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2 轴对称的性质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737740/0-16925832946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2 轴对称的性质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737740/0-16925832946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2 轴对称的性质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737740/0-16925832947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苏科版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同步练习
数学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的性质精品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的性质精品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轴对称的性质》同步练习卷,附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轴对称的性质》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A′B′C′与△ABC成轴对称的是( )2.如图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A.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B.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有改变C.形状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D.形状有改变,大小有改变3.如图,在△ABC中,AB=AC,AB+BC=8.将△ABC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B处,折痕DF分别与AB、AC交于点D、F,连接BF,则△BCF的周长是( )A.8 B.16 C.4 D.104.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B′,AB′与DC相交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DAB′=∠CAB′ B.∠ACD=∠B′CD C.AD=AE D.AE=CE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D,将△BCD沿CD折叠,点B恰好落在AB中点E处,则∠A=( ) A.75° B.60° C.45° D.30°6.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对称,下列结论中:①△ABC≌△A′B′C′;②∠BAC′=∠B′AC;③l垂直平分CC′;④直线BC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l上,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7.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钝角为120° 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 )A.15°或30° B.30°或45° C.45°或60° D.30°或60°8.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如图),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成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9.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则∠BDC等于( )A.44° B.60° C.67° D.77°10.附图(①)为一张三角形ABC纸片,P点在BC上.今将A折至P时,出现折线BD,其中D点在AC上,如图(②)所示.若△ABC的面积为80,△DBC的面积为50,则BP与PC的长度比为何?( )A.3:2 B.5:3 C.8:5 D.13:8二、填空题1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 .1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 的垂直平分线.13.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C′E交AF于点G,若∠CEF=70°,则∠GFD′= °.14.如图,Rt△AFC和Rt△AEB关于虚线成轴对称,现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ANC≌△AMB;③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序号)15.如图(1)是四边形纸片ABCD,其中∠B=120°,∠D=50度.若将其右下角向内折出△PCR,恰使CP∥AB,RC∥AD,如图(2)所示,则∠C= 度.16.如图,已知△ABC中,∠BAC=140°,现将△ABC进行折叠,使顶点B、C均与顶点A重合,则∠DAE的度数为 .三、作图题17.画出如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解答题18.如图,D为AB的中点,点E在AC上,将△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求证:EF=EC. 19.认真观察图(1)的4个图中阴影部分构成的图案,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这四个图案都具有的两个共同特征.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图(2)中设计出你心中最美丽的图案,使它也具备你所写出的上述特征. 20.△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3)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
参考答案1.B2.A.3.A.4.D5.D6.B7.D8.C9.C10.A11.答案为:全等.12.答案为:连线.13.答案为:40.14.答案为:①②.15.答案为:95.16.答案为:100°.17.解:如图所示.18.证明:∵△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DA=DF,AE=FE,∠ADE=∠FDE,∴∠B=∠DFB,∵∠ADF=∠B+∠DFB,即∠ADE+∠FDE=∠B+∠DFB,∴∠ADE=∠B,∴DE∥BC,而D为AB的中点,∴DE为△ABC的中位线,∴AE=EC,∴EF=EC.19.解:(1)特征1:都是轴对称图形;特征2:都是中心对称图形;特征3:这些图形的面积都等于4个单位面积;(2)满足条件的图形有很多,只要画正确一个,都可以得满分.20.解:(1)A1(0,4),B1(2,2),C1(1,1);(2)A2(6,4),B2(4,2),C2(5,1);(3)△A1B1C1与△A2B2C2关于直线x=3轴对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轴对称的性质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2.2 轴对称的性质精品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轴对称的性质》同步练习卷,附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轴对称的性质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轴对称的性质,下列命题中,其中正确的个数有,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