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共9页。
文言文阅读辽宁省沈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二)(14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 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 循溪东西行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D. 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陋室铭》)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再 循 溪 下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10. 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_____, B_____”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______”和“D______”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辽宁省沈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7.(14分)阅读选文,完成问题。【甲】ㅤㅤ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ㅤㅤ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B.则吾师也齐师伐我(《曹刿论战》)C.于是喟然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D.自周反鲁始一反焉(《愚公移山》)(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②及去周,老子送之。(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①【乙】文中孔子向老聃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②【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分析两文谈到的学习方法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辽宁省沈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饭牛于秦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请属事焉 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1)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2)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谋 无 不 当 举 必 有 功 非 加 贤 也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1)【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2)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 文言文阅读辽宁省沈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二)(14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 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 循溪东西行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D. 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陋室铭》)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再 循 溪 下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10. 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_____, B_____”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______”和“D______”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答案】7. C 8. (1)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
(2)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 9. 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10. ①. 浩浩汤汤 ②. 横无际涯 ③. 势既雄壮 ④. 奔流乱注【解析】【7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出现\状语,在国外;B.动词,是\介词,对,向;C.动词,行走\动词,行走;D.代词,这里\动词,表判断;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过,渡过。五水,五条溪水。则,就是。(2)抵,抵达。更,又。会,汇合。【9题详解】考查断句。句意: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10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第一空和第二空:“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意为:水流浩荡,无边无际。这句话极写水波壮阔。第三空和第四空:“势既雄壮”突出了潭水水势雄壮的特点。“奔流乱注”突出了潭水水势湍急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叼咬着远山,吞下了长江,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乙】又前行,到鲤鱼石;再往前行,是白龙池。总计走了十五里路,一座茅庐出现在涧水边,这是松谷庵的旧址。再走五里路,顺着溪水边向东西方向走,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山谷严寒到处积雪,到这里才开始有花香芬芳。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比之白龙潭,气势既雄壮,又有突兀的大石,奔流的溪水向潭中乱注,远处近处的群峰环卫着,也是一处优美的景观。 辽宁省沈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7.(14分)阅读选文,完成问题。【甲】ㅤㅤ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ㅤㅤ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B.则吾师也齐师伐我(《曹刿论战》)C.于是喟然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D.自周反鲁始一反焉(《愚公移山》)(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②及去周,老子送之。(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①【乙】文中孔子向老聃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②【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分析两文谈到的学习方法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分析】参考译文:【甲】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考察明堂的规则,察看宗庙朝堂的制度。于是感叹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孔子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谓:对……说/是;B.师:老师/军队;C.然:……的样子/但是;D.反:同“返”,返回/同“返”,返回。故选:D。(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乃,才。王,称王。句意: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②重点词有:及,等到。之,代孔子。句意:等到孔子离开周国时,老子亲自去送他。(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故可断句为: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①可根据“吾闻老聃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得出答案。②甲文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示我们要把学和教结合起来。乙文孔子远赴周学礼乐、道德,且“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说明孔子注重实践,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答案:(1)D(2)①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②等到孔子离开周国时,老子亲自去送他。(3)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4)甲文注重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乙文注重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辽宁省沈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饭牛于秦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请属事焉 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1)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2)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谋 无 不 当 举 必 有 功 非 加 贤 也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1)【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2)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 7.(3分)D 【解析】A项“于”的意思分别为:表处所,在/表比较,比;B项“属”的意思分别为:同“嘱”,嘱托,托付/连接;C项“信”的意思分别为:确实,的确/实情;D项“焉”的意思均为:表疑问,怎么,哪里。8.(5分)(1)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2)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9.(2分)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解析】本题可根据句意断句,该句可翻译为“(百里奚的)谋略没有不恰当的,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这些)增加了他的贤德”,据此可知,应在“举”和“非”之前各自断开。10.(4分)(1)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2)慧眼识才,心胸宽广,忠君爱国,能言善谏。【解析】(1)题,由【甲】文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和【乙】文“信贤而任之,君之明”等语句可得出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2)题,分析公孙枝的言语:公孙枝积极推进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说明他慧眼识才;愿意退位让贤,说明他心胸宽广;能为君主和国家考虑,说明他忠君爱国;能说服秦穆公改变主意,有理有据,说明他能言善谏。据此分析即可。【参考译文】【乙】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出逃却被晋国俘虏,(后来又)在秦国喂牛,用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后很高兴,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公孙枝)请求(秦穆公把)国事嘱托给百里奚(即对百里奚委以重任)。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却又要把国事嘱托给他,这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说:“相信贤人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给贤人并(甘愿)处于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确实有贤德,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百里奚的)谋略没有不恰当的,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这些)增加了他的贤德(,而是他本来就有贤德)。假如百里奚虽然有贤德,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如今怎么知道世上没有百里奚这样的人呢?所以君主想要寻求贤士,不可以不广泛地去寻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共13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共13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