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9练 含答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9练 含答案第1页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9练 含答案第2页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9练 含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9练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9练 含答案,共19页。
    第29练 “空间角”攻略
    [题型分析·高考展望] 空间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以及二面角,在高考中频繁出现,也是高考立体几何题目中的难点所在.掌握好本节内容,首先要理解这些角的概念,其次要弄清这些角的范围,最后再求解这些角.在未来的高考中,空间角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借助向量求空间角,将是解决这类题目的主要方法.
    体验高考
    1.(2015·浙江)如图,已知△ABC,D是AB的中点,沿直线CD将△ACD翻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α,则(  )

    A.∠A′DB≤α B.∠A′DB≥α C.∠A′CB≤α D.∠A′CB≥α
    答案 B
    解析 极限思想:若α=π,
    则∠A′CB<π,排除D;若α=0,如图,

    则∠A′DB,∠A′CB都可以大于0,
    排除A,C.故选B.
    2.(2016·课标全国乙)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如图所示,设平面CB1D1∩平面ABCD=m1,

    ∵α∥平面CB1D1,则m1∥m,
    又∵平面ABCD∥平面A1B1C1D1,
    平面CB1D1∩平面A1B1C1D1=B1D1,∴B1D1∥m1,
    ∴B1D1∥m,同理可得CD1∥n.
    故m、n所成角的大小与B1D1、CD1所成角的大小相等,即∠CD1B1的大小.
    而B1C=B1D1=CD1(均为面对角线),
    因此∠CD1B1=,得sin∠CD1B1=,故选A.
    3.(2016·课标全国丙)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PAB;
    (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由已知得AM=AD=2.
    取BP的中点T,连接AT,TN,
    由N为PC的中点知TN∥BC,TN=BC=2.
    又AD∥BC,故TN綊AM,所以四边形AMNT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AT.
    因为AT⊂平面PAB,MN⊄平面PAB,所以MN∥平面PAB.
    (2)解 取BC的中点E,连接AE.
    由AB=AC得AE⊥BC,
    从而AE⊥AD,
    AE===.
    以A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题意知,P(0,0,4),M(0,2,0),C(,2,0),N,=(0,2,-4),=,=.
    设n=(x,y,z)为平面PMN的法向量,则
    即可取n=(0,2,1).
    于是|cos〈n,〉|==.
    所以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高考必会题型
    题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 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
    解 方法一 因为=+,=+,
    所以·=(+)·(+)=·+·+·+·.
    因为AB⊥BC,BB1⊥AB,BB1⊥BC,
    所以·=0,·=0,·=0,·=-a2.

    所以·=-a2.
    又·=||||cos〈,〉,
    cos〈,〉==-.
    所以〈,〉=120°,
    所以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为60°.
    方法二 连接A1C1,BC1,

    则由条件可知A1C1∥AC,
    从而BA1与AC所成的角即为BA1与A1C1所成的角,
    由于该几何体为边长为a的正方体,于是△A1BC1为正三角形,∠BA1C1=60°,
    从而所求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为60°.
    方法三 由于该几何体为正方体,所以DA,DC,DD1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a,
    于是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于是有A(a,0,0),C(0,a,0),A1(a,0,a),B(a,a,0),
    从而=(-a,a,0),=(0,-a,a),
    且||=||=a,·=-a2,
    所以cos〈,〉==-,
    即〈,〉=120°,
    所以所求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为60°.
    点评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2)如果题目条件易建立空间坐标系,可以借助空间向量来求异面直线所成角:设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1,m2,则l1与l2所成的角θ满足cos θ=|cos〈m1,m2〉|.
    变式训练1 (2015·浙江)如图,三棱锥A-BCD中,AB=AC=BD=CD=3,AD=BC=2,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DN,取线段DN的中点K,连接MK,CK.

    ∵M为AD的中点,
    ∴MK∥AN,∴∠KMC为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
    ∵AB=AC=BD=CD=3,AD=BC=2,N为BC的中点,
    由勾股定理求得AN=DN=CM=2,
    ∴MK=AN=.
    在Rt△CKN中,CK==.
    在△CKM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KMC==.
    题型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2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E为AD的中点.

