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B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B卷)(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B卷)(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B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B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B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B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下列关于物理量、对应单位以及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光年也是时间的单位
    B.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克(g),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C.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D.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Pa=1N/m3
    2.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物体受力作用时没有惯性
    C. 物体从地球搬到月亮惯性消失
    D. 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 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 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 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 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4. 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科学家们用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了大量微小粒子的存在。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 B.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 质子、夸克、原子核、原子
    5. 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进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下列关于瓶内空气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 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B. 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C. 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D. 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6. 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加速升空的火箭 B. 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C. 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 D. 被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7. 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自行车成为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刹车时用力捏闸
    B. 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花纹
    C. 自行车脚蹬子上刻有花纹
    D. 轴承中装有滚珠
    8. 《诗经⋅周南》中有关于斗草游戏的记载。图中,游戏双方用a、b两根车前草互套互拉,草断一方为输。关于斗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斗草的胜负与a、b的韧性无关
    B. 斗草时,a、b草均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 若b断裂,说明a对b施加的力大于b对a施加的力
    D. 在双方相持阶段,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为一对平衡力

    9.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B. 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C. 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 D. 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
    10. 科技小组的同学用3D打印机制作四种模型,分别固定在支架上,放置于电子秤上,如图所示,用吹风机相同挡位正对模型从右向左水平吹风,其中电子秤示数能明显减小的是(    )
    A. B.
    C. D.
    11.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N B. 6N C. 3N D. 12N
    12. 在研究容器中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时,要想得到液面下某处的压强,可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如图所示,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它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设液柱的高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液体密度为ρ,用压强公式就可以推导出该处的压强p=FS.若增大此“平面”的面积S,则该处液体的压强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13. 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M、N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两球状态如图所示,两容器内液面相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小球所受浮力FM”、“”“ρ乙,两容器液面相平即容器底部深度h相同,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ρgh 可知,p甲>p乙,故C错误;
    D、由C选项分析得容器底部液体压强p甲>p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由压力计算公式 F=pS 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甲>F乙,故D正确。
    故选:D。
    (1)由图可知:M在甲液体中漂浮,N在乙液体中悬浮,则根据漂浮和悬浮的条件来即可判断浮力大小关系。
    (2)根据浮沉条件即可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
    (3)根据p=ρ液gh比较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强大小;
    (4)根据F=pS比较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力大小。
    此题综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本题也可以利用物体浮沉条件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14.【答案】B 
    【解析】解:硅气凝胶的重力为G硅=m硅g=6kg×10N/kg=60N;
    硅气凝胶的体积为V硅=m硅ρ硅=m硅3ρ空气,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硅=ρ空气gV排气=ρ空气gV硅=ρ空气gm硅3ρ空气=m硅g3=60N3=20N;
    硅气凝胶对地面的压力F压=G硅−F浮硅=60N−20N=40N。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硅气凝胶浸没在空气中时,要受到浮力作用,其浮力为F浮硅=ρ空气gV排气;再结合硅气凝胶的重力,就能计算出硅气凝胶对地面的压力F压=G硅−F浮硅。
    本题考查压力、密度和阿基米德原理,属于中档题。

    15.【答案】C 
    【解析】解:由图丙可知,12s到18s物块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图乙可知,此时f=F=6N。
    A.由图丙知,0~6s内,物块运动的距离为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所受静摩擦力等于拉力,由图乙知0~6s内受到的拉力F=3N,所以此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等于3N,故A错误;
    B.由图丙可知,6~10s内,物块处于运动状态,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由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间的压力都不变,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摩擦力仍等于6N,故B错误;
    C.由图丙可知,10s到12s物块做加速直线运动,由B分析可知,此时f=F=6N,故C正确;
    D.若18s时撤去F,物块在水平方向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将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由图丙确定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状态,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及图乙,利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
    (3)撤去力F后,物体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会变小。
    本题是有关力和图像的综合分析题目,在分析过程中,关键能够根据图丙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16.【答案】扩散  斥力  空气 
    【解析】解: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黄金、水和空气,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空气。
    故答案为:扩散;斥力;空气。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如果分子相距越远,分子间作用力越弱。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基础题。

    17.【答案】硬度  导热性  韧性 
    【解析】解:金属外壳的硬度大,可以有效的保护手机内部;石墨的导热性好,较快将热量散发到空气当中,保证手机运行的稳定性;柔性LED显示屏的韧性好、透光性强,可让手机折叠的同时有优秀的显示效果。
    故答案为:硬度;导热性;韧性。
    金属外壳的硬度大、石墨的导热性好、柔性LED显示屏的韧性好、透光性强。
    本题考查了金属、石墨、LED屏幕的相关知识,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难度不大。

