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7练 含答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7练 含答案第1页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7练 含答案第2页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7练 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7练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7练 含答案,共16页。
    第27练 完美破解立体几何的证明问题
    [题型分析·高考展望] 立体几何证明题是高考必考题,证明平行、垂直关系是主要题型,特别是垂直关系尤为重要.掌握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根本.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证明技巧是提升推理能力的关键,在二轮复习中,通过专题训练,使解立体几何证明的能力更上一层楼,确保该类题型不失分.
    体验高考
    1.(2015·福建)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m”是“l∥α”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m垂直于平面α,当l⊂α时,也满足l⊥m,但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充分性不成立,反之,l∥α,一定有l⊥m,必要性成立.故选B.
    2.(2016·山东)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若直线a和直线b相交,则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若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那么直线a和直线b可能平行或异面或相交,故选A.
    3.(2016·课标全国甲)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

    (1)证明:AC⊥HD′;
    (2)若AB=5,AC=6,AE=,OD′=2,求五棱锥D′-ABCFE的体积.
    (1)证明 由已知得AC⊥BD,AD=CD,又由AE=CF得=,故AC∥EF,由此得EF⊥HD,折后EF与HD保持垂直关系,即EF⊥HD′,所以AC⊥HD′.
    (2)解 由EF∥AC得==.
    由AB=5,AC=6得DO=BO==4,
    所以OH=1,D′H=DH=3,
    于是OD′2+OH2=(2)2+12=9=D′H2,
    故OD′⊥OH.
    由(1)知AC⊥HD′,又AC⊥BD,BD∩HD′=H,
    所以AC⊥平面BHD′,于是AC⊥OD′,
    又由OD′⊥OH,AC∩OH=O,所以OD′⊥平面ABC.
    又由=得EF=.
    五边形ABCFE的面积S=×6×8-××3=.
    所以五棱锥D′-ABCFE的体积V=××2=.
    4.(2016·四川)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CD,AD∥BC,∠ADC=∠PAB=90°,BC=CD=AD.

    (1)在平面PAD内找一点M,使得直线CM∥平面PAB,并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PAB⊥平面PBD.
    (1)解 取棱AD的中点M(M∈平面PAD),点M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

    因为AD∥BC,BC=AD,
    所以BC∥AM,且BC=AM.
    所以四边形AMCB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AB.
    又AB⊂平面PAB,CM⊄平面PAB.
    所以CM∥平面PAB.
    (说明:取棱PD的中点N,则所找的点可以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
    (2)证明 由已知,PA⊥AB,PA⊥CD.
    因为AD∥BC,BC=AD,所以直线AB与CD相交,
    所以PA⊥平面ABCD,所以PA⊥BD.
    因为AD∥BC,BC=AD,M为AD的中点,连接BM,
    所以BC∥MD,且BC=MD.
    所以四边形BCDM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M=CD=AD,所以BD⊥AB.
    又AB∩AP=A,所以BD⊥平面PAB.
    又BD⊂平面PBD,
    所以平面PAB⊥平面PBD.
    5.(2016·课标全国丙)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PAB;
    (2)求四面体NBCM的体积.

    (1)证明 由已知得AM=AD=2.
    如图,取BP的中点T,连接AT,TN,

    由N为PC中点知TN∥BC,TN=BC=2.
    又AD∥BC,故TN綊AM,
    所以四边形AMNT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AT.
    因为AT⊂平面PAB,MN⊄平面PAB,
    所以MN∥平面PAB.
    (2)解 因为PA⊥平面ABCD,N为PC的中点,
    所以N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PA.
    如图,取BC的中点E,连接AE.
    由AB=AC=3得
    AE⊥BC,AE==.
    由AM∥BC得M到BC的距离为,
    故S△BCM=×4×=2.
    所以四面体NBCM的体积
    VNBCM=×S△BCM×=.
    高考必会题型
    题型一 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例1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S是B1D1的中点,E、F、G分别是BC、DC、SC的中点,求证:
    (1)直线EG∥平面BDD1B1;
    (2)平面EFG∥平面BDD1B1.