    (1)证明:PE⊥BC;
    (2)若∠APB=∠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以H为原点,HA,HB,HP分别为x,y,z轴,线段HA的长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A(1,0,0),B(0,1,0),
    设C(m,0,0),P(0,0,n)
    (m0),
    则D(0,m,0),E(,,0).
    可得=(,,-n),=(m,-1,0).
    因为·=-+0=0,
    所以PE⊥BC.
    (2)解 由已知条件可得m=-,n=1,
    故C(-,0,0),D(0,-,0),E(,-,0),P(0,0,1),
    设n=(x,y,z)为平面PEH的法向量,

    即因此可以取n=(1,,0),
    又=(1,0,-1),
    所以|cos〈,n〉|=,
    所以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评 (1)求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先确定l在α上的射影,在l上取点作α的垂线,或观察原图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线,或是否存在过l上一点与α垂直的面.
    (2)找到线面角、作出说明,并通过解三角形求之.
    (3)利用向量求线面角,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为m和n,则直线l与平面α所成角θ满足sin θ=|cos〈m,n〉|,θ∈.
    变式训练2 如图,平面ABDE⊥平面AB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4,四边形ABDE是直角梯形,BD∥AE,BD⊥BA,BD=AE=2,点O、M分别为CE、AB的中点.

    (1)求证:OD∥平面ABC;
    (2)求直线CD和平面ODM所成角的正弦值;
    (3)能否在EM上找到一点N,使得ON⊥平面ABDE?若能,请指出点N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 以B为原点,BC为x轴,BA为y轴,BD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4,0,0),A(0,4,0),D(0,0,2),E(0,4,4),O(2,2,2),M(0,2,0).

    (1)证明 平面ABC的法向量n1=(0,0,1),=(2,2,0),·n1=0,
    ∴OD∥平面ABC.
    (2)解 设平面ODM的法向量为n2,直线CD与平面ODM所成角为θ,
    ∵=(2,2,0),=(0,2,-2),
    ∴n2=(-1,1,1),=(-4,0,2),
    ∴sin θ==.
    (3)解 设EM上一点N满足=λ+(1-λ)=(0,4-2λ,4-4λ),
    平面ABDE的法向量n3=(1,0,0),=-=(-2,2-2λ,2-4λ),不存在λ使n3∥,
    ∴不存在满足题意的点N.
    题型三 二面角
    例3 (2016·浙江)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

    (1)求证:BF⊥平面ACFD;
    (2)求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证明 延长AD,BE,CF相交于一点K,如图①所示.

    图①
    因为平面BCFE⊥平面ABC,且AC⊥BC,所以AC⊥平面BCFE,因此BF⊥AC.
    又因为EF∥BC,BE=EF=FC=1,
    BC=2,所以△BCK为等边三角形,且F为CK的中点,则BF⊥CK,且CK∩AC=C,
    所以BF⊥平面ACFD.
    (2)解 方法一 如图①所示,过点F作FQ⊥AK于Q,连接BQ.因为BF⊥平面ACFD,所以BF⊥AK,
    则AK⊥平面BQF,所以BQ⊥AK.
    所以∠BQF是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
    在Rt△ACK中,AC=3,CK=2,得FQ=.
    在Rt△BQF中,FQ=,BF=,
    得cos∠BQF=.
    所以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方法二 如图②所示,延长AD,BE,CF相交于一点K,则△BCK为等边三角形.

    图②
    取BC的中点O,连接KO,则KO⊥BC,又平面BCFE⊥平面ABC,所以KO⊥平面ABC.
    以点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OK的方向为x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得B(1,0,0),C(-1,0,0),K(0,0,),A(-1,-3,0),E,F.
    因此,=(0,3,0),=(1,3,),=(2,3,0).
    设平面ACK的法向量为m=(x1,y1,z1),平面ABK的法向量为n=(x2,y2,z2).
    由得
    取m=(,0,-1);
    由得
    取n=(3,-2,),于是,cos〈m,n〉==.
    所以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点评 (1)二面角的范围是(0,π],解题时要注意图形的位置和题目的要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种方法.

    ①棱上一点双垂线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平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②面上一点三垂线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一个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斜足),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空间一点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①如图(1),AB、CD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

    ②如图(2)(3),n1,n2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n1,n2〉或-cos〈n1,n2〉.
    变式训练3 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1,AB=2,点E是C1D1的中点.
    (1)求证:DE⊥平面BCE;(2)求二面角A-EB-C的大小.

