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突破4 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物理模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突破4 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物理模型第1页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突破4 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物理模型第2页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突破4 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物理模型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突破4 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物理模型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突破4 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物理模型,共8页。
    A——夯实基础】R469.TIF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该平面内有AMBMCM三条光滑固定轨道其中ACM三点处于同一个圆上C是圆上任意一点AM分别为此圆与y轴、x轴的切点B点在y轴上且在A点上方O为圆心。现将abc三个小球分别从ABC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将沿轨道运动到M如所用时间分别为tAtBtCtAtBtC的大小关系是(  )AtA<tC<tBBtAtC<tBCtAtCtBD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无法比较时间大小关系解析:由等时圆模型可知AC在圆周上B点在圆周外tAtC<tBB正确。答案:B2R470.TIF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运动速率恒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地放上一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传送带左端运动到传送带右端的运动时间不可能是(  )A       B    C.     D解析:若木块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则有Lμgt2t;若到达传送带另一端时速度恰好等于v则有L ttt;若木块先匀加速经历时间t1位移为x再匀速经历时间t2位移为Lx则有vμgt12μgxv2vt2Lx从而得tt1t2。故选项B不可能。答案:BR471.TIF3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0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此传送带的速度由0逐渐增加到2v0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M下滑的速度不变BM开始在传送带上加速到2v0后向下匀速运动CM先向下匀速运动后向下加速运动最后沿传送带向下匀速运动DM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传送带向上解析:当传送带静止时物块匀速下滑mg sin θFf故当传送带的速度小于物块的速度时物块受到向上的摩擦力mg sin θFf物块向下做匀速运动当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时物块受到向下的摩擦力根据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向下做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块和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C正确。答案:CR472.TIF4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解析:设在木板与物块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板的加速度为a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对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2mgma1 a1=-(μ12μ2)g设物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之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2对整体有-μ2·2mg2ma2a2=-μ2g可见|a1||a2|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图像A正确。答案:AR474.TIF5(2022·湖南五市十校联考)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 的传送带以速度v12 m/s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以v28 m/s的速度从传送带的底端滑上传送带。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传送带足够长sin 37°0.6cos 37°0.8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恒为10 m/s2B小物块向上运动的时间为1.6 sC小物块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3 mD小物块最终将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匀速运动解析:v2>v1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7°μmg cos 37°ma1解得a110 m/s2μ<tan 37°则小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会继续减速v2<v1mg sin 37°μmg cos 37°ma2解得a22 m/s2A项错误;由v2v1a1t1t10.6 sv1a2t2t21 s小物块向上运动的总时间tt1t21.6 sB项正确;小物块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2t1t24 mC项错误;小物块向上减速到0会反向加速D项错误。答案:BR475.TIF6(2022·福建泉州质检)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倾斜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小滑块以某初速度沿传送带向下运动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解析:设传送带倾角为θ动摩擦因数为μmg sin θ>μmg cos θ小滑块所受合力沿传送带向下小滑块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若mg sin θμmg cos θ小滑块沿传送带方向所受合力为零小滑块匀速下滑;若mg sin θ<μmg cos θ小滑块所受合力沿传送带向上小滑块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开始反向加速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因为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小滑块的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故小滑块随传送带做匀速运动ACD错误B正确。答案:B7(2022·福建漳州质检)如图甲所示MN是一段倾角为θ30°的传送带一个可以看作质点、质量为m1 kg 的物块沿传动带向下以速度v04 m/s M点开始沿传送带运动。物块运动过程的部分vt图像如图乙所示g10 m/s2(  )A物块最终从传送带N点离开B传送带的速度v1 m/s方向沿逆时针C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2 m/s2D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由题图乙可知物块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向上运动最终的速度大小为1 m/s因此没从N点离开并且能推出传送带顺时针运动速度大小为1 m/sAB错误;vt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2.5 m/s2C错误;对物块下滑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 30°mg sin 30°ma可得μD正确。