    证明 (1)如图,连接SB,

    ∵E、G分别是BC、SC的中点,
    ∴EG∥SB.
    又∵SB⊂平面BDD1B1,
    EG⊄平面BDD1B1,
    ∴直线EG∥平面BDD1B1.
    (2)连接SD,
    ∵F、G分别是DC、SC的中点,
    ∴FG∥SD.
    又∵SD⊂平面BDD1B1,FG⊄平面BDD1B1,
    ∴FG∥平面BDD1B1,由(1)知,
    EG∥平面BDD1B1,
    且EG⊂平面EFG,
    FG⊂平面EFG,EG∩FG=G,
    ∴平面EFG∥平面BDD1B1.
    点评 证明平行关系的方法
    (1)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平行公理,即证明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②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
    ③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④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
    (2)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面面平行.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变式训练1 (2015·天津改编)如图,已知AA1⊥平面ABC,BB1∥AA1,AB=AC=3,BC=2,AA1=,BB1=2,点E和F分别为BC和A1C的中点.

    求证:(1)EF∥平面A1B1BA;
    (2)平面AEA1⊥平面BCB1.
    证明 (1)如图,连接A1B,在△A1BC中,因为E和F分别是BC和A1C的中点,

    所以EF∥BA1.又因为EF⊄平面A1B1BA,BA1⊂平面A1B1BA,所以EF∥平面A1B1BA.
    (2)因为AB=AC,E为BC中点,所以AE⊥BC,因为AA1⊥平面ABC,BB1∥AA1,所以BB1⊥平面ABC,从而BB1⊥AE.又因为BC∩BB1=B,所以AE⊥平面BCB1,又因为AE⊂平面AEA1,所以平面AEA1⊥平面BCB1.
    题型二 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例2 如图所示,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ACD为等边三角形,AD=DE=2AB,F为CD的中点.
    求证:(1)AF∥平面BCE;
    (2)平面BCE⊥平面CDE.

    证明 (1)如图,取CE的中点G,连接FG,BG.

    ∵F为CD的中点,∴GF∥DE且GF=DE.
    ∵AB⊥平面ACD,
    DE⊥平面ACD,
    ∴AB∥DE,∴GF∥AB.
    又AB=DE,∴GF=AB.
    ∴四边形GFAB为平行四边形,
    ∴AF∥BG.
    ∵AF⊄平面BCE,BG⊂平面BCE,
    ∴AF∥平面BCE.
    (2)∵△ACD为等边三角形,F为CD的中点,
    ∴AF⊥CD.
    ∵DE⊥平面ACD,AF⊂平面ACD,∴DE⊥AF.
    又CD∩DE=D,故AF⊥平面CDE.
    ∵BG∥AF,∴BG⊥平面CDE.
    ∵BG⊂平面BCE,∴平面BCE⊥平面CDE.
    点评 (1)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明面面垂直;
    ③利用常见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来解决.
    变式训练2 (2016·北京)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
    (1)求证:DC⊥平面PA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
    (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

    (1)证明 ∵PC⊥平面ABCD,DC⊂平面ABCD,
    ∴PC⊥DC.又AC⊥DC,PC∩AC=C,PC⊂平面PAC,AC⊂平面PAC,∴DC⊥平面PAC.
    (2)证明 ∵AB∥CD,CD⊥平面PAC,
    ∴AB⊥平面PAC,又∵AB⊂平面PAB,
    ∴平面PAB⊥平面PAC.
    (3)解 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

    证明如下:
    取PB的中点F,连接EF,CE,CF,又∵E为AB的中点,∴EF为△PAB的中位线,∴EF∥PA.又PA⊄平面CEF,EF⊂平面CEF,∴PA∥平面CEF.
    题型三 空间中的平行、垂直综合问题
    例3 (2015·山东)如图,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FGH;
    (2)若CF⊥BC,AB⊥BC,求证:
    平面BCD⊥平面EGH.
    证明 (1)方法一 如图,连接DG,设CD∩GF=M,连接MH.