    (1)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0,0),E(0,1,1),B(1,2,0),C(0,2,0),
    =(0,1,1),=(-1,-1,1),=(-1,0,0).
    因为·=0,·=0,
    所以⊥,⊥.
    则DE⊥BE,DE⊥BC.
    因为BE⊂平面BCE,BC⊂平面BCE,
    BE∩BC=B,所以DE⊥平面BCE.
    (2)解 设平面AEB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所以平面AEB的法向量为n=(1,0,1),
    因为DE⊥平面BCE,所以就是平面BCE的法向量.
    因为cos〈n,〉==,
    由图形可得二面角A-EB-C的大小为120°.
    高考题型精练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与B1C所在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是(  )
    A.30° B.45° C.60° D.90°
    答案 C
    解析 作A1B∥D1C,连接B1D1,
    易证∠B1CD1就是A1B与B1C所在直线所成角,
    由于△B1CD1是等边三角形,
    因此∠B1CD1=60°,故选C.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
    A.90° B.30° C.45° D.60°
    答案 B
    解析 连接A1C1∩B1D1=O,∴A1O⊥平面BB1D1D,A1B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为∠A1BO,
    ∵A1O=A1B,∴∠A1BO=30°,
    A1B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30°.
    3.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ABC沿斜边BC上的高AD折成一个二面角,此时∠B′AC=60°,那么这个二面角大小是(  )

    A.90° B.60° C.45° D.30°
    答案 A
    解析 连接B′C,则△AB′C为等边三角形,

    设AD=a,则B′D=DC=a,B′C=AC=a,
    所以∠B′DC=90°,故选A.
    4.已知正三棱锥S-ABC中,E是侧棱SC的中点,且SA⊥BE,则SB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如图,在正三棱锥S-ABC中,作SO⊥平面ABC,连接OA,OB,则O是△ABC的中心,OA⊥BC,由此可得SA⊥BC,又SA⊥BE,所以SA⊥平面SBC.故正三棱锥S-ABC的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一 由上述分析知cos∠SBA=cos∠ABO·cos∠SBO,即cos 45°=cos 30°·cos∠SBO,
    所以cos ∠SBO=,故选A.
    方法二 因为SO⊥平面ABC,所以S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SBO,令AB=2,则OB=,SB=,
    所以cos ∠SBO===,故选A.
    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为AA1、AB、BB1、B1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与GH所成的角等于(  )

    A.45° B.60° C.90° D.120°
    答案 B
    解析 如图,连接A1B,BC1,A1C1,则A1B=BC1=A1C1,

    因为EF∥A1B,GH∥BC1,
    所以异面直线EF与GH所成的角等于60°,
    故选B.
    6.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BC,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设AC∩BD=O,连接OC1,过C点作CH⊥OC1于H,连接DH.

    ∵BD⊥AC,BD⊥AA1,
    ∴BD⊥平面ACC1A1,
    ∴BD⊥CH,又CH⊥OC1,
    ∴CH⊥平面C1BD,
    则∠CDH为CD与平面BDC1所成的角,设AA1=2AB=2,OC1== =,
    由等面积法有OC1·CH=OC·CC1,
    代入算出CH=,sin ∠CDH==,故选A.
    7.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2AB=2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
    答案 
    解析 以A为原点,AB为x轴,AC为y轴,AA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2AB=2AC=AA1=2,
    则A1(0,0,2),B(1,0,0),B1(1,0,2),C(0,1,0),
    =(-1,0,2),=(-1,1,-2),
    设异面直线BA1与B1C所成的角为θ,
    则cos θ===.
    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底面ABCD,PA=1,底面ABCD是正方形,PC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为,则该四棱锥的体积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PA⊥底面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PC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为,
    ∴Rt△PAC中,PA=1,∠PCA=,AC=,
    ∵底面ABCD是正方形,∴AB=,
    V=×××1=.
    9.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斜边BC上的高AD为折痕,使△AB′D和△ACD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则∠B′AC=________.