答案:D8如图甲所示一滑块置于足够长的长木板左端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滑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2 kg现在滑块上施加一个F0.5t(N)的变力作用t0时刻开始计时滑块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B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图乙中t224 sD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2 m/s2解析:由题图乙可知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8 N则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选项A正确。由题图乙可知t1时刻木板相对地面开始滑动此时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则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选项B错误。t2时刻滑块与木板将要产生相对滑动此时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Ffm8 N此时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且木板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则对木板有Ffmμ′·2mgmam解得am2 m/s2对滑块有FFfmmam解得F12 N则由 F0.5t(N)可知t224 s选项CD正确。答案:BB——能力提升】R479.TIF9倾角为37°的足够长斜面上面有一质量为2 kg、长8 m的长木板Q木板上下表面与斜面平行。木板Q最上端放置一质量为1 kg的小滑块PPQ间光滑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PQ同时从静止释放以下关于PQ两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sin 37°0.6cos 37°0.8g10 m/s2)(  )AP未滑离QPQ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6 m/s24 m/s2BP未滑离QPQ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4 m/s22 m/s2CPQ上的运动时间为1 sDPQ上的运动时间为2 s解析:P受力分析其受重力和Q的支持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Pg sin 37°mPaP解得aPg sin 37°6 m/s2Q受力分析其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摩擦力和P的压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Qg sin 37°μ(mPmQ)g cos 37°mQaQ解得aQ2 m/s2AB错误;设PQ上滑动的时间为taP6 m/s2aQ2 m/s2PQ运动更快根据位移关系有LaPt2aQt2代入数据解得t2 sC错误D正确。答案:DR480.TIF10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间的距离为16 m质量分别为2 kg4 kg的物块PQ通过绕在光滑定滑轮上的细线连接Q在传送带的左端且连接物块Q的细线水平当传送带以8 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时Q恰好静止。重力加速度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传送带以8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BQ从传送带左端滑到右端所用的时间为2.4 sC整个过程中Q相对传送带运动的距离为4.8 mDQ从传送带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细线受到的拉力为 N解析:当传送带以v8 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时Q恰好静止不动Q受力分析知FFfmPgμmQg解得μ0.5A错误;当传送带以v8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时物块Q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PQFmPgμmQg(mPmQ)a代入数据解得a m/s2Q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即8 m/s做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1.2 s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4.8 m则匀速运动的时间t2 s1.4 sQ从传送带左端滑到右端所用的时间为tt1t22.6 sB错误;加速阶段的位移之差为Δxvt1x4.8 m即整个过程中Q相对传送带运动的距离为4.8 mC正确;当Q加速时P分析有mPgFTmPa代入数据解得FT N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FT20 ND错误。答案:C11如图所示在离地面高h5 m处固定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v02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长为L的薄木板甲和小物块乙(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2 kg甲的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乙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某一时刻甲的右端与传送带右端N的距离d3 m甲以初速度v02 m/s向左运动同时乙以v16 m/s冲上甲的左端乙在甲上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4 Ng10 m/s2(1)当甲速度为零时其左端刚好与传送带左端M相齐乙也恰与甲分离MN的长度LMN(2)当乙与甲分离时立即撤去F乙将从N点水平离开传送带求乙落地时距甲右端的水平距离。解析:(1)选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设甲的加速度为a1对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2mgma1解得a12 m/s2设甲在速度由v0减到0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1经历的时间为t10v022a1x1x1=-1 m0=-v0a1t1t11 s设乙从开始到与甲分离的加速度为a2末速度为v2通过的位移为x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2解得a2=-2 m/s2v2v1a2t1v24 m/sx2v1t1a2t125 m由几何关系知LMN2|x1|x2d10 m(2)当乙滑下甲后由于v2v0所以乙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乙的加速度为a3当速度减为v0时经历的时间为t3通过的位移为x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ma3a3=-2 m/s2v02v222a3x3x33 mv0v2a3t3t31 s乙达到与传送带共速后将匀速运动到其右端设此过程经历时间为t3t30.5 s乙将从传送带右端以v0做平抛运动设此过程经历时间为t4水平位移为x4x4v0t4hgt42t41 sx42 m当甲与乙分离后甲开始向右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此过程甲的加速度为a1经历时间为t5通过的位移为x5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1a11 m/s2x52 mt52 s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6v0(t3t3t4t5)2×(10.512) m1 m乙落地时距甲右端的水平距离Δsd|x1|x5x6x43 m答案:(1)10 m (2)3 m 

    相关试卷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3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3动力学中的两类典型模型含答案,共11页。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 专题突破6 动力学、能量观点解决三类问题: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 专题突破6 动力学、能量观点解决三类问题,共7页。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突破3 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 专题突破3 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