    在三棱台DEF-ABC中,
    AB=2DE,G为AC的中点,
    可得DF∥GC,DF=GC,
    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
    则M为CD的中点,
    又H为BC的中点,
    所以HM∥BD,又HM⊂平面FGH,BD⊄平面FGH,
    所以BD∥平面FGH.
    方法二 在三棱台DEF-ABC中,由BC=2EF,H为BC的中点,
    可得BH∥EF,BH=EF,
    所以四边形HBEF为平行四边形,
    可得BE∥HF.在△ABC中,G为AC的中点,
    H为BC的中点,所以GH∥AB.
    又GH∩HF=H,AB∩BE=B,
    所以平面FGH∥平面ABED.
    又因为BD⊂平面ABED,
    所以BD∥平面FGH.
    (2)连接HE,

    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
    所以GH∥AB.
    由AB⊥BC,得GH⊥BC.
    又H为BC的中点,
    所以EF∥HC,EF=HC,
    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F∥HE.又CF⊥BC,所以HE⊥BC.
    又HE,GH⊂平面EGH,HE∩GH=H,
    所以BC⊥平面EGH.
    又BC⊂平面BCD,
    所以平面BCD⊥平面EGH.
    点评 (1)立体几何中,要证线垂直于线,常常先证线垂直于面,再用线垂直于面的性质易得线垂直于线.要证线平行于面,只需先证线平行于线,再用线平行于面的判定定理易得.
    (2)证明立体几何问题,要紧密结合图形,有时要利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多画出一些图形辅助使用.
    (3)平行关系往往用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垂直关系往往用到三角形的高线、中线.
    变式训练3 (2015·北京)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AB⊥平面ABC,△VAB为等边三角形,AC⊥BC且AC=BC=,O,M分别为AB,VA的中点.
    (1)求证:VB∥平面MOC;
    (2)求证:平面MOC⊥平面VAB;
    (3)求三棱锥V-ABC的体积.

    (1)证明 因为O,M分别为AB,VA的中点,
    所以OM∥VB,又因为VB⊄平面MOC,
    所以VB∥平面MOC.
    (2)证明 因为AC=BC,O为AB的中点,
    所以OC⊥AB.
    又因为平面VAB⊥平面ABC,且OC⊂平面ABC,
    所以OC⊥平面VAB.又OC⊂平面MOC,
    所以平面MOC⊥平面VAB.
    (3)解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B中,AC=BC=,
    所以AB=2,OC=1,
    所以等边三角形VAB的面积S△VAB=.
    又因为OC⊥平面VAB.
    所以VC-VAB=·OC·S△VAB=,
    又因为三棱锥V-ABC的体积与三棱锥C-VAB的体积相等,所以三棱锥V-ABC的体积为.
    高考题型精练
    1.(2016·浙江)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  )
    A.m∥l B.m∥n C.n⊥l D.m⊥n
    答案 C
    解析 由已知,α∩β=l,∴l⊂β,
    又∵n⊥β,∴n⊥l,C正确.故选C.
    2.(2015·安徽)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
    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
    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 D
    解析 对于A,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α,β关系不确定,故A错;对于B,m,n平行于同一平面,m,n关系不确定,可平行、相交、异面,故B错;对于C,α,β不平行,但α内能找出平行于β的直线,如α中平行于α,β交线的直线平行于β,故C错;对于D,若假设m,n垂直于同一平面,则m∥n,其逆否命题即为D选项,故D正确.
    3.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②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③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④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可以推出α∥β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对于②,平面α与β还可以相交;
    对于③,当a∥b时,不一定能推出α∥β,
    所以②③是错误的,易知①④正确,故选C.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AC∩EF=G.现在沿AE,EF,FA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则在四面体P-AEF中必有(  )

    A.AP⊥△PEF所在平面 B.AG⊥△PEF所在平面
    C.EP⊥△AEF所在平面 D.PG⊥△AEF所在平面
    答案 A
    解析 在折叠过程中,AB⊥BE,AD⊥DF保持不变.

