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展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是人教版九上教材中知识综合性最强的一个单元,教学中更应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碳的氧化物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既包括核心知识,又包括对思维方法、探究实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零散,需要寻找到合适的问题或者情境将之整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习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情分析】
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污染物的种类,但对于空气环境现状,学生只有感性认识,缺乏数据分析;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些政策、措施,学生还不能从化学角度分析原因,在日常落实上也会有折扣;通过生物课和社会新闻等已有经验,学生知道CO有毒,但对CO的性质和用途的认知比较零散、片面。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以及一氧化碳可燃性、毒性、还原性化学性质。
2.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步的探究活动。
3.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态度,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1.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种分子结构的不同会给它们的性质带来哪业差异呢?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探索新知】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填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表格。思考收集一氧化碳的方法。
【设计意图】对照比较加深学生对物理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教师播放视频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
在尖嘴导管口处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并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学生观察现象,描述一氧化碳燃烧的实验现象: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煤炉上中下层发生的化学反应。
(2)毒性
分析一氧化碳的毒性适时提出问题:
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
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讨论交流】
1.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
2.如发生煤气泄露怎么办?
(3)还原性
教师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导管处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分析实验原理:CuO + CO △ Cu + CO2
实验步骤:1.通CO;2. 点灯加热;3.停止加热;4.冷却后停止通CO
巧记:CO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交流讨论】:
1.实验中为什么先通一氧化碳,然后加热氧化铜?
2.实验完毕后为什么先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3.实验图中尾部加了一燃着的酒精灯,其目的是什么?
【巩固提升】:
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不同。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所学知识,更好的解决问题。
CO和CO2的鉴别:
1.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的是CO2,不变的是CO
2.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的是CO
3.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
4.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变红的是CO,不变的是CO2
【问题】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能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课后小结】
1.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课后习题:5.6.7
2.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亮点:本节课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体会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全面认识CO及后继学习燃烧打下基础。
不足: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教学建议:以后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方法,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