    18.【答案】5N/kg  1:1  2:1  大于 
    【解析】解:图中信息可知,乙星球表面物体质量为8kg,重力为40N,所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乙=Gm=40N8kg=5N/kg;
    球上质量为m地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地,移到乙星球表面,质量不变,则质量为m乙=m地;
    G地:G乙=m地g地:m乙g乙=g地:g乙=10N/kg:5N/kg=2:1;
    根据图像,质量相同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大于在乙星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
    故答案为:5;1:1;2:1;大于。
    根据图像数据计算乙星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比值;
    质量是物体属性,不随位置、性质、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一定,重力之比等于引力常数之比;
    根据图像比较不同星球重力大小。
    本题考查重力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19.【答案】形变  运动状态  惯性 
    【解析】解:
    图甲中用手将弹性钢片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松手后如图乙,钢片将塑料片打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小钢球原来是静止的,当塑料片受力飞出时,小钢球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塑料片飞出后,小钢球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下落。
    故答案为:形变;运动状态;惯性。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本题主要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和惯性;正确理解惯性这一概念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小于  下半部分  等于  大于  密度 
    【解析】解:悬浮在中部的茶叶,茶叶的整体密度等于水的密度,但由于上半部分的密度小于下半部分的密度,使得茶叶的重心在下半部分,所以茶叶尖向上,茶叶梗向下,根根竖立;浮在上部的茶叶(叶尖未出水面)处于悬浮状态,茶叶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沉在底部的茶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由于茶叶和水的密度发生变化,所以一些茶叶还会上下漂移。
    故答案为:小于;下半部分;等于;大于;密度。
    物体的浮沉条件:漂浮时,液体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悬浮时,液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沉底时,液体的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掌握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27:8  1600  > 
    【解析】解:(1)由于AB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因此AB的质量之比为1:1,即mA:mB=1:1;
    VA=a3=(0.2m)3=0.008m3;
    VB=b3=(0.3m)3=0.027m3;
    则正方体A、B的体积之比:VA:VB=0.008m3:0.027m3=8:27,
    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ρAρB=mAVAmBVB=18127=278;
    (2)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FASA=GASA=64N0.2m×0.2m=1600Pa;
    (3)正方体A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0.1m后,正方体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A′=12G=12×64N=32N,
    正方体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A′=FA′SA=32N0.2m×0.2m=800Pa,
    正方体B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0.1m后,正方体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B′=23G=23×64N=1283N,
    正方体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B′=FB′SA=1283N0.3m×0.3m≈474Pa,
    所以pA′>pB′。
    故答案为:(1)27:8;(2)1600;(3)>。
    (1)根据题意求出A、B的体积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
    (2)根据p=FS=GS求出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正方体A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0.1m后,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重力变为原来一半,对地面的压力变为原来一半,底面积不变,根据p=FS求出pA′,
    正方体B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0.1m后,体积变为原来的23,重力变为原来的23,对地面的压力变为原来的23,底面积不变,根据p=FS求出pB′,
    据此比较pA′、pB′的大小。
    本题考查体积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题目难度较大。

    22.【答案】1.8  0.8×103  5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排开液体的体积每增大1×10−4m3时,测力计示数就会减小0.8N,即随着排开液体体积V的均匀增大,测力计示数F均匀减小,说明F与V成一次函数关系,则当V=4×10−4m3时,F=2.6N−0.8N=1.8N;
    (2)(3)由表中选两组数据分别为:V排1=1×10−4m3,F1=4.2N;V排2=2×10−4m3,F2=3.4N;
    将圆柱形物体逐渐浸入某种液体的过程中,物体受力平衡,
    则:G=F+F浮=F+ρ液gV排,所以,
    G=F1+ρ液gV排1-----------------①,
    G=F2+ρ液gV排2-----------------②,
    则由①②可得:
    ρ液=F1−F2(V排2−V排1)g=4.2N−3.4N(2×10−4m3−1×10−4m3)×10N/ kg=0.8×103kg/m3。
    G=5N。
    故答案为:(1)1.8;(2)0.8×103;(3)5。
    (1)根据表格数据的特点,即随着排开液体体积V的均匀增大,测力计示数F均匀减小,说明F与V成一次函数关系,据此即可求出;
    (2)(3)选两组数值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表达式即可求出所用液体密度和圆柱形物体受到的重力。
    此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受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能够发现表格中数据的特点是解答此题关键。

    23.【答案】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物品重心开始,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物品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4.【答案】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和阻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重心,如图所示:
     
    【解析】球受到重力和浮力、阻力的作用,球是匀速运动的,故重力与浮力、阻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重心,重力G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阻力f和浮力F浮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与力的示意图,属于中档题。