    ∴ ⇒AP⊥平面PEF.
    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Q分别是AA1,A1D1,CC1,BC的中点,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A1C⊥MN;②A1C∥平面MNPQ;③A1C与PM相交;④NC与PM异面.其中不正确的结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作出过M,N,P,Q四点的截面交C1D1于点S,交AB于点R,如图所示中的六边形MNSPQR,显然点A1,C分别位于这个平面的两侧,故A1C与平面MNPQ一定相交,不可能平行,故结论②不正确.

    6.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中易知NP∥AA′,MN∥A′B,
    ∴平面MNP∥平面AA′B可得
    出AB∥平面MNP(如图).

    ④中,NP∥AB,
    能得出AB∥平面MNP.
    7.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的中点,则BD1与平面AEC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平行
    解析 连接BD,设BD∩AC=O,

    连接EO,在△BDD1中,O为BD的中点,
    所以EO为△BDD1的中位线,
    则BD1∥EO,而BD1⊄平面ACE,EO⊂平面ACE,
    所以BD1∥平面ACE.
    8.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结论中:
    ①PB⊥AE;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线BC∥平面PAE;④∠PDA=45°.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 ①④
    解析 由PA⊥平面ABC,AE⊂平面ABC,得PA⊥AE,
    又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E⊥AB,PA∩AB=A,
    得AE⊥平面PAB,
    又PB⊂平面PAB,∴AE⊥PB,①正确;
    ∵平面PAD⊥平面ABC,
    ∴平面ABC⊥平面PBC不成立,②错;
    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BC∥AD,
    又AD⊂平面PAD,BC⊄平面PAD,
    ∴BC∥平面PAD,
    ∴直线BC∥平面PAE也不成立,③错;
    在Rt△PAD中,PA=AD=2AB,
    ∴∠PDA=45°,④正确.
    9.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B1C的中点为O,且AO⊥平面BB1C1C,则B1C与AB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异面垂直
    解析 ∵AO⊥平面BB1C1C,∴AO⊥B1C,
    又∵平面BB1C1C为菱形,
    ∴B1C⊥BO,
    ∴B1C⊥平面ABO,
    ∵AB⊂平面ABO,∴B1C⊥AB.
    10.(2016·课标全国甲)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答案 ②③④
    解析 当m⊥n,m⊥α,n∥β时,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①错误,经判断知②③④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②③④.
    11.(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

    求证:(1)DE∥平面AA1C1C;
    (2)BC1⊥AB1.
    证明 (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
    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
    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
    所以DE∥平面AA1C1C.
    (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所以CC1⊥平面ABC.
    因为AC⊂平面ABC,
    所以AC⊥CC1.
    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
    BC⊂平面BCC1B1,BC∩CC1=C,
    所以AC⊥平面BCC1B1.
    又因为BC1⊂平面BCC1B1,
    所以BC1⊥AC.
    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
    因此BC1⊥B1C.
    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
    所以BC1⊥平面B1AC.
    又因为AB1⊂平面B1AC,
    所以BC1⊥AB1.
    12.(2016·山东)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是AC的中点,EF∥DB.
    (1)已知AB=BC,AE=EC,求证:AC⊥FB;
    (2)已知G,H分别是EC和FB的中点,求证:GH∥平面ABC.

    证明 (1)因为EF∥DB,
    所以EF与DB确定平面BDEF,

    如图①,连接DE.因为AE=EC,
    D为AC的中点,
    所以DE⊥AC.同理可得
    BD⊥AC.
    又BD∩DE=D,
    所以AC⊥平面BDEF.
    因为FB⊂平面BDEF,
    所以AC⊥FB.
    (2)如图②,设FC的中点为I,连接GI,HI.

    在△CEF中,因为G是CE的中点,所以GI∥EF.
    又EF∥DB,所以GI∥DB.
    在△CFB中,因为H是FB的中点,所以HI∥BC.
    又HI∩GI=I,
    所以平面GHI∥平面ABC,
    因为GH⊂平面GHI,
    所以GH∥平面ABC.

    相关试卷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49练 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49练 含答案,共10页。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48练 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48练 含答案,共9页。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50练 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50练 含答案,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