    答案 60°
    解析 不妨设△ABC的斜边为2,
    则AD=BD=CD=1,AC=AB=,
    因为△AB′D和△ACD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
    且AD⊥B′D,AD⊥DC,
    所以∠B′DC是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
    即B′D⊥DC,则B′C=,
    所以折叠后的△AB′C为等边三角形,即∠B′AC=60°.
    10.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1,AC=2,BC=,D、E分别是AC1和BB1的中点,则直线DE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取AC中点F,连接BF,DF,

    则DF∥BE,DF=BE,
    ∴DE∥BF,∴BF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所求.
    ∵AB=1,BC=,AC=2,∴AB⊥BC,
    又AB⊥BB1,∴AB⊥平面BB1C1C.作GF∥AB交BC于G,则GF⊥平面BB1C1C,
    ∴∠FBG为直线BF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
    由条件知BG=BC=,GF=AB=,
    ∴tan∠FBG==,
    ∴∠FBG=.
    11.(2016·四川)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BC,∠ADC=∠PAB=90°,BC=CD=AD.E为棱AD的中点,异面直线PA与CD所成的角为90°.

    (1)在平面PAB内找一点M,使得直线CM∥平面PBE,并说明理由;
    (2)若二面角P-CD-A的大小为45°,求直线PA与平面PCE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在梯形ABCD中,AB与CD不平行.延长AB,DC,相交于点M(M∈平面PAB),点M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

    由已知,BC∥ED,且BC=ED.
    所以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
    从而CM∥EB.又EB⊂平面PBE,CM⊄平面PBE.
    所以CM∥平面PBE.
    (说明:延长AP至点N,使得AP=PN,则所找的点可以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
    (2)方法一 由已知,CD⊥PA,CD⊥AD,PA∩AD=A,
    所以CD⊥平面PAD.
    从而CD⊥PD.
    所以∠PDA是二面角P-CD-A的平面角.所以∠PDA=45°.
    设BC=1,则在Rt△PAD中,PA=AD=2.
    过点A作AH⊥CE,交CE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PH.

    易知PA⊥平面ABCD,
    从而PA⊥CE.且PA∩AH=A,
    于是CE⊥平面PAH.
    又CE⊂平面PCE,
    所以平面PCE⊥平面PAH.
    过A作AQ⊥PH于Q,
    则AQ⊥平面PCE.
    所以∠APH是PA与平面PCE所成的角.
    在Rt△AEH中,∠AEH=45°,AE=1,
    所以AH=.
    在Rt△PAH中,PH==.
    所以sin∠APH==.
    方法二 由已知,CD⊥PA,CD⊥AD,PA∩AD=A,
    所以CD⊥平面PAD,
    于是CD⊥PD.
    从而∠PDA是二面角P-CD-A的平面角,
    所以∠PDA=45°.
    由∠PAB=90°,
    且PA与CD所成的角为90°,
    可得PA⊥平面ABCD.
    设BC=1,
    则在Rt△PAD中,PA=AD=2.
    作Ay⊥AD,以A为原点,
    以,的方向分别为x轴,z轴的正方向,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0,0,0),P(0,0,2),C(2,1,0),E(1,0,0).
    所以=(1,0,-2),=(1,1,0),=(0,0,2).
    设平面PCE的法向量为n=(x,y,z).
    由得
    设x=2,解得n=(2,-2,1).
    设直线PA与平面PCE所成角为α,
    则sin α===.
    所以直线PA与平面PC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Q为AD的中点.
    (1)若PA=PD,求证:平面PQB⊥平面PAD;
    (2)点M在线段PC上,PM=PC,若平面PAD⊥平面ABCD,且PA=PD=AD=2,求平面MBQ与平面CBQ夹角的大小.

    (1)证明 由题意知:PQ⊥AD,BQ⊥AD,PQ∩BQ=Q,
    ∴AD⊥平面PQB,
    又∵AD⊂平面PAD,
    ∴平面PQB⊥平面PAD.
    (2)解 ∵PA=PD=AD,Q为AD的中点,
    ∴PQ⊥AD,
    ∵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
    ∴PQ⊥平面ABCD.
    以Q为坐标原点,以,,的方向分别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Q(0,0,0),A(1,0,0),P(0,0,),B(0,,0),
    C(-2,,0),
    ∴=+
    =+
    =+(-)
    =+
    =(-,,),
    设n1是平面MBQ的一个法向量,
    则n1·=0,n1·=0,

    ∴n1=(,0,1).
    又∵n2=(0,0,1)是平面BQC的一个法向量,
    ∴cos〈n1,n2〉=,
    ∴平面MBQ与平面CBQ的夹角为60°.

    相关试卷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49练 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49练 含答案,共10页。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48练 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48练 含答案,共9页。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50练 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 方法篇 专题11 数学方法 第50练 含答案,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