    25.【答案】摩擦力  是  大小相等  同一直线  同一物体 
    【解析】解:(1)实验中,当左盘放入稍大一点的砝码时,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还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时小车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桌面对小车有向右的摩擦力;
    (2)实验时,小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质量的砝码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相等,处于静止状态,改变其中一端的砝码数量,发现小车无法保持静止状态,这表明平衡的两个力需要大小相等;
    (3)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能平衡;
    (4)将小卡片一分为二,使这两个力不再共物,物体就不能静止,各自向相反的变方向运动,因此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故答案为:(1)摩擦力;是;(2)大小相等;(3)同一直线;(4)同一物体。
    (1)考虑到接触面不光滑,受摩擦力的影响;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平衡转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就受平衡力;
    (2)(3)(4)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掌握二力平衡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凹陷程度  压力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解析】解:(1)根据转换法,图甲、乙、丙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的;
    (2)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3)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压力大小相同,乙中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故可得到结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将同样的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根据p=FS,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相同,则p丙等于p丁。
    (5)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实验时,如果将小桌换成木块,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压力变小了,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故答案为:(1)凹陷程度;(2)压力;(3)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5)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1)(2)(3)(5)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回答;
    (4)根据p=FS分析。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和p=FS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7.【答案】水平  零刻度线  右  72.4  30  0.9  ρ洗=m2−m1m3−m1ρ水  偏小  偏大 
    【解析】解:(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烧杯和洗手液的总质量为:m1=50g+20g+2.4g=72.4g,
    根据题意,量筒里洗手液的质量是:m=m1−m2=72.4g−45.4g=27g,
    由图知,量筒中洗手液的体积是V=30mL=30cm3,
    则洗手液的密度ρ=mV=27g30cm3=0.9g∕cm3;
    (3)①将空烧杯放置在电子秤上,记下质量m1;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洗手液放置在电子秤上,并在液面处做出标记,记下质量m2;则洗手液的质量为:m洗=m2−m1;
    ③将烧杯中洗手液倒掉,在烧杯中倒入水到液面标记处再放置在电子秤上,记下质量m3;水的质量为:m水=m3−m1;
    根据ρ=mV可知,水的体积为:V′=m水ρ水=m3−m1ρ水;
    水的体积与洗手液的体积相同;
    则洗手液的密度为:ρ洗=m洗V′=m2−m1m3−m1ρ水=m2−m1m3−m1ρ水;
    将烧杯中的洗手液倒掉后加水的过程中,洗手液没有完全倒干净,由于洗手液的密度要小于水的密度,使得洗手液和水的质量小于同体积水的质量,导致所测质量m3偏小,测量的水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洗手液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水平;零刻度线;右;(2)72.4;30;0.9;(3)ρ洗=m2−m1m3−m1ρ水;偏小;偏大。
    (1)天平的正确使用: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而要准确读出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必须明确标尺的分度值及以游码左端所对刻度为准;读取量筒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读出烧杯和洗手液的总质量、已知烧杯和剩余洗手液的总质量,可求得量筒中的洗手液的质量,量筒中洗手液的体积可从量筒中读出.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mV可求出其密度;
    (3)在测量的过程中,水的体积与洗手液的体积是相同的,根据水的质量和密度求出水的体积;根据洗手液的质量和体积求出洗手液的密度。
    本题是测液体密度的实验题目,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密度计算以及误差分析,属于密度测量中常见的问题,要掌握好

    28.【答案】解:小块样品的密度:
    ρ=m样品V样品=20g8cm3=2.5g/cm3=2.5×103kg/m3;
    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密度与该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大石头的密度等于小块样品的密度。
    由ρ=mV可得,
    大石头的体积V=mρ=5000kg2.5×103kg/m3=2m3。
    答:大石头的体积是2m3。 
    【解析】已知小块样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mV求出样品的密度即为大石头的密度,再根据此公式变形求出大石头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29.【答案】解:(1)小轿车的重力G=mg=1600kg×10N/kg=1.6×104N;
    (2)小轿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受到向前的牵引力F=f=0.05G=0.05×1.6×104N=800N;
    (3)小轿车静止于水平路面时,对地面的压力F′=G=1.6×104N;
    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强p=F′S=1.6×104N1600×10−4m2=1×105Pa。
    答:(1)小轿车的重力为1.6×104N;
    (2)小轿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所受到向前的牵引力800N;
    (3)小轿车静止于水平路面时,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强为1×105Pa。 
    【解析】(1)根据G=mg得出小轿车的重力;
    (2)小轿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F=f=0.05G得出受到向前的牵引力;
    (3)小轿车静止于水平路面时,根据F′=G得出对地面的压力,根据p=F′S得出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重力、压强的计算,并考查二力平衡的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30.【答案】解:(1)由图像可知:ρ甲=2g/cm3,ρ乙=0.5g/cm3,
    根据ρ=mV可得:,,
    若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V排=V甲+V乙=50cm3+200cm3=250cm3=2.5×10−4m3,
    则F浮1=ρ水gV排=1.0×103 kg/m3×10N/kg×2.5×10−4m3=2.5N,G总=m总g=0.2kg×10N/kg=2N,
    则:F浮1>G总,所以,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将上浮,直至漂浮。
    (2)由于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静止时漂浮,则F浮2=G总=2N,
    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
    答:(1)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
    (2)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排开水的总体积V排总为2×10−4m3。 
    【解析】(1)由图像中数据可求得两物体的密度大小,根据ρ=mV分别求出甲、乙物块的体积,然后根据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与甲、乙物块的总重力比较即可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所处的状态;
    (2)将两物体捆在一起时处于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总体积V排总。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从m−V图像得出相关信息,二是利用好浮沉条件。

    相关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清潭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清潭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画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市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市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下列关于重力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