴ △ABC≌△ABD (SAS)
∴ BC=BD
2.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 求证∠A=∠D.
证明:∵ BE=CF
∴ BE+EF=CF+EF
即 BF=CE
在△ABF和△DCE中,
∴ △ABF≌△DCE (SAS)
∴ ∠A=∠D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操作探究入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学生从直观上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共4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拓展1,即学即练,知识拓展2,知识拓展3,即学即练3,知识拓展4,即学即练4,知识拓展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秀教学设计,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课件pptx、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教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情境设置,学生活动,教师归纳,学生回答,教师激发,问题牵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